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治理企业工资拖欠又出新招

(2022-12-09 13:50:48) 下一个

治理企业工资拖欠又出新招

                                 2004年5月21日

何必

劳动与社会保障部5月20日公布,6月份前要基本解决建设领域去年拖欠的农民工工资……(略。)

另据同日《京华时报》消息,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东进说,所有企业或有拖欠工资不良记录的企业要定期向劳动保障部门报告工资支付情况,对有欠薪苗头、经营者有藏匿迹象的企业,要及时提出预警并采取措施解决。各地劳动保障部门还须将工资支付情况作为评价企业诚信等级的主要依据,探索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机制。

随着去年温家宝总理在四川与农民工家属熊德明接触后为农民工讨工资的事情出现后,全社会出现了农民工欠薪问题的大披露,翻腾出很多陈年老帐,由此也暴露出不少社会问题。

如今,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要在规定期限内基本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并要求各地劳动部门加大这类问题解决力度,似乎应该是很值得宽慰的事。

但这个“基本解决”却让人看到了些许弹性与无奈。在我们的文化特别是语境当中,总是有这类模糊化的用词,而且随着行政权力的弱化,这种用词就更成为了回避责任避重就轻的不二法宝。显然,就算是在规定期限里没有如愿完成目标,也依然可以用如此“基本”来定义实施效果,为自己的工作质量邀功请赏,同时还可以对尚且留存的问题置若罔闻。这种语义含混缺乏明确指标规定的用词,往往就是行政部门敷衍塞责的护身符。

实际上,之所以会有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规定期限解决工作拖欠问题,恰恰是由于情况已经发展到了很严重的地步。举例来说,上海总是被称为“打工者的天堂”,如今这个打工者的天堂里同样布满了陷阱。上海市劳动争议案的增长幅度历年来保持在30%左右,仅法院受理的劳动案件已经列民事案件的第二位,发生在办公楼里的劳务纠纷占了很大的比例。而即使如此,上海市劳动监察总队负责人表示,上海市的规范用工情况总体上还居全国前列。“打工者天堂”的情况尚且如此,劳资双方最后剑拔弩张不共戴天对簿公堂演变成的劳动争议案不到三年就要翻一番,大有所有民事诉讼案件当中力争独占鳌头的趋势,那么可以想象的是,全国其他地方劳动争议情况会是如何了。

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要求企业定期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报告工资支付情况,这显然是一厢情愿。这就如同让企业向税务部门报告自己偷漏税情况那样,在实施上是很难操作的。目前,劳动者在单位中的地位处于非常弱势的状态,除非与单位闹得不可开交,否则是不会向劳动保障部门主张自己的劳动报酬权利的,因此,劳动保障部门要向及时准确了解企业工资支付情况,工作难度很大。

说到将工资支付情况作为评价企业诚信等级主要依据,这也有实际工作上的困难。且不说像最近劣质奶粉事件中浙江苍南的那些地下制造奶粉的微型企业本身就是处在藏匿状态、一旦遇到检查立即就采取游击队方式逃之夭夭,只是看那些有固定经营场所的企业。通常情况下,大中型企业由于对地方财政的贡献而享受地方政策保护,还有类似红顶商人那样的官商一体或官商勾结沆瀣一气的寻租交易,同时地方骨干企业的头面人物也常常在地方人大、政协乃至政府中有着一官半职从而具备政治影响力,以及企业与劳动者信息和实力不对称所造成的劳动者天然的软弱无力,这些大中型企业作为地方经济的支柱是可以逍遥法外的,而被检查的企业,往往都是那些员工规模在百十号人的小型企业。

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在对于辖区企业信用等级评估方面,都有着越来越强烈的袒护倾向,大量的三角债、司法中的地方保护等现象的存在,给根据企业工资支付情况评价其诚信等级这种看起来不错的想法的具体兑现产生了难以跨越的障碍。不能设想,在地方政府根据企业偿还信贷、上缴税费、赞助地方那些名目繁多的“公益”事业、为地方的山清水秀做出“应有的”贡献等等方面来判断该企业在地方的社会地位、作用和价值时,还会顾及到企业工资支付情况;也很南设想,在地方政府如此作为之际,地方劳动保障部门却敢于拿企业工资支付情况来强行并入企业诚信等级评价的指标体系当中、并将其作为“主要依据”。于是,在更多的对于地方政府有着更大而且更实际利益的因素层层压在工资支付情况之上时,要求依此“探索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机制”,充其量不过是一种“探索”,至于“建立”则有些痴人说梦;而所谓“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这绝不只是劳动部门的理想,在社会上呼唤已经有了多少年的时光,到现在情形却远不容乐观,大量失信缺德甚至违法乱纪的行为此消彼长在总体上有着增加的趋势,高喊要对这种行为进行制裁的各种说辞在媒体上也是连篇累牍不绝于耳,可结果还是不能使情况有所改观。现在劳动部门又把这个已经被炒成陈芝麻烂谷子的概念端出来要身先士卒,在现实环境当中实在看不出有何新意与实现的途径。

“以人为本”在我们社会上已经被呼吁了很久,而且现在也成为了施政的基本原则与方向。其中的“人”当然包括企业中那些劳动者。如果类似信贷、税费、赞助等经济或行政行为的地位总是高于劳动者权益的话,要想根治企业工资拖欠情况,恐怕还要等上很长时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