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中小学运动场地匮乏

(2022-12-22 23:40:39) 下一个

中小学运动场地匮乏

                                      2005年11月23日

何必

继续来关注学生的体育锻炼问题……(略。)

这已经是该节目连续播出有关中小学运动场地状况方面的内容了。

自从山西沁源900多名师生清晨在马路上跑步,被一个疲劳驾驶的司机所开的大货车撞了40多名师生,造成22人死亡,近20人重伤的重大事故,到现在已经有一个多星期的时间了。期间,媒体对此大呼小叫议论纷纷,从治理公路超载导致机动车驾驶员疲劳驾驶,到黑心车主无视驾驶员健康,从学校缺乏安全意识,到各中小学普遍没有运动场所,从驾驶员责任到受害人经济赔偿,铺天盖地犄角旮旯一股脑都给抖搂出来,形成了新的舆论焦点。

沁源师生事件,在全国揭开了一个学校运动场地方面非常尴尬的现实场景。在中国上上下下都热衷于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有关下一代的教育却被几乎全社会忽略着。10年前,社会上就在呼吁增加教育投入,当局也承诺提高财政投入中教育教育所占比例而达到4%的水平,但至今这种承诺还只是空头支票,以至于中国目前在教育方面的投入,还不到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1/4,在全世界位居末流;即使在如此可怜的教育投入之中,优质教育资源又大多数投向了大学。数据显示,中国的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平均公共教育经费之比为1:1:23,而美国为1:3:2。也就是说,中国的高等教育攫取了太多的社会资源。这样一来,以义务教育为主体的基础教育,就成为公民的义务,国家(政府)于此的责任被轻描淡写地回避了。

另一方面,在经营城市的理念忽悠下,城市管理者们都在城市土地上打主意,学校、特别是中小学往往占据着城市的黄金地段,被包括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内的政府各级机构当作是肥肉,意欲抢占过来进行土地出卖为城市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在如此声势浩大的舆论环境中,北京市有关方面自然不敢怠慢。11月中旬,北京市交管局和北京市教委联合发布规定,禁止中小学生在马路上跑步。

从道路交通安全法上看,机动车道上禁止行人通过,这原本就是法律明文规定了的,北京市交管局再次强调中小学生不准在马路上跑步,如果这里的马路仅仅指的是机动车道,那么无非是重复了交法中的条文而已,了无新意。

在实际操作当中,各中小学还是让师生在马路上跑操,而理由就是他们所使用的是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道,而交法当中没有行人不准在这种机非混行道上行走或跑步的禁止性规定。

按照中国目前的机动车与行人的关系紧张程度看,在这种道路上跑操的危险性还是可想而知的。这依然给师生的人身安全埋藏下了巨大的隐患。如果在这种道路上再发生惨剧,届时还会亡羊补牢。

不让师生在马路上跑操,让他们到什么地方去跑呢?就目前的情况看,北京市中小学运动场地的缺乏决不是个别现象,教育主管部门要求每个学生能够拥有8平方米的运动场地的规定形同虚设。节目里,芳草地小学那是个什么学校?是个超豪华小学!为什么?因为那是中外孩子共同就学之处,因为那里是大使馆密集区,因为这牵涉到中国的国际形象。在中国人普遍的殖民心态关照下,这里也就成为半个多世纪以来北京的高档学校。可这么个学校还要把孩子们弄到楼顶上去运动,还要让孩子们上窜下跳找不到一块足够面积的平地锻炼,也实在狠狠丢了好些年中国人的脸。而东直门中学到现在也不得不让学生们在马路上跑操,拼死拼活挤出一块周边的空地来,没让房地产开发商抢了去,怎么着也算特例中的特例了。

而这种状况,折射出首都北京中小学运动场地方面的窘境。

教委方面那帮官僚拍脑袋就是好主意,不准在马路上跑操,可也不能停止长跑等运动,那么长跑该在什么地方呢?

学校之间互相借用充分利用资源,这本身就是荒唐的设计。建立学校的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学校必须具有办学条件,其中包括足够的运动场地供运动教学之用,否则就不具备办学资质。

让高等院校、政府大院、体育场(还是不敢提那些占据城市重要位置的军事区域)提高学生运动场所,这种建议的可行性很值得怀疑。还不说如此操作中会有对公共利益贬损之嫌,在当下中国自然人和法人自我私欲极度膨胀、社会公德急速衰退的情况下,让那些部门向中小学生开放,无异于痴人说梦。

目前,街心花园原本就屈指可数并且都是寸土寸金,很多老年人都把这里当作唯一的可供活动的区域。把街心花园开放给中小学师生,对于其它利用街心花园进行强身健体的人来说无疑会是一种侵权,而这种侵权却是由于学校自身运动场地不足所致,那么这又是一个典型的把矛盾集中在孩子与其它人群方面的事例。

有学校称,可以进行立体开发,也就是说,可以把楼顶和地下室都拿出来供学生锻炼。姑且不说这种方式里存在的安全(楼顶上风吹雨打以及居高临下对于孩子们身心的影响)和卫生(地下室室内空气质量不流通所造成的污浊、以及在高运动量之际对孩子肺部、心血管等处的影响)隐患,就在这么个弹丸之地培养出来的学生,体质上能是个什么样?

现在的孩子们的运动都成了什么?踢毽、跳绳……采访中了解到,现在的孩子们的运动机能较之上一代人有了明显的退步。没有运动场地,孩子们也只能如此,仰卧起坐,弹球,拍烟盒,捉迷藏,骑马蹲裆……

如此下去,还会有姚明出现么?还会有刘翔出现么?如果有,姚明更习惯于爬在地上瞄准弹球,刘翔听到发令枪响后只知道高抬腿,新一代东亚病夫在我们的时代里就这么被造就出来啦!

当我们举国为获得奥运奖牌倾注全力时,我们的孩子却逐渐在萎缩;当我们为中国“体育”(实应该为“运动”)在世界上取得的成绩而欢呼雀跃时,我们的孩子却普遍面临着运动机能的全面缺失。全民健身的主张、政策乃至精神,在中小学运动场地面积领域里,再一次变为利益天平上的砝码,成全着与时俱进的风尚;而沁源师生鲜活宝贵生命的陨落、以及华夏大地无处不在的孩子们的空虚娇嫩弱不禁风,叩问着全体中国人残存的良知,并以现实得近乎残酷的方式,描绘着中华民族岌岌可危的将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