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脉络

世界历史的基本脉络,主要围绕罗马帝国,英国美国以及中国和日本为主要视角。
正文

世界历史的基本脉络-隋唐篇

(2024-03-21 22:21:16) 下一个

短命的大隋

总而言之隋朝统一了中国,杨坚也变成了继秦始皇,汉武帝后的第三位大一统君主。杨坚与皇后独孤伽罗生有五个男孩。老大杨勇,老二杨广,老三杨俊,老四杨秀,老五杨谅。其中老大是最开始的太子,老二是晋王,其他几个儿子也是封王了的。公元581年,隋朝建立时杨坚就册封杨勇为太子,其他儿子为王爷。不过杨勇当了二十年太子,最后还是没有守住自己的位置。公元600年,杨坚改立晋王杨广为太子,废太子杨勇为庶人。杨广当了四年太子,名声要比杨勇好很多。公元604年夏,杨坚病逝。杨广于仁寿宫前即位。杨广统治了天下14年,不管他名声如何他的举措都是非常庞大的。不过也正是因为如此庞大,隋朝才会走向灭亡,因为一个太宗类似的皇帝应该休养生息,整顿内政而不是到处去打仗,大兴土木,沉迷享乐。终于在折腾了14年后,公元618年春,宇文化及以及宇文智及兄弟发动了江都宫变。最终杨广被令狐行达勒死,终年49岁。远在长安的李渊听到表弟死了的消息立马废掉了傀儡皇帝,杨广的孙子杨侑。自己登基称帝,是为唐朝。

太宗治世

李渊跟杨广一样也是关陇贵族的后代。这个群体从西魏宇文泰时期便存在,到唐朝时应经有八十多年了。他有四个儿子,长子李建成,二子李世民,三子李元吉,以及幼子李元霸。不过李元霸十四岁的时候就死了,活到成年的就只有三个儿子。李世民封号秦王,当时长子李建成也就是当时的太子负责监国,而李世民负责打仗。隋朝末年的各大势力李世民都有接触过而且胜仗打了不少,要知道他当时只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公元624年,唐朝一统天下。不过太子与秦王之间的冲突却愈演愈烈,最终李世民在自知如果不动手就会死的情况下发动了玄武门之变。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皆被杀,李世民成为了唯一的继承人。李渊自知自己的儿子有逼迫他的可能,册封他为太子并且在两个月后退位当起了太上皇。李世民顺利即位成为了唐太宗。李世民上位的手段固然不干净,不过他却是一个贤明的君王。他的治世被称为贞观之治,在他统治的23年里他用贤臣,灭东突厥,打败高句丽,休养生息为第二任太子李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公元643年即贞观17年,他建造了凌烟阁并把打下大唐江山的24名功臣之画像挂在其中。这个传统起源于汉宣帝时代的麒麟阁十一功臣。后来唐宣宗年间又补录了一些人进入凌烟阁,最后总数竟达几十人之多。然而,李世民最后还是难逃帝王迷信长生不老的执念。最后,李世民由于吃丹药过多加上戎马征战的伤病驾崩于太极宫,终年51岁。

二圣临朝

太子李治即位,很多人说李治能力不行但其实这是最大的谬误。李治在位34年,虽然时不时的生病短暂交给武则天处理朝政但实际上一切都在他把控之中。而且,李治在位期间灭西突厥,灭铁勒,灭高句丽,对世敌吐蕃屡战屡胜。很多是太宗皇帝都没能做到的,李治做到了。问题出在李治死后,武则天才开始大权独揽。她先是拥立自己的儿子李显当皇帝,然后一年后又废掉他的皇位拥立自己的另一个儿子李旦为皇帝。李旦稍微好一些当了六年的傀儡皇帝,最后武则天也废掉了他的皇位自己当起了女皇。武则天67岁登基,在位15年改唐为周大肆屠戮李唐宗室。重用酷吏来俊臣等人搞起了恐怖统治,而且在边境作战中武周军队屡败于少数民族。不过平心而论,她其实也是一个伟大的统治者。她在位期间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女子的地位大幅提升。当时最著名的官员是上官婉儿,上官仪的孙女。他也重用了一批贤臣,比如狄仁杰,张柬之等等。武则天也听取了狄仁杰的建议把皇位重新传给李唐皇室。日本这个词的由来也是从武则天这里开始的。公元705年,张柬之等人发动了神龙政变逼武则天禅位。武则天此时已经82岁了,垂垂老矣。只能同意他们的要求,禅位给李显。

武家余毒

李显生性懦弱,所以他的老婆跟女儿想重复武则天的故事。五年后,她们毒杀了皇帝李显。不过此时杀出一个拦路虎,临淄王李隆基,李旦的三儿子。李隆基借着她们毒杀皇帝的罪名亲自扶持自己的老爹李旦重新上位,他跟太平公主也就是他的姑姑一起干掉了那对母女扶持李旦重新登基。李旦知道三儿子能力很强,不是池中之物。因此干了两年就退位了,按理来说老三是没有资格继承皇位的。那为什么李隆基能成为皇帝呢?老大李宪其实原本是太子的,但因为老三李隆基拥立爸爸李旦的功劳实在太大而他没有拿得出手的成绩。因此他让了太子的位置给三弟。李宪也因为这次谦让赢得了三弟的信任。他病逝的时候,李隆基追谥他为让皇帝。老三李隆基即位,是为唐玄宗。他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干掉他的姑姑太平公主,此后他改年号为开元。

开元盛世

他重用了一大批贤臣,姚崇,宋璟,张说,韩休以及张九龄等等。玄宗鼓励经济的发展,开元九年即721年唐朝的人口水平终于追上了隋朝鼎盛时期的人口并超过了它。隋末天下之乱用了一百年才恢复也可以说明隋末天下之乱的严重性。后来玄宗在边境上也频频重拳出击,灭后突厥,跟吐蕃交手数次并且跟黑衣大食也就是倭马亚王朝试探性交手。其中怛罗斯之战更是一场文明间世纪性的碰撞,最终倭马亚王朝获胜不过它们也没有继续扩张的意思。因此,文明交流到这里就结束了。内政上的玄宗在开元年间的表现基本可以打满分,重用贤臣,勤俭节约,善于纳谏。这将近30年的时光可以说是唐朝历史上最好的时光,玄宗也比较喜欢音乐因此自己也开始搞一些创作等等。不过开元29年,他大哥李宪的死让他悲伤不已。再加上物资充盈依旧歌舞升平,于是他下诏改年号为天宝,是为物华天宝之意。不过改年号这个举动在当时看来可能没什么问题,不过对于我们来说这个改年号直接开启了潘多拉魔盒。

盛世危机

其实隐患早在开元年间就埋下了,开元13年时其实李隆基就没有那么节俭了,公开收取大臣进献的财物。开元24年时,一名胡人统领打仗打输了。当时的宰相张九龄就劝说玄宗处死他,结果玄宗宽宏大量没有这么做。这名胡人统领叫安禄山。不过他对自己的儿子们反而没有那么宽宏大量。开元25年的一个晚上,玄宗就杀了自己的三个儿子其中也包括了当朝太子。虽然玄宗儿子很多,但是一夜杀三子这种事情还是太过残暴。后来继承太子之位的李亨不得不夹起尾巴做人。开元28年时又抢了自己儿子寿王李瑁的王妃杨玉环做自己的妻子。虽然这些都跟唐朝的衰落没有直接关系,但也能看出玄宗是一个怎样的人。开元20年以后,李隆基对于自己听取自己重用的那批贤臣的意见也越来越少。他跟原来那个英明天子的形象越差越远。后来张九龄感到寒心,想要辞官归乡时他很痛快地就放他走了。天宝年间的玄宗主要重用了三个人,李林甫,杨国忠以及安禄山。李林甫跟杨国忠不对付,玄宗就让他们两个互相牵制。至于安禄山,他有新的事情给他做。由于唐朝的国土太过庞大,而且边境强敌环伺因此玄宗决定设立节度使这个官职。节度使其实历史上就存在,但在唐朝节度使的权力难以置信的大。玄宗设立了十个节度使,史称天宝十节度。而安禄山出任的是十节度里面实力最大,兵力最多的范阳节度使。平心而论,这三个人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李林甫才干出众不过心胸狭隘,杨国忠善于理财但跟安禄山关系也很差因此经常吹耳边风给玄宗。安禄山军事能力还行,其实当时的节度使兵权,财权和行政权都有就相当于是一个土皇帝。而李隆基重用安禄山并授予他另外两镇的节度权,所以安禄山三镇在手而且兵力充沛有足足20万。要知道唐朝边境总共才50万兵力,而安禄山占到了40%。因此稍微有点野心的人都会想要造反当皇帝,而安禄山也不例外。

藩镇之乱

天宝14年即公元755年,安禄山起兵二十万向首都长安的方向扑进。此时的李林甫已经死去了四年,所以他不用担心什么。而玄宗和杨国忠则是惶惶不可终日,终于玄宗决定派高仙芝和封常清阻挡安禄山的进军。安禄山一开始兵锋正盛,征战沙场多年的两位名将也败下阵来。他们决定退守潼关,但是玄宗对此很不满意。于是他决定处死两位名将,高仙芝感到非常的冤枉但不得不赴死。安禄山继续进军潼关,玄宗命令哥舒翰镇守潼关,哥舒翰的策略与高仙芝封常清基本相同。哥舒翰以二十万大军镇守潼关以阻挡安禄山,但此时的他病生的很严重几乎半身不遂。因此只能由副将指挥,自己挂名。但前线副将们在争权,不过此时郭子仪,李光弼在东线战场连战连捷。而西线哥舒翰依旧在跟安禄山僵持不下,于是杨国忠建议玄宗命令哥舒翰出击打野战。结果本来已经绝望的安禄山瞬间大喜,因为安禄山的老家已经被郭子仪李光弼威胁到了。哥舒翰和安禄山陷入激战,最后安禄山获胜哥舒翰以及其他副将皆被俘。玄宗听到消息想要御驾亲征,结果高力士他的近身宦官以及身边的大臣都劝阻他。于是玄宗和一众大臣准备逃亡四川。玄宗于天宝15年,即756年6月13日逃离长安。在路上爆发了马嵬坡之变,杨国忠被士兵乱刀砍死并且比玄宗赐死红颜祸水杨玉环。可怜杨玉环只是一介女子就这样被玄宗赐白绫而死从而稳定军心。与此同时,太子李亨决定趁此时机分兵进军灵武,这个计谋是谋士李泌提出的。他也是后来的一代贤相。李亨当了20年太子,每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现在正是时候改变这一切了。于是他听取了李泌的建议称帝,然后尊玄宗为太上皇。这时间唐朝有两位皇帝,逃到四川的玄宗只能接受这个结果。最后放弃了帝位,因为他知道大势已去。

肃宗平乱

到四川以后他做的事情就是派人去祭奠十几年前就去世的张九龄,玄宗很后悔当初没听他的话处死安禄山。现在天下是他儿子的了,李亨即唐肃宗任命郭子仪,李光弼为总指挥剿灭安禄山的叛军。李光弼成功打败了安禄山的部将史思明。后来安禄山被自己的儿子安庆绪所杀,首都长安也被唐军所收复。肃宗带着太上皇终于回到了长安。此时,安庆绪与史思明之间也有了嫌隙。安庆绪想除掉史思明,于是史思明降唐。不过唐廷也想除掉史思明,于是史思明复叛。郭子仪率领20万军队围困安庆绪的军队,后来这个数字增加到了60万。安庆绪于是想办法跟史思明联络并且击败了这些唐军。宦官鱼朝恩就趁机进谗言说郭子仪作战不利,于是肃宗免去了郭子仪的官职让他赋闲在家。这时,安庆绪又被史思明所杀。史思明接管了安家的部队并自称皇帝。让我们回到长安城,此时我们的太上皇李隆基正住在兴庆宫跟大臣们谈笑风生。肃宗看到这些自然很不爽,于是他让玄宗搬去太极宫住。这样远离城内大臣们的府邸,又能住在宫里让他监视。公元760年,太上皇正式搬进太极宫他也是在此地过完了余生。后来宫宴的时候没人请玄宗去,玄宗自己吃的饭也是剩饭。高力士他的忠心宦官也被调走,晚景可谓是凄凉无比。不过由于他早年逼父亲退位现在获得这个待遇也算是因果报应了。公元762年5月3日,太上皇李隆基驾崩于太极宫。享年77岁。半个月后,51岁的肃宗李亨也驾鹤西去。唐代宗李豫即位,他同时安葬了爷爷和爸爸。早些时候,史思明的军队发生内讧。史思明被其子史朝义所杀,代宗即位以后又向北方的回纥借兵平叛。他同时派遣仆固怀恩作为平叛总司令灭掉史朝义。史朝义不敌,最后逃到林中自尽。历经八年的安史之乱终于被平定,不过藩镇割据的局面却也形成了。这也是唐朝直到灭亡也解决不了的问题。

王朝削藩

唐朝一直以来的敌人吐蕃,这时看准时机向西北发兵,占领了河西走廊并且攻进长安城。吐蕃在此逗留了15日而且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最后趁唐军回来之前,撤离了长安城。前面我们提过郭子仪,李光弼以及仆固怀恩三大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李光弼最终由于不得朝廷信任,忧愤而死。仆固怀恩由于宦官鱼朝恩的诬陷不得不反抗,最后被郭子仪平定而死。只有郭子仪凭借过人的智慧,最后善终而且活了84岁。自吐蕃占领河西走廊以后,安西都护府就一直想要突破封锁。但是自766年后就没了消息。后来的史学家考证最后一只安西都护府的军队守到了808年。也就是说安西都护府的孤军独自坚持了42年!这是一项了不起的壮举与悲歌。唐大历十三年,即公元779年。唐代宗李豫病逝,皇太子李适即位是为唐德宗。唐德宗即位以后,颁布了两税法,同时准备开始着手削藩。不过由于举措失当加上朝廷赏罚不均,激起了泾原兵变。唐德宗只好逃出长安,这起事件持续了一个多月并令朝廷威严扫地。幸好有李晟率兵赶到才击退了叛军。从此以后德宗开始重用宦官来对抗可能有反心的节度使。这也开启了宦官专权的道路。德宗接下来削藩的脚步开始逐渐缓慢下来,不过他也没有坐以待毙。他接下来开始隐秘的削藩,同时他联合回纥,南诏开始对吐蕃形成打击。这大大缓解了唐朝的外部环境,不过他本人过于贪财经常把国库里的钱放进自己的内库。这也是德宗的污点。

元和兴盛

青衣宰相李泌也在他这朝病逝,终年67岁。李泌效力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而且本人淡泊名利。他提出了联合次要敌人回纥以及南诏国打击主要敌人吐蕃的德宗,他的提议也让德宗采纳了。所以他可谓是一代贤相,德宗所有做的一切都为他孙子李纯的元和中兴打下了坚实基础。至于他儿子?公元805年,唐德宗去世。当了26年太子的李诵即位,他上台后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是为永贞革新。不过,改革开始后不久他就中风了。此后他病重,诏书皆由宦官发布。在位半年以后,唐顺宗李诵就被逼退位。太子李纯即位,是为唐宪宗。因此公元805年是三帝之年,而顺宗在元和元年以太上皇的身份暴毙。唐宪宗是一个年轻有为的君主。宪宗在位的15年里,不断对不服于中央的藩镇进行讨伐。直到公元818年,所有的藩镇全部臣服于中央。宪宗达成了一项成就,史称元和中兴。不过此后的情势急转直下,宪宗开始沉迷长生不老之术并且吃完仙丹后脾气暴躁。最后宦官教唆宫女们闷死了宪宗,终年42岁。宪宗也是第二个继晋孝武帝司马曜之后第二个被女人所杀的皇帝。其子李恒于公元820年即位,是为唐穆宗。

王朝余晖

他在位时间很短,只有短短四年。而且在他任内,藩镇重新开始反叛并且再也没能压下去。穆宗是打马球昏倒从而驾崩的。其子李湛即位是为唐敬宗。唐敬宗昏庸无道,最后被宦官所杀。宦官拥立其弟李昂即位是为唐文宗。实话实说,唐文宗在位励精图治。遣散了宫女3000多人,并且每个人都是带着赏赐离开的。不过朝堂上互相倾轧很严重,牛李党政在他期间到达顶峰。而且唐文宗也想独自掌控大权,于是他想除掉宦官。不料事情泄露,宦官们抢先一步动手。公元835年,宦官仇士良等人发动了甘露之变囚禁了唐文宗。不过这群宦官们忘了他们本身是要依附皇权的存在,所以他们想讨好囚禁中的文宗。不过文宗忧愤成疾,最终在五年后病逝。宦官仇士良等人于是拥立李炎,文宗的弟弟为皇帝。李炎即位,是为唐武宗改元会昌。武宗在位只有六年,但他有很多举措。第一件事,灭掉了回纥。然后,吐蕃在他在位期间也叛乱了。而这次叛乱也让吐蕃王国的政权就此覆灭,唐朝笑到了最后。李党人物李德裕也被征召回朝。第二件事便是大力灭佛,其实灭佛也是为了释放人口,土地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资源。宦官也在他在位期间得到了遏制。不过由于他沉迷丹药所以他36岁就病逝了。而皇位却落在了他叔叔手上。宦官仇士良拥立李忱为皇帝,是为唐宣宗。宦官们原本以为他是很愚钝的人,不料他上位以后非常的贤明。宦官们于是被大力打击,与此同时他把李德裕贬去了海南结束了牛李党争。李德裕最后也没能活着走出海南,不过他趁吐蕃内乱,回纥已经不存在的情况下,收复了自安史之乱沦陷的河湟地区。这些都是李忱的功劳,他还改革经济,吏治等等。史书把这些称为大中之治。在他任内,张议潮的归义军也开始收复失地。公元848年即大中二年,49岁的张议潮于西北地区起兵。这些都是在吐蕃统治下背受压迫的汉人,他们虽然没有到过唐朝但是心向汉文化,心向唐朝。经过了13年的艰苦奋战,终于打通了与大唐的联系。此时宣宗已经去世,但是懿宗李漼热情接待了张议潮的信使。那宣宗呢?他也在晚年沉迷丹药于大中十三年即859年病逝,终年49岁。长子李漼即位是为唐懿宗。唐懿宗是最后一个在长安平稳度过一生的皇帝。他在位期间被迫与其他国家大动刀兵,打了11年的战争。与此同时国内藩镇割据,不断有人起兵。唐懿宗就这样陷入战争的漩涡之中。咸通十四年,即873年。唐懿宗病逝,其子李儇即位是为唐僖宗。

末世开启

唐懿宗死后五年,黄巢便起义差点颠覆了唐朝。这同时也拉开了唐末乱世的序幕。唐僖宗听到消息立马跑出了长安,朝廷只好启用沙陀族的李克用作为总指挥来平叛。黄巢之乱持续了六年,最后才被李克用平定。唐朝那时一共有四十八个藩镇,远比天宝时期十个藩镇要多得多。因此看到中央彻底丧失了权威,藩镇们都蠢蠢欲动了。其中最强的是朱温,李克用以及李茂贞他们三个的地盘。当时的李克用跟河中节度使王重荣结盟一同攻陷长安。因为宦官集团又跟他们爆发了冲突,唐僖宗于是第二次出逃长安。他也是唯一一位出逃两次首都的唐朝皇帝。王重荣后来被部下所杀,李克用后来回过味来赶紧表忠心说自己是被宦官田令孜陷害才决定攻打长安。唐僖宗于是贬去了近身宦官田令孜的官位。李茂贞也帮助唐僖宗收复长安,李茂贞因此功劳被加封凤翔节度使。不过唐僖宗回到长安没多久就去世了,才27岁。宦官们拥立他的弟弟李晔即位,是为唐昭宗。李克用与朱温看彼此也很不顺眼,于是他们两个大打出手。最终朱温获胜,李克用的势力开始出现衰退。不过中央朝廷文臣派与宦官派的斗争仍然在继续,双方分别拉拢朱温和李克用作为外援。这次是李克用获胜,朱温与文臣派的联合失败了。朱温的势力受到了打击,此时又发生了叛乱这时唐昭宗派遣李茂贞平叛。李茂贞却因为不能扩张地盘跟朝廷发生了冲突。李茂贞最终获胜,唐朝中央仅剩首都一地。其他地方都是藩镇割据的势力,唐朝皇帝现在就是藩镇之间争夺的对象,谁有了唐朝皇帝谁就占据优势。李茂贞等人此时准备争夺长安,并且希望废掉昭宗。昭宗听到消息连忙逃出长安。这次是朱温跟李克用联手才将昭宗接回长安。这时宦官与宰相又开始争权了,宰相崔胤将朱温作为外援最后干掉了宦官集团。却不料自己也被朱温所杀。后来朱温逼迫昭宗迁都洛阳,并且毁掉了长安城。

明珠终毁

公元904年8月,唐昭宗被朱温所弑杀,朱温又在白马驿大肆屠戮李唐宗室和朝中大臣并且投尸体于黄河之中。史称白马驿之祸。同时朱温立李柷为帝,是为唐哀帝。唐哀帝明显就是一个傀儡,朱温用他号令天下。他本想等一统天下再篡位,结果攻击南方失败他提前篡位。公元907年,朱温逼迫唐哀帝禅位自己当了皇帝,国号梁史称后梁。持续了289年的唐朝在此刻正式灭亡,中国历史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