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唐宋韵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唐宋韵》65.《谢亭送别》 许浑

(2024-03-27 09:18:11) 下一个

《谢亭(1)送别》

许浑

 

劳歌(2)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  谢亭,又叫谢公亭,在安徽宣城西北,为南朝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

2.  劳歌:原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劳劳亭旧址在今南京市西南,为一著名送别之地。

 

许浑(约791—约858年),字用晦(一作仲晦),祖籍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寓居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许浑是武后朝宰相许圉师的六世孙,中晚唐时期著名诗人。许浑于文宗大和六年(832)进士及第,先后任岭南节度使卢钧幕府、当涂县尉、太平县令、监察御史、润州司马等职。宣宗朝大中三年(849年),拜监察御史,后出为睦州刺史。大中五年(851年)任虞部员外郎分司东都洛阳。大中七年(852年)任郢州刺史。晚年退隐,居丹阳丁卯桥,世称许丁卯。许浑大约卒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享年约67岁。

许浑一生专攻律诗与绝句,不作古诗。其作品的多以怀古、田园为题材,颇有苍凉悲怆的情致。在艺术上,许浑的诗以对仗缜密、格律精美为特色,其声调平仄自成一格,颇受杜牧、韦庄、陆游等名家推崇。但也有不少人批评许浑的诗“工有余而味不足”,即仅限于伤今吊古,缺乏与现实的联系,意境不够深远,技法上也有落俗套之感。这种对同一诗家的评论分为两极的情况,在唐代较少见。

许浑自编诗集《丁卯集》2卷,《全唐诗》收其诗十一卷,存诗500余首。

诗词作品影响力总体评分: 3.

 

唐风:在我最近进一步了解许浑的生平时,发现他籍贯是湖北安陆,而且是初唐宰相许圉师的六世孙,我马上就想到他居然可以说是李白的亲戚。李白是许圉师入赘的孙女婿。抛却男大当婚的因素,当时李白入仕心切,可是因出身的原因不能参加科举考试,所以娶侯门女或许也有试图通过此途经改变命运的考虑。

宋雨:这是个不太搭界的“转折亲”。不过,我们去年赏析了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许浑诗中的“谢公亭”也是在安徽宣州,而且李白还另写过一首五律《谢公亭》,所以这两个诗人也算是有缘了。谢公亭与谢朓楼是同一座建筑吗?

唐风:不是。虽然两者都在宣州,而且原先都为南朝谢脁在此地做宣州太守时所见,但不是一回事。谢公亭在宣州城外西北的敬亭山。此亭经千百年已经损毁,据说现在正在重建中。谢脁楼是宣州城内的一座阁楼,历经多次毁坏和重建。最近的一次是它于1937年被日军飞机炸毁。整整60年后,一座全新的谢朓楼于1997年在原遗址上被重新建成。

宋雨:同李白那首送李云的天马行空的送别诗不同,这首许浑的七绝是一首比较“典型”的送别诗。古代文人送别至少有三大“行为艺术”:喝酒、唱歌和折柳。前两者在本诗中都特别强调了。

唐风:“劳歌” 原本指在位于南京西南劳劳亭(又名劳楼、望远楼等)送客时唱的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劳劳亭是一座始建于三国东吴时期的亭台,长期以来就是分别、相送的场所。古汉语中“劳”字与“辽”字通假,有广阔、辽远的意思。叠字“劳劳”即远貌或远离状。《孔雀东南飞》中“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表现的就是送别意,后来“劳劳”成为古人的送别语。

宋雨:哈,原来老祖宗的“劳劳”跟英语的“拜拜”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有李白《劳劳亭》中的“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之说。“劳歌一曲解行舟”,唱完离别曲,就要把船绳解开,船就要离去了。这里未写“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柳永《雨霖铃》),但可以想见当时的气氛和双方依依不舍的心情。

唐风:第二句“红叶青山水急流”转而写景,描述送客时候诗人所见:两岸青山,层林尽染。这么靓丽的景色看似与别离之情不大协调,但这是第二句,不同于放在首句用来烘托气氛,本诗最后一句是暗淡的,前面的色调可以靓丽一些。也许诗人特意以鲜艳的景色来反衬离别的伤感,即清代学人王夫之所谓的“以乐景写哀”。

宋雨:在送别诗中,把景色的描写放在首句是较为常见的,比如高适《别董大》首句“千里黄云白日曛”,起兴和烘托气氛的作用很明显。在《谢亭送别》中,如果把前两句对调,并依照七绝格律稍改平仄是很容易的。作者把景物描写放在第二句显然有他的道理,也不单是追求一种趣向。我猜想可能的原因是,假如景物描写放在诗的首句,则强调明快的青山红叶不妥,须换成比较暗淡凄清的描写。但是这样的色调就与末句重复,而末句是诗眼,作者不会去改动。

唐风:这首诗虽写送别,但对方是谁,双方如何依依不舍等只字不提。作者几乎全部是描述自己的主观感受。第二句中“水急流”三字让我们想见,客人一旦登船,舟顷刻间就会远去。这样的描写,也从侧面反映出诗人在此刻的心绪不宁。

宋雨:诗的第三句与第二句之间有较长的时间跳跃。有的诗评说,朋友乘舟走远去后,诗人在谢亭里又呆了一会儿,并喝了些闷酒。我认为这不合逻辑。酒应该是此前为朋友践行时喝的,只是酒力在独自一人时倍感强烈,竟睡着了,于是才“日暮酒醒人已远”。然后怎么样呢?

唐风:此时我们应该能感觉到,本诗的诗眼一定被放在最后一句 —“满天风雨下西楼”。酒醒之后,亭外刮起了风,下起了雨,暮色中的一切都笼罩在雨雾之中。于是,寂寥的诗人从风雨苍苍的西楼上走下来。此处的“西楼”即指谢亭。“西楼” 和“东风”是古代诗文中及常见的表达。东风多指春风,但也可抽象代表任何风;西楼多指欢聚、宴会、送别的场所。一旦西楼为抽象所指,多与感情纠葛有关。

宋雨:第四句似乎又在写景,其实却是间接地抒发离愁。作者把情景交融、以景寓情表现方法放到了诗的最后,让景物所具有的苍凉迷茫的状态与诗人的心境相契合,使读者间接感受到诗人的情怀。这种写法优美、含蕴、独具匠心。我认为本诗是送别诗中的佳作。

唐风:这首诗也得到历代诗评家的赞誉。如明代高棅的《唐诗正声》辑吴逸一所评说:“《阳关》诸作,多为行客兴慨,此独申己之凄况,故独妙于诸作。” 吴景序的《历代诗法》中评价更高:“中晚唐人送别截句最多,无不尽态极妍;而不事尖巧,浑成一气,应推此为巨擘。”问你一个问题,你听说过“许浑千首湿,杜甫一生愁”这个说法吗?“湿”是潮湿的湿。

宋雨:我听说过,这是宋朝的某个无名士对两位诗人的总体评价和对比。它非常生动、诙谐,所以代代相传。许浑的诗中与水有关的表述特别多,给人以“湿漉漉”的感觉,所以有“千首湿”之说。而杜甫一生忧国忧民,他的诗大多反映国恨家愁。

唐风:能跟杜甫放在一起比较,说明许浑是一位有相当水准的诗人。他一生不作古体诗,专攻律诗和绝句。他的诗对偶精妙、格律纯熟,受到时人称赞。然而,他的不少作品有“工有余而味不足”的缺点,尽管文字上很漂亮,但内容显空洞。所以也有人认为许浑才华平庸,甚至浅陋无才。

宋雨:是的,评价这么两极分化的诗人极少。正面评价者如韦庄有《题许浑诗卷》一诗:“江南才子许浑诗,字字清新句句奇。十斛明珠量不尽,惠休虚作碧云词。”(惠休为南朝僧侣诗人。)陆游对许浑的评价也很高:“写情而不为情所牵,李、杜之后,尚学者许浑而已。”然而,不少差评者也很极端。如明末清初著名学人王夫之说“取景从人取之,自然生动。许浑唯不如此,是以费尽巧心,终得恶诗之誉。” 而北宋名诗人陈师道则说:“后世无高学,举俗爱许浑。”你怎么看这个问题呢?

唐风:我们可以换个角度看这个问题:张若虚只有两首诗传世。但因为有《春江花月夜》,人们就说他“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王之涣虽然只有6首诗存世,但因为《凉州词·其一》和《登鹳雀楼》这两首是杰作,就不愧为大家。那么看看许浑,他有500多首诗传世。假设他仅有有几首好诗(我认为肯定是有的),就算另外500首皆为是平庸的的作品。那又怎样呢?每一首诗是独立的。许浑至少为后人留下了几首佳作,因此而说他是个优秀诗人,有何不妥呢?

=============
【论坛交流】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唐宋韵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杜鹃盛开' 的评论 :
谢谢杜鹃好评。
谁要是贬低许浑过分,我就反问他一句 —— 能写出”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诗家,从古至今有多少人?不服您来一句。
杜鹃盛开 回复 悄悄话 古人送别的三大行为艺术,喝酒,唱歌和折柳,挺有意思的。虽然后世的评价两级分化,但几百首诗作被流传下来,说明还是值得名家评价的诗人。谢谢分享,这么丰富的博文。
唐宋韵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花似鹿葱' 的评论 :
《春江花月夜》碰巧是#100,应该在今年11-12月登出。
唐宋韵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清漪园' 的评论 :
谢谢您鼓励。但请以后千万勿称“大师”了。我充其量是一个中级水平的爱好者,写几篇学习笔记而已。您这样称呼,让我的脸没地方搁了,真的。
花似鹿葱 回复 悄悄话 一首《春江花月夜》胜过多少平庸之作啊,就像《红楼梦》一部传千古。
清漪园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大师介绍许浑.他被后世评价得如此两极,有趣.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