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卡在时代转型期的两代人

(2023-04-15 17:16:16) 下一个

朋友D在韩国,最近听说他那以前红红火火的早餐店不干了,转行去工地当包工头去了。我说,你这是体验生活啊?D狼狈地说,“生活不用刻意体验,已经够复杂了。其实我跟我妈闹掰了。”D的父亲早逝,他的朝鲜族母亲改嫁到了韩国。但是那个继父阿加西是个好吃懒做不靠谱的主,虽然D和母亲兢兢业业地经营着好几家包子店,早上四点起晚上三更眠,但是阿加西还是看D不顺眼。潜移默化下,最后母亲也对他的经营有了意见、产生嫌隙和龃龉。兄弟阋于墙,母子也能因为利益而闹僵。财阀下的底层人果然绕不出资本的全方位思维渗透。

国内的老婆孩子还没有来韩国,他母亲也完全不管自己的孙子,并没有一点点经济援助。说这点显得有点矫情,但确实是国内生存的现实。因为似乎我们这一代大多数人都是啃老族,适应社会的能力较差。

这不单单是人的原因,也有现实原因。被按照中产思维培养或者深受这种圈子影响的一代人已经逐渐舍弃“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韭菜精神了,奉献了自己,老子这辈子就算了吗?80后已经不能考公务员了太老没人要了,90后已经不拼喝酒了,不喝酒办不成事那就不办了。00后已经不加班了,熬夜成疾自己也掏不起医药费,给钱都不加。奋斗才能青春不后悔?奋斗了才后悔。因为不堪于内卷而让这些年轻人期望多回归于家庭,但财务紧张又让这些人在家里坐立不安。

我们这一代在有了孩子之后已经到了离开父母帮助很难生存下去的地步。有的是帮忙看孩子,有的是给予经济帮助。至于像国外那种与父母完全独立的两个家庭,不让父母带孙子,父母老了也不管他们那种,我们国情实在模仿不来。没有社会保障机制不说,情理上也违背了传统伦理文化。

话虽如此,除却一部分的传统老年人,这一届老去的人在用实际行动来反击这种现实。累死累活把子女抚养长大,结果到了晚年发现孙子的养育费用暴涨,发现能靠得住的东西越来越少,手里能握住的幸福越来越有限。他们只有把钱握在手里,把自私的基因写在脸上。

很多人说,孩子与父母的缘分,就是一段渐行渐远的分离。真正高级的爱,不是恒久的占有孩子,而是懂得优雅地退出。我们国家的现实是,还没有真正富起来,老龄化了,不仅老龄化了还患上了富贵病。

转型期间什么问题都有,大趋势自然是对的,但忽略了很多阳光照不到的角落。所以相对有一点钱了,却不如以前快乐,发展太快了快的一些还没准备好的弱势群体就暴露在飞速列车迎头风的冲击。于是很多国人在刚成家后与父辈的关系因为经济问题产生很多矛盾。

D说,考虑明天就是给自己找不痛快,不如埋头搬砖啥也不想。

我看到祖辈那种小农集体家族观正被这个时代撕扯得面目全非,而走在路上的人也在畏首畏尾,彷徨失措。

2023.4.15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小岛蜗牛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ahniu' 的评论 : 是的,谢谢。
ahniu 回复 悄悄话 农业文化向商业文化转变的问题。
拖泥带水。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