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今天的太阳和昨天不一样

(2023-06-23 12:33:35) 下一个

电影《逆光》是第四代导演丁荫楠以外省人的视角遥望上海的影片,个人认为这是80年代表现上海这座城市最优秀的一部影片,没有之一。片中汇集了很多上海籍演员,如郭凯敏、徐金金、肖雄、史钟麒、顾永菲等,除了他们精湛的演技,摄影师魏铎的摄影堪称全片的亮点,此片一举夺得当年金鸡奖最佳摄影奖,实至名归。

丁荫楠导演想打破传统的戏剧式结构,探索一种新的电影语言,影片不依靠戏剧情节,但要有诗,有充满诗意的空镜头,这些镜头要很美但又不能脱离生活,即诗情画意中要呈现生活的本来面貌,讲故事的人用旁白抒发情感,语言要充满哲理引人深思,因此《逆光》这部诗意盎然的散文电影诞生了。

影片一开场就充分体现了镜头语言的美学特色。含苞欲放的梧桐树,绵绵细雨中的轮渡,苏州河畔的灯座,尼龙绳上晶莹的水珠,弄堂里被雨水浸润的石板路,院子里晾晒的衣服,石库门连成片的房子,小楼一角一只水泥雕塑的海鸥在墙上展翅飞翔,一切都是那么生机勃勃,春意盎然。这组舒缓诗意的空镜头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将“春天,踩着湿淋淋的步子来到了”展现得具体而真实,使春天有了生命力和感染力。

清晨,潇潇春雨,灰蒙蒙,湿漉漉,人们从各个角落出发,汇聚于车上、路上,奔向自己的工作岗位,这是每个普通人的早晨,也是城市生活中最普通的景象,故事就在这雨中流动的汽车上展开了。影片透过出身棚户区的剧作家苏平的视角,讲述了 80年代初蓬勃发展的上海和几对青年人的痛苦选择。

导演认为诗意电影讲的是韵律,而生活的韵律就是流动感,因此丁荫楠要求拍出流动的生活。在他这个外省人看来,雨中的上海才是最美的,他不要人工造雨,他要在真实的雨景中记录上海的变化和思索,因此摄影师魏铎在布局这部电影时,一直试图找到一种氛围去表现雨中流动的生活。为了拍好这场春雨,整个摄制组在上海等了20多天,魏铎说空气是湿的,拍出来的那种厚重感,沉重度才有韵味,因为雨中空气的透明度和干浇水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干浇没那个气氛,只有哗哗作响的春雨才有那个味道。当年该片在日本放映时受到热烈欢迎,影评家佐藤忠男说:丁荫楠对于影片中“雨”的感受之深出乎我的想象。

造船厂钳工廖星明,从小生长在棚户区,文革中他在苏平和江老师的引导下,抓紧时间努力学习文化知识。成年后他发现孩子们的精神世界非常贫瘠,有些人甚至连最基本的科学常识都不知道,为了帮助他们从愚昧中走出来,廖星明利用业余时间写作科普作品,他还经常为工厂的同事代写情书。工厂选举新一届团委,夏茵茵想不出适合的人选,正巧隔壁房间正播放着大西洋底来的人,于是她在选票上写下了“麦克哈里斯”的名字;因报纸刊登了廖星明与外国人的合影,廖星明在团员大会上受到批评,他站起来勇敢地表达了对物质追求的思考,这段台词有风骨、有思想,闪烁着理想主义的光芒。

美丽纯真的夏茵茵被廖星明的才华深深吸引,两人相爱了。

夏茵茵家庭条件优渥,妈妈是出版社的领导,12年前她成功地使侄女江老师脱离了棚户区的苏平,现在她要跟廖星明订一个合同,廖星明为了更好地进取,做出了放弃爱情的决定,单纯的茵茵无法理解他的选择。

廖星明的妹妹廖小琴和黄毛要结婚了,黄毛家在盖新房子,开始的时候姑娘很快乐,后来小琴和黄毛去看电影,在影院门口遇到一个青年,他的姑妈刚从国外回来,要给他3000块钱结婚用,单身的小伙子想借个女友去见姑妈,事成后回报1000块酬劳。黄毛和小琴犹豫了,1000块可不是小数字,他们的工资才三四十块钱。他们答应了,小琴在豪华饭店见到了有钱的姑妈,那些地方她从没去过,从下只角的棚户区踏进宫殿一样的地方,她的内心被这种富丽堂皇的“贵族生活”震慑了。从饭店出来小琴的内心不再平静,她没有丢掉青年塞在她手里的电话号码,她经不起这种生活方式对穷人的诱惑,爱上了那个有钱的青年,跟黄毛分了手,廖星明难过得说不出话。

春雨滋润着城市,可是没有阳光的时候,春雨也让人伤感。夏茵茵的表姐江老师曾经点亮过少年廖星明的人生,她年轻时跟苏平相爱,可是她缺乏捍卫爱情的勇气,一对旧时的恋人在雨中重逢,又在雨中各自离去。

曾经在理想与现实间徘徊的廖星明回到了工厂,他告诉夏茵茵他把合同撕毁了,面对和苏平12年前同样的际遇, 廖星明更具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虽然一度放弃过,但他最终捍卫了自己的爱情,毕竟今天的太阳和昨天不一样了。两个年轻人在1981年的太阳下憧憬着明天。

导演认为只有拍出纪实效果,影片才有真实感,因此《逆光》绝大部分场景采用实景拍摄,而且所有实景都选在上海。其中工厂场景集中在江南造船厂,棚户区选在光复西路,另外国泰、大光明电影院、锦江饭店、江湾体育场等场景也都是实景拍摄。高级豪华的大饭店、外滩海关大钟、外白渡桥、万体馆,雄伟磅礴的百年老厂,拥挤低矮的棚户区,热闹喧腾的商店、南京路等等,所有这些地方的实景拍摄都让上海这个大都市和观众拉进了距离。

南京路上廖小琴和黄毛满怀心事默默走着,这一组镜头是演员混在人群中,由摄影师躲在车上偷拍的,没有任何摆拍的痕迹。

《逆光》的摄影,既有诗的意境,又有强烈的时代感。摄影师将镜头对准平凡的生活和生活中的普通人,浓浓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仿佛身临其境,而在纪实的同时,摄影师在画面构图、角度、色光、线条等方面又拍得很美,既像抒情散文,又似淡雅的风情画卷。棚户区有着热气腾腾的烟火气,廖星明女朋友要来家里的消息给小巷平添了许多欢乐,廖母煎鱼做菜,忙忙碌碌中还不忘让小狗子去买冰棍儿,邻居老头儿几次探头寻问:客人来了吗?廖星明和夏茵茵终于走进小巷,大人小孩夹道欢迎,他们进门后,左邻右舍端着碗、抱着孩子挤进屋里,好像在看新娘子,那个时代里弄人家朴实,温暖的生活情趣被展示得淋漓尽致。

摄影师魏铎有较深的美术功底,他自幼爱好绘画, 对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都很有研究。拍摄《逆光》时,他从各种美术形式中吸取养分,并运用到拍摄中丰富影像的艺术感染力。廖星明、夏茵茵步入街巷时,为了增强这组生活镜头的美感,魏铎在艺术形式上借鉴了中国画的意境,有意拍成《清明上河图》那样的中国长卷风俗画。他用一组长镜头,使观众依次看到了上海普通街巷的生活常态:女人们欢快地洗衣服,手艺人乐悠悠地弹棉花,家庭主妇在门口生炉子,小青年端着饭碗倚在门边吃饭,小孩子嬉笑玩耍。这普普通通的家常日子犹如一幅长长的工笔画,既琐碎实在,又饱含诗情画意。

为了追求纪实效果,影片还加入了写实性的自然音响,用以捕捉生活的细节。音响的层次感很强,且各有其代表性,使人一听到声响,便能判断出所处的环境。比如南京路上都市的喧嚣,工厂里各种金属的撞击声,林荫路上的蝉鸣,自由市场的叫卖,球场上的呐喊,以及棚户区丰富的音色:廖星明带夏茵茵走在弄堂里,屋里传出的戏曲声、弹棉花声、洗涤声、磨刀声等等,这些声音都交织成一支浑厚的生活交响曲。

进入80年代后很多东西,如政治,经济,道德,观念等都在重组。编剧秦培春说,“80年代以前,中国封闭得那么厉害,所有的人都很自大,都觉得要去解放别人,结果一打开之后,发现所有要被解放的那些人活得都比我们好,这个摧毁在精神上是很厉害的,但是又感觉到有一些新的景象,有些东西就要来临了,你是挡不住的。”。都市人面对新潮文化的涌入感到焦虑、迷惘,传统的观念依然存在,但又对未来心生憧憬。时代大潮下,物欲对精神的侵蚀,新旧价值观的撕扯,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思考都真实地展现在观众面前,让你自行去判断,去选择。

虽然《逆光》让人们看到了这个民族的自卑和脆弱,但影片的整体基调却是昂扬的、蓬勃的,充满激情的。熙熙攘攘的人群,川流不息的车辆在雨雾中行走、奔驰,象征着这个城市的活力仍然在奔涌,虽然步态有些缓慢和迟疑,但却一直向前流动着。雨不停地下,路不停地走。那是一个觉醒的年代,也是一个沸腾的年代。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3)
评论
Tina_芬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杜鹃盛开' 的评论 : 在这部影片中肖雄和顾永菲都是配角,找她们演可能因为她们都是上海籍吧,这一部关于上海的影片。
杜鹃盛开 回复 悄悄话 电影肯定看过,但具体内容忘了。不过往特别喜欢肖雄和顾永菲两个演员:) 周末快乐!
Tina_芬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邵丰慧' 的评论 : 真的,那时没有美颜,更没有整容,你看女孩们美得那么自然生动,演技也那么自然松弛。
Tina_芬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亮亮妈妈' 的评论 : 是影片本身好,我对电影有执念,尤其对高水平的摄影作品执念更深,不写出来很难受。
Tina_芬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丹哥' 的评论 : 一直忘不了这部老片就是因为它是一部探索性影片,并且出现在1981年,这就更难得可贵了,那个时候都能拍出这么诗意盎然的电影,说明中国导演是有才华的,可惜很多人被埋没了。
邵丰慧 回复 悄悄话 影评用心又专业! 那时的美女也很自然。 80年代是个反思的年代, 很多好的作品。 后面的影视作品越来越商业化了, 现在更是审查的严格。
亮亮妈妈 回复 悄悄话 赞Tina这篇高水平的影评。读着读着觉得你是从电影厂出来的,非常多的专业语言啊!
丹哥 回复 悄悄话 昨天有些忙,坐一下沙发,还没有捂热乎就走了!
刚刚闲下来,重新捂沙发!
我喜欢诗意电影,喜欢它传递出来的,有关情感、意象、美学的隐喻。
读懂了这些隐喻,会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甚至情感共振。
我喜欢电影的非线性叙事方式,会给我很多诠释的空间。
如:《La La Land》和《霸王别姬》。
Tina_芬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我最遗憾的是没有找到高清片源,我是一个不高清不活的人,这部电影真值得好好修复!
Tina_芬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momo_sharon' 的评论 : 影片是1982年公映的,我年龄尚小,没有大人带我去电影院看,印象中是后来电视台经典回顾还是什么,我在电视上看到的,但我永远记住了夏茵茵的白色连衣裙和那把红伞。之后的很多年我都忘不了这部影片,这次写影评也算了却一个心愿吧。
菲儿天地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momo_sharon' 的评论 : +1

我也好像看过,但印象不深了。Tina的介绍总是精彩,厚重,回头有时间再去看看。
momo_sharon 回复 悄悄话 电影看过,那时太小,什么都没记住,除了主演郭凯敏和吴玉华。80年代有很多探索人生的优秀影片,是一个真正百花齐放的时代,美好时光一去不复返了。
丹哥 回复 悄悄话 沙发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