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阴阳诗词之浅说】

(2024-03-21 11:25:15) 下一个

【阴阳诗词之浅说】
文/星临

一、诗词简介
中华诗词源于诗经,诗与文之区别在于韵,故有“无韵不成诗”之说。至于发展(也可称之为退化)到只强调意境的无韵诗,只能见仁见智了,好在溯本索源、充满诗心的人还在!
诗之初,多是四字诗,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等等,后来有楚词秦风等三至十余字混杂不一的出现,一时间生离死别喜怒哀乐都在诗中体现,直到南北朝,仍以四字诗为主,五言诗正在尝试,到中唐,五、七言的绝句、律诗以及长排才成熟,成为诗的鼎盛时期。
然而,诗不只是依次有五、七、六言的绝律排。下至四三二,上至八九十甚至更多的绝律(含排)之上,只要满足格律必须有的平仄、相对、相粘、对仗、押韵以及三平头四平头等要素,就成为本来就有的律诗,可惜我之前没有人整理出完整的体系。我写过四言到十五言的绝律排,少于三言多于十六言都不好掌握诗的动人之处,理解为什么只有五、七绝律以及少有的六绝律的原因,是好写,容易接受。
格律诗把唐前五花八门的语言,定成平上去入,很容易写入诗中,从声律上优于古风、乐府及各地方歌谣,对于诗词的发展确实是阶段性的进步!尤其是平仄划分格律,每个诗人都可以根据平起或仄起写出相对相粘对仗押韵的律诗,使唐诗发展到鼎盛时期!整整经过1310年,都在有人认定只可敬仰,不可超越!
但是,大道有缺,唐诗也有弊端。由于只重视平仄,忽略了阴阳上去入对声调之美的作用,一首律诗声韵上常有整篇押平而没有阴阳转换的乱象,听起来,押阳韵的就是阳阳阳阳阳,押阴韵的就是阴阴阴阴阴,先师称之为
弹棉花,必须改进!而且,随着时间地域的改变,部份声韵已经不再顺畅,如果不找出旧韵与新韵的共同部份作声韵,吟颂起来也是晦涩振拗口的。
声律上也是考虑平仄是否出律,忽略了平中的阴阳仄中的上去入如何布局才朗朗上口。

二、阴阳诗词的产生
阴阳诗词是在继承传统平仄格律的基础上批评与完善之产物,强调平与仄要求阴阳与上去都对立与统一,从反差中找融合,贯彻始终,营造朗朗上口之效果。
具体是:找出每句的偶处置,而相邻的就是奇处位置。以七律为例(今后的例子仍用七律):
①②③④·⑤ll⑥Ⅲ⑦
中平中仄·仄ll平·平
中仄中平·中ll仄·平
中仄中平·平ll仄·仄
中平中仄·仄Ⅱ平·平
………………………
中平中仄·平ll平·仄
中仄中平·中Il仄·平
中仄中平·平ll仄·仄
中平中仄·仄Ⅰl平·平
①②③④·⑤ll⑥·⑦
可以看到,②④⑥是偶处(⑥又是韵邻,即押韵相邻的字),①③⑤是奇处(⑤又是分水岭,是七律变五律的关键处)。
如果偶处平为阴仄为上,奇处则是平为阳仄为去(韵部另识,暂为平仄)整首诗就成了:
阳阴去上去阴平
去上阳阴去上平
去上阳阴阳上仄
阳阴去上去阴平
…………………
阳阴去上阳阴仄
去上阳阴去上平
去上阳阴阳上去
阳阳去上去阴平
注:奇处本来可平可仄,但在阴阳诗中讲究阴阳上去入,若是标注择阴择上的,就要让奇处平为阳仄为去,即阳可以变成去,但整首诗相同位置必须调整。
整首诗分为声律和声韵(即平的位置)。平分阴阳,押韵亦然,共分出三种写法:
①阴阳序,全称阴阳押韵顺序。首押阴,随之押阳阴阳阴;首押阳,随之阴阳阴阳。
②凤回巢,全称金凤回巢,源于李白的《金陵凤凰台》和李商隐的《锦瑟》,韵序是阳阳阴阴阳,或者阴阴阳阳阴。
③三抄水,全称燕子三抄水,此为先师所授,首押阳,随之押三阴,最后押阳。
阴阳诗词的特点都是末韵与首韵声调一致。下期再谈。
至于白脚处是否用韵,这种观点各执一词,但是,诗分为声律声韵两部分,声律出现韵字的叫挤韵,白脚处出现韵字的叫撞韵,应该不允许出现。只有押韵时有叠词才允许。此外,押韵处是区别于声律的范围,不受声律的声调限制。可在属平属仄的范围内自由发挥。

三、七律·问候诗友
平水序/择阴择上/阴阳序
龙飞四海又三春,
凤引城中遇雅人。
义胆常知情可识,
仁心最懂梦须真。
能邀紫袖成高佛,
定捧红灯做小神。
万里霞光能普照,
旁听笑语论诗新。
下次见!

【注】
作者星临,诗词客,阴阳格律诗词理念的倡导者与奠基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