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消费习惯的惯性

(2024-05-17 07:44:16) 下一个

老公上班离 家时又将UPS放在门口的包裹搬到家里的长凳上便去上班了。不知他是否有面露无可奈何之表情? 不过我也无多想,便高兴的开始拆包装,进行实物审核,决定此物的退留。上网购物已经渐渐成为我的消费习惯。什么叫习惯?习惯是指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具有稳定性偏好的心理表现。我们这一辈从大陆出来的人应该说是幸运的,经历过物质极度匮乏,然后亨受了物质的极度丰富。然而对于物质匮乏的记忆或许在无意识间已经深刻植入我的下意识,所以我喜欢买东西,特别在买到心仪的物品又打折的时候,满足感是十足的。

 

不过,几天前偶然看到一个同龄人的视频:他们将房屋卖了,自己的个人用品也只留下他们汽车上可以装下的,别的便都卖了,捐赠了或送人了,然后开始了他们的汽车环游旅行,他们身体力行了现在渐渐流行的极简主义的生活。看后真的很佩服他们的决心,于是想着我也应该改改自己爱买东西的坏习惯,虽不想极简,但确实可以少买一点,毕竟真正用到的确实不多。于是我开始重新收纳家中用品,首先将厨房平时不用的锅碗瓢盆收集起来,捐了,厨房一下多出了不少空间看着心情甚好。接着我便开始收纳自己的衣物,整个衣帽间基本都是我的衣物,虽说每年我都会捐衣物,不过这一次我决定大刀阔斧多整理岀来一些,很快便是一大袋,于是放到车库准备捐献。可是隔天,从袋子旁边走过,瞥见一件衣服觉得应该留下,便从里面取了出来,再一天,又去取出了一件,一而再再而三,突然觉得此情此景甚是熟悉:我不是正在做我父母曾经做的事吗?我在前边清理扔,他们在后面悄悄的又将其中的一些捡回,看来舍不得扔东西是有遗传,更糟糕的是我是自收自捡,无事找事做。为了防止完全白做工,于是赶快开车将剩余在车库的东西捐了。

 

事后想想,其实我不必跟风,我的思想境界还处于低段位,如果极简生活会让我极痛,那就不值了。只要家里是整洁有序的,所买的东西又不会影响生计,就管他的,高兴就好!于是告诉老公:Happy wife,Happy life!

 

前段时间,孩子说他要出去小住一段时间,问我家里是否有多余的生活用品他可带走,于是我献宝似的搬出各种小电器,床上用品,套装的锅碗瓢盆,孩子看得目瞪口呆,问我"您什么时候买的啊?” 我则傲娇的告诉他:“sale的时候买的,品牌都不错哟!”同时心中暗想,最好多拿点走,这样我可以再买新的,且会毫无愧疚感! 本性看难是难移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