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悲观时事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个人资料
正文

思想性电视节目鼓吹者披挂上阵兜售重庆模式耶

(2023-06-26 01:00:32) 下一个

思想性电视节目鼓吹者披挂上阵兜售重庆模式耶

               2011年10月4日

何必

重庆查出一起冒牌防火门案件,涉案金额49万余元……(略。)

现如今,有关重庆的消息都很惹人注目。

当然喽,这还是挡不住对重庆模式的顶礼膜拜,瑕不掩瑜嘛。

来看看相关内容吧。

(何必注,略。)

洋鬼子中文媒体的相关文字。

(何必注,略。)

老左派电子杂志的相关说辞。

(何必注,略。)

来自俺收到的电子邮件的相关内容。

(何必注,略。)

朱学渊发来的相关内容。

(何必注,略。)

王飞凌邮件组里发来的内容。

(何必注,略。)

李延明发来的相关内容。

(何必注,略。)

呵呵。

怎么样?

现如今,这重庆模式几乎成为又一个分裂中国的由头了吧。

重庆模式,咱们应该把重点放在重庆,还是模式上?

显然,如果放在重庆,那并不是因为重庆人杰地灵,而是因为黄奇帆和薄熙来。可这俩都不是重庆人。薄熙来生长在北京,祖籍山西;黄奇帆生长在浙江诸暨,离重庆都远隔千山万水。因此,重庆是死是活,与他们丫无关。可如果把重点放在模式上,那么,薄熙来是不是能够在十八大进入政治局常委?现如今看来非常悬。人们议论纷纷,胡锦涛是到现在唯一没有去重庆视察并对重庆模式评头论足的政治局常委,并且,薄熙来太子党的身份,也让胡锦涛敬而远之避犹不及,特别是,重庆模式实际上是对重庆市此前的汪洋时代的全面否定,并且,现如今的重庆模式与广东模式之争,舆论逐渐倾向于重庆,汪洋有关必须先把蛋糕做大再来谈论分蛋糕的言论,太陈芝麻烂谷子啦,老生常谈得让全中国都嗤之以鼻,这种论调,现如今连茅于轼张维迎们都不敢再大张旗鼓地说而也得不管虚情假意还是发自肺腑张嘴闭嘴就共同富裕了,而汪洋还抱着这种过时了的论调,不肯与时俱进,当然也就不可避免地成为众矢之的了。而人们看到,汪洋如此言论,实际上反映出团派胸无点墨志大才疏的本质,更是折射出胡锦涛不思进取墨守成规胆小如鼠混吃等死的嘴脸。而汪洋在与薄熙来的对阵当中再一次一败涂地,对于团派势力在十八大之中的仕途非常不利。团派的昏庸无能以及贪恋权势的德行样,一览无遗。不过,团派的跌落,未必是太子党的福音,特别是不一定会是薄熙来的柳暗花明又一村。现如今的常委里,能够挺薄熙来者寥寥无几,而北戴河会议后,薄熙来的进军常委的仕途基本上也就告一段落了;更何况,胡锦涛也不会坐视团派溃不成军,会动用自己的常委权力,否决薄熙来在十八大对于常委的觊觎。因此,薄熙来命途多舛啊。

当然,此前俺涉及重庆模式时,也提及,薄熙来那可不是什么好东西,也算是无恶不作咧。不管他在大连(今年的PX事件与薄熙来的千丝万缕的瓜葛,有目共睹吧?)还是在重庆,薄熙来都是倒行逆施比比皆是耶。

有关重庆模式之争,不过是中国四分五裂之前的牛头马面胡言乱语之中的沧海一粟,不足为奇吧。

节日期间,俺还是每天对着电脑。不过,孤家寡人之中,也还是在假期里放松一下自己,时不常打开没有几个频道(如果安装机顶盒,要补交从2001年到现在的所有月租费,每个月18元,可俺住到这里才几年啊,这么多钱,把俺卖了也凑不齐吧,所以,只能在没有机顶盒的状况下得过且过咧)的电视机,看看有什么可以不让俺那么心理阴暗愤世嫉俗的。

结果,遥控器转换到了重庆卫视,看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崔之元。

哈哈。

与崔之元,素未谋面,并且很可能今生今世也不会有见面的条件和可能。俺对中国所谓新左派、特别是崔之元的冷嘲热讽,使得崔之元把俺从他的发送材料的通讯录里删除咧。

但却拦不住,俺可以在电视上看到他。

那是个什么样的节目呢?重庆卫视策划的一档思想节目。话题就是谈共同富裕。当天的话题是,共同富裕不会导致平均主义。

崔之元在节目里干什么呢?担任主持人。

记得2002年俺在央视做经济学家演播室访谈节目时,陈兴动就曾经在私下里说过,现如今中国的经济学家可以分为几类,一种是政府经济学家,一种是学院经济学家,一种是媒体经济学家,一种是他那样的商业经济学家。

所谓媒体经济学家,就是那种没有能力染指其他身份只能成天到晚为媒体做牛做马的经济学家。按照宋丹丹黄宏的小品里的语言——不是时代不同了男女都一样,而是“实在不行了,男女才一样”。套用这个路数,可以说,实在不行了,才去干媒体经济学家;或者,他们全部的功用,就是为媒体服务,为媒体而存在。(霍德明、郭田勇、特别是胡星斗、陈及等等就属于此类。)

经济学家如此,其他领域里的专家学者也未能幸免。或许,咱们可以照方抓药,称之为“媒体学者”。咱们中国的专家学者,这类人太多了吧,像什么周孝正啦、项立刚啦、杜光啦、等等,概莫能外。这也是与时俱进中国特色之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媒体来不来就“专家指出……”,在权威递减的现如今,这太让人诚惶诚恐了吧。

那么,从这个意义上看,崔之元是什么呢?

或许,崔之元从能力上说,可以是个学院学者。但是,现如今,人家不惜卖身投靠到这种地步,心甘情愿堕落为媒体学者。咱们可以从崔之元如此身份的嬗变上,看到中国知识人堕落的速度是何等触目惊心吧。

由于是半路上杀入,俺并没有看完整的节目。不过,以俺在电视圈儿摸爬滚打十多年的资历,还是轻而易举地明白这个节目的路数。更何况,重庆卫视,俺曾经是其一个节目里的评论员。2008年,该卫视在北京录制的一个节目叫什么“大爱无疆”,主要是弄些个惨不忍睹的人物、事件和经历,赚取观众的同情、眼泪和资助。录制了没多少,就赶上了汶川地震。俺就地震次生灾害的有关言论被删除,俺早就喋喋不休过了吧。所以,对于重庆卫视,俺还是知道那么一星半点儿滴。

崔之元主持的这个节目,当然是在北京录制的了。现如今,全中国卫视如果不把演播室放到北京,几乎无法邀请到嘉宾。

这个节目,从内容上说,在讨论共同富裕。请了几个嘉宾,有中国社科院搞经济的,有国家行政学院搞经济的,还有中国社科院新闻所的所长尹韵公!

哈哈。

尹韵公,久违啦。

俺阔别此公,有三十一年啦。

那还是在1980年人生观讨论开始不久,雷祯孝、葛实如找了一大堆仁人志士,去樱桃沟游玩并且高谈阔论。其中有话剧《希望的田野》(知道那首歌么?)的导演当时正在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执导另一部话剧(电影《盲山》的导演李扬当时是青艺的演员,被此导演骂得狗血喷头,说是愚不可及)的田芬,有也参加讨论、当时在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读伦理学研究生的王润生,有他的同学周国平,有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人才学研究生林国灿,有当时在中国社科院新闻所读研究生后来借去香港机会叛逃了的杨晓霞,以及当时在北京师范大学读本科的项灵羽(后来成为周国平的前妻,可以看看周国平第一个孩子之死的相关文字)、贾燕庚和廖萍萍(后来成为王润生的老婆),等等。这个尹韵公,也去了,当时他还在人民大学新闻系读本科,也不甘寂寞,到了樱桃沟向仁人志士们顶礼膜拜。俺现在还保存着当时与尹韵公的合影哪。当年,也去人民大学找过他,海阔天空,稍带蹭饭吃。

那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他。

现在看去,尹韵公老多啦。

可从演播室谈话内容上看,尹韵公对于如此话题实在外行,所有言论太不着调啦。

俺不着调,崔之元们怎么会在这么个话题里找了这么个人来。

其他那几个嘉宾,也都是云里雾里找不着北。

这个节目设计本身,就是为重庆市薄熙来黄奇帆们溜须拍马的。找几个嘉宾来捧臭脚,或许全世界也只有中国的专家学者会干出如此厚颜无耻的事情来。

而崔之元不惜披挂上阵,亲自担任主持人,也算是为黄奇帆出生入死,肝脑涂地,尽孝之至,犬马之劳啦。

要不然俺说,见过卖身投靠的,可见过这么卖身投靠的么?崔之元不仅仅暂时放下清华的教职而跑到重庆去“挂职”,在黄奇帆手下找重庆市国资委当了个主任助理,而且意犹未尽,

有关重庆卫视在薄熙来黄奇帆治下胡作非为的行径,人们说得太多了。重庆卫视根本不顾电视节目制作的基本规律和禁忌,改头换面为唱红歌播放红色题材内容的货色,并且改变运作模式,从吸引广告摇身一变为由财政全额投入,这种拿着纳税人的钱挥金如土的做法所招致的口诛笔伐比比皆是吧。结果呢?收视率一路下跌,惨不忍睹。对于这种红色喧嚣,观众用遥控器投票,一走了之。

而崔之元这档节目,问题就更大了。

如果说,唱红歌播放红色题材节目,还有文学艺术和残存的娱乐成分的话,那么崔之元这档所谓“思想性”节目,那就有着与生俱来的软肋。

毕竟,思想性的内容只适合于思想界里面说,不应该拿到大庭广众之下,更不应该占据公共空间,不应该在大众媒体上手舞足蹈。

听着那个节目里兴味索然的嘉宾挤牙膏似的话语,连俺这么对此类话题很关注的主儿都昏昏欲睡,遑论其他观众乎?对不了解重庆模式(及其与广东模式的分庭抗礼你死我活)、共同富裕、公有制和普世价值等等的观众来说,太多的诘屈聱牙的生僻词汇及其背后硕大的学术延展空间和历程,如何能够不惨不忍睹呢?

这种论题,放在一个小范围的座谈会或者研讨会上,无可厚非,但是占据了公共舆论空间,也就是薄熙来黄奇帆崔之元们能够干得出来吧。

说到底,就是垃圾化。把如此垃圾放到公共空间里,把公共空间当中垃圾桶,使得中国的公共舆论臭不可闻,是不是?

如此节目的出现,是典型的私有化产物吧。薄熙来黄奇帆为了一己私利,不惜化公为私,假公济私,公报私仇,让公共舆论空间变成了为自己树碑立传歌功颂德的话语平台,这就是所谓的国有化向官有化这种私有化最极端也最恶劣的方向和目标变迁最佳的范例了吧。

节目里,崔之元不遗余力地为重庆市各式各样的政策举措评功摆好,中国能够有如此寡廉鲜耻的人,也真是罕见。

崔之元时不常地拿出什么罗尔斯的“实体正义”之类的货色,让嘉宾评论。而显然,嘉宾里对罗尔斯了解的并不多。所以,崔之元的角色到底是主持人还是嘉宾?角色错乱了吧。要知道,克鲁格曼为纽约时报撰写专栏,如果让他去做编辑,肯定是无法染指诺贝尔经济学奖的。

从节目形式上说,俺这是第一次听见崔之元完整的语句。

豁出自己这张老脸,干脆到电视节目里抛头露面。

俺早就提及过,崔之元在央视《对话》那期专门谈及中国金融市长黄奇帆的节目里臊眉搭眼地到演播室去为黄奇帆唱赞美辞,从电视制作的角度说,崔之元在那里面的表现实在不尽人意。但俺也知道,那或许不是崔之元的错,而是编导的毛病。

但此次,崔之元就像个话痨那样,没完没了。

在这个节目里,崔之元的话语毛病显露得一清二楚。实际上,崔之元是说话时,有着含糊不清之处,特别是,作为电视节目主持人所必须的抑扬顿挫一张一弛,在崔之元那里干脆杳无踪影,不知道,这是在干节目呢,还是在毁人不倦?

俺早就说过,电视节目是非常毁人的,可以放大人的缺陷,平日里人们习以为常的毛病,通过摄像机和屏幕,被放大了太多。崔之元言说方式上的毛病,放在平常,无毬所谓,但是在节目里,就是让人忍无可忍的货色啦。

崔之元可以赞颂重庆模式,可以为黄奇帆鞍前马后,但是必须要知道,作为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那是必须经过专门训练的,不是大街上随便什么鸟男狗女都能够干的。

要不然,电视节目主持人,就不需要什么播音主持专业,都去清华公共管理学院找就行了不?

节目里,面对嘉宾的侃侃而谈,崔之元时不时就玩儿命点头表示赞同,但这却是电视节目里的大忌。谈话节目里,主持人不应该用形体语言对嘉宾谈话内容做出反应,否则会干扰观众视线和判断,这是个最简单的道理,但崔之元显然对此一窍不通。

从问题发问的顺序上,崔之元也有着太多的毛病。演播室节目,与在清华课堂上夸夸其谈不同,必须要具有话语兴奋,必须能够调动观众的情绪和收看兴趣。

崔之元的同党、号称中国新左派领军人物的汪晖曾经喋喋不休过中国文化与公共性。可在崔之元那里,咱们看到,中国的公共性是如何被摧残的吧。

重庆模式也就这么不可避免地成为人嫌狗不待见的垃圾了吧。

嘎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