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温室气体排放将让中国成为全人类的刽子手

(2023-01-18 13:53:31) 下一个

温室气体排放将让中国成为全人类的刽子手

                    2007年5月4日

何必

联合国组织专家3日提出,寻找一个方法“埋葬”温室气体对于抑制全球气候变化至关重要……(2007年5月4日《长江商报》)

这帮子联合国的家伙们,大过节的也不闲着,还组织什么专家寻找埋葬温室气体的方法。当然啦,人家联合国可能不会像咱中国这般,为了启动或者叫做振作国内需求、拉动消费,弄了什么黄金周,给人们休息时间去花钱。所以,联合国不休息,当然也就比不上咱这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啦。

面对着人类对能源消耗所产生的越来越大的负面效应,人们似乎从上个世纪后期的喜悦当中醒过梦来。1980年代,那是个多么令人充满憧憬激动人心的时代。当时有一本让太多中国人热血沸腾的米国人的著作,叫做“第三次浪潮”,作者叫阿尔温•托夫勒。在这本书中,这个家伙口口声声喋喋不休着:“能源,是任何文明的先决条件。”(《第三次浪潮》第69页)而那时,当着风起云涌的新技术,人们也将未来人类主要变化放到了信息技术、生命科学、宇宙航行、能源科学四大领域。乐观者预测着世界新技术革命十大趋向:(何必注,略。)

结果呢?历经了差不多20年的时间,人类社会却不得不返回头向传统能源卑躬屈膝;与此同时,随着新生经济体的不断加速发展,以及全人类对物质的日益贪婪,能源的战略重要性以及能源所产生的影响都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何必注,略。)

在这种说辞里所提及的亚太地区,当然包括中国。而以往中国的评价体系当中,对于如此地带只不过一带而过。比如20年前我国目前对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是按十六项主要指标进行评价的。它们是:工业总产值和增长率,主要是工业产品产量完成计划情况,主要工业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主要工业产品的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降低率,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和增长率,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和增长率,工业产品优质品率,每万元产值消耗的能源和降低率,工业企业上缴利润和增长率,必要企业产值利税率和增长率,工业企业定额流动资金周转天数和加速率,工业企业产成品资金占用额和降低率,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企业职工重伤、死亡人数和降低率,……不易反映工业发展的内在机制,不易反映工业系统内部结构的状况。(走向未来丛书  何维凌、邓英陶《经济控制论》第70页)但是随着中国采取的增收节支的国际贸易基本方略的旷日持久,中国产品在国际上遭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抵制和围剿。去年8月25日出版《每日工业快讯》报道,(何必注,略。)

在世贸组织的框架下,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保护手法越来越名目繁多花样翻新。以崇洋媚外并且葛朗台般守财奴似的中国人在出口创汇上不择手段的做法及其结果,自然也就将自身推到了全世界贸易纠纷的风口浪尖,成为包括反倾销以及类似绿色和技术壁垒等五花八门贸易保护中的最大弹着点和首当其冲的牺牲品。

这之中,如果仅仅从民族国家的层面上看待成员国的自我保护,似乎也并不完全。去年6月29日快讯,近日,英国石油公司(BP)发布第55份《世界能源统计》年度报告,评估了2005年世界能源消费的基本情况。(何必注,略。)

而此后,中国的能源消耗就呈现出水涨船高之势,并且让全世界都看到了其后果。这种后果集中表现在,中国气候的变化上。王未名从美国给我发来BBC的相关内容。

2007年02月20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07:54北京时间 15:54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2006年是中国1951年来最暖年份”

(何必注,略。)

这段时间,国际上对于能源消耗带来的比如温室气体等的恶劣影响不厌其烦说三道四。这之中很恐怖的预测,当属如果温室气体排放按照目前的态势继续下去,那么用不了多久,极地冰雪融化会加剧,导致的结果则是海平面的上升,而人口密集的太平洋地区将是海平面上升的最大受害者,特别是太平洋周边的亚洲国家,沿海城市很多将会被海水淹没;另外,全球气温升高一摄氏度,将会有两亿人遭殃;如果升高二摄氏度,秧及人口会达到34亿……

这时候的中国呢?却依然在经济高速发展并成为拉动世界经济火车头的幻象当中沾沾自喜得意洋洋。支撑这种中国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当然不涉及政治、法治、社会、文化、人伦……)是对能源的巨大需求。去年7月18日快讯,(何必注,略。)

为了应付中国经济疯狂发展对能源巨大到了无底洞似的需求,头头脑脑们纷纷展开了能源外交,频繁在俄罗斯、中东、非洲乃至拉美向能源生产国套近乎。而中国的能源企业也紧跟着在全世界展开了业务,并在诸如苏丹达尔富尔人道主义灾难当中采取的所谓不干涉内政方式而招致国际上的广泛指责,由于联合国对该地区局势干预的决议导致中方投资的蒸发。而最近中国石油公司的7名工人在埃塞俄比亚被当地武装分子枪杀、9名工人被绑架,让人们看到了中国工人在能源格局当中所处环境的危险;而此后中石油表示不会改变海外能源开发步伐,理由是什么?要遵守中央政府的部署。于是,在能源高于生命的战略选择中,中石油就这么变成了血腥能源的刽子手。更严重的是,西方舆论渲染中国在非洲搞“新殖民主义”。不少西方舆论认为,由于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对能源需求的迅速增加,非洲已成为中国能源战略中的重要目标。在全球石油格局中,中东地区被美国牢牢控制,欧洲在政治上与俄罗斯不断靠近,于是非洲成为中国战略能源保障的新希望。美国的一项统计显示,目前中国进口石油的28%来源于非洲,非洲九亿人口又是中国产品的潜在市场。一些西方媒体据此称中国在非洲的发展为“新殖民主义”。这种观点本质上仍基于“中国威胁”的思维。

而中国的石油企业也缘此获得了高额的经济回报。去年5月30日快讯,(何必注,略。)

到了今年,中国石油企业的高额回报态势得到了继续保持。王未名给我发来BBC的相关内容。

2007年04月08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06:54北京时间 14:54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中国石化行业去年增长18.3%

(何必注,略。)

其中的说辞,无非是透露出这些强取豪夺者们的怙恶不悛。20年前,人们就注意到影响企业经济效果症结:1•资金使用效率低,2•一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还没有达到历史最好水平,3•能源利用率较低,4•产品积压严重,5•资金占用多,周转速度慢,6•企业亏损。(程兆汾、夏正凡  转引自《经济学文摘》1982•2)现在的情况却是,能源企业成了低水平运作的英雄并得以在中国社会依赖寡头垄断赢家通吃。

不止是石化企业,能源行业里另外一个重要的家伙也未能幸免。去年5月19日快讯,惠誉评级日前表示,鉴于竞争性需求不断上升和供给中断的可能性致使燃料价格持续走高,中国独立发电厂商的利润率下降和负债水平上升的趋势可能将继续。(何必注,略。)

于是,中国经济正在成就着新一轮的利益分配格局,其中的国有企业在强悍的权力保护下,攫取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源,加剧着全社会的贫富差距。这种态势下,资源向高耗能产业集中的结果也就在所难免。(何必注,略。)

其结果,也就势必会演变为温室气体的高排放。王未名所发BCC内容。

2007年02月07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06:46北京时间 14:46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温室效应“影响”中国

二氧化硫是中国大城市的主要空气污染

(何必注,略。)

但国际上却并不认同中国方面为其温室气体高排放所给出的理由以及对减少排放的应对措施。当前,国际上越来越认同“全球性公共产品”之说,其中包括安全、环境、健康、知识、治理等五大要素。而在这个方面,中国更多地借口于国家主权和内部事务,把全球性公共品属地化,固守在专制主义的民族国家领地之中,并且由于中国国内的地方割据状况愈演愈烈,使得这种局面逐渐变的惨不忍睹,不得不拒绝承担这方面的国际性义务和责任。还是王未名发来的内容。

2007年04月25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4:40北京时间 22:40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WWF警告中国能源需求影响环境

(何必注,略。)

也就是说,在能源消耗方面,中国与世界正在形成着日益不共戴天势不两立的对立局面,国际上对中国在能源方面的围追堵截与时俱进地声势浩大着。其背景是什么?还是王未名转发BBC的消息。

2007年04月18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21:30北京时间 05:30发表

 转寄朋友   打印文稿 

中国“将成第一温室气体排放大国”

(何必注,略。)

也许在今年,中国就将成为全世界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这应该是个太让人触目惊心的消息了吧。

被国际上认为,全世界最好的知识分子都聚集的法国,皮埃尔•卡蓝默在其《破碎的民主》一书中认为,“我们所看到的两个世纪以来西方世界的物质发展是以从生物圈中有限的、难以再生的资源中大量获取原材料和能源为代价,为世界人口中的少数人服务。这种发展长期按照‘拓荒者’(pionnier)的模式进行,而美国的耕作模式是其样板。”遗憾的是,很快全世界就会看到,拓荒者在轰轰烈烈的亚洲巨人摇摇晃晃站立起来并实现着超英赶美目标的喧嚣中,让位于东方古老而贪婪的中国。

另据报道,今年4月24日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简称IEA)的数据显示,由于经济快速增长,中国今年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这比人们原来预计的时间提前了很多。IEA首席经济学家法蒂•拜罗(Fatih Birol)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拒绝限制温室气体的做法将使情况更加恶化,因为这不仅无法控制本国的温室气体排放,还会令世界其他地方的减排成果付之东流。中国方面的做法还将给各国重新缔结一项限排温室气体全球性条约的努力当头一棒。由众多国家签署的《京都议定书》(Kyoto Protocol)将于2012年到期。

看到了吧。中国就这么成为全人类的祸害,在通过温室气体排放方面,不仅仅以数量超过美国而雄踞全球首位,更由于拒绝限制排放,让全世界对美国拒绝签署《京都议定书》的不满迅速改换门庭找到了新的目标,让比如俄罗斯在该议定书上签字给全世界带来的喜悦转瞬之间化为乌有,并在对减排份额交易上赢利的馋涎欲滴同时放逐温室气体责任上,最终使得该议定书面临一纸空文的窘境。

所以,通过温室气体排放,中国将全人类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这种结论并非语不惊人死不休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