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汽车市场风光再现

(2023-01-16 00:35:27) 下一个

汽车市场风光再现

                                         2007年3月19日

何必

最近一段时间,国内的汽车厂家一边在忙着新车上市,一边又对老款车型进行大幅调价……(略。)

网上有关汽车的段子说,某“汽车配件厂”招牌上的“件”字掉了偏旁成了“牛”,一老农见了嘀咕道:这汽车配牛,至少也该生出个拖拉机吧!

这又是该节目那个跑汽车口的记者所做的节目。我实在拿这种对所谓业内人士死乞白赖没完没了的采访佩服得五体投地。开发新采访对象上的无所作为,让节目里三番五次出现那些熟悉的面孔。

新车上市,价格战,这种老生常谈的现象,应该没什么新鲜的。

不过,还是可以从这种汽车现象当中琢磨出不少趣味。

去年8月11日出版《每日工业快讯》报道,(何必注,略。)

其实,这种状况的存在是在所难免的。对于智力及其成果的蔑视,对于创新的急功近利的否定性,必然导致中国汽车产业在如此领域里的全军覆没。

虽然,中国的汽车企业也试图突破重围进行制度创新的探索,但情况却差强人意。去年8月16日快讯,(何必注,略。)

可目前中国汽车产业的重要问题,却也存在于委府提供的生存空间上。从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上,对于生产者和经营者之间权利分配的严重不均衡,就已经给汽车产业的发展埋下了现实的祸患,在汽车产业里拉帮结伙党同伐异,造成汽车流通领域对生产领域的严重依赖,形成了市场主体之间力量的法定不平等,这种制度安排本身就制造了汽车产业的天然缺陷。

而从IBM所强调的研发、供应商、生产、分销和渠道、市场-销售和客户服务五个方面的建议举措当中,如果逐一分析,哪个都不是中国社会所能够轻而易举解决的困局。在中国特色的市场环境里,一方面,作为市场经济赖以存在和延续的基础和前提的诚实信用的全面缺失,本身就让汽车产业饱经磨难;另一方面,市场主体之间权利的不对等以及法律对这种不对等所采取的容忍甚至鼓励的现实,也让中国的汽车产业面临从井喷迅速跌落到万马齐喑的地步。

外电注意到,最近中国的汽车企业的利润率在增加,行业越来越增加了将近一倍,并且为此大书特书。我倒是以为,在各式各样先天不足逐渐爆发的时下,这种利用率的飙升,很可能就是一种回光返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