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百三十五 揭盘

(2023-09-15 02:36:15) 下一个

 

乡村鸦正舞,百姓哭纷纷。

安得两长帚,共君扫雾云。

 

    这首诗,是史维华昨天写给江苏教育学院吴敬东的。

    前一天,吴敬东从南京寄来了他和仰荃、志良整理好的反腐材料,让维华抓紧时间写成揭露报告。

    史维华仔细阅读了材料,有些触目惊心。解放十多年了,竟然还有黑手可以操纵一切,把一个忠心耿耿为群众谋利益的党的干部栽赃陷害,驱逐出去,接着又能窃取农村政权,进而欺压百姓。

    从材料中看出,史圩大队为首腐败横行的是大队主任史学居,原来是逃往台湾的史仰建的侄孙。另一个则是大队会计张志英,他的祖父因出卖游击队战士被镇压,几个队委也都是他们两个网罗的一帮人。几个人把新派去的党支部书记胡启云全部架空了。而且经过请吃送礼,把书记也收买了。

    他们把群众养鸡养鸭禁止了,把社员的拾边地也没收了,将大队储备的粮食也暗暗地分了。他们平时不干活,以检查为名,各生产队乱窜,遇见不合已意的事便横挑鼻子竖挑眼,每月自己的工分都比普通社员高出一倍。不到半年,便搞得怨声载道。现在终于到了该揭盘的时侯了。

    史维华看完材料,便迅速着手,心想得尽快切除这个毒瘤,不能让他们继续毒害人民。他把材料分门别类,去粗取精,将那些证据确凿的事实写入报告。关键的地方作了简要的分析评论。

    用了一个星期的课余时间,他完成了报告。报告中他特别提出两个问题:一、为什么这些人能成功地诬陷一个党的干部?二、这些人是怎么上台的,为什么没被察觉?

    为了做到报告有根有据,他把那些按有证明人手印的材料都附在报告上。

    他把这些写好的报告材料,装在大信封里,用挂号信寄给吴敬东,建议将这投诉材料直接递交省政府有关部门。并嘱咐吴敬东一定做好保密工作,保护揭发人的人身安全。并要求省有关部门处理这些问题时,也要保护好群众。

    材料寄出去一周后,维华接到了吴敬东的信,说材料收到了,写得有根有据,很有说服力和杀伤力,他已于昨天交到省纪检部门。他们表示一定重视,尽快派专人前去调查处理。

    史维华算完成了一项重大任务,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为了放松放松,一天下午,维华约了谭学珍一起到苏州盘门去观赏风光。他听说盘门那里有水陆两个城门,早想去欣赏一下,久久未能成行。今天高兴,他决定去看个究竟。

    盘门位于苏州古城墙的西南角,有著名的盘门三景:瑞光塔、吴门桥和盘门城楼。

    据说此城门是春秋时吴国伍子胥筑城时所设计。这里处在古运河、外城河和西南石湖之间,不仅要防陆上来敌,还要防水上入侵,为了便于水陆两路出入城内外,便在此构筑了水陆两座城门。它由两道水关,三道陆门和瓮城相互组合而成。

    史维华和谭学珍站在盘门上西望,可见灵岩山、天平山、上方山;向北可见古运河、外城河流水交汇。向东则见外城河东流,汇入澹台湖、古运河。东北面不远处则是高高矗立的瑞光塔。

    盘门有2500年的历史风韵,特别是水陆相联的古城门更是全国现存的唯一建筑典范。因此有“北观长城雄,南看盘门秀”之说。它原是苏州“陆八门、水八门”之一。因为苏州城内溪河较多,常以船为交通工具,因此所设水门也较多。但如今诸门已灰飞烟灭,多数仅剩名称而已,唯有盘门安然存在,故尤足珍贵。

    吴门桥横跨运河,靠近盘门。几经重建,现存的乃是清朝同治年间的遗物。为单拱高大的石桥,极具江南水乡特色。

    瑞光塔为北宋时期所建,是七层八面,砖木结构的楼式塔,古朴隽秀,因在塔中发现国家文物真珠舍利宝幢及《妙法莲华经》、铜质镀金塔、铜佛像等文物而闻名国内外。

    盘门三景之外,此景区内还有伍相祠、四瑞堂、世纪唐钟、双亭廊桥,丽景堂等多处景物。

    史维华和谭学珍站在盘门仔细观看,城墙上有雉堞、垛口,射孔、炮洞,闸口,均历历在目,俨然如古战场。

    看完了盘门,史维华与谭学珍一起住回走,路过瑞光塔,谭学珍说:“我们上去看看吧?”

    史维华说:“上不去,楼梯门关了。而且上面蚊子多也不能上。前年听说,夏天的某个黄昏,忽然塔顶飞出一片黑云,人们以为发生什么怪事,后来有人用望远镜一看,原来都是塔中飞出的蚊子。你敢上吗?”

    “算算算,罢罢罢,回去吧!”谭学珍一听吓跑了。

    路上,谭学珍问:“史维华,这几天老见你埋头在写,干什么的?”

    史维华见问,便把写反腐材料的事对她说了。

    谭学珍说:“你是学生,参与这事干什么?”

    “事关老百姓的事,我就想管。新社会岂容坏人当道!”维华说。

“这事情搞不好,会受牵连的。你忘记反右斗争了?”谭学珍关心地说。

忽然她又想起维华曾说过要学关云长“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事,心想这个书呆子真是说到做到。

    “这和反右时不一样,我一不反党,二不反社会主义,为正义而斗争,怕什么!”维华坦然地说。

    “说到党,明天就是七一了,你是不是写首诗,纪念一下?”学珍问。

    “可以,晚上就写。”维华一口答应。

    第二天,报栏便出现了一首《满江红·庆七一》的词:

四十年来,共产党,艰苦奋战。蒋介石,独裁屠杀,国危民丧。二万五千山水雪,八年烽火驱蛇蟒。扫云雾,山倒树根翻,猢狲散。              

追忆昔,意气壮,看今日,神魂荡。听锣鼓紧催,马腾波浪。革命红旗明日月,金桥架起连天壤。到来日,遍地百花香,群莺唱!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