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大学免费服务造就责任体系混乱

(2022-12-13 13:16:55) 下一个

大学免费服务造就责任体系混乱

                            2004年10月18日

何必

南京理工大学近日为学生推出了一系列被称为“宾馆式”服务的免费服务……(略。)

看了这样的事情,实在是让笔者啼笑皆非,感觉如今这世道真是花花绿绿无奇不有。

为学生提供宾馆式免费服务,多好的姿态啊,让人脑海里浮现出校方后勤人员一张张慈祥善良笑容可掬的面孔,和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比父母还要亲的亲情,水在一定的时刻就是要浓于血嘛。无偿为学生早晨定时叫早、给学生宿舍大扫除、替学生到邮局取包裹,多么人性化的举措,彰显着校方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弘扬着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与时俱进的精神,处处为学生着想,一切从学生的利益出发,把学生的事看成是校方自己的事,为了学生能多点学习的时间而不择手段,竭尽全力确保祖国的接班人们能够获得优质而免费的校园服务,如果可能,为了同样给学生更多学习时间的考虑,还可以扩大服务范围,比如给学生买饭、替学生撮澡、为男女学生之间拉皮条、给学生擦屁股……

且慢。如此这么想下去真是有些心术不正,总把什么事都往歪处扭,凡事都抱着鸡蛋里面挑骨头的找茬态度,似乎不那么阳光。

可稍微一想,这其中的问题还是不断出现。

大学里面的学生,大概谁也不会说光是本科生,其实也包括硕士生和博士生,甚至博士后。掰着指头算算,除非是什么曾经风光无限迄今却无声无息的天才少年班的成员,大体上初入大学者都应该在18周岁许,这正好是成年人的年龄;而如果4年本科生涯读完,紧接着读硕读博,那么开始硕士生涯时怎么着也有22岁,开始博士读书历程时至少也得25岁,而如果到了博士后基本上都三张开外过了人生而立之年了。南理工免费服务创举并没有规定享受这项服务的仅限于本科生,从公平以及法律角度来说,也不应该有这样的限制,否则就会引得争议说,既然作为成年人的本科生可以享受到这样的服务,凭什么其他同为成年人的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要被排除在外?而且,从争取学习时间角度看,大家都有同样的需求,遑论高学位学生更可以给学校带来高质量的劳动力服务、以及高层面的增光添彩雕梁画栋。

于是,甭管什么生,只要在宿舍里住着,都会享受到这种免费的宾馆式服务。对照起暑期教育部要求高校学生不准在校外租房必须到校园里居住引发大量校园教师住房成为抢手货的现象,这下是不是该有教师为了也享受这种免费服务而住到学生宿舍里来,从而实现对等的换位?

18岁是个什么年龄?是个成年人的年龄,是个具备完全行为能力的年龄。从这时起,就要独立承担行为责任,而这种责任,是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的责任。在西方社会,人如果到了成年年龄,就应该搬出父母的家庭单独居住;如果要继续在父母处滞留,则需要给父母交纳类似伙食、住房等方面的费用。尽管这种看起来很极端的做法让许多在海外的华人很难接受,(这主要是由于社会身份认知方面的差异,西方社会更多的是以个人为基本单位,而以儒家文化传统为代表的东方社会则是以家庭为社会的基本单位。)但对于人到成年阶段形成独立生活能力乃至独立而完整的人格却不无裨益。

就说在我们这里。如今社会正在朝法治方向发展,而法治区别于人治的一个根本因素,就是责任体系的建立健全,目前责任社会的词汇也逐渐控制了语境成为主流话语。实质上,责任就意味着具备责任能力的人必须对自己所承担的责任有明确的意识和作为,其中包括处分料理自己的包括定时早起、对居住环境进行扫除和到邮局取包裹等琐事在内日常生活。很难设想,一个18岁、22岁、25岁乃至30岁的成年人缺乏基本的居住能力,还能成为什么报效祖国服务人类的栋梁之材。这种环境里培养出来的人,到了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上,恐怕连起码的公共服务意识都没有,还等着别人来伺候自己,如何应付得了凶险的职场?

独生子女政策造成了大多数中国家庭都是一个孩子,成为掌上明珠,原本就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南理工的这个举措将这种缺乏延续到了大学生涯的全过程。在这个意义上,校方的做法更像是给学生孱弱的抵抗力继续加码,使其越发弱不禁风,真不知道如此做法是给国家帮忙还是添乱;而在责任层面上,则是对责任社会进程的反动,将学生责任免除,由校方取代,把责任体系搅得污七八糟。

当然,必须看到的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如果要是让南理工无论哪一个教职员工自己掏腰包免费为学生服务,这都强人所难到了几乎不可能。既然如是,为什么校方如此慷慨大方地为学生提供长期的免费服务呢?众所周知,教育经费来自国家财政划拨,是通过转移支付从纳税人口袋里放到学校手掌心,而给学生提供免费服务的服务者却并不是免费的,还是要由校方支付法定劳动报酬、强制性保险以及福利保障的。花纳税人的钱,在如今纳税人缺乏处置这类已经进入公共资产项下但还是有自己的份儿的财产的发言权的情况下,校方自然可以一点也不觉得心疼。同时,这种服务范围的扩大,为校方更多地安插人头形成势力有好处。还不用说,这种为社会关注的举措出台也势必在给上级的业绩报告中又可以大书特书一笔。

可最终吃亏的却是享受了这种表面上免费实质上坑人的服务的可怜的学生们。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