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残破的老年人市场

(2022-12-21 22:25:54) 下一个

残破的老年人市场

                                        2005年10月12日

何必

……不仅这重阳节里没有和老人有关的促销活动,放眼望去,商场里可供老年人选择的商品也是少之又少……(略。)

重阳节期间,媒体都在针对这个题材网罗着自己的内容。10月11日《新京报》载,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官员昨天称,2015年我国老年人将突破2亿,而到2040年将达到4个亿。中国将长期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现有老龄人口是欧洲老龄人口的总和。2003年我国有老龄人口1.3亿,而去年我国老龄人口已达1.42亿,约占人口总数的11%。

联合国规定,一个国家6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超过7%,或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10%,便被称为“老年型”国家。当前,在全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约有60多个已进入“老年型”。

北京什么时候到进入老龄化社会?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也就是说,北京已经有了10年的老龄化社会历程,至今60岁以上老人比例已经达到14%。

对于惟利是图的商家来说,市场永远是追逐消费人群的。但世界老龄化那一刻起,老年人市场一下子就成为国际关注的未来十大市场之一。“银色经济”、“银色消费”等相关概念也就应运而生。

可现在让人感到很不解的是,为了金钱前赴后继舍生忘死甚至践踏人间所有良知和法律的商家,竟然对如此巨大的一个老年人市场无动于衷,这种将赚钱商机拱手相让的做法非但不是当下中国及其国民的特色,更是对市场经济进程的轻视、忽略甚至亵渎?

虽然,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根据2004年中国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2004年底中国大陆总人口是129988万人,据此推算,2004年全国平均每天净增2.08万人。也就是说,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还是保持了正速度,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被人为因素大大扭曲了,致使从老龄化速度方面看,法国用了115年,英国用了80年,美国用了60年,中国用了多少年?仅仅18年!

应该说,中国应对老龄化的迅猛到来,在各方面做的准备远远不够,无论是社会政策,还是治理方式,抑或日常生活。可是,联系上述对中国商家的特征描述,显然这都不是放弃老年人市场的原因所在。

那么,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今年3月9日《京华时报》报道,去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郑斯林部长曾透露出一个数字——目前中国养老金缺口达2.5万亿,这个资金缺口相当于中国近一年的国民经济总收入。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改善,这也就意味着若干年后,很大一批人将面临无法领取养老金的困境。昨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郑斯林部长坦然表示,解决养老金缺口问题的工作早已启动,但对养老金入市政府持谨慎态度,目前没有入市时间表。

另据报道,在2004年全国劳动保障工作会议上,郑斯林透露,目前,中国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空帐”运行规模已超过6000亿元,并以每年1000亿元的规模在扩大。

针对中国目前养老金状况,各界十分担忧,并且也为坊间诟病已久。理查德•杰克逊尖锐指出,中国政府对养老金制度进行补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补贴不应该来自工薪税,而应该从一般性的税收中支付,将来新的养老金制度应该与个人之间建立更为直接的联系,而且应该更加透明,否则人们会普遍认为是一种变相税收,从而也会导致大规模的逃税行为。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老龄化项目顾问周健工则指出,中国目前未能把个人帐户做实也是令员工不满的原因。从两个层面收来的费用存在政府同一个银行帐户里,地方政府可以经常调用个人帐户里的资金以支付现有退休人员的福利。而后者的需求总额超过了社会互济缴费和个人帐户缴费的总和。因此,如今的个人养老金帐户是“虚”的,所以才会右这么多的企业和个人逃避交纳个人养老金。   

中国目前采取的寅吃卯粮的养老金发放制度,让现在工作的人为现在养老的人支付费用,在老龄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究竟能够维持多久,人们莫衷一是;不过,最终,目标还是指向了政府,正是由于政府的不作为,才导致过多的家庭和个人负担完全被推到了自身,政府在利用暴力手段强制赋税的同时,却将这种收入当作利益集团的盈利,进而放弃了与权力对应的责任。

在如此状况里,再看老年人的消费市场,顺理成章的是,当个人养老金面临枯竭、个人与家庭负担过重、老年人还可能要为下一代乃至两代人的柴米油盐生老病死而殚精竭虑、社会保障制度残破不堪甚至摇摇欲坠之际,让老年人市场火起来,让老年人无忧无虑怀有美妙预期而倾囊购物,简直就是胡说八道。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