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风景

本栏将发表一些纪实文章,描写澳洲华裔知名作者、画家、书法家、歌唱家的人生故事以及一些澳洲中国通的故事。
正文

“龙套大师”与“剧院一宝”——黄宗洛与尚梦初

(2021-08-24 19:31:42) 下一个

“龙套大师”与“剧院一宝”——黄宗洛与尚梦初

辛夷楣

 

提起人艺的演员黄宗洛,我就想起几十年前人艺总导演焦菊隐对我们说的话。1960年,我家搬出史家胡同56号人艺大院,搬到隔着几条胡同的演乐胡同与焦先生为邻。母亲1954年一进人艺就担任焦先生领衔的总导演办公室秘书,工作中与焦先生接触很多,相处十分融洽。大家都说焦先生脾气大,可是焦先生对母亲总是和颜悦色,对我们也很和气。

小院里只有我们两家人。焦先生闲下来常常和我们几个孩子聊天,谈排戏的事,谈人艺的演员们。他多次谈到黄宗洛。他说:“排《智取威虎山》时,黄宗洛演一个土匪。为了使自己的角色有特色,他身上一会儿背一把刀,一会儿又挂一根大烟枪。后来,他全身上下都挂满了。我就给他分析,什么该挂,什么不该挂。演员只要肯动脑筋,戏就一定能演好。黄宗洛特别肯动脑筋!”

焦先生不喜欢夸奖人。人艺的那些大演员于是之、刁光覃、童超、舒绣文、叶子、朱琳,他没在我们面前夸过,可他却跟我们多次谈到黄宗洛,这当然使我们对黄宗洛刮目相看。焦先生是中国最有名的大导演,母亲对他非常崇拜,我们自然对他的话分外看重。

 

黄宗洛起家的“三小”

    黄宗洛家是演艺人家,兄弟姐妹大多从艺。他的哥哥黄宗江、姐姐黄宗英都是有名的演员与作家,且都长得很好。唯独他长相不佳,所以他在人艺很难有机会演主角。可是这不要紧,只要能演戏,小角色也行,丑角也可,不管演多小的角色,黄宗洛都认真琢磨。

我第一次看黄宗洛表演是在人艺的春节晚会上。那大概是1957年的春节,首都剧场刚刚盖好,晚会在首都剧场三楼大厅举行。黄宗洛和金昭表演小品“生鸡蛋”。黄宗洛瘦骨伶仃,喉结很大,两眼小而下吊,很像一只鸡。他在台上像母鸡般咯咯地叫着,好像要下蛋又有困难似的。金昭则做出同情和爱莫能助的样子,在旁边干着急。后来,咯咯了半天,黄宗洛示意那鸡蛋从肚子里升到嗓子眼儿了,然后他突然从嘴里变出一个大鸡蛋。全场老少哈哈大笑。那年我11岁,非常喜欢这种滑稽的小节目,觉得黄宗洛很有表演才华。

1957年底,人艺开始排练老舍先生的《茶馆》。焦先生选黄宗洛扮演那位一生胆小怕事,以养黄鸟为乐的松二爷。《茶馆》里的重要角色不下十几二十,松二爷戏份不多,但是黄宗洛决心好好琢磨塑造这个配角。演员们按照焦先生的指导,分头深入生活,去寻访各行各业的老人。为了尽快获得人物感觉,黄宗洛脱掉制服,改穿大褂,不喝白开水,改喝盖碗茶。他还特意养了一只黄鸟。每天清晨,他就穿着大褂,提着黄鸟,带上早点,一路从史家胡同56号,穿过灯市口大街和王府大街,走到首都剧场的排演厅。他一进排演厅,扮演伙计的李翔就给他沏上一碗茶,他就开始与其他茶客寒暄,吃早点。黄宗洛的声音尖细,还带哭腔,是典型的公鸡嗓。他的公鸡嗓和扮演庞太监的童超的公鸭嗓与《茶馆》剧组其他演员的洪亮声音形成鲜明对照。黄宗洛充分利用自己的形象特点与声音特点来刻画人物。松二爷又小又瘦,弱不经风,很象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大烟鬼。他就这样天天琢磨历练演习了整整三个月。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到1958年3月《茶馆》正式公演时,戏份不多的松二爷,还有松二爷那一声“我的黄鸟”,竟然脱颖而出,给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1958年5月,人艺把《智取威虎山》搬上舞台。剧本是人艺书记赵起扬等人根据曲波的小说《林海雪原》改编的,不仅情节紧张,人物鲜活,演员阵容也很强,并由焦先生担任导演。童超演杨子荣,童第演少剑波,郑榕演座山雕,马群演一撮毛,胡宗温演白茹。黄宗洛演一名小土匪,戏不多。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小角色,他却开动脑筋,设想他该佩戴什么上场。就像上面焦先生讲的,结果他全身上下都挂满了,焦先生就给他分析,哪个该挂哪个不该挂。《智取威虎山》是在我家门前的排演厅排的,台上是座山雕的威虎厅,台下还有李勇奇家的小屋等布景。我和大弟每天下了学就去看排戏。我们喜欢杨子荣,也对那帮性格各异的土匪很感兴趣。我们还被土匪们的黑话吸引。那一阵,总爱学说“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腰”,“脸怎么黄啦?”这些黑话。黄宗洛演的小土匪很让人兴奋,他的公鸡嗓特别的逗。

1959年夏,人艺把丁西林的三个小戏搬上舞台。焦先生亲自导演《三块钱国币》。他选黄宗洛演警察。黄宗洛身材瘦小,尖嘴猴腮,穿上警察服,显得十分滑稽。他嗓音尖细,鼻音很重,一张嘴就让人捧腹。他把警察趋炎附势的嘴脸表演得淋漓尽致。此时,黄宗洛在人艺已经演了近十年戏了。所以,他在台上十分放松,演得很活泛。他与扮演吴太太的金雅琴,扮演大学生的朱旭配合默契,把戏逐渐推向高潮,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社会恃强凌弱的不公平与不合理。后来,圈内人总结说,松二爷、《智取威虎山》中的小土匪和《三块钱国币》中的警察是黄宗洛起家的“三小”。观众与圈内人对他塑造的这三个配角十分欣赏,给了他“龙套大师”的称号。

 

从“小东西”到胡儿胡女

    黄宗洛1956年底与人艺专演小孩的女演员尚梦初结婚。尚梦初1950年考入北京人艺。她个子矮小,五官秀丽,嗓音甜美,剧院就一直让她演小孩。男孩、女孩、外国小孩、中国小孩,全由她一人包了。她先后扮演了《龙须沟》中的小妞子,《明朗的天》中的少先队员,《日出》中的小东西,《茶馆》中的王小花,《蔡文姬》中蔡文姬的一双儿女,《青春的火焰》中的叶菲姆契卡,《王昭君》中的小玛纳等,被人艺的人称为“剧院一宝”。

1956年,尚梦初有幸参加人艺办的表演训练班,并参加高尔基的名著《布雷乔夫》的演出。此剧由苏联专家库里涅夫导演,焦先生每天必来排演场协助库里涅夫。库里涅夫通过排练,着重讲授“形体动作方法”,使尚梦初获益匪浅。她在剧中扮演一名小修女。由于缺乏生活,开始尚梦初演不出呆滞可怜的小修女形象。苏联专家说:“你的眼睛滴溜乱转,太活跃了,不能这样!”后来,库里涅夫用一根缎带把牛皮纸遮在她的眼睛两侧,限制她的视线。这样一来,尚梦初很快找到了小修女长期被关在修道院里,已经被训练得卑躬屈膝、目不斜视的人物感觉。

这年底,尚梦初与黄宗洛举行了婚礼。黄宗洛在《布雷乔夫》一剧中扮演吹喇叭的。库里涅夫赶来参加婚礼。他举起酒杯,十分风趣地说:“祝贺吹喇叭的和小修女这一对不幸的人儿结为幸福的伴侣!”他的话逗得大家都大笑起来。黄宗洛与尚梦初是幸福和谐的一对儿,是人艺有名的模范夫妻,库里涅夫的祝福成为现实。

1956年下半年,人艺排演曹禺的名作《日出》,副院长欧阳山尊担任导演,他选尚梦初和刘华扮演小东西。小东西这个角色对尚梦初是个挑战,这个角色与她过去扮演的小妞子和少先队员迴然不同。她身世凄惨,被流氓黑三等卖入妓院,被逼为娼。老妓女翠喜同情她,交际花陈白露同情她,她们千方百计地帮助她,但是她最后仍然落入黑三之手。走投无路的小东西决心用自杀来结束自己短暂的生命。尚梦初阅读了许多书籍,深入了解旧社会底层妇女的遭遇。导演欧阳山尊和扮演翠喜的老演员叶子循循善诱地启发她诱导她。她又以自己幼年丧母的切身之痛来贴近人物。第三幕,当小东西决心自杀时,尚梦初仿佛看到了母亲的音容笑貌,她觉得自己是去阴曹地府寻找母亲,所以演得逼真感人。大幕落下,全场鸦雀无声,不少观众潸然泪下。这个角色使尚梦初摆脱了虚假造作的表演方法,尝到了创造角色的甘苦。

1958年,人艺排演苏联话剧《青春的火焰》。这是一出反映苏联卫国战争的戏,由刚刚流苏归来的年轻女导演陈颙担任导演。陈颙选择尚梦初扮演小男孩叶菲姆契卡。叶菲姆契卡在战争中与当红军指导员的父亲失散后,便紧紧跟随一支红军队伍,非要与共青团员们一起去参加捍卫祖国的斗争。这是尚梦初第一次扮演男孩,一听完剧本,她就爱上了这个角色。在导演陈颙的指导下,她扑进资料推,看小说,看电影,看画报。为了找到人物的自我感觉,尚梦初成天穿着人物的肥大衣服、皮靴,生活于角色之中。同时,她努力寻找自己与角色相似的东西。比如14岁的叶菲姆契卡就怕别人说他小,总装出大人样。在生活中,因为个子小,大家都叫尚梦初小尚,可尚梦初生怕别人认为她小,所以总绷着劲儿,遇事特别认真。在塑造这个角色的过程中,她找到扮演小孩的一个诀窍:就是不要故意去演角色的小,而是要着力刻画他处处模仿大人,这才是一个不成熟的孩子常有的典型心理状态。

1959年,剧院排演郭沫若特意为人艺创作的新戏《蔡文姬》。焦先生选择尚梦初扮演蔡文姬的一对儿女。她在第一幕中扮演胡儿伊屠知牙师,在最后一幕中扮演胡女。蔡文姬所作的《胡笳十八拍》,其中七拍是写思念儿女的。凡是胡儿出场的戏,都是为了强调母子之情,从而产生了动人的戏剧性。尚梦初从两方面着手,先是表现他准备跟母亲一起回汉朝的极度喜悦之情,而后又表现他得知不能跟母亲回汉朝后陷入极度悲痛之态。这一喜一悲,对比强烈,她把自己幼年丧母的痛苦真切地表现出来,大大地感动了观众。

   十年浩劫结束之后,人艺在1978年重排《蔡文姬》,剧院决定仍由尚梦初扮演胡儿和胡女。此时,尚梦初已经四十开外,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常年的干校生活使她身材发胖,看去完全像个农妇。究竟还能不能演好胡儿、胡女?她心中七上八下。她想,关键是要先减肥,她就整天长时间地练功,又严格节食,结果体重终于减下来了。她又把儿子脆嫩的童音用录音机录下来,反复模仿练习。首场演出之后,人艺的同事纷纷祝贺她。有的说:“小尚,你基本功没丢,感情比以前更深厚细腻了!”有的说:“小尚,行啊,不减当年!”人艺的副院长、导演、演员苏民能诗善画。他曾经写了一首诗,赞扬尚梦初:“剧院独放一瓣香,纯真灵慧配戏忙。年年如水涓滴献,艺贵自知诚贵常。”

 

文革考验

十年浩劫对黄宗洛夫妇是艰巨的考验。文革开始之后,人艺的院长、导演、著名演员们一拨儿一拨儿地被揪出来,关进劳改队。黄宗洛夫妇都很年轻,资历浅,因此运动初期未受冲击。可是,有一天,黄宗洛突然被当作“五一六份子”揪出来了,隔离审查不许回家。革委会领导还单独找尚梦初谈话,要她与黄宗洛划清界限。尚梦初搞不清什么是“五一六”,但是她坚信丈夫不是坏人,无论如何不愿跟他划清界线。当时,他们的两个儿子还很小。尚梦初不想让孩子们知道父亲出事了,就强忍烦恼尽量对他们笑脸相迎,有时还带他们出去买冰激凌。那时,家属每半个月可以去探望隔离审查的人。尚梦初每次都带着食品和衣服去探望黄宗洛,还装出高兴的样子,安慰黄宗洛。后来,尚梦初到昌平下乡,但是她依然每个月回来,探望黄宗洛。一年多以后的1972年,尚梦初从乡下回到北京,黄宗洛总算被解除了管制,回到家里。

1973年,剧院开始排戏,黄宗洛与尚梦初虽然惊魂未定,但是总算比较安心一点儿了。黄宗洛有一年多没有见到两个可爱的儿子,他就尽量在周末带全家人出游。每逢周日,尚梦初就早早起来烙糖饼,然后把牛奶红茶灌在小暖瓶里。他们一家人坐上111路电车,到了动物园再倒332路郊区汽车,前往颐和园或者香山。一番玩耍之后,他们就在草地上或者凉亭里野餐,吃糖饼喝奶茶。文革中下干校,尚梦初被分配在食堂帮厨。剧院的大师傅是四川人,厨艺甚佳。尚梦初趁机偷艺,也学会了做菜。这使黄宗洛和儿子们大为受益。

 

松二爷风靡海内外

文革总算结束。1980年,人艺开始排练苏叔阳编写的话剧《左邻右舍》。这个戏抓住1976、1977和1978年三个国庆节作为节点,描写北京一个居民大院的变化。林连昆扮演造反起家的洪人杰,朱旭扮演党委书记李振民,黄宗洛扮演画匠赵春,金昭扮演极左的街道主任。苏叔阳善于刻画人物,他把这些我们熟悉的人物刻画得生动传神活灵活现。林连昆因为成功地塑造了自私市侩的洪人杰的形象,从此一跃而成为人艺的台柱子。黄宗洛、朱旭和金昭在舞台上的表现也令人难忘。

    八十年代,黄宗洛跟着于是之为首的《茶馆》剧组去了德国、法国、瑞士、日本、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地,把松二爷的形象展现给外国观众。外国观众非常欣赏黄宗洛的表演,日本观众还给了他一个“鸟人松二”的称号。1992年,于是之为首的《茶馆》剧组在首都剧场举行了告别演出,从1958年首演,这个空前绝后的剧组演了三十多年《茶馆》。六年之后的1998年,人艺举办“流金岁月”的联欢晚会,由退休的老演员们演出《茶馆》、《雷雨》等经典剧目的片断。这时,童超、童第哥俩因病都上不了场了,只好由黄宗洛演《茶馆》里的庞太监。

1985年,人艺的演员李婉芬写了一个描写老年人生活的剧本《遛早的人们》。她自己在戏中担任主角。黄宗洛则扮演一个坐在轮椅上,言语失灵的瘫痪老人。这是黄宗洛在人艺的最后一个角色。1987年,年满60的黄宗洛在北京人艺办理了离休手续。

 

黄宗洛成“影视新秀”

出乎他的意料,黄宗洛在家中还没坐稳,就不由自主地被卷进了影视拍摄大潮。八十年代,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起始,也是电视剧拍摄大发展的时期。各路导演纷纷上门,探访这位刚刚离休身体尚健的“龙套大师”。黄宗洛马不停蹄,一部接着一部,竟然拍摄了20几部影视作品,获得了一系列国际国内奖项,“余热”似乎比“正热”发挥得还大发。他成为广大观众熟悉喜爱的“影视新秀”。黄宗洛自己谦虚地说,他只是“影视新朽”而已。

黄宗洛是个典型的艺术家。他演戏极其聪明灵透,料理生活的能力却很差。他自己说:“我身为书香门第之后,发展却极不平衡,多幻想,少务实,形象思维过度发达,逻辑思维却在正常人水平之下——缺根弦,连个完整的电话号码都记不下来,是个典型的高智商的低能儿!”离休之前,在人艺不需要记许多电话号码;现在进入影视行业,不得不与各方导演、制片保持联系。既然,黄宗洛不善此道,那就只好交给贤内助尚梦初了。尚梦初手边备有好几大张联络图,与影视界商谈剧本,签署合同,协调拍摄时间,就都由她来负责。1992年,尚梦初在人艺退休后,索性拎着箱子跟随黄宗洛到全国各地参与拍摄。这样,她不仅负责联络协调,还在片场给黄宗洛添衣倒水照顾生活,成了黄宗洛口中名副其实的“老秘”。黄宗洛曾经赋诗一首,来形容他们夫妻幸福充实的晚年。《晚秋赋》:“妙龄正青春,仲夏绿成茵。夕阳无限好,晚秋更迷人。”

    八十年代末期的一天,黄宗洛夫妇带着大儿子黄海涛来演乐胡同拜望我的父母。母亲见到好久未见的黄宗洛、尚梦初和长得又高又大的黄海涛十分惊喜。黄宗洛说,海涛要考大学了,他想考北京广播学院,想请徐伯伯给好好指点一下。我父亲自八十年代初就在北京广播学院外语系教历史,很受学生欢迎。父亲就耐心地给黄海涛介绍各系的情况,鼓励他报考广院。后来,黄海涛果然考上了北京广播学院。

1986年,在电影《田野又是青纱帐》里,年近60的黄宗洛扮演专看阴阳风水,宣传封建迷信的丁花先生。这个角色非常适合黄宗洛。这是他初次在电影中饰演较重要的角色。他用心思索加倍注意话剧表演与影视表演的区别,努力摆脱话剧表演的痕迹,尽量追求自然朴素的表演。这个角色为他赢得了吉林省“小百花奖”,也带来更多的影视片约。

八十年代末,人艺老演员方琯德的女儿方子春与黄宗洛一同在湘西拍戏。那是杨洁导演的电视连续剧《土家第一军》。方子春饰演国民党的特派员,黄宗洛饰演身为地下党员的采药老人。方子春不但会演戏,文章也写得很好。她在《我眼中的北京人艺——一棵菜》一书中,生动地叙述了黄宗洛在剧组的故事。黄宗洛比方子春早一周到剧组,她一到,就听说了不少关于黄宗洛的故事。黄宗洛没有一点儿老演员的架子,非常喜欢年轻人。他的房间里有许多零食,什么云片糕、肉松饼、奶油豆、花生糖……他热情欢迎大家去吃,但是有个条件,吃完不能一抹嘴就走,要和他好好聊戏。他只要一有空,就上街与当地老乡混在一起。他与挑菜进城的老乡聊天,他跟街边晒太阳的人学方言。

方子春写道:“第一天拍宗洛叔叔的戏,大家全都去现场看。起先谁也没发现他人在哪儿,副导演亮开嗓子喊道:‘黄宗洛老师,到您了。’就在大家东瞧西看地寻找他时,从导演身后不远处的犄角里站起一个裹着包头的老乡,嘴里答道:‘哎哎,我在这儿呢,嘿嘿。’从说话的语调我听出是宗洛叔叔,再定睛一看,大家全笑喷了。只见他身后背着个大箩筐,筐里有些野菜和一把锄头,头上用长长的布条缠了一圈,一个看不出本色的破布衫用布条扎在腰间,上边插的又是烟袋,又是放羊鞭子,还有草绳什么的,总之腰间插满了七七八八的小道具。再加上他那卷的一高一低的两个裤腿,腿上还抹点泥巴印,脚踩一双破草鞋,往本地人堆里一站,还真分不出来。”这段描写不禁让我回忆起多年前焦先生讲的黄宗洛扮演《智取威虎山》里的小土匪,身上挂满了刀枪剑戟上场的情景。当年,焦先生欣赏他,现在的影视导演当然也欣赏他。黄宗洛可真叫会动脑筋,真叫在角色身上做足了功夫啊!

1992年公演的电视连续剧《擎天柱》中,黄宗洛饰演卖耗子药的农民企业家丘满屯。这部戏写独臂县委书记周天被派往贫穷的革命老区古城县,一系列的困难、阻力和重压向他袭来,矛盾尖锐,剧情跌宕起伏。老演员高明扮演独臂书记周天。黄宗洛饰演的丘满屯戏份并不多,但是他的表演有棱有角,深受广大观众喜爱。这一年,黄宗洛因此获得第十三届飞天奖最佳男配角奖。

1993年公演的电影《找乐》中,黄宗洛饰演主角老韩头。这个电影是根据陈建功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导演宁瀛。老韩头退休之后,热心地组织了一个老年京剧活动站。为了参加春节庙会,活动站赶排了《铡美案》。虽然,没有拿到奖项,但活动站依然红火。老韩头对大伙要求严格,在考勤、曲目等问题上一点儿都不含糊。大伙不免有些意见。一天,大伙终于怨气大发,老韩头一气之下,跑了出去。但是,他思索再三,最后还是回到了活动站。

黄宗洛兄妹从小在天津长大,他们都迷恋京剧,而且能唱能做能演。黄宗洛饰演老韩头不仅年龄合适,加之他又有深厚的京戏功底。黄宗洛把这个热爱京戏认真倔强的老韩头演得活灵活现。电影受到广大观众欢迎,还获得一系列国际大奖。该片获日本东京电影节青年导演奖,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尤斯卡传媒一等奖,法国南特电影节大奖、最佳亚洲电影奖,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希腊萨洛尼亚国际电影节最佳男、女主角、最佳导演奖。

    很多人说,《活着》是张艺谋拍摄的最好的一部影片。张艺谋邀请黄宗洛扮演男主角福贵的父亲,葛优扮演福贵,巩俐扮演福贵的妻子家珍。影片以中国内战和新中国成立后历次政治运动为背景,通过福贵一生的坎坷经历,反映了一代中国人的命运。黄宗洛很喜欢在张艺谋的指导下,与葛优合作。尽管影片开始不久,嗜赌如命的福贵就把家产全输光了,把黄宗洛扮演的老父亲给气死了。黄宗洛将角色的老迈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1994年,《活着》公演后,该片在第4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获评委会大奖,葛优获最佳男演员奖。

1998年,黄宗洛在六小龄童主演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续集》中,饰演铜台府刺史。2000年,黄宗洛在陈宝国、斯琴高娃主演的电视连续剧《大宅门》中饰演老太监常公公。他的外形、他的动作、他的嗓音、他的表情,实在酷似老太监。他把常太监的贪婪无耻狡猾诡诈虚伪可笑,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和扮演白家二奶奶的斯琴高娃有几场对手戏,非常精彩。

2001年,黄家兄妹四人共同出演电视连续剧《大栅栏》。这部由吕丽萍主演的晚清商战剧由傅清生执导。他请黄宗江演李莲英;黄宗英演大格格;黄宗汉演亲王;黄宗洛则饰演戏份很重的色迷心窍的穆大人。

    除了主演电影《找乐》的老韩头,获得一系列大奖外,黄宗洛还主演了两部电影:《远离战争的年代》和《宫廷斗鸡》。在《宫廷斗鸡》中,黄宗洛饰演成天嘻嘻哈哈的皇上,让人忍俊不禁,从头笑到尾。在《远离战争的年代》中,黄宗洛则饰演一位没有笑脸,总爱训人,其实非常善良的退休老军人。可见,黄宗洛戏路之宽。

黄宗洛就这样马不停蹄地演了将近二十年电影和电视连续剧,直到2005年,年近八十的他在家中摔了一跤,摔坏了股骨头。手术之后,黄宗洛只能坐轮椅了。一些剧组仍然到家里来请他坐轮椅拍戏,但是尚梦初不愿给剧组添麻烦,都一一谢绝了。2007年,第11届中国电影艺术表演学会充分肯定黄宗洛的成就,颁给他金凤凰奖。

黄宗洛在话剧界也获得一系列奖项。1987年,因从事话剧事业40周年,获得人艺元老杯。1997年,因从事话剧事业50周年,获中国剧协颁发的金牌奖。1999年,获国务院颁发的终身贡献奖。

 

到养老院看望尚梦初

2009年4月底,我早早就请三联书店把《记忆深处的老人艺》一书给黄宗洛、尚梦初夫妇寄去了。5月底,尚梦初给母亲寄来一封信。她说:“近年来,黄宗洛行走不便,我们住的又远,5月16日就没去剧院参加首发式。我们俩很喜欢你们的书,真羡慕你有一双儿女可以帮你写书。黄家兄妹出了一本书,寄来送给你们。”那时,我已返回悉尼,我是第二年回家才看到这本书——《卖艺人家——黄氏兄妹相册》的。书的扉页上写着“请张定华大姐、辛夷楣、张桐指正留念,09,5,29,黄宗洛、尚梦初”。名字上方盖了他们两人的印章。这本书图文并茂,黄氏兄妹个个都有文采,而且不乏幽默。母亲知我喜欢,就说:“你带回澳洲吧!”

2015年,我和西人丈夫盖瑞一起回国探亲,准备去养老院看望于是之的夫人李曼宜阿姨。李曼宜阿姨与我母亲感情很深,她听到我母亲去世了,在电话上就哭起来。我打电话给于是之的儿子,他说:“我母亲与尚梦初在一个养老院,你要不要也去看尚梦初?”我忙说:“当然要!”他说:“那我告诉她们,她们会很高兴的!”

    那天下午,我和丈夫很顺利地找到那家养老院,找到李曼宜阿姨。李曼宜阿姨显得并不老,而且行动自如。她高兴地说:“我们现在就上楼去尚梦初那里,她正等着呐!”我们进了房间,我发现尚梦初阿姨坐在轮椅上,她的脸并不显得太老,但是她竟然不能清楚地说话,只是在发出一些咿咿呀呀的声音。我心中难过起来,李曼宜阿姨说:“她前不久中风了。”为了转换气氛,我急忙拿出我跟盖瑞刚刚出版的讲述我们的故事的书《人约黄昏》,送给两位阿姨。盖瑞就高兴地翻出书里他小时候的照片,给她们看。这时,尚梦初阿姨也拿出她刚刚出版的书《梦想如初—一个儿童演员的自述》,送给我们。她一直在很高兴地说着,我和李曼宜阿姨就努力地猜测。我又把盖瑞讲的英文翻译给她们听。我们四人就这样热热闹闹地谈了好一会儿,我们才依依不舍地与她们告别。

读了尚梦初阿姨的书,才了解一些详情。黄宗洛2012年去世后,尚梦初感到好的保姆很难找,就想找一家好的养老院。2013年,她搬进这家养老院——恭和苑。后来,李曼宜阿姨也搬进来。这家养老院的工作人员非常周到耐心。当她们得知,尚梦初想出一本书,就帮她联系了一家出版社,儿子们也积极支持,帮她找照片找资料。看到两位阿姨住在环境优雅照顾周到的养老院里,我心中略觉宽慰。

 

照片说明:1,黄宗洛在《茶馆》中演活了松二爷(右)

          2,黄宗洛在《三块钱国币》中饰警察(右三)

          3,尚梦初在《蔡文姬》中饰胡女(左)

           4,电视剧《大栅栏》中,黄家四兄妹宗洛、宗英、宗汉、宗江(从左至右)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眸影摇红 回复 悄悄话 致敬前辈!这些往事,也是珍贵的历史资料啊。。。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