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房贷断供演绎内外交困的中国经济如履薄冰

(2023-02-07 13:25:00) 下一个

房贷断供演绎内外交困的中国经济如履薄冰

                   2008年7月30日

何必

北京“断供散户”林生:半年2套房缩水100万元……(略。)

嘿嘿。

这只不过是个内容提要。后面还有详细的报道。

断供,是个新鲜的词汇吧?

相关的信息,很是有趣。

王未名发来BBC和世界日报的相关报道。

(何必注,略。)

洋鬼子在中国的媒体也对相关内容恋恋不舍。

(何必注,略。)

在美国给美国佬干得欢天喜地的主儿也对此津津乐道。

纽约:要想中产也不易

(何必注,略。)

国内的研究机构也对相关信息喋喋不休。

(何必注,略。)

崔之元一直对美国房地产领域的麻烦乐不可支。

(何必注,略。)

美国佬遇到了大麻烦啦。哈哈哈哈哈哈哈。

这叫什么心态?幸灾乐祸的。

咱中国呢?听听咱们的官方是怎么说的:

(何必注,略。)

呵呵。

还有哪:

可以预见,宏观调控、经济结构转型、收入分配、金融监管、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等将主导未来十年中国经济。

崔之元发来对现如今中国经济政策的基本走向的预测。

Cui Zhiyuan

2008年7月15日 12:29

“从紧”总思路不变 货币工具料重新组合

(何必注,略。)

而去年人民论坛杂志发表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经济形势研究室主任王小广文章说,目前宏观调控至少有“五难”。(何必注,略。)

媒体也注意到,中国房地产领域里有着险象环生。

中国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增长,房地产频繁出现波动

(何必注,略。)

老周发来郎咸平花样翻新言词的汇集。

zhoujd

2008年6月17日 21:47

供参考

郎咸平演讲欣赏.doc

郎咸平演讲欣赏——股市,楼市,二元经济及其它

(何必注,略。)

而人们对中国房地产领域的变化更是欢欣鼓舞。

中国成为房地产市场增长最强劲国家(何必注,略。)

(老潘注,这就是国内乐观主义者们所做的分析。对此,我只能说,丫挺的,什么玩意儿!)

根据国研中心课题组的调查,在目前“合法的”房地产开发过程中,土地增值部分的收益分配,只有20%到30%留在乡以下,其中,农民的补偿款仅占5%到10%;地方政府拿走土地增值的20%到30%;开发商则拿走土地增值收益的大头,占40%到50%。

好事者分析,房地产思维归根结底,是一种短期的交易思维,而非长期的栖居思维;是一种局部的商业思维,而非全局的综合思维。

更有人认为,如果说,谨防中国经济被房地产绑架还是盛世危言的话,那么,谨防中国城市发展跌入过度房地产化陷阱,谨防中国城市文化被肆意泛滥的房地产文化所裹挟,已经是当务之急。

广州日报发表评论说,警惕社会权力侵犯公共福利。正因为社会权力是以合法的形式出现的,它对于公共福利的侵犯非常容易逃避社会的监督。以房地产行业为例,开发商之所以能够牟取暴利,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们将主要用于公共福利的稀缺资源转变成了获取垄断利润的手段,将社会权力转变成了市场权力。

来自我收到的电子邮件的内容。

傅国涌:中国不和谐的最根本原因在哪里?

(何必注,略。)

崔之元发来的内容当中,也有宏观调控之后房地产遭遇到的麻烦。

(何必注,略。)

老周发来的参考材料更是提及房地产开发商要挟政策的内容。

zhoujd

2008年7月10日 20:06

供参考

任玉岭  房产商操控舆论要求政府调整房产政策.doc

任玉岭  房产商操控舆论要求政府调整房产政策

(何必注,略。)

崔之元发来的相关内容,更是让人耳目一新。

Cui Zhiyuan

2008年7月28日 16:27

江峰:无奈“断供”是假 耍赖“串供”是真

(何必注,略。)

看到了吧。怎么样?无奇不有吧。

断供,可以说是个苦肉计。

虽然不能说所有的断供者都是在使用如此苦肉计,但是,用断供方式要挟政策却是个显而易见的事实。

今天的消息说,人民币升值的状况得到了逆转,出现了对美元的单日最大跌幅。这反映出,中国官方已经将抑制通货膨胀的工作重心转向了确保经济增长的明确信号,表征着,中国的委府对于全世界价格洼地的状况抱残守缺视若无睹的态度。换言之,两害相较择其轻,在统治合法性与民生之间,还是选择了前者。

内忧外患下,如此作为,似乎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

中国经济有了大麻烦,这已经是官方认可的论断。

袁剑更是将此疑作大裂变的开始(南风窗,于此不赘)。

所以,断供之下,中国将何去何从,很是令人期待滴。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