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军中马前卒

中国历史时事和国际政治评论
个人资料
正文

新冠反思之二: 国人未从哲学层面如生命观思考讨论“共存”和“清零”差异,是防疫陷入歧途和混乱的重要原因

(2023-09-14 09:54:07) 下一个

西方的“共存”的确比中国的“封城”造成的新冠死亡人数多,如果算上次生死亡,应该也是西方的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不应该共存、应该封城。 人的生命价值不仅在于长度,还在于质量;不仅在于存活,还在于自由。人各种不健康生活方式都会造成短命,吸烟喝酒熬夜过劳都会影响健康和寿命,但就要禁绝这些吗?

 

现在许多人批评中国抗疫,其实并没有批评到点子上,或者说没有说清中西方抗疫的本质差异。抗疫方式不同不止是现实利益问题,还是生命观和价值观的差异问题。 如今的中国人虽然生活在21世纪,但是还是没搞清为何而活、如何活的有尊严有价值。所以才导致抗疫、环保、教育、医疗等议题上认知立场的混乱。

 

西方的“共存”其实更准确说是一种给人自由选择的抗疫方式。西方各国并没有强迫人们去直面病毒。如果想自我封闭的人,完全可以在疫情中不出门、生活用品由亲戚朋友送进来,自己与人接触带着口罩穿着防护服,送东西的走了后喷洒消毒液。这样自己想封多久封多久。而不想这样的人则可以出门工作生活。

 

 

“除冠病疫情外,中国的防疫措施还带来了其他好处。大陆和香港的研究人员发现,中国实施的封锁措施,预防了34万7000宗与冠病无关的死亡。

死亡率下降与严格的限制措施有关,使得空气污染好转,卫生状况改善,交通事故减少。”

按这个逻辑,把全中国人都关监狱里,更加能够减少死亡。

 

国人还是没有“活明白”,活出人性尊严。对于低概率的死亡事件,人们不像接受通识教育的西方人那样坦然,而是更受宣传和风气影响,不是麻木(如对空气污染)就是过敏(如对新冠)。刚刚脱贫的国人心理也更脆弱,没有建立起理性客观的生命观,更被文化惯性和生存基因诱导,顾此失彼、顾头不顾腚。

 

说白了,东亚国家尤其中国的国民,普遍缺乏理性的认知能力和坦然面对生死的态度。

对于从极端贫困中成长的亚洲人,缺乏对尊严、权利的意识,却非常怕死,哪怕死亡几率不高。

这就像从大饥荒和短缺时代过来的老一代,特别喜欢囤积货物、占小便宜一样,他们没有理性只有应激性。

国人热衷于在技术问题上奋斗到极致,但方向错了,事十功一,甚至起到反作用。国人在抗疫上的偏执与扭曲,以及造成的恶果,只是相对最突出的一次表现罢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