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希望有点真创举

(2022-12-09 00:47:00) 下一个

希望有点真创举

                                            2004年5月4日

何必

五一之际,一种危害巨大的新病毒“震荡波”悄悄蔓延在了网络上……(略。)

“国内反病毒厂商‘超越’微软”,这是该报为这则新闻配发的标题。一看上去,还真是以为中国在软件开发设计领域里有了划时代的举措、敢于向全球软件王国霸主微软形成挑战、并因此而具有了历史性和决定性的意义,通看全文,只是在电脑遭到新病毒攻击后无法下载微软补丁程序、由中国反病毒企业开发出了内存补丁程序。这次由于不是作为操作系统的市场占有率几乎囊括了全球电脑并因此占据绝对垄断地位微软公司发布受病毒袭击后的修补程序、而是由反病毒厂商向用户提供,被认为是全球信息安全领域的一个“创举”。

该如何评价中国反病毒厂商的这次举动,自有“专家”去窃窃,而且好像现在就去对其进行结论也为时尚早。有句话说,不要对50年内的人物和事件进行总结,还是要留给时间。当然,在信息迅速膨胀、时代逐渐由于冷战结束后美国势力的一骑绝尘而造成全球均势失衡而盛行美国式的实用主义并变得日益功利短视的当下,也许让谁去等上50年再来谈论某件事的历史价值都会造就新的惊弓之鸟,但无论如何,仅仅靠向用户提供了针对新发电脑病毒的补丁程序就被看作是“创举”,并没有那么坚实的现实基础。

有关软件方面中国差强人意的说辞已经太多,笔者不久前还就微软研究院在中国招募软件人才未遂之事做过些信口雌黄;人们从越来越多的媒体上,也在关注着我们的邻居、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其海军里的航空母舰已经服役近30年,最近由于美国的压力而使中国无法获得与以色列的军事装备交易,迫使以方转向印度,而印芳则由此越发确立的对中国的绝对空中优势,印度汽车每年向其国外出口在百万辆层级而让中国汽车厂商蒙受恐怕经久难以抹去的羞辱,而印度的软件业则更是远远地把中国甩在了身后,到现在,印度已经把软件培训市场目标也瞄准了中国,要在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分享一杯快乐而和平的富羹。有人说,印度的班加罗尔是外国软件的“血腥加工厂”,而中国连这个“血腥加工厂”的资格都不具备,中国在软件领域对于战略制高点的进一步退两步的态度、软件行业通行的技术标准、企业管理水平、资源分布状况等等,比起印度来要差得太多,更不用说印度在软件开发设计方面有着英语方面的优势,而且实行市场经济已经有些年头了,为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提供了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空间,印度的资本市场由于基本理念方面的先进而比中国要发达许多,印度有着强烈的民族产业意识,等等。中国与印度在软件领域方面的差距是结构性的。

到现在,中国并没有形成所谓的软件产业。众所周知,形成产业的诸要素中,有一个就是需要有大量的产业工人,就像建筑之所以成为产业,是因为有大量的建筑工人奔波劳作于建筑工地上。如果一个行业仅仅是由一些设计人员从事,但却不能成为普及到具备中学文化程度的人能够进行简单操作的程度,那么形成产业就只能是痴心妄想。就目前的情况看,中国软件还是要由那些具有至少大学本科教育水平以上者才能从事,需要掌握计算机原理、软件设计思维、英语等知识,而这些决非大众能够在短期内领略的。于是,软件设计开发就成为社会精英阶层的特区,与印度动辄几百万软件工作人员的规模形成了天壤之别。遑论还有微软这样的巨无霸在觊觎着中国区区的软件人才。而如果这种状况不加以改变,中国的软件就只能停留在作坊的规模与档次上。中关村从一开始就是为国外厂家攒机器,到现在各地的所谓高新技术开发去不过也是在国际上拾人牙慧位于产业链的末端,也是国人司空见惯了的。在核心技术把持在外国厂商手里的情况下,不这样又能如何?

事实上,在源程序、CPU、操作系统方面完全由中国人自主开发、而且实现了全汉语设计的项目(被称作“汉语编程”)问世已经有些时日了,并也在国内一些机构取得了不俗的应用效果。在实验中,具有高小文化的学生就可以利用这种工具进行软件编程,为解决中国软件产业化和日益严重的就业问题提供了现实的路径,并为中国取得电脑核心技术规则制订方面的发言权和决定权架构了技术与文化空间。也许,如此技术的出现能给中国人带来什么,这应该是不会有太大争议的。利用母语进行软件编程,而不是简单地将国外版软件进行汉化编译,使得在理论上实现全民编程成为可能,破除掉由于电脑核心技术的英语限制,做出中国人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在电脑领域形成汉语和英语的两种体系,彼此制衡与促进,降低该领域中的单边主义程度,对软件等方面的霸权形成现实而合乎情理的剥夺,理应是中国人引以为荣的事。

当然,从消费形态上说,对于霸权的缓解必然要面临使用习惯方面的问题,从而有着巨大的替代成本。但从国家安全、软件产业化、提高国民科技素养等方面看,需要作出选择。在这方面,印度是可以作为我们的榜样的。

遗憾的是,这种“汉语编程”至今仍处于深闺当中。有关部门由于各种用心,对于该方案采取了熟视无睹的策略,而更热衷于采用外国厂商提供的产品。个中味道,只要从朗讯最近以行贿名义裁掉其中国公司4名高级管理人员的事件背后,大体上是可以读出些许。

不管怎么说,只是反病毒厂商提供补丁程序,无法改变中国软件业越来越落后的局面。而要想弄出些地带的“创举”,却还是得动真格的。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