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加紧逃离南新仓

(2023-01-08 02:01:41) 下一个

加紧逃离南新仓

                                           2006年10月1日

何必

南新仓特色文化休闲街,……是一个由600年历史的皇家粮仓改造而成,由20多家特色美食和现代商业组成的一个文化休闲场所,也是东城区“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工程……(略。)

做该报道的记者,是这个节目组中硕果仅存的几个男性之一,也是个非常懒惰的家伙,平常稿子里很少写建议观点。而这次,却洋洋洒洒写了不少:(略。)

从这个建议观点里可以看出,该记者是如何看待和评价如此一个现象的。肯定了双方的一致性,然后高屋建瓴地充当起超然物外的仲裁者角色,似乎可以凭借媒体假想中的权力对双方各打五十大板,本着息事宁人的原则立场消弭矛盾。这种抹稀泥的态度应该是为新闻所不齿的,并且浅尝辄止的做法忽略了问题的实质。带着如此价值判断前往采访,能够做出什么样的报道来就可想而知了。而受众通过媒体所能够获知的周边事务经过如此视野和心胸中的收集分析整理发布的样态,当然也就会产生以讹传讹的失真累加的结果。

这东城区是个什么地方?挨着皇城根儿呀。过去的北京是怎么分布来着?东贵西富南贫北贱。皇城出了东边的东华们,就是朝廷达官显贵们的住所,以及皇家物品的集散地。禄米仓、南新仓(俗称东门仓)、北新仓、海运仓等等,几乎都与故宫同龄,被称之为北京的“胃”。经历了文革,没受到什么损害;而改革开放来了,却濒临毁灭。房地产开发的热潮差一点将这些北京历史遗迹全部摧毁。如果不是民间和海外呼吁制止败家子官商们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勾结起来损毁历史透支未来打历史遗迹所处地段的主意拆除遗迹建造现代化高楼大厦的话,现在那些“胃”早就被切除得一干二净了。

保留下来,这不是民间的功劳,而是与时俱进的当局的施舍,是手下留情,我们应该感激零涕千恩万谢三叩九拜山呼万岁。君权神授,我们只能服服帖帖地听命如是,一旦有些权利赏赐下来我们还不得——少废话,趴下!

既然留存下来,还被当作一级文物保护区域,那当然就不是闹着玩儿的了。保护嘛,自然也是当局要出面来做的,要不然,成立那么多的政府部门都吃了干饭,安排了那么多七大姑八大姨的,包养了小蜜弄了些个赌资,也不好向上级交待不是?

既然当局来保护,当然就是当局说了算嘛。而现如今的当局,说执政为民那是逗你玩儿。没听见,南新仓物业部门是怎么说来着?这里是十一五规划重点,就冲这也不能不重视不上心!从这样的话语中,我们听到了太熟悉不过的声音,那就是全民的官本位意识。责任体系是如何建立的?是惟上惟大,是向上级负责,是要看上级的脸色行事。这也算是中国特色嘛。

可以注意到一个场景,那就是中国的官员出访并在国际场合发言时,从来都是按照正常的音调和语速进行;而一旦到了国内,就完全变成了威权政府特殊语境下的抑扬顿挫掷地有声,那是什么声?是营造出来的掌声,是上下级之间心领神会的表演,是中国式官场文化的传承和兑现。这种区别真是令人不解于,国内外说话到底哪个是真实而合理的。

这南新仓物业部门,也是政府的一个授权机构,是担负着南新仓街区管理的重大职责的,这权力还算小么?物业部门的人物要是到了区里开会,也得心领神会地按照全民腐败的路数跟着鼓掌,而区里的人物到了市里也要如此行事,市里的人物到了国家一级也不得不如此照葫芦画瓢如法炮制。上行下效就这么一级一级地传递下来,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献媚文化。

所以嘛,人家物业说得很清楚,冲着十一五重点项目必须得重视上心。言下之意呢?商户的利益算个屁呀,只要领导高兴,物业就有饭吃,而商户嘛,死不死啊你!

虽然说,涉及到街区中商户的利益、以及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在进行诸如封街的制度设计之初,就应该召开利益相关者参与的听证会,特别是应该重点倾听政策变得导致利益受损者的声音,形成利益表达的渠道,达到政策变动程序上的合法化,但这些都不过是和谐社会说辞中给我们的乌托邦描绘。现实当中,南新仓管理当局的所作所为,太明白无误地展示出来,法制社会于当局来说,不啻一堆狗屎。

光拿这停车费来说,封街举措本身,就是为了物业管理部门创收而进行的设计。因为封街导致停车费上涨,这当然是丰厚了管理部门的小金库,为了管理部门人员花天酒地声色犬马提供点子弹药。说是设想能够取消停车费,骗谁呀?北京市现有机动车停车位,不足机动车保有量的4/1,换言之,北京市大多数机动车都没有停车的地方,而按照汽车社会所要求的指标,每一辆机动车应该配备1.2到1.5个停车位,这是因为机动车本身就是机动的,是要到处转悠的。可我们可爱的北京城,一辆机动车平均拥有的停车位还不到一个完成停车位的20%。如果南新仓管理当局敢于撒出口风说免费停车,那么会使太多无处停放的机动车蜂拥而至,届时,鉴别是否到街区消费又是个设寻租的活计了。

从道理上说,将南新仓改为步行街是与国际接轨的。国际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很多闹市中的街区都是步行街,而不像北京乃至中国这般到处都体现着机动车霸权,对于汽车及其所蕴含的身份地位权力成就感等等的热衷而将城市活脱脱地变为汽车的城市,却将人异化为钢铁的奴隶,(如此才有了新交法第76条人车事故责任判定上那没完没了的争论。)具体到北京来说,机动车保有量无休无止地增加着,以每天几千辆的数量为北京早就不堪重负的道路施加新的压力,早在几年前北京就已经处于道路承载能力超饱和状态,但当局却对此无动于衷,任凭道路交通状况恶劣下去。国庆节前北京市交管部门通告的道路交通状况是什么?全天有16个小时的高峰时间!这意味着什么?从早晨6:30到晚上22:30都处于高峰时段,整个北京城成了一个巨大的停车场,高速公路费被戏称为停车费,这北京还是人待的地方吗?

而且,在制度供给严重不配套(当然,这也是源于当局的行政不作为)的情况下,机动车增长所带来的日益增长的外部性也由全体在北京的人(其中绝大多数是没有机动车的)照单全收,包括大气污染、交通事故几率增加、交通状况恶劣、城市运行效率低下、城市品质降低等等。

让北京数以千万计的类似老潘我这等社会最底层根本对自己拥有机动车没有任何奢望的人也来为机动车增长付出代价,社会公平何在?

南新仓改为步行街,问题接着马上就来了:消费者该如何抵达南新仓呢?公共汽车?那已经像所有公共产品一样被边缘化贫困化垃圾化,就像全世界每天运送乘客最多的北京三环路上的300路如今被戏称为农民工专线一样,公共服务状况的恶化使得人们不得不将原本应该由政府承担的责任转而由自己来承担,这种景象无论在医疗教育住房社会保障方面我们屡见不鲜。指望着公共服务提供如此品质是痴心妄想;靠自行车?看看北京的道路以及自行车停放地点设置,到处都体现出对自行车的歧视,遑论气候、体力以及无处不在的自行车被盗等多重因素。想来想去,能够经济抵达南新仓的,恐怕还是自己的机动车。

而南新仓附近还有那么多的居民,在公共事务日益恶化的前提下,购买私家车也是城市通勤的不二选择,他们的车辆也必须能够具有停放的位置。

这样一来,南新仓的停车问题就会显得愈发突出,停车位严重的供不应求的局面会注定出现,并搅扰着南新仓商户日夜不得安宁。现在商户的生意已经受到了明显的影响,但这只不过是个开始。未来还会更甚。这会招致什么样的情形呢?会由于封街和停车费问题,商户们争先恐后地失败大逃亡。

我原本就是个乌鸦嘴,可如今却总是太多的事务被我不幸言中。

因此,南新仓的封街,就是管理当局开辟自己小金库的又一个把戏。指望着管理当局能够改弦更张对停车费网开一面,想什么呢!当局要真是如此,中国早就不会在本土企业上内外有别了,早就像印度、朝鲜、古巴等实行全民免费医疗了,早就唾弃雁过拔毛搜刮民脂民膏的行径了。

换了我是商户,趁着还没有在南新仓损兵折将赔得倾家荡产,赶紧开溜,也许是止损的尚佳选择。

当然,在如今这么的世道里,我注定也不会去成为什么商户,找着让管理当局多出如许收拾我的机会。

拒绝消费嘛。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