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十六 抗旱

(2023-02-24 01:28:02) 下一个

 

干旱无人管,农民作动员。

河中车调水,万顷灌禾田。

王伟得知史仰高利用人们迷信抬刘老爷到各村游行,妖言惑众,让老百姓焚香求雨的事,便对史仰绍讲,支部得商议如何发动群众,抗旱救灾,才能破除迷信。

史仰绍和史金玉商量一下,便在小学召开了支部会议。近来又发展了小学教师王述金和三个村农会会长为共产党员。并增补王述金为支部委员,至此已有支委五人。

史金玉说:“近来干旱确实严重,庄稼发枯,汪塘干涸,老百姓连吃水都很困难。政府不管不问,老百姓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所以一些地主恶霸乘机出来搞迷信活动。我们共产党人是为穷苦百姓的,面对这样严重旱情不能不管。”

“是啊,我们要急老百姓所急,想老百姓所想。立刻发动群众,组织群众进行抗旱,不的话,老百姓田地欠收,生活艰难,又会有逃荒的了。”王伟说。

“‘瞎朝廷’这几个地主又不老实了,干脆再批斗他们。”大胆气愤地说。

祝安主张批斗,说:“有好些人都被欺骗了,都忙着摆香案磕头。”他想起家中几个女孩子还捏了两条土龙。

“不行啊,多数老百姓还没觉悟。这些地主都是乡村头面人物,又打着为民请命,帮老百姓求雨的幌子,得到相当一部分人支持,你若批斗他们,会激起老百姓反感。唯一的办法就是抗旱,有了效果,就自然戳破了他们的迷信活动。老百姓觉悟自然也会提高了。”史仰绍说。

“仰绍说得对。我们让老百姓看看,是人可靠,还是老天爷可靠。”王伟说。

于是大家讨论如何抗旱。

大胆说,“六塘河就在我们村前,让各家各户挑水灌溉。”

“这个方法不行。有的人家有强壮男劳动力,可以挑水。有的人家老弱残疾,如何能下河挑水。”王述金表示不赞同。

“而且,靠河边的村子,还算方便,离河边远的人家怎么办?一天能挑几担水,远水解不了近渴,无法解除旱情。”史金玉说。

“那怎么办啊?”祝安犯难了。

史仰绍说:“我提议,各村在河边架起水车,把河水翻过大堤流入田里。”

“是个好办法。在堤外开几条水渠把水引到各家田里。这样,就是几里以外的旱情也会缓解。”王述金说。

“如果水流到地主家田边,让不让他们用水。”大胆提出疑问。

“让他们用,但有个条件,不出人力,就要出物力。比如出钱,出水车。而且要按田亩数量出物资。”王伟说。

“好,这样做合情合理,各方都能接受。”史金玉说。

事情商量好以后,各委员们便分头找各村农会负责人发动群众抗旱。

祝安回家把这个消息先在家里散发出来。大哥祝善说:“算了吧!那要费多大劲,还是等老天爷吧!我们不是烧香磕头求刘老爷帮忙了吗?”

“大哥,你真傻,刘老爷亲口答应你帮忙了吗?”老二祝贤不相信,相比之下,他还是相信小弟祝安的话。

“你们想干你们干,反正我不干。等几天看,说不定老天爷会发慈悲帮忙的。我不信神仙也会欺骗人。”老大祝善坚持自己的看法。

庄上史仰炳也认为车水抗旱不能解决问题。他说:“我们诚心诚意向老天爷磕过头,烧过香了,难道一点忙也不帮,还是等等看。”

估计其他庄上也会有些人不愿行动,在等上天恩赐。不过农会己经行动起来。

各村把已有的水车都运到了河边。农会派一部分人安装水车翻水,安排另一部分人在岸上挖引水渠。

整个河边从东到西安装了二十多部水车。

农会把人力分成几班,歇人不歇车,水车的哗哗声日夜不停,翻上河堤的水顺着一条条引水渠,流进了各块农田。

几个地主家,因为田多,他们凑了一千块大洋捐了出来,用来修理水车和为夜班水车工加餐。

眼见清清的水流进农田,发蔫的庄稼都抬起头来,比前几天精神多了。

祝善因为等老天爷下雨,一直没有去车水。见水流到别人家田里,别人的庄稼都在由黄转绿,心里有些急了。

祝安说:“大哥,几天过去了,天还不下雨,你还在等。再等几天你的庄稼都要干枯了。”

祝善听了,眯着眼睛,望望火热的太阳,没有说话,似乎还想等。

祝安见说不动他,便去找三爷说:“三爷,大哥还在傻等,庄稼都快干死了。你去说说他,让他赶快去车水灌溉。”

三爷知道他这大儿子,脾气倔,认死理,不活套。没有办法,只好直接下命令:“祝善,你他妈也太死心眼了,全村人都在热火朝天抗旱,你却要等天上掉馅饼。你不能一边等,一边去车水灌溉吗?全村有几个像你这样傻大头啊?快去车水,救庄稼要紧。”

被三爷一骂,祝善第二天才急忙加入水车队。

史仰炳见祝善去车水了,自己也不再等老天发慈悲了,也忙发动家人去车水挖渠。

神医不靠谱,农会力无穷。

万众齐伸手,旱魔走匆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