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十一 议筑圩墙

(2022-12-12 03:15:18) 下一个

 

防盗防风杜渐微,全家共议筑墙圩。

工程方案完成后,只待春来把掀挥。

二姐在腰庄过了一宿,第二天吃过早饭便动身回史 圩。

临走,张老汉对闺女说:“回去谢谢四爷四娘对我们的关心。你得好好照顾他们,他们身体好也是你的福。将来你就是他们家的人了。要好好干,把家操持好。”

二姐点头答应了,她终于知道将来要在四爷四娘家 过一辈子了。不过这家人还好,都很团结,都很善良,都能互相关心。不知将来几个小弟兄们怎样了。

二姐回来,将家中情况向四爷四娘作了汇报。

四爷说:“能吃上饭我也就放心了。”

四爷点上一袋烟 吸了一口说:“闺女,你不清楚,我在王集染坊干活时认识了你爸,一来二往,便亲热起来,像兄弟一样。后来,我们两家就订了亲,再后来遇上荒年了,染坊倒闭了,我失业了,生活无着了。你爸也要出门逃荒,那时就想把你送到我们家。因为我也准备全家出逃,便没有答应。我逃荒在外多年,遭遇很多伤心事。不管怎么说,现在总算是活着回来了。你原来还有个弟,在外丢失了。现在我们家还有几亩地,只要不遇大的灾荒,好好耕种,总还能吃得上饭。”

四娘在一旁听了,说:“这叫板门对板门,笆门对笆门,穷人进了穷家门,孩子,我们就一起过吧!”

二姐听了,连连点头。

东北张湾圩张赖毛那帮土匪和西南圩史仰道那帮土 匪时常械斗。来来往往都从史庄过,有时候也上来骚扰, 有时那也上来骚扰,人们晚上常常被惊醒。

张湾土匪的后台是未圩乡警长张思宙,西南圩土匪后后就是史圩乡乡长史维照。所以各方互斗,各不相让。 周围老百姓束手无策,天天在不安中生活。

钦义二爷家那次遭土匪来抢以后,虽然买了一支土 炮,但势单力薄,无法自保。三爷钦云家被藏过财神,虽然花了钱,消了灾,但至今心有余悸。四爷钦龙回来后,知道了这些情况后,便与两位哥哥商量如何自保安全,他们商议让老三、老四从后面搬到前面,和老二靠近。几家共同筑一道土圩。西边和史大胆他们十几家靠得近,东边不远处也有姓史的几十户人家,这样如有事发生,可以互相支援。

钦义说∶“这事干起来,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也不是一钱两钱的事。大哥大嫂又不在家,要干只有我们三个兄弟干了。”

“时间是需要的,没有钱,我们就自己多吃苦,多担当,我们老兄弟三个身体还可以,他们小兄弟四个也都一个个长大了,三家人通力合作,坚持下去,一年半载,圩子能够筑成。我想先筑圩,后搬家。你们觉得怎么样? ”四爷谈了自己的想法。

“这事,干不干,二哥你拍板,我们听你的。”老三让二哥拿主意。

“现在官府无能,土匪横行,老百姓只有自保。我想四弟的设想是可行的,我们三家男女老少十几口人,一齐上阵,咬咬牙,使使劲,事情是可以办成的。你们回去,对老婆孩子把这件事都讲一讲,说明为什么要筑圩子,看他们有什么想法。”二哥最后下了决心,似乎发出了动员令。

“二哥,你和祝本都是做木匠活的,圩墙筑多高多长,炮楼盖在哪里,什么样子,你们爷俩设计一下,我和三哥都是外行。这事就靠你们了。”四爷说。

“这事我知道了,回去和祝本商议商议。”二哥答应了。

二爷与祝本爷俩,用竹弓将老宅基四周丈量了一遍, 计算一下,周围长度共 200 丈,为了便于施工,祝本设计了一张图。

图纸标明∶南北圩墙长 60 丈×2=120丈,东西墙长 40丈×2=80丈。在西北角和东南角建两座炮楼,全部建成大约需半年时间。

图纸设计好以后,祝本又去把三爷、四爷找来,商量看有什么意见,兄弟三个把图纸讨论一下,觉得比较符合实际,不要再改了。

而后兄弟三个又各自汇报了家庭成员对筑圩子的态

度。对筑圩子没有反对的,都觉得有个圩子比较安全,不过他们担心,就凭我们几家这十几个人,建造起来有些困难。而且粮食不足,很难保证体力强健。

三爷说∶“工程进度我们自己掌握,一个月不行,两个月,半年不行,就干它一年。”

祝本说∶“我计算过了,半年就差不多了,最慢,超不过一年。”

“半年不算长,至于吃的,粗的细的,干的稀的,填饱肚子就行。又不请外人帮工,自家人,孬好不讲究。 ”四爷说。

二爷说:“要干,就得抓紧。”

“不过现在到年底了,马上就冰天雪地,泥土活不好干,想快快不了。”三爷说。

“我看,现在先作好准备,等开春了,解冻了,我们再动工。”

“还得商量一下, 到哪里取土,怎么筑墙,怎么盖炮楼。”三爷觉得这事很重要,必须事先想好,决定好。

二爷说:“这份宅基地从南到北十二亩,是老父亲留给我们的,兄弟四个,每人三亩地。由西往东数,大哥是最西边一份,我是第二份,老三是第三份,老四是第四份,排在最东头。大哥后来外出了,老三、老四你们十年前又搬到后面住了。现在既决定在这里筑圩,为了省工、省力,我想就在自家地上取土。我初步想,从后面取土,筑后面一道墙,从西边取土筑西边墙,东边取土筑东边墙,南边取土筑南面墙。”

祝本插言说:“这样一来,要省很多力气。而且,前面取土以后,就变成了一个大汪塘,也就形成了吃水塘,很合用。左右后面取完土就自然形成了一道护墙沟。 有了水就变成了护墙河,又多了一道保护网。”

“这样做,好是好,也方便,也省工。只是老大家和老四家的地要被多挖一点。”三爷说。

“这没问题,损失不了多少,栽上树,养个鱼不更好。大哥要是在家,也不会反对的。”四爷打保票似的说。

“炮楼怎么盖,还得好好设计一下。”祝本说。

“屋子我们盖过,炮楼从未建过。”三爷说。

四爷说:“东北单庄有座土楼,汪集南刘庄也有个炮楼,我们去看一看,问一问。心里不就有数了吗?我不信,活人还能被尿憋死吗?”

“我看这事就让老四带着祝本去办,祝本这孩子聪 明,会动脑子。”三爷建议。

“老三,让你家祝善也跟着去,长长见识,多几个明白人有好处,干起活来互相协作。”二哥说。

四爷说:“让祝善去也好,多了解了解有好处,盖炮楼可是个技术活,马虎不得。”

第二天,四爷就带着祝本、祝善去两个地方考察建炮楼的事情。祝安听说了,也吵着要去。

四爷说:“你年纪小,又不能干,去干什么?”

“我去学嘛!”祝安说。

“不行,等我们自家建炮楼的时候,你再好好学。”四爷把祝安训了回去。

经考察,两处土楼建筑和构造不一样。单楼主要是作为居室住人。汪集南刘家楼主要作用是用于防卫,上面设有枪眼,分为三层,下层住人,二、三层为守卫据点。所以人们又称其为“枪楼”。

根据实际需要,二爷认为我们圩墙内的炮楼应该学 刘家楼的样式建造,主要用于防守。为了减少费用和人 力,只需两层就可以了。二爷、四爷他们都表示同意这个意见。

圩墙和两座炮楼如何建造,设计的任务又都交给了祝本。

寒鸟语咻咻,同商筑炮楼。

一番考察后,心里有方筹 。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