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国际惯例”下的殖民心态

(2022-12-07 00:39:41) 下一个

“国际惯例”下的殖民心态

                                  2004年4月3日

何必

民航总局目前正在参考国际惯例,要求各航空公司自行制定‘民航延误航班赔偿标准’,对航班延误作出赔偿承诺…………(略)

看来,是否有国际惯例,成为民航总局是否出台航班延误赔偿的主要决策依据。而就在最近的另外一个闹得越来越大的事情上,几大银行要针对信用卡、借记卡等金融服务卡收费,沸沸扬扬地吵得不亦乐乎。银行方面也搬出了“国际惯例”来为自己的收费寻求合理借口,而被国人戳穿了这不过是个掩耳盗铃的把戏后,银行方面照样死皮赖脸不为所动,没见到有什么人出来对于这种公然欺骗社会的丑恶行经表示什么本来应该表示的意思,也没见到什么地方对于这种欺骗追究什么责任。不知道,这种死皮赖脸是不是也是一种“国际惯例”;更不知道,靠着为全球所惊诧的呆坏帐率、屈指可数的那么几个金融产品、不得不依靠国家动用外汇储备来当作提高准备金比率之用、以及众所周知的一旦出现风险将会对整个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的金融领域已经成为心腹大患的中国银行系统,服务、价格、产品等方面没有与国际接轨的本事,而收费上却忙不迭地编造出个“国际惯例”来欺世盗名并号称要在这方面与国际接轨这样的咄咄怪事是不是也有“国际惯例”?

现在,来不来就得找个“国际惯例”,对于改革开放后闭塞很久的国人来说,这“国际惯例”已经成为悬在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宝剑,随时可以掉下来把未谙世事的民众刺杀得身无完肤遍体鳞伤,一切伤风败俗、丧心病狂、厚颜无耻的举措都可以“国际惯例”的名义堂皇过市,这“国际惯例”成了类似银行等方面发起不良运动的遮羞布。

现如今,民航总局方面也拿出了“国际惯例”,来为自己说事。由于没有国际惯例,注定就不能出台统一的由于航班延误给旅客造成损失的赔偿标准。于是,这“国际惯例”就成了猴皮筋或万花筒,怎么好用就怎么使,只要是有利于自己,动辄就可以拿“国际惯例”来作挡箭牌,最终,演绎出很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惯例”使用方法,这“国际惯例”本身也就成了尽人可夫的娼妓。

从法律地位上说,在国内事务处理方面,应该是国内法大于国际法;而本来属于外交事务领域的“国际惯例”,现在却被国内一些行业当作比国内法还要高尚与权威的法宝。现存法律中,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合同法》等若干部法律对于类似航班延误给旅客造成损失进行赔偿的法律,本可适用调整民用航空领域中航空公司与旅客之间由于航空旅行而形成的双边关系,并不需要什么“国际惯例”来作为先导、样板或必要条件。如果在国内法并不缺失的情况下依然要不远万里援引什么“国际惯例”,那么说到底只能是有关方面故意混淆视听,提高履行义务的门槛与成本,变相侵害作为当事人(在此为旅客)的权利,并任由这种侵权行为合法化。

由此,想起一件事。2001年美国《读者文摘》在全球进行了一次有关拾金不昧的调查,编辑部在全球若干个国家的城市里定点扔了1000个其中装了100美元的钱包看拾到者会有什么样的举动。调查结果是北欧国家100%交到了警察局,英国、美国等国家约一半的人交给了警察,其他一些国家上交比例有所下降。但这项调查并没有在中国进行。有人曾经就此问家人,如果在公共场所拣到了这样的钱包会如何,出乎预料的是,家人异口同声地回答“绕着走!”理由是不知道这是什么居心叵测者设下的圈套,如果拣起来也许会误入陷阱被人讹诈!好事者设想,如果这《读者文摘》编辑部在中国进行这项测试,将会得出匪夷所思的结论,最后不得不在有关调查报告中以类似“古老国家不解民风”这样稀奇古怪的标题来描述中国路不拾遗、扔在地上的钱包无人敢动的惊人情景。

对此,“国际惯例”当作何解?这样看上去,中国的银行、民航总局方面对于“国际惯例”的做法好像就有了热脸死气白赖要往外国“惯例”的冷屁股上靠的意味和架势:人家不带你玩,还非得拿了人家的规矩来糊弄中国民众,弄点子人嫌狗不待见的洋玩意儿来吓唬自己的同胞。再看看我们周围那些在中央电视台什么论坛节目里号称“英语的地位将等同于普通话”、“为了外国人方便,凡是他们可能去的地方都应该有英文标志;他们不去的地方也应该有,因为这有利于孩子学英语”之类厥词制造者的专家们,以及中央电视台足球节目里连个中文名称都懒得做只弄个英文top ten来标榜自己的国际化、地道中国产给中国人用的产品说明书上也一本正经地弄上中英文对照、北京三里屯酒吧专门为外国人设立厕所、白领们争先恐后给自己弄个美国式的洋名字、满大街少南少女把自己的头发都弄成了金黄色、外国人决然进不去的部队医院里犄角旮旯的门上也都弄个中英文对照标牌、在中国的外国人由于背心上印了10条类似“不要盯着我”训诫招致国人不满而道歉却被媒体认为国人应该向国际文明看齐、但凡什么重要工程就只能让外国人设计来个“国际招标”、印度软件大师成为北京什么区长顾问却举国找不到像印度人那样胆敢把前来调查倾销的美国人一概拒之印度企业门外的情形,也就释然于这“国际惯例”旗号下的殖民心态:不这样才见了洋鬼子呢!

老是被教育要爱国,怎么就不见这银行、民航总局们率先垂范也在日常运行当中也哪怕只爱一次国呢?周遍皆然,这爱国主义不成了摆设还能是什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