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十二 过年

(2022-12-13 02:47:56) 下一个

 

爆竹声声过大年,香烟缭绕雾遮天。

家贫纵是无多米,也要求神祭祖先。

六塘河两岸民风淳朴。躬耕畎亩,勤劳节俭。既重亲情,又敬鬼神。每到春节,互相拜年,走访亲友。不管贫富,共度新年。

说说讲讲,已到年底。家家都在忙着准备年货。

四爷带着祝安赶汪集。虽然年景不好,但街上还是比往常显得繁华热闹。衣帽鞋袜、油盐酱醋、烟茶糖酒、糕点果品、香烛纸张、鞭炮烟花、年画神贴、竹笛泥人应有尽有。把不宽的街道两边摆得满满的,中间只有一条容得下两三人并排走的窄道。

四爷紧拉着祝安的手穿行在街心的小道上,他给祝 安买了一顶新帽子,一双袜子,一双鞋子。又给四娘和张二姐买了两种上衣布料。自己则买了一条裤子。而后又买了一些香烛神贴,爆竹糖果。最后又买了几张红纸,准备写春联,祝安又挑了两张年画。

街心人头攒动,十分拥挤。有一个说快板要钱的,走到每个摊位跟前便停下来说几句吉利话:“过新年,财神来,今年老板发大财,驴长角,梅花开,家中出个大秀才。 ……。”

“打竹板,竹板响,乌云散,天气朗,发大财,喜洋洋。 满屋金钱向外淌 。… 。”

于是老板们满面笑容,伸手递过两个铜板。

有个瞎子,由小孩领着,拉着二胡挨着摊子要钱,拉的是淮海小调,老板们怕耽误生意,听他拉了几声便连忙递过几个钱来,让他赶快离开。

四爷带着祝安正准备下街回家,忽见一个满脸鲜血 的人走了过来,站在一个摊位前既不唱,也不拉,一只手拿着剃刀,一只手伸开要钱。摊主不愿给钱,他便举起刀子要往自己头上开刀。

吓得祝安连忙躲到四爷背后, 问:“爸,这人干什么的?”

四爷说:“这是划刀子要钱的,谁不给,他就划,划一下,往脑袋拍一下,鲜血四溅,把摊上东西都搞脏了,谁还来买?因此他一到,摊主就得赶快给钱。”

四爷正在介绍的时候,只见有几个小混混,跟在划刀子的后面,不断地喊:“划啊!划啊!敢吧?敢吧?”

“你们起什么混?好看吗?好玩吗?喜欢看流血吗? 他妈的,回家看杀猪去!”四爷看不下去,厉声斥责。几个混混听了,一个个散去了。

“爸,这个人多么傻啊,往自己头上划刀子。”祝安很不理解。

“不是傻,这也是穷得无奈,才用这种无赖的办法,这叫拼死讨饭。不过很不值得。”四爷又解说。

说完便拉着祝安回家去了。

四爷把买的布料交给四娘说:“还有几天到春节,你把这布料裁两件上衣,你和二姐一人一件。抓紧时间缝,过年还赶得上穿。”

祝安把买回的两幅年画早早的贴到墙上,给屋里增添不少光彩。

除夕前一天,四爷拿着几张红纸,到东庄奎大先生 家,请他写了十几副春联,回来给二爷、三爷家都送了几副。

除夕早上,天未亮,四娘和张二姐便抬着水桶到井里抢元宝水,想把财气抢回家。接着便在门前和打麦场上用锅灶里的草木灰画了许多圆圈作为粮仓,图个吉利。

早饭后娘俩又忙着理菜、煮肉。二爷家又送来两条鲤鱼,三娘家又送来一块羊肉和几斤酸菜。

四爷和祝安早饭后到庄西头请史大胆把头发理了。

当地人常说:“有钱无钱,剃个花头好过年。”

所以男子汉年前都要剃头,女人们年前都要洗发。

理完发,祝安便回来贴春联。

前门墙上两边,分别贴着:

爆什送穷去,春联接福来。

后屋两扇门上则贴着:

年丰物阜家家乐,春暖风和处处歌。

左门边侧又贴上:

开门大吉

右门边侧又贴上:

出门见喜

本来还有牛屋、猪圈上的对联,但无处贴,只好放在那里。

四爷家中午搞出了六个菜,一盘是黄花菜烧肉,一盘是酸菜炖羊肉,一盘是油炸萝卜丸子,一盘是油炸山药饼,一盘是白菜烧粉丝,还有一盘是豆腐丸子烧白菜。

吃午饭时,四爷又拿出本村人家烧的高粱酒,一家四口齐聚一堂,喝酒吃菜,过了一个平安欢乐的年。

吃过午饭,四娘和二姐又忙着和面包饺子,包元宵, 留作晚上和第二天早上食用。

吃过晚饭,四爷取出一张黄边纸,上面印着灶老爷,烧了几张纸,放了几个爆竹,在灶门口贴上灶老爷的像, 灶两边又贴上一副对联∶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而后四爷嘴里念叨着∶

灶老灶老,保佑家好。锅有粮米,灶有柴烧。

祭完灶以后,四爷、祝安又忙着用热水擦洗供桌和上代神主,而后摆上买回来的香和蜡烛,再摆上几个果碟和四娘蒸好的贡馍,馍上还有二姐点上的几个红黄绿的花点。四爷又在神主前摆上几双筷子,几只酒杯,倒上酒,点上香。这时祝安在门外又放了挂鞭炮,而后四爷跪下叩头,告诉祖宗,过年了,来享受祭礼,请保佑 一家老小平安。

四爷先磕完头,接着四娘、祝安、二姐都一个一个磕了下去,这叫祭贡。

祭贡以后,还不能马上睡觉,得守岁。守岁时,又没有什么娱乐节目,为防止瞌睡,四娘和二姐又忙着去炒花生、炒瓜子、爆玉米花。爆玉米花时,四娘、祝安、二姐大声说笑。据说说笑声越多越高,玉米炸得越响越好,所以这时可以听到家家在一片笑语声中传出哔哔叭叭的爆玉米声。

炒好干货以后,一家人便坐在一起烤火,吃瓜子, 闲谈守岁。直到半夜,各处响起了鞭炮声,才宣告守岁结束,旧岁已除,新年到来。这时各家各户才开始就寝。

就寝前,四爷又拿了火,从麦草堆抓了一把麦草,到粪坑前烧了起来。这时只见家家粪坑旁都冒出火光。据说这是元朝未年一起杀鞑子的信号,一直流传到今。鞑子就是蒙古侵略者。

第二天,天未亮,四娘和二姐又早早起来,先去抢开年吉利水回来煮饺子,煮汤圆,安排早饭。

饭后,庄子上男子汉便纷纷出门,到各家拜年。四爷和祝安出门先到三娘家,祝安给三爷三娘磕头。三娘塞了一把糖果和几把花生瓜子给祝安。而后与三爷,祝善、祝贤又一起到二爷家拜了年。祝安发现二娘家的贡馍蒸得又大又白,上面还嵌了几枚红枣。祝安兄弟几个人又给二爷二娘磕了头。二娘又抓了一些糖果、瓜子、花生给兄弟三个。

从二爷家出了门,这支队伍又增加了二爷和祝本,一行七人从庄东头向西,一直拜到史大胆家。

这里前后东西四个庄子全姓史,而且都是一个老祖 宗传下来的,所以每年初一拜年,要用上整个上午的时 间。

二爷他们出了本庄,便向东庄走去,东庄人辈份晚, 所以对着各家神主磕了头,说了几句话,抓了把花生或 瓜子,便匆匆离去。

到了南面几条庄子,辈份便渐渐高了起来,祝安兄弟几个该磕头的人数也多了。

南庄宏二先生家既榨油,又烧酒。新年的头几天,每天都搬出几坛酒,拿出两笆头炒花生,凡去拜年的人,可以随便坐下喝酒吃花生。

到了二先生家拜过年,二爷兄弟三人和祝本便坐下 喝酒,祝安小兄弟三人不会喝酒,便坐下吃花生。

喝了几杯酒以后,他们便又继续拜年。到了史仰金 家,祝本趁着酒兴,捉弄祝安给史仰金磕头,还没有磕完,祝善便喊:“快起,快起,磕错了。”

祝安趴在地上,不知就理,起也不是,磕也不是。

正在犹豫着,祝贤伸手一把将祝安拉了起来,说:“傻瓜,你上大哥当了。他和我们一个辈份,不该磕头。”

大家一听都笑了起来,史仰金忙说:“小兄弟,对不起,吃几把花生消消气。”

说着递过来几把花生、糖果。

下午,二娘、三娘、四娘带着大兰、小兰、二姐姐妹三个一起从庄东头向西给本庄人拜年磕头,顺便拉话叙怀。这是此地风俗,上午男子们出去拜年,下午妇女们出门拜访。

守岁求康福,天明互拜年。

儿童如雀跃,妇女笑聊天。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