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麦琪的故事 (4)双抢时节

(2023-08-09 08:29:36) 下一个

双抢是指中国南方农村种两季稻地方的夏季抢收和抢种,即收一季稻同时种一季稻,上海农村也不例外。夏收时种的那季早稻(籼米)要在七月下旬收割,同时种上另一季晚稻(大米),所有这些收割和种植要在10-12天内进行, 种植必须赶在农历的立秋之前完成。

在当时机械化程度十分低下的上海农村,要在不到两周内完成那么多的任务,每个农民每天至少工作16个小时,麦琪也不例外,当然每个人的分工会有些不同。

每个双抢的作息时间大致如下:
清晨3点至6、7点:- 拔秧;
上午7点至12点左右:- 割稻,挑稻,犁地;
中午12点至3点:- 休整;
下午3点至8点:- 挑秧,插秧,打谷;
晚上8点至11点:- 打谷,清理。

在双抢季节来到之前,农民们都要做好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充分准备,因为在不到两周的双抢时节里,每个人几乎要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放上去,连家里的孩子和养的鸡鸭几乎都没有时间照管。

麦琪在乡下经过了好几次双抢,对于一个从城里去的女孩子来说,每次双抢的劳动强度,不仅冲击体力的极限,而且更挑战意志的承受力。

双抢开始是收割早稻,当地人叫“捉稻”。这些稻子是在夏收时插的秧,由于天气炎热,再加上用了足够的化肥,稻子长得很快,一个多月就成熟了。这些稻子收起来后,打下的谷子基本要交公粮。为了尽量避免中暑,农民从早上六、七点就开始捉稻了。结满黄灿灿谷穗的稻秆在农民们的镰刀下倒下了,一排排地躺在地里。它们被捆扎起来,然后被一担担地挑到打谷场上。年纪大的社员和十来岁的孩子们开始扎稻粒,他们把稻子放在机器上滚一遍,再扫起地上的谷粒放在匾子里晒,晒干后的谷粒将被运去大队收粮站。由于稻秆在机器上滚一遍是很难把谷粒全部脱下来的,农民们把稻杆摊在打谷场的水泥地上,用一种翻扁拍反复拍打,把剩余的谷粒从稻杆上拍打干净。同时,牛伯马上赶着牛去收干净的稻田里犁一遍,打上水后再犁一遍,然后把地整平。这样,晚稻的秧就可以插上去了。

晚稻的收成是农民全年的口粮。据农民介绍,为了获得晚稻的最大收成,稻秧需要用手拔下来后再插,而不像夏收时把秧用铁铲带泥铲下那样,拔秧以后再插秧可以更多地刺激根须,促进稻子的生长,从而结出饱满的谷粒。农民们拔下秧以后用稻秧捆成一把把,然后挑到水田里去插秧。这个拔秧的农活可以说是最辛苦的了。

双抢期间正值伏天,天气十分炎热,再加上时间紧迫,农民们从凌晨两三点至早上六点下地拔秧。因为蹲几个小时拔秧吃不消,社员们都拿着小板凳坐着拔秧。为了防止蚊虫叮咬,哪怕天气再热也都要穿上长裤长袖和套鞋下稻秧地。水稻秧的叶子表面毛糙,拔秧几天下来,手掌的皮肤都会被磨得光溜溜的,几乎都看不见指纹。

麦琪早上六点多拔秧回来,急急忙忙吃几口饭,马上又要出去捉稻和挑稻了。磨光指纹的手要去握镰刀捉稻,真是钻心地疼!由于天气炎热,中午时分可以休息两、三个小时。下午三、四点钟继续上工,要去插秧!

麦琪与村民们一起,插秧到七、八点钟,天已经快要黑了,累得腰都直不起来,晚饭后还要到打谷场去扎稻,清理稻穗,把晒干的谷子装进麻袋,待交公粮。一下子就干到了11点。麦琪想着可以回去休息几个小时了,可等到洗完澡,刚躺下睡着不久,上工的钟声又响了起来,又要去拔秧了!

麦琪就这样经过了几个这样的双抢。双抢时节是妹妹的暑期,好几次多亏妹妹来帮忙,麦琪收工回来可以吃上饭,多休息一会儿。麦琪和妹妹从小一起长大,她们姐妹情深,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妹妹第一次来帮忙的时候只有十五岁。她学着在灶台上做饭,打井水,倒马桶,去河边洗衣。妹妹看着姐姐每次回来疲惫不堪,心疼不已,她总是尽量把家务都做好。麦琪由于拔秧手掌的皮都磨光了,痛得不能去打井水,洗衣服也很困难,没有办法绞干衣服,妹妹便包下了这些家务。

麦琪出工的时候,妹妹除了做家务,还和农村里的孩子们玩。有时也做些即顽皮又可爱的事。离生产队大概不行十来分钟的地方,有个大队的小卖部。平时可以到那里去买油盐酱醋和饼干、点心之类,早晨那里还出售一些肉食,鸡蛋和蔬菜。妹妹隔三差五就会在早上去那里买东西。

双抢时,农民们忙得不可开交,家里的鸡鸭都在外面乱跑。有几天,麦琪发现妹妹不去小卖部买蛋,问她怎么回事,妹妹笑而不答。那个时候麦琪每天累得回来就想躺下,就没仔细问。有一天中午,麦琪看见有一只母鸡跑进了屋,直往炉灶的地方奔去。她刚要问,妹妹用食指压着嘴唇说“嘘……”,麦琪没出声。等到那只母鸡进了柴堆,妹妹轻轻告诉麦琪“它又来下蛋了”,然后格格地笑起来。麦琪恍然大悟说:“怪不得这几天一直有鸡蛋”。

妹妹来了几次双抢就被分配了工作,不能再来帮忙了。有一年,麦琪实在没辙了,叫了弟弟来帮忙。弟弟那年才12岁,虽然他不能做所有的家务,但也能帮麦琪烧饭,打井水,买菜。麦琪的爸爸给了她一辆自行车,弟弟就骑着自行车到小卖部去买东西。每次麦琪和弟弟说好要买什么,并且把做饭烧菜的每一项程序都写下来交给他。麦琪教弟弟在煤油炉上做饭菜,这样比在炉灶上要简单的多。弟弟依样画葫芦,学会了烧榨菜肉丝,番茄蛋汤,还有青椒炒肉丝等。

弟弟毕竟年纪小,他空下来就去和农民的孩子们玩,和一些小男孩一起去抓乌龟,捡鸭蛋。弟弟带去一个半导体收音机,农村的孩子们没见过,很想听。弟弟就和他们说:“我给你们听半小时,你们要出去给我捡几个蛋回来”。那些农村孩子们为了可以听半导体收音机,帮弟弟跑出去捡了好多次鸭蛋。好几次麦琪下工回来时,弟弟会说“大姐,你看,又有鸭蛋了”。这使麦琪想起学英文时,读过的马克吐温的作品《汤姆索耶历险记》,书中描写汤姆如何把油漆栏杆说得十分有趣,从而让别的孩子为他刷漆的情景。

十来天的双抢结束后,大家都筋疲力尽。这个时候麦琪就会回城休息一段时间。在家的开头五、六天,麦琪什么也不想干,只想睡觉。外婆叫醒麦琪吃饭时总会心疼地说:“怎么像个小猪罗啊,吃了就睡,小娘鱼真是太累啦……”

麦琪就这样经历了几个双抢,手上的老茧,磨光的指纹,红肿的肩膀,还有每次插秧弯着腰站不起来的时刻, 日复一日起早摸黑的劳动,每次都咬着牙挺了过去。那时她常想“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出头啊……”

[ 打印 ]
阅读 ()评论 (6)
评论
tieddog 回复 悄悄话 1979年夏天,我刚从田里双抢回来,採打谷机的酸痛的双脚还没有跨进家的门槛,做赤脚医生的爸爸拿着一封信,告诉我我已被武汉大学录取了。那时我还只有十五岁,没有去过大城市,没有见到过火车。许多事情永远是不会忘记的。
tieddog 回复 悄悄话 夏天双抢是农村最忙的时候。我是从小从吃二点五个工分到六个工分,一直到上大学
yefang 回复 悄悄话 作者的妹妹和弟弟那么小的年纪就下乡帮助姐姐,姐妹情深,姐弟情深,真好!
PingJiangLi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我念中学的时候每年都去双抢,插秧,这是非常辛苦。
麦琪儿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柏舟泛流' 的评论 : 谢谢阅读!
柏舟泛流 回复 悄悄话 博主讲的农村跟我家乡常熟非常类似。双抢是抢收(前季稻)和抢收(后季稻)简称。因为后季稻必须要在立秋之前种完(完一天都不行,否则后季稻会长不熟),因此时间比较紧,只要10多天时间。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虽然10来岁,我也参加过好多次双抢,有一次插秧我都晕到在水田里,辛苦刻骨铭心。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