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富人高价心理服务挤占有限资源

(2022-12-16 04:17:41) 下一个

富人高价心理服务挤占有限资源

                             2005年1月23日

何必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心理干预专家丛中教授告诉记者,我国有专门针对富豪的心理咨询机构,费用是50分钟收费1200元(每分钟24元)。……(略。)

近来,民营企业老总接连不断出事,惹得社会纷纷对此投来了关注的目光。这些老总,不少都是改革开放以来借着市场经济的春风而发迹。在改革开放之初,一些奋不顾身跳下商品经济汪洋大海里的,多是些包括一些劳改释放人员在内的社会闲杂人员,构成了当时称谓作“个体户”这类民营经济最初形态构成里的主体。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一些高素质高学历者也开始进入这个领域,逐渐完成了民营企业家队伍的升级换代和人员更替,涌现出一大批很有魄力与能量的新星,在各行各业里独领风骚;同时,也由于国有企业的社会地位逐渐降低,社会就业途径逼仄,使得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选择了在民营企业中发挥才干。一时间,不少原来在国家机关或者国有企业中的佼佼者纷纷下海,形成了民营经济方兴未艾的火暴局面。

可是,由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备,规则体系里疏漏比比皆是。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张军认为,中国经济仍是在一个没有健全的市场秩序(包括能有效执行的法律)和尚未与国际上主要经济体完全对接的交易秩序里运行。在这种环境里,很多民营企业老板都是有着鲜为人知的发财内幕,在资本原始积累之际采取了很多令人发指的手段。这类报道近来不断见诸公众媒体,使人们对这些民营企业家的道德评价一落千丈。

而此时,像河北省就提出,要赦免民营企业家创业之初的蝇营狗苟肮脏龌龊行径所带来的法律责任,也就是原罪。这种说法一经问世,就引起了坊间轩然大波。人们纷纷质疑,这种免责机制将会严重损害法律的尊严,给利用制度欠缺完成血腥积累者以治外法权,把那些带有血汗的财富漂洗得洁白无暇,实际上又是形成了新的权钱交易。

但即使如此,对于富豪们的关注还是在与日俱增。这不,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心理医生就堂而皇之地谆谆告诫社会里的富人,不要拿自己的生命当儿戏,随随便便就采取自戕行为。毕竟,富豪们之所以成为富豪,一定有其过人之处,在人格魅力、企业家精神、独当一面的能力、运筹帷幄的商海泛舟本领等诸多方面都是很可称道的,他们代表了中国先进生产力,是社会财富创造者之中的亮点,并时常由于与权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能够一手遮天,构成了社会里的精英,占据了主流话语权,自然也就取得万众瞩目的社会地位。

无论如何,富豪们频频出现的自杀现象,绝不是什么好事。毕竟,生命的消失总是令人惆怅与伤感。给富豪们提供心理服务,让他们愉快地为社会做贡献,为社会财富的增加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每分钟24元的高消费,也的确够让人望而却步的,绝非普罗大众能够担负得起的。给富人们有更加人文的心理就医条件,似乎也未可厚非。

可是,问题的实质并不在于是否让富人们享有心理保健服务。

2004年1月1日出版的《南方窗》报道,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预测,进入21世纪人类健康面对的最大威胁将是精神病与脑神经疾病,而最常见的精神病是忧郁症。据中国有关权威部门的保守估计,中国患精神病的人数现已达到1600余万,其中有160余万人对社会治安构成危害,而他们并没有得到统一的管理与有效的治疗。根据中国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目前中国每年约有25万精神疾病患者死于自杀,1982年各类严重精神疾病的终生患病率为12.96%,到1993年则上升为13.47%,而且上升趋势一直保持着。据世界卫生组织与哈佛大学联合开展的研究表明,在中国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率仅为30%,全国相关医疗机构只有500多家,专业医师只有1500人,按照1600万精神病患者的比例计算,一个医师要负责1万多个精神病患者。而由于精神病治疗期长、复发率高,形成了巨大的社会危害。

也就是说,具有心理健康需求的,决不仅仅是富人们,而在中国社会大众里,特别是那些承受着体制转轨负担但却没有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的城市和农村贫困人口里,由于生活的压力,导致心理乃至精神疾病发病率居高不下,但其医疗条件却耐人寻味地几乎荡然无存,这不能不说是社会发展进程中非常不和谐的音符,也是文明的悲哀。

就目前医疗条件来说,公共卫生资源还属于稀缺资源,在有限的资源当中,把类似心理服务资源更多地指向富人,毫无疑问会挤占公众服务条件,形成在心理健康领域里的贫富不均。

姑且不说社会里富人们所作所为给全社会起着榜样和示范作用,但中国发富人们的社会行为却实在让人难以称道。只是看,在一个社会里,考察其是否正义与公平,完全取决于其中贫困人群的生存状况和社会待遇。如果社会资源涌向富人,那么这种趋势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注定不是件好事。

什么时候,中国人无论贫富都能够公平地享受心理医疗服务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