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中国人还是先向印度学习吧

(2023-01-23 02:01:14) 下一个

中国人还是先向印度学习吧

                                 2007年9月30日

何必

印度的整个国内政策也是左右逢源,经济上学习苏联、学习中国,政治上学习西方议会民主制,走的也是中间路线……(略。)

这篇文字的标题为“世界大国频向印度示好 印度会站在哪一边?”如此内容,提出了很多中国人很担心的问题,随着印度的快速崛起,在中国高速经济增长的旁边多了一个人口同样巨大、同为亚洲大国、国土还接壤并因此发生过边界战争、到现在究竟是对手还是伙伴的庞然大物,在发展过程中形影不离。现在,很多场合里,人们所谈论的金砖四国,更多地还是指向了亚洲的两个国家,而另外两个里面的俄罗斯通过能源展示实力且恢复战略轰炸机的巡航等手段体现着军事复苏的意志和决心;巴西则在拉美国家当中保持大国的经济体位势,在国际经济领域的作用却乏善可陈。因此,国际上对于所谓新兴经济的描述重心,日益向中印两个邻国迁移。

而作为交战枪声停歇还不到半个世纪、彼此心存芥蒂的两个大国,中国和印度互相忧心忡忡戒备森严。中国率先改革开放后,经济增长取得了让全世界刮目相看的业绩,印度则在后来急起直追。这种先后态势,加之中国闭关自守的心态,使得中国对于印度的了解很少。有资料显示,中国国内对于印度研究者远不如印度研究中国的人数。

这也难怪,改革开放是什么?名义上是对外开放,但实际上却只不过是对西方开放,而在西方世界当中,又对欧美开放(对日本的开放到现在可以说不成功,一方面,对日关系成为转嫁国内危机的垃圾桶,另一方面,日本对中国的了解也还是超过中国对日本的了解,日本学者提出中国走着一条不同于欧洲和日本的道路,谈不上其间先进落后之分,不可能用欧洲的视野和方法来分析近现代的中国的观点,在中国乏人问津),其中,又以对美国的顶礼膜拜为甚,到了言比及美利坚的程度,对美国亦步亦趋唯唯诺诺,在美国亮肚皮给米国人消气。与此同时,对其他国家的关注却少之又少。

对印度的情况更是如此。也就是到了最近,随着印度高调进入国际经济,成为其中的积极分子,并颇有后来居上的态势,才引起了中国方面的注意和警觉。坊间更是有对印度严加提防的声音,特别是在印度最近与日本打得火热、并在美国多重标准之下确立了核国家地位之后,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组成军事协作,等形成了对中国的半个包围圈,让中国人谈之色变,认为印度已经与不结盟道路渐行渐远,转向了联手遏制中国的过程。

同时,中国人又对45年前那场战争的结果记忆犹新并且津津乐道,也对中国经济起飞上的先行一步而得意忘形,抱着沙文主义的姿态,对印度的存在和竞争不屑一顾。

自从中印对照进入视野之后,我一直对印度超越中国感觉乃大势所趋。

日前,郭宇宽给我(群)发来邮件,标题是“向印度学习”。这个题目很是不错。如果中国人真正能够踏踏实实向印度学习,而不是好高骛远地非得揪着自己的头发要向千山万水以外的欧美攀比,或许能够少走不少的弯路。

郭宇宽邮件还是说欢迎转载,但却没有了那句“功德无量”的雅福。不过,我还是记得他骗取他人转载时的那句至少让我这等作恶多端的不法分子看上去感觉还很有自我救赎机会而欢天喜地,虽然郭宇宽一向站在道德裁判员的高度品头论足,但为了清洁,也就不在意这次他为什么没有写上那句话。

过于宽

2007年8月9日 20:47

向印度学习

(何必注,略。)

引用完毕。

其实,中国与印度在现如今的发展过程中的优劣,现在的说法很多。中国作为全世界制造业中心,在产业结构上先输给了印度的服务业;而中国所谓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优势,则在比如资本市场、法治体系等方面的满目疮痍被印度用实际情况羞辱得无地自容。

我看了郭宇宽对这位贾达夫的采访,最深刻的印象,就是这个印度人说,印度的发展活力是来自民间。这点非常非常重要。实际上,这指出了中印两个国家之间发展路径的根本差异。

国际上,也有过类似的理论描述,将国家(政府)与民间(社会)按照实际运作当中强度不同而给予分门别类(美国,福山)。在如此框架当中,中国属于国家非常强悍,社会非常弱小的状态。

并且,中国委府还不住地采取压制社会的基本路线,所有的制度设计全部服务于继续扩充国家(委府)权力而歼灭社会(民间)力量这个基本政治目标,并且将所有治理活动悉数囊括在如此政治逻辑之下,概莫能外。

实际上,中国能够取得现在的结果(之所以不说成就或者业绩,就是因为对其评价似乎还有着巨大的值得商议之处),基本上是依靠政治权力推动,是官方自为之举。这也是到了后期,官方内部出现了对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既得利益坐享其成的要求,伴随着改革的动力不足,甚至出现改革合法性遭到质疑。正是由于中国改革开放几乎全部被官方所主导并主使,一旦官方出现懈怠,那么改革就不可避免地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在这方面,缺乏民间活力,是中国改革开放严重跛足的重要病原体、并因之蕴藏着生死攸关危险性。

相对于印度的社会发展活力来自民间的自下而上的情况而言,中国则全部是自上而下的权力传递管道附带着改革的动力,这两种方式的对比,孰是孰非应该不难判断。

也由是,中国与印度在发展势头上,到底哪个能够笑到最后,好像也可以由此顺水推舟。

如此,中国人还不应该向印度学习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