世局微觀

微觀世局, 遊走政經
正文

左右轮回,信仰的颠覆(十八)

(2021-12-05 01:32:25) 下一个

原文再续,书接上回。话说英国“光荣革命”后,逐步建立全球日不落帝国,只是与藏富于民的治国理念越行越远。以信贷为驱动的经济有一个特点,无论政府还是企业,都必须高负债以完成高速扩张,政府必须高负债以完成殖民地的扩张,配合企业高负债的高速扩张。这种模式的经济发展必然带来紧张的劳资关系。

英国大文豪狄更斯的《艰难时世(Hard Times)》就反映了19世纪中叶英国的政商勾结压榨工人,造成劳资关系紧张的故事。正当狄更斯开始写作《艰难时世》时,普莱斯顿的工人正在举行罢工斗争,狄更斯曾到那里去了解罢工情况。他担心人民的不满情绪一旦爆发出来,国家将受到猛烈的震动。狄更斯认识到当时劳资之间矛盾的尖锐性和严重性,并意识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资产阶级只顾赚钱,不管工人死活。因此他决心在作品中对曼彻斯特学派功利主义加以迎头痛击。在写给他朋友查尔斯·耐特的信中,他这样谈到《艰难时世》的写作意图:“我的讽刺对准那些只知数字和平均数而不知其他的人,这些人是这时代的最邪恶的最重大的弊病的代表。

故事的梗概是纺织厂厂主、银行家庞得贝(Josiah Bounderby)和退休的五金批发商人、国会议员兼教育家汤玛斯·葛莱恩(Thomas Gradgrind)是好朋友,他们一起控制著市镇的经济体系与教育机构。他们注重实利而且不讲情义,自命不凡,以功利主义作为生活原则。负责侍候庞得贝的是寡妇史巴斯特太太。

葛莱恩对子女的教育主张“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他们在学会走路时,就被赶进教室,终日和数字打交道,他们不允许阅读诗歌和故事。葛莱恩把年轻的女儿露意莎(Louisa)嫁给了年龄比她大得多的庞得贝,寡妇史巴斯特太太嫉妒她,使她受尽痛苦,导致女儿婚姻破裂。她责备父亲:“你的哲学和教育都不能救我了。”在葛莱恩自己的教育主张下,他的儿子汤姆(Tom)被迫协助庞得贝工作,他生活放荡且负债累累,偷了庞得贝银行的钱逃跑,躲到马戏团里,扮演一名小丑的角色。经过了一连串的惨痛教训,又受到马戏团的女孩西丝·朱浦(Sissy, Cecilia Jupe)的感化,逐渐的改变了生活态度,被父亲送到美洲。但病死在省亲的途中。庞得贝喜欢吹嘘自己白手起家,诬蔑工人由于妄想过奢侈生活才产生不满情绪。五年后庞得贝中风猝死在焦煤镇的街上,露意莎再嫁了人。

小说有两条平行的情节线索:一条表现资产阶级政商之间的内部矛盾,另一条表现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

葛莱恩是高利贷资产阶级功利主义者在政治思想领域的代表,而庞得贝则是实业界号称“硬头皮、铁拳头”的凶狠人物,是葛莱恩哲学的支持者、追随者。他们沆瀣一气,狼狈为奸,主宰着烟雾弥漫、象征大不列颠的焦煤镇。

葛莱恩原是退休的五金商人,后来成为焦煤镇区域的国会议员。这个人物的身份地位暗示了当日统治英国的是些什么人。作者讽刺英国议会是一架“声音嘈杂而相当肮脏的机器”,说那些议员是“专门讲究度量衡、专门会背乘法表”,“对其他任何事情却装聋作哑、视而不见”的行尸走肉般的“贵人”。葛莱恩就是这班“贵人”中的一个。这表明了,象葛莱恩这样的人物决不止一个,而有许许多多。这些表面冠冕堂皇,骨子里却无半点“人性”的家伙正是这个社会的产物,同时他们又主宰着这个工业市镇同那架“声音嘈杂而相当肮脏”的国家机器联结起来,这样,焦煤镇作为大不列颠的缩影就更富于典型性了;而葛莱恩的活动也在更加广阔的社会背景上展开,从而暗示,葛莱恩哲学象妖风毒雾,不仅笼罩着焦煤镇,而且弥漫于整个大不列颠。

狄更斯用概括而形象化的语言,切中要害地描述了葛莱恩哲学的精髓:“人从生到死的每一步都应是一种隔着柜台的现金买卖关系。如果我们不是这样的登上天堂的话,那儿也就没有我们的事。”在葛莱恩看来,人与人之间,除了现金买卖关系没有别的,因此,感情、幻想、义侠行为、仁爱精神、娱乐嗜好之类这些与现金买卖无关的东西是要不得的,统统应该清除。

基于这个铁的原则,他只允许用“事实”——就是能用来赚钱或与金钱收益密切相关的东西——来教育孩子们。于是,他那五个孩子成天被关在牢房似的教室里,被数字、概念、科学标本种种“事实”塞得昏头胀脑,儿童的天真、孩提的幻想全遭扼杀,全被拔除。孩子们必须懂得大熊星座的俗名,可不许唱流行的童谣,就是去偷看一下马戏,也被认为是堕落行为。

他自己在口袋里经常装着尺子、天平和乘法表,以便随时准确地计算出“人性任何部分”的分量和数量,确定它在交易中的作用和价值。葛莱恩就是这样一个“专门讲实际的人”。这个形象鞭辟入里地揭露了高利贷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它的深刻的社会意义,不在于展示资产阶级守财奴的性格,而在于刻画这号人如何用生意人的眼光,看待世间万物,如何把人类精神生活中一切美好的、富于诗意的东西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冰水之中。作品的深刻之处,不仅在于揭露了高利贷资产阶级功利主义和丑恶和荒谬,而且还在于生动地展现了它所造成的恶果,从而揭示了它对社会的危害性。这恶果主要从露易莎和汤姆两个形象体现出来。

在葛莱恩的功利主义思想毒害、摧残下,露易莎和汤坶失去了童年的欢乐儿童应有的感情、兴趣和爱好。他们成年累月过着囚徒似的生活,和外面的世界,特别是和下层社会完全隔绝。结果他们成了精神上畸形的人,病态的人;他们不仅对社会现实一无所知,而且思想空虚,感情贫乏,连生活的信心也丧失了,年纪轻轻便滋长了悲观厌世思想。

露易莎脆弱得象一株弱柳,她默默地忍受着精神上的痛苦。在她眼里,生活毫无意义,她也从未感受到生活的丝毫乐趣,只觉得生命象炉中的火花一样。在精神生活极端贫乏的情况下,她把少女的柔情全部倾注在对弟弟的友爱之中。她父亲把婚姻看作一桩买卖,把她许给了年纪比她大三十岁的资本家庞得贝;她对此没有异议,而象羔羊似的顺从。自然,不幸的婚姻加剧了她心灵的痛苦。正当她濒于绝望的时候,花花公子赫德豪士往她枯涸的心田里播下爱情的种子。可是她太懦弱了,爱情刚萌芽,她就恐惧地将它摧折了。

小说的另一条情节线索,通过庞得贝和工人之间的矛盾,揭露了资产阶级功利主义没有人性的另一面。曼彻斯特学派功利主义者认为,社会是由自私自利的人们组成的,因此应该让每个人自由地去追求自身的利益。他们在“自由竞争”的口号下,贪婪地、残酷地剥削工人,全然不顾工人的死活。

庞得贝就是这种以自由竞争为偶像的政治经济学的信奉者。在他眼里,工人不是“有爱情和喜悦、有灵魂”的人,而是“人手”,是给他带来金钱收益的“许多匹马的马力”,“加法中的数字”或机器——总之,是古代奴隶主所说的“会说话的工具”。他以奴隶主对待奴隶的野蛮态度对待工人,污蔑工人爱抱怨,不肯安分守己;工人最起码的生活要求也被他看做奢望,是“希望坐六匹马的车子,用金汤匙喝甲鱼汤吃鹿肉。”

他把损害镇上居民健康的煤烟看成是“衣食父母”,“世界上最有利于健康的东西,特别是对于肺部。”他恬不知耻地把他榨取工人血汗的计件活儿说成是“世界是最惬意的工作、最轻松的工作,也是报酬最好的工作。”如果谁要干预他为所欲为的野蛮行径,他和镇上其他资本家就威胁说,宁可把财产扔到大西洋去。对此,作者用揶揄的口吻说:“虽然如此,焦煤镇的大亨们还是很有爱国心的,直到现在他们还没有把他们的财产扔到大西洋去。而且相反地,仍然很小心翼翼地管理着他们的财产。瞧,他们的财产就在那烟雾迷漫的焦煤镇上日增月累着。”

狄更斯不仅愤怒地揭露庞得贝之流残酷掠夺、压榨工人的野蛮行径,而且非常同情工人的苦难生活。作者说:“我有一种不健全的想法,以为英国人民是光天化日之下最辛苦的人民。”语带诙谐,却伴随着辛酸的眼泪。作者所描写的焦煤镇工人住宅区是这样的:窄院连着窄院,狭街紧靠着狭街,犹如“迷宫”。一幢幢简陋的房子摩肩接踵,拥挤不堪。住房不通风,光线昏暗,空气污浊。

斯梯芬就是住在这贫民窟中的工人。由于生活一直很苦,他年纪虽然才四十岁,看起来却象个老头了。这个纯厚诚实,“善操机器织机的好织工”,一生中吃尽苦头,“碰到的烦恼车载斗量”。残酷的法律又使他无法摆脱酗酒、半疯狂的妻子,跟他所钟情的女工瑞笳结合。他抱怨生活“一团糟”。可庞得贝毫无心肝地指责说,这是那个“金汤匙”的思想在作怪。

斯梯芬是个悲剧人物。他不愿加入主张阶级斗争的工会,又因为良知而不愿充当庞得贝的密探,因而被老板解雇。两军对垒,他是夹在中间的孤独者。最后斯梯芬被庞得贝无理开除,远离焦煤镇,出外谋生;庞得贝还诬赖他盗窃银行现款,令他坠入废矿井,重伤至死。

除了通过斯梯芬的悲剧揭露资产阶级的野蛮、残暴之外,作者还以讽刺的笔触描绘资本家庞得贝捏造身世、自我吹嘘的卑鄙行为,从而揭穿了曼彻斯特学派功利主义者宣扬的所谓“自由竞争”“机会均等”种种无耻谎言。

狄更斯一方面他同情工人,甚至对工人怀着钦敬的感情,带着深厚的同情描写工人的悲惨生活,表现他们要求改变“一团糟”的生活处境的强烈愿望,并且通过斯梯芬的口,对工人运动表示同情、谅解,驳斥了资本家庞得贝对运动参加者的污蔑和诽谤。作者还通过斯梯芬和瑞笳这两个正面形象表现了工人的优良品质:诚实、善良、正直等。

但是,另一方面他的直觉令他非常厌恶工人中开展阶级斗争宣传鼓动的工人领袖斯拉克布瑞其,并借斯梯芬的口批评“暴力派”关于阶级斗争的主张。他认为这些极左工运“就是在这班人中的最卑贱者的心里,也永远有一个深不可测的神秘”,他慨叹地说,“假定我们将来把数学只用到物质的对象上,而用别的方法来统治这班可怕的、难以预测的人们该多么好!”这话表明,作者非常忧虑极左工运激发蕴藏在工人心中的不满和反抗情绪,一旦象沸腾的岩浆一样冲破地壳喷发出来,将给周围的世界还来毁灭性的灾祸!

狄更斯的直觉告诉他阶级斗争为基础工人运动是邪恶的,可惜他意识不到资本家与极左工人运动的背后都是犹太金融资本,极左工人运动是一个受控的反对派。这种犯罪天才式的管治模式,真是把人民当傻瓜耍得团团转。

因此他在小说中,一半警告,一半恫吓地说:“功利主义的经济学家们,骨瘦如柴的学究们,搜罗‘事实’的要员们,斯斯文文而精疲力竭的不信宗教的先生们,把书上许多陈腐无聊的教条背诵得滚瓜烂熟的先生们;在你们周围,穷人永远是存在的。趁着时间还来得及的时候,最好在他们心中培养起想象和感情的最大美德,把他们那种极需要装饰的生活装饰起来,要不然,就是在你们胜利的日子来临的时候,他们的幻想已经完全从他们的心灵中被驱逐了出去,这时他们面对的,只是勉勉强强的糊口生活,现实就会象豺狼一般地把你们吞了下去。”

很多人认识不到,真正造成这种苦难的是高利贷资本主义让政府企业与个人都成为债务奴隶。就算英镑与黄金挂钩,但通过借贷后,贷款企业或者个人,也必须把钱存入银行,从而令银行增加了存款,存款增加意味可以增加放贷的能力。犹太金融企业通过信贷来印钞,令全社会都背上沉重的债务。同时因为社会太多资金,他们又设置赌场,美其名曰“金融市场”,赌博的行为美其名曰“投资”。用语言幻术诱骗全社会沉迷赌博。因为信贷权在他们手中,从此金融市场的升降在他们股掌之中。更可恶的是他们把房子这些生活必须品变成另外一个大赌场,楼价飞升令普罗大众仅仅为了一间陋室而背上沉重的债务。

因此判断一个人是否真正保守派领袖最关键的一点是看他对金融市场这个大赌场的态度,只有摧毁或者以金融服务实体为目标,把人民从债务奴隶中解放出来,才是真正保守派,才能跳出左右轮回的死循环。川普2016上台前提倡金本位,意味把印钞权从人手中还给上帝,如果实施会摧毁美国甚至全球的金融市场。但可惜老川是靠选举上台,根本没有权威去实施如此革命性的方案。全美包括中产的资产都在美国金融市场与房市,要一个民选领袖推行金本位无疑是政治自杀。

目前能做到大国只有普京领导下的俄罗斯。另一个东方大国似乎也是向这个方向迈进,而两个都具有绝对权力。房地产市场这个大赌场算是冷下来了,恒大披露了可能无法履行担保责任的公告,意思是现在恒大的资产,优先用来建楼(保交楼),剩余就用来支付工资(保稳定),还有剩余就用来还恒大金融的本金,还有剩就用来还银行的欠款,还有剩再用来支付供应商的欠款,最后如果还有渣,再还美元债。如果以后所有房企都是这个模式,就算不是与华尔街正式割裂,也是大大得罪了。

房地产市场是全国包括中产的财富集中地,真有他的。后面关键是能否实现他的振兴中小企的目标了。目前教育部网站11月11日公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2629号建议的答复。针对关于降低中专生进入高等院校进行全日制教育门槛的建议”,教育部表示,将逐步建立“职教高考”制度,使中职毕业生享有更多样的教育选择和更畅通的学业提升通道。

意思是高中分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中考进行分流,普高对普通高校,职业高中对职业大学,职高以技能为主,三天进企业跟帅傅子数控,铂工,金工,电器维修,车辆维修,厨师,理发,两天在学校上文化课,职高学操作和简单维护,职业大学学部分原理和高端机器的操作与维修。这个算是解决年轻人不愿意做蓝领的难题了。

另外房地产市场萎缩之际,加大对中小企特定行业的贷款支持也是不错的应对方法。剩下更关键就是税收与精简机构以适应以实体为主的经济结构了,这个才是真正考验。开发商钱来得容易,政商自然融洽。实体经营,利润有限,这个改革意味整个执政理念的根本改变。

下回我们讲《乱世佳人》前传,发生在大英帝国的土改故事,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