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李亚鹏状告新浪侵权是一场闹剧

(2023-01-19 01:08:46) 下一个

李亚鹏状告新浪侵权是一场闹剧

                              2007年6月5日

何必

日前,李亚鹏将新浪网告上法庭,海淀法院已于上周立案……(略。)

记者在建议观点里写到:(何必注,略。)

瞧瞧,李亚鹏愤怒了吧?拿起法律武器勇敢地捍卫自己的权利了吧。

李亚鹏的演技实在不怎么样,他出演的几个角色被演艺圈评论为业余,也就这样了。他所有的能耐,都是通过与王菲神神秘秘的交往当中超水平发挥的。换句话说,如果不是这段被娱乐媒体或者媒体的娱乐部位(版面、时段)疯狂追逐炒作,李亚鹏本人的演艺生涯不会达到如此家喻户晓的程度。

出了这样的事,风生水起,给闲得无聊的社会增添了茶余饭后东家长西家短道听途说的谈资。

我对娱乐新闻素无兴趣,每每看到媒体上炒作娱乐明星的逸闻趣事就感觉有种莫名的生理厌恶。曾经接触过一些做娱乐新闻的记者(被新闻界简称作娱记),说了没两句话,就只能面面相觑文不对题,对娱记的狗仔素养无言以对。

感觉上,娱记和明星是不可或缺的伴生品种,有什么样的明星,就有什么样的娱记,双方此起彼伏此消彼长互相依存唇亡齿寒:明星之所以成为明星,有赖于媒体无时不刻的关注和报道,使自身在媒体上频频曝光,滞留在公众视野当中不断刷新着社会的记忆;而媒体也要依靠娱乐明星的所作所为来提升媒体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进而骗取广告商的投入,而作为媒体中专业的娱乐新闻报道者甚至制造者,娱记们很多都是神魂颠倒,患着妄想型的强迫症,对明星蛛丝马迹的追踪(西方人称之为“扒粪”),不择手段地夸大其词,使得双方相得益彰。

网上流传着2006年娱乐界的总结。

娱乐圈七宗罪 2007-01-27 18:47:06   楼主

(何必注,略。)

这个总结当中,可以看出对大陆(内地)点名道姓指认罪过对象方面的网开一面。按照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进行推断,这里的潜规则和龌龊卑鄙程度应该不下于港台,而没有涉及更多的大陆明星,并非因为作者的心慈手软,更多地在于对大陆上已经无处不在的黑社会势力的恐惧。

咱这里,娱乐圈里也真可谓无奇不有。随便搜索,就可以看到其中比比皆是的老大是如何骄奢淫逸无法无天胡作非为的。只不过,这类内容在娱记们报道里是要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的,别砸了自己的饭碗甚至丢了自己的小命。

具体到本事件,李亚鹏因为新浪网登载与他相关的内容而怒发冲冠,一纸诉状把新浪告上法庭。

这新浪是什么?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如果同样的消息发布在比如一个地级市的娱乐的犄角旮旯,李亚鹏注定懒得打这种官司,那样的话,入不敷出,中国社会讼累过高尽人皆知,而到了边远地界儿打官司除了进一步娱乐了当地的民众,恐怕连个蜻蜓点水的喧嚣都没有。也就是说,甭听李亚鹏口口声声一副要挽救娱乐报道、寻求公平正义的架势,找新浪打官司,只不过还是个吃大户的行径,本质上不过像出生牛犊那样,专门逮着江湖里的老大兴师问罪,如此才能惹人耳目。换言之,在李亚鹏不堪忍辱负重挺身而出一片义愤填膺的匡复正义说辞背后,不过是经济人对自身利益的精打细算。

如果单纯是个经济人本也无可厚非,可要是把这么个原本蝇营狗苟男男女女的事情,死乞白赖非要上升到公共利益的高度,似乎也就勉为其难了。按照吴仪告诫美国人的话说,不要将什么事都政治化。

其实,有关明星的炒作从来都是媒体热衷于此道的。媒体对娱乐明星的行踪起居生活细节的孜孜以求,是在所难免的。当娱记们实在有尸位素餐的畏惧时,自然就会捕风捉影无中生有。这原本也是娱乐新闻报道中的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就像足球场上裁判员错漏判也是比赛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那样。很多还不出名的小星星,为了能够恭请娱记们编排出来个故事,要付出太多的代价呢。

这是什么?媒体暴力。

王菲的前傍家窦维,由于纸媒体对其进行了报道,惹得他头昏脑胀无法自己,跑到报道的报社寻找娱记,在未遂之际在报社门口怒不可遏地烧毁了轿车,被警方扣留。

这种事现在越来越多。这折射出,媒体暴力的愈演愈烈。

当下的中国,媒体还是被当作意识形态的工具,带有浓重的官方色彩,在惟上惟大的官本位文化氛围里,媒体也就远不止是什么信息产业的分子,而一向是官方意志的传达者。如此情状当中,被官方垄断的媒体,也就成全着中国特色的新闻资源垄断,并形成了垄断的利润。这种大背景下,成也媒体,败也媒体,造就了太多的媒体专家,媒体学者,媒体评论员,媒体明星……当媒体坐拥并享受着治外法权的情况下,产生媒体暴力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了。

更何况,宣传部门对媒体的监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不仅是传统媒体,在高科技时代出现的互联网媒体上,言论控制的程度甚至不比传统媒体要轻松。太多的宣传禁忌,太多的不准报道,太多的蛮不讲理的指令,使得媒体操作空间日趋逼仄,时政、财经、社会、司法、环保、教育、医疗……无一不曾被列为不准或者谨慎报道的范围。

剩下的,还有什么呢?当然只有娱乐了。

司汤达认为,世间有一些有钱的人,还有一颗高尚的心,他们在一切的事业当中所找寻的是娱乐而不是效果。(《红与黑》第339页)

重要的是,将残酷的现实生活娱乐化,这本身就是鸵鸟政策的基本思路,用那些大猩猩小星星的耀眼璀璨的光芒,掩盖人们自身江河日下的生存窘境,用成功者的内衣裤衩,唤起受众对成功的痴迷黄粱,在对于成功幻象的顶礼膜拜当中,忽略对现实权利被侵害的斤斤计较。

美国学者波滋曼在他的著作《娱乐至死》中曾经这样说:“ 如果一个民族分心于繁杂琐事,如果文化生活被重新定义为娱乐的周而复始,如果严肃的公众对话变成了幼稚的婴儿语言,总而言之,如果人民蜕化为被动的受众,而一切公共事物形同杂耍,那么这个民族就会发现自己危在旦夕,文化灭亡的命运就在劫难逃。”

这种话用来比对中国社会的现实,恐怕并非危言耸听。看看从中央到地方,光是这作为强势媒体的电视,各式各样的选秀活动七上八下你方唱罢我登场,闹得广电总局不得不冒着行政许可合法性嫌疑强令各电视台选秀活动必须有所节制。媒体对娱乐的追逐,反映出市场占有率作为首要存亡考量标准的状态下,媒体屈从于公众的娱乐情绪,放逐了引导的职责和舆论监督的功能。由此,温铁军所谓官产学媒一体化才得以存在,并形成着波滋曼的那一系列虚拟条件,让现如今的我们无一例外都作为民族“危在旦夕,文化灭亡的命运在劫难逃”的见证人乃至殉葬品。

李亚鹏在就此接受采访时说,状告新浪是为了提醒媒体的社会责任。他也太不知道天高地厚了吧。就凭他这么个演技般般的星星,就能够让媒体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这媒体的社会责任是一个星星或猩猩就能够提醒得了的么?

现如今,社会责任成了一个时髦的词汇。委府的社会责任、企业的社会责任、媒体的社会责任、家庭的社会责任……在改革开放将责任消弭殆尽之际,突然间不知道从哪儿来了片带雨的云朵,飘落着裹挟太多污浊物泥沙俱下,在凄惨荒芜苍茫破败的华夏大地上到处书写着社会责任的字样来避实就虚粉饰太平。

有趣的是,李亚鹏就此接受采访的是搜狐。这个新浪不共戴天的冤家对头,在李亚鹏这么个无聊炒作的事件当中不惜一马当先撕破脸面急不可耐地身先士卒,冲杀到攻击新浪的最前沿。看来,搜狐真是按捺不住,不甘被挤出门户网站前三甲的结局,甚至使出歪门邪道的路数,借着李亚鹏煞有介事替天行道的剧目中充当传声筒和急先锋,求得异军突起收复失地。

所以,怎么看,李亚鹏状告新浪的事,也无非就是一个小孩过家家似的闹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