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07滇藏之旅散记

(2022-12-22 18:07:58) 下一个

三月二十日

随着广州开往昆明的365次列车缓缓驶出站台,我的西藏之旅开始了。此行的第一站是昆明。记得以前去昆明的列车要经过衡阳,绕一个大弯。这些年修建了不少新线路,这条线经茂名,南宁到昆明,路程短了许多。这次西藏之行选择从滇藏公路进藏,这一路有很多一流景点。计划先经昆明到丽江,接着徒步虎跳峡;游白水台,香格里拉,梅里雪山;然后穿越横断山脉进入藏东,经芒康,然乌,波密到通麦;从通麦徒步进入雅鲁藏布大峡谷。然后继续西进,林芝,拉萨,日喀则,定日,上珠峰登山大本营。最后走青藏铁路出藏,去印证李娜歌中所唱的青藏高原。

三月二十一日

下午三点抵达昆明,买了晚上去丽江的汽车票。趁天色还早,赶到滇池一游。我信步来到大观楼,大观楼以其长联闻名。只记得上联开头是“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下联起笔为“数千年往事涌上心头”。对仗工整,气势非凡。滇池景色一般,全靠大观楼撑起门面,这就是文化积淀的作用。晚上8点乘夜车前往丽江。车上有3排卧铺。靠窗的两边各一排,中间一排。每一排都是上中下三层共30来个铺位。虽然铺位很小,但一夜能躺着也很不错了。

三月二十二日

到达丽江时天还没亮,我们等到天亮才下车。丽江由古城和新城组成,新城很现代化而古城则保留历史的风貌。我决定住古城。古城有许多个体户开的小旅馆,我随意走进一家。老板是沈阳来的,原来丽江的小旅馆小饭馆基本上都是外地人开的。我看了看房间,刚装修过的。很干净而且带卫生间,24小时热水供应。每晚才60元,我觉得很满意。

古城的街道和房子都很有特色。街道很狭小,石板铺成。几条小溪在古城中穿行,有些房子就建在溪流上。到了晚上,酒吧茶馆,人来人往,夜夜笙歌。丽江据称是中国生活节奏最慢的城市,确实名不虚传。值得一提的还有城北的黑龙潭公园,天气好的时候可看到远处的玉龙雪山。黑龙潭公园东面是象山,登上象山整个丽江尽收眼底。

三月二十三日

虎跳峡位於丽江以北100公里。由上虎跳,中虎跳和下虎跳组成,门票70元。旅行团只到上虎跳,而中虎跳和下虎跳则只有徒步者涉足。前者人山人海,后者门可罗雀。从桥头售票处至下虎跳全长约30公里。徒步虎跳峡可走高路也可走低路。从桥头出发高路经二十八道拐,本地湾到中虎跳与低路汇合。高路是小路,是徒步的正道。缺点是不经过上虎跳。我决定来个折中,先走低路,过了上虎跳再上高路。

上虎跳离桥头9公里,这里游客很多。从公路上可经修得很好的阶梯下到水边。江心立着一块巨石,与奔腾而来的江水碰撞形成几个瀑布。相传老虎在此一跃过江,故名虎跳峡。江对面悬崖上有一老虎雕像。

过了上虎跳一路上就没什么人了。只碰到两个骑自行车的比利时小伙子,向我问路后绝尘而去,显示机械化的优势。没想到十分钟后又碰上他们正在修脱落的脚踏板。看到我超越他们,只有耸耸肩,一脸的无奈。在丫叉角我从一条小路折向高路。下午三点到达本地湾,在中途客栈歇歇脚。补充两瓶水,还光顾了天下第一厕。这个简易的厕所因其绝妙风景而名声大噪。抵达中虎跳已是下午五时,决定在中峡旅店住下。一问价钱不可思议的便宜,二十元一天,还能洗热水澡。房间很干净,更妙的是开门见山,躺在床上就可以欣赏峡谷对面的玉龙雪山。                                                     

夜幕降临,满天繁星。金沙江在星光下宛如一条银蛇在峡谷中穿行,透着冷峭的美。如果时间充足,真想在这里多住些日子。

三月二十四日

早晨的第一缕阳光打破了山谷的宁静。炊烟袅袅,鸟语花香,到处充满生机。中虎跳峡谷要比上虎跳深得多,从公路到峡底须经天梯走十分陡峭的山路,大约有45分钟的路程。

来到谷底,只见奔腾的金沙江以雷霆万钧之势迎面扑来,在礁石上激起巨浪,周围水雾弥漫。沿江边小道来到一线天,这是一段在峭壁上凿出来的栈道,下面就是百丈深渊。江水滔滔,十分惊险。再上到公路时已是核桃园。继续往下游走三公里便到了下虎跳。同中虎跳一样,下谷底的小路非常陡峭难行。过了40分钟到达谷底,这里有一个渡口(叫新渡口以区别于大具的老渡口),可以看到渡船正停靠在对岸。由于水位太低,“码头”离水面近五米,所以目前停运。下虎跳江心也有一块虎跳石。

从下虎跳往回走6公里回到中峡旅店,正赶上搭过路车去白水台。白水台位於中甸县东南三坝乡境内,海拔2380米。它是中国最大的华泉台地之一,占地约为3平方公里。其成因是由於水中的矿物质经阳光照射发生分解,形成碳酸钙白色沉淀物,不断覆盖地面而形成的千姿百态的熔岩地貌。

白水台又有“仙人遗田”的美称。登高而望,但见泉台层层叠叠,宛如瑶池仙境,清泉盈盈四溢,仿佛仙女在此梳妆。

白水台不仅是一个风光秀丽的地方,还是纳西文化的发祥地。

三月二十五日

上午9点搭过路车离开白水台前往香格里拉。香格里拉距白水台100公里。车上有一美国女孩,来自华盛顿。在北京进修中文,回国前到云南一游。也是从丽江虎跳

峡一路过来,不同的是她是徒步从虎跳峡过来的,她雇了一个向导给她背行李,用了八个小时从核桃园翻越哈巴雪山到哈巴村,令人佩服。另有一群一路上叽叽喳喳的藏族小姑娘,她们是去香格里拉打工的。看得出她们是第一次出远门,个个都很兴奋,对什么都很好奇。

香格里拉的大名来自那本风靡全球的书《失去的地平线》。书中描写了一个天堂般的世界:耸立的雪山,神秘的峡谷,无边的森林,珍珠般的湖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句话,就是传说中的世外桃园。

地处城郊的松赞林寺被称为小布达拉宫。主殿的黄金屋顶,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著奇异的光彩,愈发凸现其庄严和雄伟。从寺中高处俯瞰,左面是高楼林立的香格里拉县城,右面是波光粼粼的纳帕海草甸。

与丽江一样香格里拉由老城和新城组成,老城仅有的几条街道保留着那些古老的建筑,在一山坡上矗立一个直径十来米高二十米的巨大转经轮。一个人要拉动它可不容易,一旦动起来趁着惯性就容易拉了。我使出全力拉了一圈,想着从做功的角度看,这一圈可以折算成那种手摇转经轮的多少圈。新城又是另外一番景象,到处大兴土木,尘土飞扬。街上人头攒动,熙熙攘攘。晚上在城中心广场,当地藏民和外来游客围成十多个同心圆,在独特的藏族音乐中跳起集体舞,有几百人之众,声势浩大,气氛热烈。望着眼前闪烁的霓虹灯,我在想,这是我心中的香格丽拉么?也许当地政府也有无奈,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没有钱,环境保护就是一句空话,这是国内开发旅游资源面临的两难困境。  

三月二十六日

今天上午离开香格里拉前往德钦,汽车在横断山脉中穿行,进入了列为世界自然遗产的三江并流地带。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三大水系在此地区自北向南并行奔流近200公里,相距最近之处只有19公里。虽近在咫尺,却互不纠缠各奔前程。怒江进入缅甸后改名萨尔温江流向印度洋;澜沧江出了国境后成为湄公河,最后从越南注入南海;金沙江则与其它支流汇成滚滚长江奔向太平洋。横断山脉山高路险,基本都是一面峭壁一面悬崖,路宽刚够两车相会。两车相会时靠外面的车在悬崖边停下,让靠里面的车从夹缝中蹭过去,相当惊险。滇藏公路被大家戏称为“颠脏”公路,路况很差,碎石路面坑坑洼洼,还要提防不时从山壁掉下来的石头。特别下雨的时候塌方经常发生,一到冬天封山路就不通了,车辆只能绕道川藏线。中途经过白马雪山和白茫雪山,满山遍野墨绿的森林在茫茫白雪的衬托下构成一幅幅赏心悦目的水墨画。

德钦县城座落在一个山坳里,四周都是山,只有一个狭窄的进出口,一到雨季山洪便泛滥成灾,据说县城搬迁已是势在必行了。到客运站一打听,从这里进藏只能搭从香格里拉开往拉萨的不定期过路班车,好在第二天就有一班。我的计划是在通麦的排龙乡下车,从那里徒步进入著名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这也是此行两个最艰难的行程之一(另一个是上珠峰登山大本营)。

三月二十七日

飞来寺离德钦20公里,是观看梅里雪山的绝佳地点。从这里出发可徒步去明永冰川和雨崩神瀑等著名景区,不过这需要一两个星期的时间(回到广州便有报道称几个背包客在去神瀑的路上碰到雪崩而遇难)。

下午五点,姗姗来迟的班车终於出现了,原来是途中爆胎耽误了时间。车上大部分是生意人或藏民,只有我和一个摄影家是旅游者。摄影家是北京人,在北京开有一家影楼,由太太打理,他则长年在外搞摄影创作。曾为拍摄风景不慎摔下山沟受重伤。

司机是个老油子,对这一带的路了如指掌。一路上闲聊得知他曾偷越国境到缅甸当了三个月的雇佣兵。乘客提心吊胆地看着客车在悬崖边上晃晃悠悠地穿行,司机却一手执方向盘一手拿手机正谈笑风生。也难怪,枪林弹雨过来的,还能把这点危险当回事?

三月二十八日

虽然昨夜三点才抵达芒康,今天早上七点大家都起来准备出发了,总共睡不到4个小时。乘客睡少点没关系,司机只有一个,不知他可有足够精神对付一天的旅程。傍晚时分到达怒江大桥,周围是军事禁区,过桥时不准下车,不准照相。这一带地势险要,为防止山上积雪掉下来堵塞道路,沿江公路搭了水泥顶棚,形成一条几公里的长廊。积雪从水泥顶棚落入江中,在棚沿形成一道道冰凌,煞是好看。当晚住八宿。

三月二十九日

从八宿出发经两小时的路程到达然乌,摄影家在此下车,打算逗留两天拍然乌湖。然乌湖湖面的海拔高度为3850米。湖畔西南有岗日嘎布雪山,南有阿扎贡拉冰川,四周的雪山是然乌湖主要的补给水源。白雪皑皑的山峰倒映在墨绿的湖面上,若干小岛点缀其间,景色如诗如画。湖面向西蜿蜒十多公里逐渐收缩成一道河谷,形成雅鲁藏布江重要支流帕隆藏布的源头之一。

下午三点到达通麦,所有乘客下车步行过通麦大桥。易贡藏布在这里汇入帕龙藏布,一蓝一绿,泾渭分明。这一段路号称通麦天险,经常发生蹋方。果然前面部队正在抢修道路,等候车辆排成长龙。到达排龙门巴民族乡已近黄昏。住在一家小旅馆,老板是四川人,老实巴交的,人称老罗。一年前从内江过来向乡政府租两间破房子,开这么个小旅馆。

三月三十日

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世界上最大的峡谷。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最深处达5382米,具有从高山冰雪带到低河谷热带雨林等九个垂直自然带。它打开青藏高原与印度洋水汽交往的通路,向高原内部源源不断输送水汽,使青藏高原东南部由此成为一片绿色世界。滔滔江水穿越高山屏障,围绕南迦巴瓦峰作奇特的大拐弯,向南注入印度洋。曾有科学考察队试图沿江穿越大峡谷,从峡谷上游的派乡走到下游的墨脱,但是没有成功。

游览大峡谷有三种方法:一是从米林县派乡到大渡卡。这条线路最短,但只看到水流较缓的上游。二是从排龙沿帕隆藏布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中游扎曲。在这可看到奔腾而来的江水绕着南迦巴瓦峰形成一个大拐弯。这条线路是险峻的山间小径,长40公里。三是从派乡翻越多雄拉山口或从波密经加热萨到墨脱(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城),这里看到的是大峡谷的下游。不管从派乡还是波密出发都要走好几天。我选择第二种方法,走排龙到扎曲这条线。

为了确保天黑以前到达扎曲村,天刚蒙蒙亮我就出发了。在峡谷入口处买了门票(每天80元,先交500元,回来多退少补)。从排龙起沿着咆哮的帕隆藏布一路南行,两岸是陡峭的山崖。不时有一些山体滑坡阻断行路,行走极为艰难,不时需要手脚并用。沿途要过五道索桥,桥上木板经日晒雨淋已破烂不堪,走在上面一步一晃提心吊胆,不过比起以前靠溜索过河已经好多了。溜索就是在一根连接两岸的钢丝上吊一个带滑轮的挂兜。看着那废弃的溜索,难以相信牛居然也能从溜索过河。

考虑到此行的艰难,除了两瓶水,我还带了牛肉干和巧克力。没料到牛肉干的咸和巧克力的甜加剧了水的消耗,很快就把两瓶水喝光了,而路程还未过半。抬头望着天空中火辣辣的太阳,我舔了舔干裂的嘴唇,心想无论如何得赶紧弄些水喝。可是眼看峭壁之下江水滔滔,却可望而不可即。别无选择,只好继续赶路。几个小时后,就在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前面出现一条山涧。瀑布从岩壁上落下,浪花飞溅。一根粗大的木头,凌架于涧上,搭起一座独木桥。我没工夫欣赏这眼前的景色,只顾将自己灌了个饱,然后又把两个水壶灌满,这才上路。

最后一段路更加艰难,这一段的垂直高度约400米,在海拔近三千米的高度上持续攀登这样的陡坡,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这段路也是蚂蟥区,好在现在是旱季,没见到蚂蟥。精疲力竭的时候,大峡谷马蹄形大拐弯出现在我的脚下。激流咆哮之声从500米深的峡谷中阵阵传来。远处是白雪皑皑的群峰,景色迷人。

当晚住在扎曲村一门巴族人家。好客的主人端出青稞酒,边说边用手比划。我连蒙带猜终于搞明白他的意思:青稞酒可以解乏。但我还是谢绝了他的好意。

三月三十一日

作为喜马拉雅山脉的高峰之一,南迦巴瓦峰在其姐妹中身高并不出众,论长相却公认第一,被《中国国家地理》评选为中国最美的山峰。然而它终年积雪,云雾缭绕,从不轻易露出真面目,只是偶尔才露峥嵘。早上起来运气不错,南迦巴瓦峰难得的撩开了她的面纱。只见晨曦中,南迦巴瓦峰巍峨挺拔,直插云端。南迦巴瓦藏语为“直刺天空的长矛”,的确名不虚传。

太阳出来了,扎曲人家从沉睡中醒来。远处群峰被淡淡的晨雾萦绕着,近处山坡上的牛羊悠闲地吃着草,眼前的扎曲村不就是一个世外桃园吗(扎曲村是此行唯一没有手机信号的地方)?

我恋恋不舍地离开扎曲村,沿着来路返回排龙乡。吸取昨天的教训,我出发前先吃了个饱,灌满两瓶水。一路不吃东西只喝水,因为饥易忍渴难耐。下午4点终於赶回排龙乡,恰巧老罗有个开出租车的熟人要回林芝,就把我给捎上。赶到林芝天已抹黑,当夜住财政宾馆。

四月一日

八一镇是林芝地区政府所在地,是西藏第三大城市,仅次于拉萨和日喀则。距老林芝15公里,现在一说林芝一般都是指八一镇。八一镇由全国各地援建而成,全新规划。一条条崭新的街道,一座座漂亮的楼房,比起内地的城市一点也不逊色。

我沿着尼洋河一路向南大约走了10公里,来到一个叫桃花沟的地方。还真有桃花运,只见漫山遍野的桃花,在远处雪山的衬托下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仿佛带人走进童话仙境。刚拍了几张照片就碰到那个摄影家,他在然乌逗留了两天,我进大峡谷花了两天,最后殊途同归,又相遇在桃花沟。下午两点离开林芝前往拉萨,从林芝到拉萨的公路很好,沿途风景秀丽,晚上八点抵达拉萨。

四月二日

事前听说火车票很难买,所以早上起来后先去火车站看看情况。火车站位于拉萨的西南,拉萨河南岸,与市中心隔河相望。目前交通不太方便,从市中心去火车站须绕道东部的拉萨桥。不过一座新桥目前即将建成,不久便可通车。到那时去火车站就方便多了。火车站广场很大,可是四处静悄悄的,我觉得很奇怪。来到售票大厅,也只看到几个人。火车票一点也不紧张,毕竟现在还不是旅游季节。

我从正在施工的大桥上跨越拉萨河,再往东走一段,布达拉宫出现在眼前。布达拉宫依山而建,殿宇层层叠叠,气势雄伟。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金碧辉煌的金顶,都展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风采。

这座辉煌的宫殿始建于公元七世纪,当时西藏的吐蕃王松赞干布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特别在红山之上修建了九层楼宫殿一千间,取名布达拉宫。由松赞干布建立的吐蕃王朝灭亡之后,古老的宫堡也大部分毁于战火,直至公元十七世纪,五世达赖建立噶丹颇章王朝并被清朝政府正式封为西藏地方政教首领后,才开始重建布达拉宫。以后历代达赖又相继进行扩建,使布达拉宫达到今天的规模。作为藏传佛教的圣地,每年到布达拉宫的朝圣者及旅游观光客不计其数。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磕等身长头的朝圣者。这些藏民衣衫褴褛,满脸风尘,目光中却流露出无比的虔诚和满足。他们双手合十,高举过头,向着心中的圣地艰辛跋涉。

再往东就是八廓街和大昭寺。川流不息的朝圣者和游客以顺时针方向沿八廓街绕大昭寺缓缓而行。沿街的小摊摆满琳琅满目的各种商品。来自不同国度的游客连比带划地讨价还价。而大昭寺门口手持转经轮的信徒却神情超脱,游离于眼前的世俗繁华之外。此时,红尘与梵界交融一体。

四月三日

由於还不到旅游季节,没有找到旅伴一起包车去珠峰,我只好乘班车前往日喀则碰碰运气。日喀则离拉萨260公里,位於年楚河与雅鲁藏布江交汇处,海拔3800米。城西的扎什伦布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在后藏最大的寺庙,是西藏黄教四大寺院之一。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周围筑有宫墙,沿山势迤逦婉蜒,绕寺一周长达3000余米。寺内房屋3600余间。内有经堂56个。整个寺院依山而筑,坐北朝南,布局和谐。金顶红墙高大壮观,在10多公里外便可见其雄姿。

四月四日

上午八点离开日喀则,搭的是去樟木的班车。本打算在老定日(嘎岗)下车,因为从地图上看,通往珠峰营地的唯一道路是从老定日出发的。但是同车的一位四川老哥告诉我,现在进珠峰营地都是走新定日的白巴镇。看来连最新版的地图都不可靠。中尼公路从日喀则经白巴,老定日至樟木口岸,而新定日县城在白巴以北六公里处。我决定改在白巴下车,下车后先到旅馆找旅伴合起来租一辆车。一般要价1200元,可是竟然找不到一个旅伴。我正盘算着是否在此住一夜,一个十七八岁的藏族小伙过来拉生意,要我坐他的摩托车上珠峰营地。他叫普布,他的亲戚在珠峰营地开一帐篷旅馆,靠他运送物资上山,偶尔捎个人挣点外快。看我有点犹豫,他不停打保票说安全绝对没有问题。考虑到不知要等几天才能碰上旅伴,我觉得冒一冒险也许是值得的。接下来就是讨价还价,他漫天要价800元,我就地还钱只能给200。最后以500元成交。除此以外还要买门票180元,交车轮费200元(每个轱辘100元)。

从白巴到珠峰营地约有100公里路程,要走两个多小时,大半是盘山路。摩托车驶出白巴镇,在中尼公路开出不远,就到了鲁鲁边防检查站。在这里,所有的人都要下车,等候武警的检查,登记。进去后还有查验进入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门票的检查站。过了检查站,道路很快在山间盘旋上攀。寒风迎面扑来,将鼻子耳朵冻得通红,更兼一路沙土飞扬,苦不堪言。

不知拐了多少个弯,终于爬上最高处,海拔5200米的达乌拉山口。山口照例有五色经幡,旁边到处是石头垒起的玛尼堆。这里视野开阔,向南可以远眺珠穆朗玛峰。过了达乌拉山口,普布居然不走盘山路,而是从崎岖陡峭的小径直冲而下,我终於体会到什么叫做玩的就是心跳。两个小时过后,终于抵达绒布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庙。再往上走几公里就到了珠峰营地,这里海拔5200米。路的两旁扎着两排帐蓬,其中一个就是普布亲戚开的珠峰旅社。进了帐蓬,只见中间立着一个火炉,四周围着宽大的藏式沙发,可当床的那种,白天是餐厅和茶馆,晚上做客房。晚饭后到隔壁帐蓬串门,他们的帐蓬很热闹,住有八个老外和一个北京人。那个北京小伙子搞电脑的。这次辞职出来旅游,除了西藏,还要去尼泊尔,印度,甚至伊朗和土耳其。总之钱花光了就回家,现在的年轻人就是潇洒。他是老江湖了,信息也多,特别向我推荐拉萨的平措康桑青年旅馆,还递给我一张旅馆的名片。

珠穆朗玛峰晚上很冷,寒风凛冽,气温在零度以下,由於缺氧,晚上睡觉时呼吸有点困难。整夜听着帐蓬外面寒风的呼号,昏昏沉沉,半睡半醒。

四月五日

早晨起来头有点疼,但不是很严重。今天准备上登山大本营,大约有六公里的路程。这一段路除特许外机动车一律禁止通行。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跋涉,远处出现一顶顶帐篷。这一片是绒布河冲积形成的广阔荒滩,海拔5300米。各国的登山大本营就设在这里。在一座小山包上竖立着珠峰的标志石碑,上面用中,英,藏文刻有“珠穆朗玛峰高程测量纪念碑海拔8844.43米”。周围是一片墓地,葬着那些为征服这座世界最高峰而长眠于此的勇士。再往前是东西绒布冰川延伸出的冰舌,形成了两条狭窄,陡缓不定的谷地。从这里往上看,珠穆朗玛峰近在咫尺。我不禁跃跃欲试,当然没给自己设置什么目标,只是能爬多高就算多高。在这样的海拔每迈一步都很费劲,花了一个多小时才上了一道山梁。回头往下望去,登山大本营依然清晰可见,估计高度只增加一两百米。眼看继续攀登风险太大,我决定往下撤。这是人生第一次站在5500米左右的高度上。下午搭一运货卡车下山,当晚住在白巴。

四月六日

白巴是一个只有几十家人家的小镇。我一早就等候在路口,等到9点,终于盼来了从新定日县城开往日喀则的班车。同车有一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在珠峰观测站工作了九个月,刚好期满回北京。他说除高原反应之外,蔬菜的缺乏是生活中的主要困难。此地气候恶劣,蔬菜水果都要从日喀则甚至拉萨运来。难怪饭馆的素菜卖得比肉菜还贵。饭馆的老板来自成都,老板娘说他们每年只在这呆半年,到十月便关门回成都过冬。

到了日喀则我直接上了去江孜的小巴,打算走南线回拉萨,顺道游江孜和羊卓雍湖。江孜的主要景点是央宗城堡和白居寺。远远的就看到山坡上巍然屹立的央宗古堡,坍塌的断壁残垣与山色浑然一体,透过数百年的岁月尘烟流露着寂寞和苍凉。那高高的抗英炮台,诉说着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白居寺是一座塔寺结合的典型的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寺中有塔,塔中有寺,寺塔天然浑成,相得益彰。白居寺主要有两大特色,其特色之一是一寺容三派,和平共处,相安无事。它原来属于萨迦教派,后来噶当派和格鲁派的势力相继进入,各派一度互相排斥,分庭抗礼。最后,还是互谅互让。于是,白居寺便兼容萨迦、噶当、格鲁3个教派,因而寺内供奉及建筑风格也兼收并蓄,博采众长。

白居寺的另一特色是菩提塔,它是白居寺的标志。白居寺就是因为这座佛塔才格外富有魅力。这可不是普通的佛塔,是由近百间佛堂依次重叠建起的塔,塔中有塔。塔内佛堂、佛龛以及壁画上的佛像总计有十万个,因而得名十万佛塔。

由于南线浪卡子段的公路在整修,不通车,只得折回日喀则走北线。

四月七日

从日喀则回到拉萨后,我按名片上的地址找到平措康桑青年旅馆。六人一间,带卫生间,每晚20元,还有免费洗衣服务。住的基本都是背包客,除我之外还有北京男孩小刘,上海姑娘小石,台湾姑娘小王,一个以色列帅哥(小石语)和一个法国人。小刘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做了一年导游,觉得在父母身边难有出息,便决定到拉萨来闯世界。小石是典型的白领,做平面设计的,满嘴时尚词语,什么“闪”啊,“郁闷”啊。她说每逢工作做烦了,就辞职出来旅游,回去再找新的工作。挣了钱全部花光,反正在上海是买不起房子的,好在有老爸老妈可以依赖,吃住都不用花钱。小王来自台北,刚下飞机便得了高原反应,已经在旅馆躺了好几天了。住青年旅馆的最大好处就是有很多背包客驴友可以交流,大家来自五湖四海,互相交流旅途见闻,分享资源信息,一点都不会感到寂寞。通过留言板,大家组团租车出游非常方便。傍晚我和小刘他们到一家藏餐馆吃藏餐,无非是牛羊肉咖喱饭之类,类似印度菜,席间还有藏族艺人卖唱。

四月八日

今天一同去羊卓雍湖有小石,三个援藏干部,还有一个西安姑娘,和小石一样,也是孤身出游的背包客。三个援藏干部都是沈阳人,他们被派到藏北的那曲地区,期限是三年,现在就剩三个月了,这次是他们离藏之前的最后一次出游。据说援藏人员都得到回去后提拔的许诺,对於年轻人来说,既能升官又能游西藏,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听他们介绍,那曲地区在一般人的眼里那是鸟不拉屎的荒凉之地,但却是西藏的首富地区,盖因为它是冬虫夏草的产地,现在藏药很流行,尤其是冬虫夏草,每斤要卖几万元。

羊卓雍湖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位于拉萨以南一百公里处。湖面海拔四千多米,湖水由於各处含盐量不同和光线的折射呈不同的颜色。因为不是包车,而我们又不想去终点浪卡子县城,所以与司机说好下午回程时在羊卓雍湖接我们。这样我们在羊卓雍湖有几个小时的时间。玩了一阵大家都饿了,可这里前不巴村后不着店的,看到前面有一藏民人家,援藏干部建议就在这家混一顿,体验体验藏族人的生活。大家都觉得这是个好主意。进门说明来意,主人相当热情,把最好的东西都拿出来待客,青稞酒,酥油茶,糌粑,还有风干牛肉。援藏干部对藏族习俗挺熟悉,在女主人倒上青稞酒后,先用手指沾着酒,再弹一弹,以示尊重,然后再喝。喝酥油茶时我没经验,一倒上我就趁热喝了,女主人立刻又给满上。后来我才知道,这待客之道就是让杯子永远是满的,但这时我已灌了一肚子酥油茶。饭后我们参观了房子,这是一栋座落在湖边的大宅子。推开窗户,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可以看出这是一殷实之家,他们的生活既保留着藏族的传统,又富有现代的气息。例如传统的以手工打酥油茶的器具已成了摆设,取之以代的是电动的搅拌机。有趣的是连转经轮也是电动的,一天二十四小时不停的转动,真可谓是与时俱进了。

四月九日

不知是否酥油茶喝坏了肚子,昨天晚上又吐又泻,今天纳木错是去不成了,只好把车票让给小刘。好在该去的地方基本上都去了,遂决定明天乘火车离开拉萨。中午到八廓街买点纪念品礼物什么的,我发现那些摊贩多数不是当地人,而是四川人。可以说西藏是川军的天下,一路来吃的都是川菜。当偶然看到一家粤菜小餐馆时我毫不犹豫地走进去。喝着鲜美的肉片粥我与老板聊了起来。这是一个有西藏情结的人,毕业后当了几年记者,某一天觉得有点无聊,便辞职来拉萨,开了这个小饭馆,沉迷于每天晒晒太阳和客人聊聊天的悠闲生活。

四月十日

出藏的火车都安排在上午出发,这样可保证青藏铁路从拉萨到昆仑山这一段景色最吸引人的路程都处在白天时段。从火车上放眼望去,远处是皑皑雪峰,还有一望无际的草原和碧波荡漾的湖泊。当列车呼啸着通过唐古拉车站时,我们正处於青藏铁路的最高点,也是世界铁路最高点,海拔5072米。从这里开始,列车进入青海地界,车窗外面的景色令人目不暇接:

沱沱河,长江源头,涓涓细流在这里交织成纵横交错的河网;

可可西里,举世闻名的无人区,藏羚羊、野驴的天堂;

清水河特大桥,青藏铁路最长的桥(11.7公里);

昆仑山隧道,世界上最长的冻土隧道;

玉珠峰,银装素裹,婷婷玉立;

四月十一日

本来想一睹青海湖的风采,所以天没亮就起来了,没想到最终还是不能如愿,因为天亮之前列车便过了青海湖。晚上八点在西安下车,到售票处一看,能买到票的最早一班车是第二天晚上从拉萨开往广州的T266次特快。真是天意啊,在拉萨不想等,来到西安还是要等这班车,只好在西安住一晚了。

四月十二日

西安我以前来过,这次没有什么特别值得去的地方,我有一整天的时间要打发。忽然想起有个大学同学以前在西安工作,何不去找找他。其实我也知道,都二十多年未联系,恐怕早就不在原单位了,除非奇迹发生。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几经辗转终于找到他的单位,向传达室的老头一打听,奇迹还真发生了。当我出现在他面前时,他完全楞住了。大家叙起旧来,看着岁月在脸上留下的痕迹,不由得感慨万分。

四月十三日

列车在京广铁路上飞驰,郑州,武汉,长沙,本次列车的终点站广州就要到了。我的西藏之旅就要结束了。然而那蓝天白云,雪山湖泊,一步一叩首的虔诚朝圣者,随风飘荡的五色经幡,仍在脑海中萦绕,并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