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经济危机中改善就业其实很简单——三非就业

(2023-02-14 01:03:15) 下一个

经济危机中改善就业其实很简单——三非就业

                  2009年2月1日

何必

一段时间以来,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焦点……(略。)

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啦。

哈哈。

这家伙,春节过啦,各地春运又开始忙活啦,农民工开始返城啦。

再加上大学生失业,民怨沸腾咧。

王未名从美国给我发来BBC和世界日报的相关报道。

(何必注,略。)

洋鬼子在中国的媒体的相关报道。

(何必注,略。)

(何必注,陈良宇是怎么称呼她来着?吼吼,很难听耶。团系就是这样喽。)

(何必注,略。)

嘿嘿。

2002年,俺在中央电视台那会儿,做了经济学家演播室访谈节目。这个节目是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的研究员、中国宏观经济基金会王建参与策划并帮助找的接受采访嘉宾,其中,当然有不少就是中宏院的人了。杨宜勇就是参与节目中的一个。

重视三非就业改善就业状况

中央电视台商务电视“经济视点”

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

{经济学家就事论理,解读新闻与数字背后的含义。这次是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劳动学会副秘书长杨宜勇先生。}

(何必注,略。)

杨宜勇也能够收到我如此文字。

从电视节目制作角度说,这个节目是很差劲的。

参与节目的嘉宾里,有几个人是见光死的,也就是说,在私下里说三道四高谈阔论没有问题,但一到了演播室面对摄像机以及密密麻麻的灯光,表述上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啦。中宏院里,杨宜勇是一个,胡春力是另一个;而杨帆也未能幸免。

不过,杨宜勇这期节目的内容好歹是播出了,节目组里那些小女孩为此可是费了大事,在后期下了很大的工夫进行剪辑,提高音量、加快节奏、多用空镜,尽量少用杨宜勇个人画面等等。

而胡春力、杨帆录制的节目彻底没有任何办法进行解救,只能又节目组自己毙掉。

杨帆埋怨我们不给左派话语空间,节目组里的人在录制了杨帆的演播室后,说实在迫不得已啊。

看来,在没有从事课堂教学的学者那里,电视表达能力欠缺是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言归正传吧。

杨宜勇所说的三非就业,是个不错的主意吧。

可实际情况如何呢?

不妨把非正规、非公有制、非农业这几个分开来看。

先来看看非正规就业。

十多年前,我曾经不由自主地做过所谓自由职业者。结果呢?

当时不少报社采用我的稿子。我曾经写下了如此内容。

自由撰稿人真的自由吗?

(何必注,略。)

穆兄发来了自由职业者的慨叹。

(何必注,略。)

袁剑在其《奇迹的黄昏》(这是迄今为止我看到对改革开放评头论足最为到位的作品,虽然说零八宪章签名者里有不少人比如陈永苗、王俊秀等也都发出过“改革已死”的掷地有声,但没有袁剑那样的字正腔圆蔚为壮观)当中,认为1980年代、也就是人们现在越来越称之为第一次改革时还有体制内外的区别,到了1990年代也就是第二次改革当口,已经不存在什么体制之说了。

我对袁剑如此判断不以为然。

事实上,非正规就业所涉及到的,恰恰是体制的漏洞,按照杨宜勇的分类,工作时间不饱满、社会保障不健全等等,确实是体制问题。

委府大权独揽,倡行权力无限大责任无限小的统治原则,并没有消弭体制,反而更是在委府的无处不在倾向扩大化之后,极大地加深了体制问题的严重性。

何清涟当初还可以发出声音来,而现在体制外的天则所不得不向体制点头哈腰委曲求全,就是体制暴力的绝佳例证;而现如今不管是什么专家学者,通通掌握的体制内,通通吃财政饭,通通由纳税人供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商务部研究院、城乡建设部、人保部……中国社科院、以及高等院校,哪个不是吃财政的?又有哪个体制外的主儿可以风生水起畅行无阻?谢国忠不也得挂在什么机构下面说三道四?

实际上,中国从封建社会向奴隶制倒退,在体制上表现得非常突出。公权力的无所不在,把社会上所有人的日常生活全部锁定在体制的框架内,离开体制几乎注定奄奄一息。国家对社会的压制、官方对民间的扼杀,委府对家庭的破坏,表现在各式各样的体制性的政策上,计划生育如此,保障性住房如此,自然人收入所得税按照个人为基本单位如此,……

体制杀人,也就是如此了吧。

正因此,所谓的再国有化或者再封建化,其实说的就是体制在绞杀社会方面的不遗余力,以至于出现刘军宁愤懑不已的改革的“折返”。

从这个视点看,非正规就业的前景的令人悲观,也就在所难免了吧。

那么,非公有制就业呢?

咱们还是看看中央党校报纸的崇洋媚外的负责人的相关说辞吧。

(何必注,略。)

胡温任上,弄出了什么非公36条,但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却遭遇到了改革以来前所未有的麻烦、阻挠与失败,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占比不升反降,充分表现出胡温口惠而实不至的作风。

在此前我就现如今就业困境的分析当中,也涉及到了这些方面。实际上,胡温的所作所为,对于中国非公有制经济的摧残,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地步。

而说到非农就业,那更是个太大的题目了,因为,中国社会的二元结构,一直就是1949年以后中国最大的特色。

现如今的中国有着非常稀奇古怪的现象——中南海大门上有着“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万岁”、人民币纸钞上都印有毛泽东头像、毛泽东遗体还在天安门广场上、但却有着无处不在的对毛泽东的嬉笑怒骂、特别是像胡星斗那样历数毛泽东十恶不赦罪行的所谓中派(胡星斗在我对其立场表示困惑后告诉我,他既不是左派,也不是右派,而是属于不左不右的“中派”)宣示,也折射出中国对开国元勋的丧心病狂,传统左派对此当然不能默不作声。

数落一下毛泽东的“错误”

(何必注,略。)

嘿嘿。

对毛泽东的评价,现在真是到了可以印证中华民族人格分裂的最为经典的例证。

耐人寻味的是,中共中央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三七开,可自此以后,对其他的委府领导人就再也不开啦。邓小平、胡耀邦、赵紫阳、江泽民、朱镕基、胡锦涛、温家宝……好像,中国可以盖棺定论的,只有毛泽东,而后来的,却是不可能被开丫挺的一家伙的。

对于非农领域,2006年初中国官方媒体就有过相关报道。

(何必注,略。)

中国官商勾结格局里的银行家也对此说三道四。

(何必注,略。)

崔之元则在提供方方面面信息上有着让人唏嘘不已的劳作。

(何必注,略。)

(何必注,崔之元对黄奇帆治下的重庆赞不绝口情有独钟,认为黄实在是中国不可多得的公有制体制里充分发挥公共资金优势的奇才。相关内容,于此不赘。)

(何必注,略。)

温铁军发来的相关内容。

(何必注,略。)

而崔之元发来的相关内容与温铁军的内容形成了非常有趣的对照。

(何必注,略。)

(何必注,郭宇宽也能够收到我如此文字。他越来越是个右派了,但他的相关说辞却越来越显得不靠谱。这种趋势,与胡星斗倒是很异曲同工。他曾经对新左派进行过集体贬斥,但通篇看去,却没有什么可以站得住脚的货色。郭宇宽曾经说,对他影响最大的,有袁剑、清华贾西津、耶鲁陈志武,但从郭宇宽的述说里,根本看不到这几个人的影子,特别是其学术魅力。)

(何必注,略。)

有人说,中国并不是什么二元结构,而是三元结构,按照人群特征分类,应该是城里人、农村人、以及农民工。

如果是这样,那么经济危机来了,中国从所谓的三元结构又迅速回到二元结构。而这一元的丧失,将以中国社会分崩离析为代价。

经济危机才哪儿到哪儿啊,国际上都认为,经济危机现在还远远没有触底。

可就这样,中国就已经失魂落魄啦。

农民工大量返乡,造成了中南海的如坐针毡。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原本,去年初,温家宝就口口声声当年是中国经济最为困难的年份。那时候,还没有什么华尔街金融风暴哪。

胡温也算是度日如年,希望别在自己任上发生什么大的乱子,好歹把这个任期给糊弄过去,击鼓传花,把麻烦留给继任者。

可全球性经济危机不期而至,一下子把中国当局一直隐瞒不报的各式各样的矛盾、问题、隐患、麻烦、纠葛、冲突、祸害、弊端、阴谋、恶行等等悉数昭然若揭真相大白,想捂也没那么容易啦。

胡温亲政后,中共中央一号文件都是涉及三农的,但可以看到的是,充其量也就是发个装模作样的一号文件应付差事,其他的什么都没有啦。

经济危机一来,遭到损失的,最先还是农民工以及他们的家庭,也就是说,改革开放如此让人瞠目结舌的丰功伟绩,实在是不堪一击,还没有全球性经济危机时,农民工就开始大规模返乡,成就了改革三十年一下回到解放前的壮观景象,给狗娘养的改革开放做出了绝妙的注释与图解。

坚定不移地继续改革开放,改革的伟大成就不容否定……切切,这些话,还是对丢掉了工作而返乡有加剧了人地关系矛盾紧张状况的农民工去说吧。

非农就业!这他娘的这么着完蛋啦。

而另外二非,也是实在马尾巴穿豆腐提不起来啊。

三非就业,歇德洛维奇吧。

嘎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