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短信背后的争端

(2022-12-21 22:32:43) 下一个

短信背后的争端

                                          2005年10月15日

何必

据悉,这种变相的含有挑逗性语言的黄色信息,属于前几天信息产业部亮出生死令牌的不良信息之一……(略。)

记者建议观点写道:(略。)

定制天气预报却引来了一夜情短信,这实在也太荒唐了。特别是对于那些乳臭未干的孩子们来说,收到这样的短信注定是很危险的。但这种事情,还是在我们的身边的的确确的发生着,让我们防不胜防。

信产部要对这种短信出重拳,狠狠收拾滥发短信者,连带收拾那些运营商、服务提供商,净化短信空间,应该说是件好事吧。

可其中的问题依然是不可回避的。比如,对于发送垃圾、色情、欺骗等不良短信,不仅仅要追究内容提供商的责任,而且把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都当作一根线上的蚂蚱栓在了一起。可如此一来,很可能会对公众法定通信权利形成侵害。在目前条件下,网络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针对可能的责任,也许会采取宁可错杀一千不肯放过一个的策略,使得通信内容受到严重影响。笔者在此就有过亲身经历。由于各网站都被要求禁止传播与政治、色情等方面的内容,因此都对电子邮件文字进行扫描,而这种扫描有时很莫名其妙。笔者在撰写新闻评论时,一次援引2004年8月3日北京晚报有关辉瑞公司生产的药品万艾可的文字时(在网络上很容易查到),连带着将原文中该药品的英文名称也捎带进去,不想目前使用的搜狐企业邮箱却禁止发送整个邮件,经过与网站反复查询,才发现该网站屏蔽文字目录中有这样的条目(仅针对英文)!而其他网站却没有针对该文字的限制。事实上,要求网络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连带不良短信责任,就如同要求公共交通部门连带犯罪责任一样,假如乘客在公共交通工具上遭遇盗窃、抢劫、伤害等,除了要收拾犯罪分子外,也要追究公共交通部门的责任。这种政策在目前的社会条件下,应该是很荒唐的事。

其实,笔者的亲身还不止如此。

国庆节期间,北京太多的手记用户受到有关不法分子利用短信进行资金诈骗活动,笔者在近距离耳濡目染了记者在电话里与犯罪分子短兵相接的采访过程,并就此写下了“短信资金诈骗惊心动魄”的短文。温铁军收到该文后转发给了乡建小组成员,我猜想一方面是提醒各位提防如此诈骗,另一方面也是对如此惊心动魄而明目张胆的犯罪行为感到震惊。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编辑记者看到此文,赶上要做一个如此题材的节目,让笔者到演播室参与10月11日的直播节目。被接进电台时,老潘安慰前来的编辑,不用担心,咱也做过广播节目主持人,而且也是直播节目,心里有数,像在那篇稿子里面提到的诸如政府正当性之类的说辞在节目中注定是不会出现的,那些是给报刊的,写可以畅所欲言,责任在报刊编辑;而老潘在广播直播节目中是会把握分寸的。

同时被邀请的,还有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讲授治安的王太元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的樊平研究员。节目开始前,公安大学教授认为这几天公安部门群发警示短信,实际上还是反应太慢,应该在案件一旦发生的当初就采取提醒措施,会避免更多的人上当受骗。

节目进程中,笔者详细介绍了栏目记者与深圳方面不法分子电话连线的全部过程。公安大学教授则一上来就指责公众为什么要相信如此短信,认为目前信息时代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信息不对称,解决信息不对称的方法只能是依靠自身力量改变均衡状态,完全可以自己从公共信息渠道获知银行和警方的电话号码。这种说法让笔者实在不敢恭维。

接下来,节目主持人向笔者发问,目前政府对这类现象有什么样的对策,以及这种现象会有什么样的前景。这哪儿是问老潘,分明是要宰了老潘嘛!像老潘这样的人,在一个面向全国直播的节目中该怎么回答这样的问题?老潘不得已,吭哧了半天(事实上还是很迅捷),回答说相信我们的政府能够迅速采取措施,对此类现象进行整治,还公众一个安全的通信环境,目前政府相关部门也在积极研讨并准备出台各种对策与措施,保护公众的权益不受到侵害。

在外面汽车里收听节目的密友听到这里,感觉老潘满嘴胡说八道!鬼才相信丫挺的真是这么认为!

然后公安大学教授表示,把到现在这种短信铺天盖地的原因归咎于公安部门并不合适,公安部门力量有限,根本无法核查此类短信,面对浩如烟海的短信,以及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发送方式,不可能要求警方能够确保每个通信都在控制范围之内;何况,接收到此类短信者也许数以百万计,真正上当受骗者也许就那么一、两千人,为什么其他人都没有受骗?社科院研究员随声附和,认为这还是应该由消费者自己来判断,接到此类短信应该区分其真伪,对那些陌生短信应该不予理睬,等等。

听到这里,老潘实在有些听不下去,口口声声“站在媒体立场说两句”(实在不知道如此大言不惭代表媒体发言是否犯忌,至少该节目主持人以及节目后其他编辑记者很认同老潘的立场),认为把责任完全推给消费者不公平,消费者原本应该在一个童叟无欺清净廉洁的环境中放心消费,如果让消费者自行判断,在如今信息不对称状况下,几乎使得其寸步难行;让消费者拒绝陌生短信,只能加剧以邻为壑的不信任状况的蔓延;虽然在收到如此短信的几百万人里中招的也许只是区区一两千人,但对他们来说就是百分之百地损失,他们完全不应该收到如此待遇,(老潘指的是受骗上当、以及此后还要被敷衍塞责和推波助澜的专家学者“落井下石”的待遇。)……

节目时长所限,讨论没有进行下去。假如时间再长一些,说不定会是一场论战。而那将会是什么角色之间的对垒?社会盲流与社会精英?专家学者与愤世嫉俗者?学院派与媒体人?社会效率主张者与社会公平叫嚣者?社会责任与政府责任?……

出了直播间,二位教授意犹未尽同时也是有些解释性质地对笔者说,那是实在没辙,公安部门根本没那种能力。

所以嘛,在如今专家学者对政策制定与颁行起到越来越大作用时,这种基本立场能不让人担忧?实在话,也许这类避重就轻甚至有点幸灾乐祸的专家学者参与下制定出来的政策规章,可能比不法分子的不良短信更让人胆战心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