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湾水

瞎写写,字数随意。
正文

朱批《毛批三国》 第十二回 陶恭祖三让徐州 曹孟德大战吕布

(2023-10-27 16:25:00) 下一个

第十二回 陶恭祖三让徐州 曹孟德大战吕布

 

  【总批:糜竺家中之火,天火也;濮阳城中之火,人火,亦天火也(老毛这是要来代天行事么?)。糜竺知烧而避其烧,天所以全君子也;曹操不知烧而亦不死于烧,天所以留奸雄也。全君子是天理,留奸雄是天数。(好人坏人全被这“天”做了,反正他最大,怎么做都是有理,并且还有像老毛这样的奴才搜索枯肠地去维护天威的,所以就有了“雷霆雨露,莫非天恩”这样谄媚到极点的话语。这一优良传统也一直流传至今,只要是大领导大权威做下的事,无论怎样荒唐,总有不要脸的文人会去帮他们寻找合理性,以此来表忠心,进而谋求私利。)

  曹操既据兖州,且将北取冀,安得不东取徐?是徐州固操所必争也(曹公之志,岂止徐州固必取,孟德之心,乃在九州。)。今虽暂舍之而去,其志岂能须臾忘徐州哉!玄德虽受陶谦之让,吾知终非其有尔。(首先,刘备是不是想要徐州?肯定想要。但他拿了徐州有能力留在自己手里么?可能刘备自己心里也没底。其次,拿了徐州会不会污了自己的羽毛?若刘备也是志在天下的,在此时羽翼未丰之时,若羽毛受污,对于日后事业的发展绝无好处。虽然刘备也从张飞等人处拿到了起步的资金,但是因为社会地位已经曾经履历等关系,寻求后面更大资本的支持相对就困难很多,所以绝不能因为一时的贪念,毁了大好的人设。)

  荀文若曰:“河济之地,昔之关中、河内也。”是隐然以高祖、光武之所为教曹操矣(用个典故作比喻,就是以不臣教人,那以后还有谁敢用前朝的帝王事作比啊?老毛这脑子真是很适合去搞文字狱。)。待其后自加九钖而恶其不臣,岂始既教之,而后复恶之耶?坡公称文若为圣人,吾未敢信。(创业之时,总会以行业的标杆人物作典型案例来自励吧,再说了,至汉末,史书上有没有一个挽式微朝廷于既倒的臣子,且本身还是非常有能力的?好像一个也没有吧,那为什么对孟德就如此苛求?)

  吕布一听陈宫之言而辄胜,一不听陈宫之言而辄败,宫诚智矣(老毛为了贬吕布也是主观得可以的,上回中吕布初战曹操,也没听陈宫的话,然而也胜了,怎么解释?)。然田氏之叛,乃宫教之也。何也?先致其机也。若在老手,只须自用一人假作田使,不必使田氏知之。(曹操曾经是濮阳的管辖者,你怎么知道曹操跟田氏认不认识、熟不熟?要是他们有旧交情,你用个假扮的,被当场戳穿了怎么办?)

  曹操正慌走间,正南上一彪军到,乃夏侯惇引军来救援,截住吕布大战。斗到黄昏时分,【夹批:自昨夜黄昏时分,直到今夜黄昏时分,好一场大杀。(这场大杀,双方是不是投入了各自的全部兵力?如果不是,那么未参加此次战斗的队伍有没有作为预备队陆续加入?如果哪一方有充分的梯次战斗队的预案,那么时间不是问题,战斗队伍可以轮换。但如果没有系统的军事理论指导,这样的打仗就跟街头斗殴没什么差别。)大雨如注,各自引军分散。操回寨,重赏典韦,加为领军都尉。(典韦这样的盖世猛将,可以为曹操倾命,可见曹操识人待人之道非常人能比。)

  却说吕布到寨,与陈宫商议。宫曰:“濮阳城中有富户田氏,家僮千百,为一郡之巨室(这样的富户,有没有自己的武装?若没有,在这样的乱世,他们是怎么保全自己的家产的?曹操占濮阳时,居然没有对田氏这样的巨富下手,看来比董卓、李儒仁义多了。)。可令彼密使人往操寨中下书,言‘吕温侯残暴不仁,民心大怨(曹操居然也相信这样的话,实在是有点智商不在线,如上面我说的,如果吕布真是残暴不仁,那么田氏这样的有钱人怎么还能活着?不应该早就跟那些洛阳富户一样,被罗织罪名、全家抄斩、财产充没了么?)【夹批:后吕布之败,果然为此两句。】今欲移兵黎阳,止有高顺在城内。可连夜进兵,我为内应。’【夹批:不想后来弄假成真。】操若来,诱之入城,四门放火(濮阳城四门放火,那城中的百姓如何安置?百姓的财产会不会作价赔偿?如果濮阳城被烧成灰烬,那么田氏会有多大损失,他们乐意不乐意?陈宫为了打胜仗,有没有考虑百姓?濮阳城如果被烧掉了,那么这座城池的战略价值还怎么有没有?),外设伏兵。曹操虽有经天纬地之才,到此安能得脱也?(他得脱了,岂不是说明曹操之才比经天纬地更牛?)”吕布从其计,密谕田氏,使人径到操寨。操因新败,正在踌躇,忽报田氏人到。呈上密书云:“吕布已往黎阳,城中空虚。万望速来,当为内应。城上插白旗,大书‘义’字,便是暗号。”【夹批:前日曹操在徐州城外以白旗示威,今日吕布在濮阳城中以白旗行诈。】操大喜曰:“天使吾得濮阳也!”重赏来人,一面收拾起兵。刘晔曰:“布虽无谋,陈宫多计,只恐其中有诈,不可不防。明公欲去,当分三军为三队:两队伏城外接应,一队入城方可。”【夹批:操之不死于是役,全亏刘晔此数语。(谋士们应该都能看得到这一步得吧,防诈这种事,不应该是军事斗争中时时警惕的么?操从其言,分军三队,来至濮阳城下。操先往观之,见城上遍竖旗幡;西门角上,有一“义”字白旗。(搞得这么显眼,难道是怕人不知道在做戏么?)【夹批:此时只此一点白,谁知少顷弄出一片红。】心中暗喜。

  是日午牌,城门开处,两员将引军出战:前军侯成,后军高顺。操即使典韦出马,直取侯成(苏州评话的三国中,典韦被描述成一个步下将官。《三国演义》的演义,铺天盖地。)。侯成抵敌不过,回马望城中走。韦赶到吊桥边,高顺亦拦挡不住,都退入城中去了。数内有军人乘势混过阵来见操,说是田氏之使,呈上密书。约云:“今夜初更时分,【夹批:与前两番黄昏时分相照。】城上鸣锣为号,便可进兵。某当献门。”操拨夏侯惇引军在左,曹洪引军在右,自己引夏侯渊、李典、乐进、典韦四将,率兵入城。李典曰:“主公且在城外,容某等先入城去。”【夹批:李典所见亦是。】操喝曰:“我不自往,谁肯向前!(晁盖去打曾头市时,也曾说过这样的话。晁盖那时是真心使不动太多人,而曹操如果有什么心思,那就是得城心切。而更多的可能,就是作者为了找个烧曹操的由头,若是曹操真派人先进去探虚实,这故事就讲不起来了。但这实在不合常理,孟德这么会用兵的人,难道不知道冒进的后果么?自己完全可以在城外指挥。虽然常说亲冒矢石,但是真在攻城时,有几个统帅会冲到城墙下?)”遂当先领兵直入。时约初更,月光未上,【夹批:将写火光之明,先写月光久暗以形之。(好批)○前写黄昏有雨,今写初更无月。忙中偏有此闲笔。】只听得西门上吹赢壳声,喊声忽起。门上火把缭乱,城门大开,吊桥放落。曹操争先拍马而入。直到州衙,路上不见一人。操知是计,忙拨回马,大叫:“退兵!”州衙中一声炮响,四门烈火轰天而起。金鼓齐鸣,喊声如江翻海沸。【夹批:吓杀。】东巷内转出张辽,西巷内转出臧霸,夹攻掩杀。操走北门。道旁转出郝萌、曹性,又杀一阵。操急走南门,高顺、侯成拦住。典韦怒目咬牙,冲杀出去。高顺、侯成倒走出城。【夹批:中计者未得出城,杀敌者倒走出城,好笑。(打不过不逃还能咋地?)典韦杀到吊桥,回头不见了曹操,翻身复杀入城来(似乎曹操就带了典韦一个人进城,那么多军马又成了背景了。)。门下撞着李典,典韦问:“主公何在?”典曰:“吾亦寻不见。”韦曰:“汝在城外催救军,我入去寻主公!(曹操待典韦是真不薄。)”李典去了。典韦杀入城中,寻觅不见,再杀出城壕边,撞着乐进。进曰:“主公何在?”韦曰:“我往复两遭,寻觅不见。”进曰:“同杀入去救主!”【夹批:语亦壮。】两人到门边,城上火炮滚下,乐进马不能入。典韦冒烟突火,又杀入去,到处寻觅。【夹批:典韦三入火城,可谓忠勇。(这样的东家不易得,虽然干活时挺累,但是干得值。典韦的表现,可以用最朴素的文字表述:谁对我好,我就对他好。)

  却说曹操见典韦杀出去了(看典韦杀出去了,为什么不跟紧他?),四下里人马截来,不得出南门;再转北门,火光里正撞见吕布,挺戟跃马而来。【夹批:吓杀。读书者至此,必谓曹操死矣。(读书者们真的没那么普遍弱智。)操以手掩面,加鞭纵马竟过。【夹批:妙有智识。若此时便拨马回走,必反被擒矣。(躲进小巷里,弃马藏身于某处不可以么?)吕布从后拍马赶来,将戟于操盔上一击,问曰:“曹操何在?”【夹批:因其掩面,故认不真:然亦以其纵马竟过,故不疑其即操也。(吕布不应该先判别这人是自己部队得还是曹操部队的么?如果不是自己部队的人,问完也可以一戟戳死啊。)操反指曰:“前面骑黄马者是他。”【夹批:有急智。】吕布听说,弃了曹操,纵马向前追赶。【夹批:见了曹操,反问曹操;舍却曹操,别赶曹操。谚云“方说曹操,曹操就到”,当面错过,岂不好笑。(也就是在小说里写写,为了巩固曹操奸雄的人设和吕布无谋的形象而矣。真在战场上,判断敌友是首要之事,岂有对面放过的?)曹操拨转马头,望东门而走,【夹批:走得好。】正逢典韦。韦拥护曹操,杀条血路,到城门边,火焰甚盛,城上推下柴草,遍地都是火。韦用戟拨开,飞马冒烟突火先出,曹操随后亦出。方到门道边,城门上崩下一条火梁来,正打着曹操战马后胯,那马扑地倒了。【夹批:吓杀。读书者至此,又必谓曹操死矣。(又来了,老毛心里是多想曹操死啊?人家读三国的,连曹操怎么死的这样点历史知识也没有么?)操用手托梁推放地上,手臂须发尽被烧伤。【夹批:曹操之须未割于漳关,先烧于濮阳。须不幸而为曹操之须,须亦苦矣。(没有前须烧割之苦,怎有后须帝王之乐?老毛把人家创业路上的辛酸拿来取乐,实在是一副猥琐的小人样。)典韦回马来救。恰好夏侯渊亦到,两个同救起曹操,突火而出。操乘渊马,典韦杀条大路而走。直混战到天明,操方回寨。

  众将拜伏问安,操仰面笑曰:【夹批:如此一番惊吓后,忽然发笑,正谚所谓“哭不得而笑”耳。(此笑是为了稳定创业团队的心,让大家看到领路人的豪迈气魄和过人胆量。)“误中匹夫之计,吾必当报之!”郭嘉曰:“计可速发。”操曰:“今只将计就计,诈言我被火伤,已经身死。【夹批:昨日吕布使人诈降,今日曹操自己诈死。你诈我,我诈你,好看杀人。(哪天诈到你自己头上,你便哭杀。)布必引兵来攻。我伏兵于马陵山中,候其兵半渡而击之,布可擒矣。”【夹批:好计策。】嘉曰:“真良策也!”于是令军士挂孝发丧,【夹批:昨日濮阳城内一片红,今日濮阳城外一片白。红是真红,白是假白。○挂孝发丧,今人必以为不祥,可见婆子气人干不得事。(那么多白布是从哪里来的?攻打徐州时穿过的?难道还没扔掉?孝服难道是军中常备的么?所以大概率是老毛以自己所历所知去猜测的,军中发丧,可能只是象征性的挂几块白布而矣。)诈言操死。早有人来濮阳报吕布,说曹操被火烧伤肢体,到寨身死。布随点起军马,杀奔马陵山来(此时陈宫没劝吕布么?陈宫也信了吗?)。将到操寨,一声鼓响,伏兵四起。吕布死战得脱,折了好些人马,败回濮阳,(吕布没被擒啊,那前面曹操又在瞎吹。)坚守不出。是年蝗虫忽起,食尽禾稻。关东一境,每谷一斛直钱五十贯,人民相食(蝗虫是因为什么而“忽起”的,总有原因的吧。中国文化就是这样,很多事就看结果,不问原因,然后一句天灾就把所有都搪塞了。)。曹操因军中粮尽,引兵回鄄城暂住。吕布亦引兵出屯山阳就食。因此二处权且罢兵。(他们的军粮都是从哪里征来的?人民相食时,军队有没有参与食人?)【夹批:两家俱因凶荒罢兵,蝗虫倒是和事佬。(蝗虫令两家罢兵,蝗虫令百姓相食,若从普通百姓角度来看,他们希望这个“和事佬”出现么?)

  却说陶谦在徐州,时年已六十三岁,忽然染病,看看沉重(什么病,怎么治的?),请糜竺、陈登议事。竺曰:“曹兵之去,止为吕布袭兖州故也。今因岁荒罢兵,来春又必至矣。【夹批:势所必然。】府君两番欲让位与刘玄德,时府君尚强健,故玄德不肯受。今病已沉重,正可就此而与之,玄德不肯辞矣。(这话里话外,像是盼着陶谦快死啊。)【夹批:糜竺心归玄德久矣。】谦大喜(算是冲喜么?),使人来小沛,请刘玄德商议军务。玄德引关、张带数十骑到徐州,陶谦教请入卧内。玄德问安毕,谦曰:“请玄德公来,不为别事,止因老夫病已危笃,朝夕难保,万望明公可怜汉家城池为重,“【夹批:以汉家城池为重”,的是仁人君子之言。(汉家自己都顾不得这些城池了。)受取徐州牌印,老夫死亦瞑目矣!”玄德曰:“君有二子,何不传之?(汉家的城池让别姓之人子孙相传,那还谈什么匡扶汉室?汉室黯弱,才会政令不由朝廷,地方诸侯割据;刘备难道也是认为这种状况很合理的么?如果是这样的认知,那么他嘴里那些“复兴汉室”都是扯谎,内心也跟曹操他们一样,就是趁这乱世攫取自己的利益。)”谦曰:“长子商,次子应,其才皆不堪任。老夫死后,犹望明公教诲,【夹批:不但让州,兼且托子,恭祖可谓知人。】切勿令掌州事!(这句话才是保全子孙身家安全的远见之言,能力不行,心不够狠的,千万不要混黑社会。)”玄德曰:“备一身安能当此大任!(好虚伪,难道要弄个两官共治?)”谦曰:“某举一人,可为公辅,系北海人,姓孙,名干,字公佑。此人可使为从事。”又谓糜竺曰:“刘公当世人杰,汝当善事之。”玄德终是推托。陶谦以手指心而死。【夹批:陶恭祖三让徐州。○其名曰谦,其字曰恭,其人则让,可谓名称其实。(如果陶谦把徐州让给了曹操或其他人,还配不配“名称其实”?把朝廷的城池私相授受,这符不符合朝廷的法度?)众军举哀毕,即捧牌印交送玄德。玄德固辞。次日,徐州百姓拥挤府前,哭拜曰:“刘使君若不领此郡,我等皆不能安生矣!(徐州的百姓也展现出高度的觉悟来了。不过刘备推辞的事怎么传得那么快,普通百姓也都知道了?)【夹批:民心悦服如此,想见刘公平日德政。】关、张二公亦再三相劝。玄德乃许权领徐州事,使孙干、糜竺为辅,陈登为幕官。尽取小沛军马入城,出榜安民;一面安排丧事。玄德与大小军士,尽皆挂孝,【夹批:濮阳外有假挂孝,徐州城中有真挂孝。】大设祭奠。祭毕,葬于黄河之原。将陶谦遗表,申奏朝廷。(朝廷看了,若是不同意陶谦的决定怎么办?要是皇帝下旨褫夺刘备的牌印,刘备会听么?)【夹批:应前文。】

  操在鄄城,知陶谦已死,刘玄德领徐州牧,大怒曰:“我仇未报,汝不费半箭之功,坐得徐州。(刘备唾手得徐州,要么真是命运眷顾,要么就是心机深远。)【夹批:真是气杀。】吾必先杀刘备,后戮谦尸,以雪先君之怨!(为他人作嫁衣,这个愤怒不仅是没得到自己想要的,还捎带侮辱了自己的智商。)”即传号令,克日起兵去打徐州。【夹批:前番卖个人情,此时不肯做人情矣。】荀彧入谏曰:“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正天下,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故虽有困,终济大业。明公本首事兖州,且河、济乃天下之要地,是亦昔之关中、河内也。【夹批:文若此时已将高祖、光武望曹操矣,何后日九钖之加,而反有所不满乎?(荀彧后面的不满难道仅仅是因为曹操加九锡么?老毛这有点搅浑水了。)今若取徐州,多留兵则不足用,少留兵则吕布乘虚寇之:是无兖州也。若徐州不得,明公安所归乎?今陶谦虽死,已有刘备守之。徐州之民,既已服备,必助备死战。明公弃兖州而取徐州,是弃大而就小,去本而求末,以安而易危也。愿熟思之。”【夹批:药石之言,洞见利害。(舍本求末之类的我觉得有点过了,所谓的进可攻退可舍,是得看你本身得实力而言的,曹操若是对刘备占据绝对优势,那么没有理由不取徐州,问题就在于此时的曹操还没有足够的实力进行两线作战,而制约因素之一就是钱粮不够。所以曹操是知道自身发展的短板的,只是怎么解决,有点太过于执念与正统路数。)操曰:“今岁荒乏粮,军士坐守于此,终非良策。(一句话道出根本,还是挂念着徐州的钱粮。)”彧曰:“不如东略陈地,使军就食汝南、颍川。黄巾余党何仪、黄劭等,劫掠州郡,多有金帛粮食。此等贼徒又容易破,破而取其粮,以养三军,朝廷喜,百姓悦,乃顺天之事也。(曹操解决钱粮问题的想法是正面跟同等规模的其他黑帮竞争地盘,荀彧的思路则是把不入流的小混混们先都收割一遍,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只不过朝廷喜是自然的,但百姓悦就未必了,被小混混盘剥与被大黑帮盘剥有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别?百姓都那么无脑么?对百姓而言,黄巾和官军哪个好的评判标准,就是谁搜刮得少。)【夹批:取粮于寇,是妙策。(寇之粮是从哪里来的?说到底都是百姓身上刮来的。)操喜从之,乃留夏侯惇、曹仁守鄄城等处,自引兵先略陈地,次及汝、颍。黄巾何仪、黄劭知曹兵到,引众来迎,会于羊山。时贼兵虽众,都是狐群狗党,并无队伍行列(大部分也都只是为了果腹而矣。)。操令强弓硬弩射住,令典韦出马。何仪令副元帅出战,不三合,被典韦一戟刺于马下。操引众乘势赶过羊山下寨。次日,黄劭自引军来。阵圆处,一将步行出战,头裹黄巾,身披绿袄,手提铁棒。大叫:“我乃截天夜叉何曼也。【夹批:确是强盗绰号。】谁敢与我厮斗?”曹洪见了,大喝一声,飞身下马(为何要下马,骑着马直接冲砍不是更有杀伤力么?),提刀步出。两下向阵前厮杀,四五十合,胜负不分。曹洪诈败而走,何曼赶来,洪用拖刀背砍计,转身一踅,砍中何曼,再复一刀杀死。(曹洪与何曼的这段打斗,既不经典,又没有关键承起上下文的作用,真是徒费笔墨。)【夹批:杀得好。】李典乘势,飞马直入贼阵。黄劭不及提备,被李典生擒活捉过来。曹兵掩杀贼众,夺其金帛、粮食无数。(按一般常理,这些钱粮不应该都放在某个固定城池的府库里的么?怎么写得好像都是随军携带的?是不是何仪、黄劭没有根据地、整日流窜的?)【夹批:意正欲得此耳。】何仪势孤,引数百骑奔走葛陂。正行之间,山背后撞出一军。为头一个壮士,身长八尺,腰大十围,手提大刀,截住去路。【夹批:横闪出此一壮士,奇。】何仪挺枪出迎,只一合,被那壮士活挟过去。余众着忙,皆下马受缚,被壮士尽驱入葛陂坞中。(这壮士带的那些人又被空气化了,好像这数百人都是他一个人抓的似的。)【夹批:如驱牛羊。(为了混口饭吃的乌合之众还能指望怎样?)

  却说典韦追袭何仪到葛陂,壮士引军迎住。典韦曰:“汝亦黄巾贼耶?”壮士曰:“黄巾数百骑,尽被我擒在坞内!”【夹批:趣甚。】韦曰:“何不献出?”壮士曰:“你若赢得手中宝刀,我便献出!”韦大怒,挺双戟向前来战。两个从辰至午(曹军和黄巾军从什么时辰开始交战的?),不分胜负,各自少歇。不一时,那壮士又出搦战,典韦亦出。直战到黄昏,各因马乏暂止。【夹批:可见人自不乏。(人力胜畜力?你信么?)典韦手下军土,飞报曹操。操大惊(惊、喜皆有,惊的是居然还有跟典韦一般的猛人,喜的是,自家可能又要得大好处了。),忙引众将来看。次日,壮士又出搦战。操见其人威风凛凛,心中暗喜,分付典韦:“今日且诈败。(一将难求,天赐来了。)”韦领命出战,战到三十合,败走回阵。壮士赶到阵门中,弓弩射回。操急引军退五里,密使人掘下陷坑,暗伏钩手。次日再令典韦引百余骑出。壮士笑曰:“败将何敢复来!”便纵马接战。典韦略战数合,便回马走。壮士只顾望前赶来,不提防连人带马,都落于陷坑之内。【夹批:黄巾被驱入坞中,而驱黄巾之人又陷入坑内,好笑。(不知道老毛为啥笑点这么低。)被钩手缚来见曹操。操下帐叱退军士,亲解其缚。急取衣衣之,命坐,问其乡贯姓名。【夹批:曹操得英雄心俱用此法。(难道刘备不是如此么?)壮士曰:“我乃谯国谯县人也。姓许,名褚,字仲康。向遭寇乱,聚宗族数百人,筑坚壁于坞中以御之。一日寇至,吾令众人多取石子准备,吾亲自飞石击之,无不中者。【夹批:典韦飞戟,许褚飞石,俱可称“没羽箭”。】寇乃退去。又一日寇至,坞中无粮,遂与贼和,约以耕牛换米。米已送到,贼驱牛至坞外,牛皆奔走回还,被我双手掣二牛尾,倒行百余步。【夹批:真神力。】贼大惊,不敢取牛而走(这是不是不讲信用啊?)。因此保守此处无事。”【夹批:此人生平,又用此人自述为称。】操曰:“吾闻大名久矣(从何处听闻的?)!还肯降否?”褚曰:“固所愿也。”遂招引宗族数百人俱降。操拜许褚为都尉,赏劳甚厚。随将何仪、黄劭斩讫。(这两人就没有收降的价值了么?)【夹批:细。】汝、颍悉平。

  曹操班师,曹仁、夏侯惇接见,言:“近日细作报说兖州薛兰、李封军士皆出掳掠(兵匪不分家。),城邑虚空。可引得胜之兵攻之,一鼓可下。”操遂引军径奔兖州。薛兰、李封出其不意,只得引兵出城迎战(为什么要出城迎战,坚守不好么?)。许褚曰:“吾愿取此二人,以为贽见之礼。”【夹批:典韦已见本事,此处专写许褚。】操大喜,遂令出战。李封使画戟向前来迎。交马两合,许褚斩李封于马下。薛兰急走回阵,吊桥边李典拦住。薛兰不敢回城,引军投钜野而去,却被吕虔飞马赶来,一箭射于马下。【夹批:果不出陈宫所料。(这料得准不准,还不是就凭老罗一支笔?)军皆溃散。(背景军真是太容易溃散了。)

  曹操复得兖州,程昱便请进兵取濮阳(有了粮,底气就足了。)。操令许褚、典韦为先锋,夏侯惇、夏侯渊为左军,李典、乐进为右军,操自领中军,于禁、吕虔为合后。兵至濮阳,吕布欲自将出迎,陈宫谏:“不可出战。待众将聚会后,方可。(此时众将都在何处?)”吕布曰:“吾怕谁来?(虎牢关前又不是没被围攻过,对李傕郭汜之时也曾吃过大亏,就是不长记性。不过也怨不得,老罗给吕布的人设就是这样的。)”遂不听宫言,引兵出阵,横戟大骂。许褚便出。斗二十合,不分胜负。操曰:“吕布非一人可胜。”便差典韦助战,两将夹攻,左边夏侯惇、夏侯渊,右边李典、乐进齐到,六员将共攻吕布,【夹批:此可云六战吕布。(派一百个弓弩手去围住他乱射,是不是效果更好?)布遮拦不住,拨马回城。城上田氏,见布败回,急令人拽起吊桥(城上观战的人里没有陈宫或其他吕布的亲信么?田氏为什么会被允许上城观战?难道吕布已认他作亲信了?)。布大叫:“开门!”田氏曰:“吾已降曹将军矣!(很会观察局势,看来他富不是没道理的。)【夹批:谁知弄假反成真。】布大骂,引军奔定陶而去。陈宫急开东门,保护吕布老小出城。【夹批:不知此时貂蝉安在?】操遂得濮阳,恕田氏旧日之罪(旧日之罪,情势所逼,无可奈何。)。刘晔曰:“吕布乃猛虎也,今日困之,不可少容。”操令刘晔等守濮阳,自己引军赶至定陶。

  时吕布与张邈、张超尽在城中,高顺、张辽、臧霸、侯成巡海打粮未回。【夹批:巡海打粮,与黄巾何异。(哪个与黄巾有异?各路诸侯,都是没戴黄巾的黄巾,有过之而无不及。)操军至定陶,连日不战,引军退四十里下寨。正值济郡麦熟,操即令军割麦为食。(那些种了这些麦子的百姓怎么办,麦子被曹军收了,自己吃啥?)【夹批:布军打粮未回,操军割麦为食,都照应前文岁荒乏粮。】细作报知吕布,布引军赶来。将近操寨,见左边一望林木茂盛,恐有伏兵而回(此时倒没有了“吾怕谁来”的豪气了?)。操知布军回去,乃谓诸将曰:“布疑林中有伏兵耳,可多插旌旗于林中以疑之。【夹批:前“义”字假白旗只得一面,此处假旗却又甚多。】寨西一带长堤,无水,可尽伏精兵。明日吕布必来烧林,【夹批:吕布心肠,早被曹操猜破。】堤中军断其后,布可擒矣。”于是止留鼓手五十人,于寨中擂鼓;将村中掳来男女在寨内吶喊。(这些村中男女,帮着呐喊完后,是被放回了,还是被宰了充作军粮了?)【夹批:打粮、割麦,又掳村中男女,民生此时亦大困矣。恐凶年又相寻也。(曹操当初去刺杀董卓,是因为董卓侵害了朝中包括曹操自己在内的一部分人的利益,皇帝什么的在于其次,而百姓则根本不会在曹操等人的考虑之内,那些都是肉墩子而矣。)精兵多伏堤中。

  却说吕布回报陈宫。宫曰:“操多诡计,不可轻敌。”【夹批:曹操诡计,又被陈宫猜破。(怎么猜破了,又没有说出曹操可能的部署,会不会陈宫也是认为曹操在林中设了埋伏?不然吕布说用火攻,陈宫为什么不发表不同意见?)布曰:“吾用火攻,可破伏兵。”乃留陈宫、高顺守城。布次日引大军来,遥见林中有旗,驱兵大进,四面放火,竟无一人(放火之前不可以先派几个探马去打探一下么?)。欲投寨中,却闻鼓声大震。正自疑惑不定,忽然寨后一彪军出。吕布纵马赶来,炮响处,堤内伏兵尽出。夏侯惇、夏侯渊、许褚、典韦、李典、乐进,骤马杀来。吕布料敌不过,落荒而走。从将成廉,被乐进一箭射死。布军三停去了二停,败卒回报陈宫。宫曰:“空城难守,不若急去。”遂与高顺保着吕布老小,弃定陶而走。【夹批:处处写吕布老小,盖因吕布所注意者在此也。(也许吕布是很有家庭观念的男人。)曹操将得胜之兵,杀入城中,势如劈竹。张超自焚,张邈投袁术去了。山东一境,尽被曹操所得。安民修城,不在话下。

  却说吕布正走,逢诸将皆回,(此时是否后悔不听陈宫之言?后悔了又怎样?下次不还是照旧?)【夹批:打粮回也。】陈宫亦已寻着。布曰:“吾军虽少,尚可破曹操。”再引军来。正是:

  兵家胜败真常事,卷甲重来未可知。

  不知吕布胜负如何,且听下文分解。

 

吕布濮阳城用火,应该只是在引曹操进城后用火阻断四方城门,以达到瓮中捉鳖的效果,并不是把整座城都点燃了,所以火烧濮阳的说法其实不准确。想想也是,吕布犯不着为了杀曹操而把自己已经占据的城池给毁了,此时没到鱼死网破的地步。不过既然是想阻断城门,不让曹操人民逃出去,为什么不同时在四门安排下大批弓箭手?弓弩是冷兵器战争之王,其他五花八门的兵器都是扯。

陶谦把徐州让给刘备,这符不符合朝廷的规制?地方官有权力随意指定继任者的么?

陶谦其人,按书中的说法,是位仁厚君子,在那个群雄并起的时代,所谓仁厚的潜台词就是没啥卵用。徐州这块殷富之地,迟早都会被其他凶猛的帮派吃掉,而曹操更是打着替父报仇的旗帜来硬抢;陶谦其实知道以自己的能力,肯定难以抗衡的,所以不如找个像刘备这样有血统又有点虚名的人,把这烫手的山芋脱手了,那样或许还能保证子孙身家的一时安全。

刘备得了徐州后,为什么不学曹操,利用相对充足得资源,赶紧招兵买马、广纳贤士呢?罗贯中在书中费笔墨塑造刘备的仁义,用意之一,或许就是要掩盖真实历史中,刘备才能不及曹操的事实。招兵、纳贤,不仅是只需要有钱就可以的,能否招到精兵、吸引来有真才能的人,招聘者本身就是最大的受限因素,识人之能是个很高阶的装备。

在此回中,最有现实意义的应当是田氏。作为一方富户,在曹操占濮阳时,没把他办掉;吕布夺了濮阳,也没拿他开刀;是否可以推断,田某人很具有敏锐的政治嗅觉,很会紧跟时势?后来,又在紧要关头,再一次果断选边,再次保全家族,让人不得不佩服田某的智慧和眼力。带着万贯家财,在一个没有规则、黑帮林立的地界上生存,没有点识时务的能力,随时都会被啃得骨头都不剩,相比董卓治下的那些洛阳富户们,田某的段位高了不止一截。不过,富贾巨商,如果没有自己的政治代理人,始终都是一块肥肉。

延申开去,在丛林法则横行的社会,所有静好族的头上都始终有个锤子在那里晃悠着。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