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十七 京都陷落

(2023-02-20 03:48:49) 下一个

 

七七炮声隆,北方烽火红。

平津传失守,抗日九州同。

“七·七事变”后,王伟召开史圩乡党小组会议,决定在民众中宣传抗日运动。大家提议去向学生、农会宣传发动。首先由校长史金玉向学生传达。校长说:“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向北平附近芦沟桥发动进攻。他们造遥说有一个日本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守查部队拒绝,便借机发动向宛平进攻,炮击芦沟桥。守卫芦沟桥的国民党第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将军率部奋起抵抗。宛平守军二一九团团长亲自率领大刀队与日寇在宛平芦沟桥上拼杀。28日日军又大肆向北平进攻。但由于国民党军事前准备不足,虽然将士们奋勇抵抗,但北平还是于29日沦陷。二十九军副军佟麟阁、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皆壮烈牺牲。”

同学们听了义愤填膺。学生史维三站起来大声说:“老师,我们不读书了,参军去,打日本鬼去。”

学生徐铁川也举起三拳头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老师,我们要抗日。”

校长说:“同学们,我们是要抗日,但同学们,你们年龄还小,还拿不动枪呢,不够参军的条件。”

“老师,那怎么办啊?”有的学生发急地问。

“我们现在要一边宣传抗日,一边抓紧读书。如果形势进一步恶化,波及到我们这里,就没有办法读下去了。”校长对学生说。他心里确实害怕学校将来会办不下去。

这时教师史仰嵩也站起来说:“同学们,不要急,我们不能拿枪,但我们可以拿笔,可以动嘴,我们可以告诉我们的父母,我们可以到村庄上去宣传,让大家团结起来,共同抗日。”

校长接着说:“史老师说得对,只要我们有抗日的心,我们就会有抗日的办法。在前方能抗日,在后方也能抗日。”

同学们听了校长和老师的话,稍为安静下来。

在农民夜校上,王伟和校长、老师们又向广大群众介绍了“七·七事变”和北平陷落的情况。号召大家起来积极投入抗日斗争,有力出力,有钱出钱。

王伟又特地向农会会员宣传了中共中央在“七·七事变”后向全国人民发出的号召,号召说:“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我们团结起来,共同抗战!”史祝安带头喊起了口号。

“打倒日本鬼子,把他们赶出中国去!”史大胆挥舞着铁拳头。

“不能再沉默了,我们要行动起来,反对内战,一致抗日。”史仰绍站到板凳上喊。

最后王伟说:“我提议明天早饭后,仍在史圩小学集合,组织全乡学生、农民游行示威,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

史金玉说:“这个提议很好,我通知学生们。希望夜校学员全部参加,农民协会会员全部参加。”

散会后,各村农会负责人立即通知下去,强调明天早饭后一定要按时到达。

王伟又通知各村联防队员要整装前往,保护游行队伍。

史渡村联防分队队长史大胆回家把大刀拿出来在院子里磨了又磨。他媳妇瘸着腿走出门来问:“你怎么又把它拿了出来,磨它干什么?”

“日本人打进中国,我要保家卫国,我要用它杀鬼子去!”大胆只顾磨刀,头也不抬地回答。

“那可不得了,你要走了,我们母子怎么办?”媳妇说。不是她胆小,家中确有难处。一是她腿脚不行,不能干活,全靠大胆养家活口。二是儿子太小,也离不开大胆。她真的怕大胆走了,而且她知道大胆的脾气,天不怕,地不怕,说干就干。

副队长史祝安见史大胆磨刀,他想起家中也有一把刀,便回家向四爷要。四爷说:“不行,那把刀是你爷爷传给你大伯的,你大伯、爷爷都不在了,得留着作纪念。再说要给也得给祝雄,不能给你。”

“我明天只用一天行吗?”祝安仍然索要。

“一天也不行!”四爷不答应。

祝安没有办法了,他在家里到处找,最后找到一根四、五尺长的拇指粗的铁棍。他拿在手里试一试,还比较合手,便决定明天就拿着这个家伙游行,显示一下抗日的决心。

第二天一大早,看祠堂的史大爷便向老祖作了报告,说自己也要去参加游行,保卫国家,保卫乡民,保卫祠堂,保卫老祖。学生、民众都按时到达祠堂集合。这次他们大队人马,第一站是史圩村。学生在老师带领下,有几个人提着石灰罐,准备写墙字。农民们手里有的拿着红缨枪,有的拿着木棍,还有的扛着铁叉、锄头、铁锨,还有两个人抬着一根子母炮。形形色色,只是缺少洋枪洋炮。史大胆则背着明光闪亮的大刀。祝安紧随其后,像孙悟空一样扛着一根铁棍,耀武扬威地走着,好像日本鬼子就在前面不远的地方。

游行队伍到了史圩,王老师、史老师带着学生用石灰水在人家的土墙上写上:“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起来吧,战斗,决不当亡国奴!”“反对内战,一致抗日!”史金玉亲手在墙上写了鲁迅的话:“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队伍走到史钦朝门前,“瞎朝廷”早闻声躲进家里,把门紧紧关上,害怕人们再把他抓走。他躲在门后从门缝里往外看,只见有千把人从门前走过,手里都拿着棍棒,锄头,镰刀等家伙。队伍大喊:“打倒日本,保卫祖国!”“惩办汉奸,内战有罪!”

“瞎朝廷”看着,听着,心想,他们手中那些家伙即使对付不了日本人,却能对付他这个“瞎朝廷。”想到这里,他连忙把头一缩,不敢看,不敢听,进屋去了。

游行到了史渡村,乡长他爹站在门口看着,这次没敢吱声。他想抗日是需要的,否则日本人来了,他那当乡长的儿子也跑不了。

队伍从陈庄又游行到了徐庄、大庄,而后在祠堂解散。

师生呼抗日,大众起游行。

卫国人有责,神州有激情。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