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大豆沦陷失守里面的绝望中国

(2023-03-05 01:45:29) 下一个

大豆沦陷失守里面的绝望中国

                               2009年4月21日

何必

目前黑龙江省政府有关部门和国家相关部委已开始介入实地调查,了解黑龙江大豆产业受低价进口转基因大豆冲击实情。(略。)

这几天,有关大豆的消息五花八门七七八八,让人看得心惊肉跳。

上面这些说辞,是俺从网上看到的,决不是俺这等看空唱衰的主儿胡编乱造的吧。

让咱们看看相关的材料吧。

王未名从美国给我发来BBC和世界日报的相关报道。

(何必注,略。)

洋鬼子的中文媒体的相关报道。

(何必注,略。)

来自我收到的电子邮件的相关内容。

(何必注,略。)

温铁军发来的相关内容。

(何必注,略。)

崔之元则继续着他在提供时效性相关信息方面的卓越劳作。

(何必注,略。)

(何必注,国外已经有声音说这是中国特色的殖民地策略。)

(何必注,略。)

(何必注,发改委对外资保持警惕?号称对外开放绝不动摇的决策层及其执行机构商务部跟发改委他们丫急!当然啦,发改委卖国求荣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商务部嘛,更别提啦。文中提及的商务部人士,也能够收到我如此每天的内容,并因此去年还在北京劲松请我晚餐过。席间,宾主频频举杯。人家告诉我,他可是个彻头彻尾的市场原教旨主义者耶。至于说中储粮嘛,前年我就写过,像经济半小时之类的中国官方媒体总是把国内粮食价格上涨的责任推到比如国际市场,但实际情况是,正因为中储粮的所作所为,才使得中国粮食价格风雨飘摇。如此这般,反映出一个尴尬的事实,那就是对外开放是死,闭关锁国还是死,问题成了怎么个死法更迅速或者更光辉的性质了。)

(何必注,略。)

呵呵。

从崔之元所发的文字里可以看到,能够让崔之元叫好的内容实在有限哪。大多数内容,崔之元也是很无可奈何滴。

有趣的是,从上面这些文字的传播者或者作者看,如果分门别类的话,基本上都是带有左派倾向的。

崔之元是新左派领军人物之一自不待言,我在央视做经济学家演播室访谈节目时曾经多次到场相助的温铁军也是新左派人物,李昌平则更是有着左派的立场……

也就是说,中国的右派、自由派、市场经济原教旨主义者们在坊间称之为中国大豆“沦陷”、“失守”等的事实面前,选择了集体性失语。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耐人寻味的现象。从这里,可以看到,中国的右派们为什么有时候很不招人待见。在如此重大到了生死攸关的话题上,右派居然若无其事哑口无言,这真是让人领教到了右派在一些重大议程设置方面的无能为力。

中国大豆的沦陷、失守,也算是改革开放的丰功伟绩之一了吧。

这个话题,我说过不止一次两次了。以前,我就曾经写过中国大豆被逐渐蚕食的题材。

中国加入什么WTO,被人们形容为新的卖国21条。朱镕基为此大肆出卖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竟然说出了“我是来给美国人消气的”这类丧权辱国的王八蛋话来。

2001年中国入世,过了不久,坊间认为并没有出现入世前人们忧心忡忡的那些个结果,入世对于中国的影响应该是积极的成分多于消极的,特别是在农业领域,负面影响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严重。

到现在,可以盖棺定论了吧。

中国的大豆,就是中国入世产生效果的一个绝妙版本。

俺也早就说过,大豆只不过是个开始。实际上,大豆之后,棉花、玉米、水稻、小麦……这些农作物领域都面临着大豆同样的命数,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的事情。

黑龙江作为中国大豆的主产区,现在已经全面失守啦。这可是中国最后一块大豆阵地耶。

豆农弃田而进城,告诉咱们什么?咱们是不是可以用茅于轼那类中国不应该提及粮食安全、张维迎所谓如果中国出现粮食危机时可以在北大校园里种粮食等等说辞来量度中国的大豆危机?大豆沦陷和失守仅仅是个个案或者绝无仅有的偶然事件?大豆种植户放弃种田进城务工是不是也可以看作是城市化的必然产物?如果有一天,在其他粮食农作物领域也出现这种撂荒的情形咱们是不是依然可以用城市化来敷衍塞责?……

别忘了,农业领域出现问题,在到现在依然是个农业国的中国来说,可是个伤筋动骨的大事,中国的人口当中三分之二还是农民。如果对外开放到了把农民都逼上了绝路,那么农民变成流民然后再到暴民的过程,在中国历史上的事例数不胜数啊。

中国官方还臭不要脸地叫喊什么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呢。看看中国的大豆吧,这应该是最为让人触目惊心而且血淋淋的地界儿了。

换个心思琢磨一下,古今中外任何家长,会坐视自己的家里出现这种荒诞不经的景象而无所作为甚至推波助澜么?可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这种景象却在咱们的父母官那里百折不挠地出现着,并且愈演愈烈。

对此,咱们能够怎么着?

没辙。

切切。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