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骇人的真实——《霍乱时期的爱情》

(2024-05-08 03:44:22) 下一个
写作能打动人的唯一途径就是真实。一句真心话胜过一篇漂亮的假话。
不能不承认的是有些作者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说的不是真话,他只是拿着笔面对一张白纸的时候过于郑重,像演员即将登台,想在观众面前展示最好的自己,粉饰不可避免,粉饰得越用心真话就越少。
一篇不够坦诚的文章像一件材料、设计都精良的衣服,唯一的不足就是没有灵魂。这个也不能全怪作者,读者也要负相当的责任,有的时候作者是为了迎合了读者的趣味。
那些神化的英雄和爱人让人兴奋,任何试图反映人性弱点都是对至高理想的亵渎。平庸的作者和平庸的读者的默契,体现在那句“王子与公主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上,谁要是追究那“幸福生活”什么样就是不识时务,是残忍地打破别人的美梦。
氤氲模糊的生活隐约有快乐的可能,痛苦也不那么真实,相比之下条分缕析生活就不那么好玩。作者自己那一关就不好过,要看爱人物的程度。
平常的爱绝不肯多说人物的一点不是,因为人物在心里的根基不稳,一句话人物可能就是另外一个样子。只有到了真爱级别,抓住了人物的灵魂,才什么都敢暴露。比如林黛玉有冰清玉洁的灵魂矗立在那儿,所有的小毛病都那样可爱。
爱可以有很多个面,尤其是世俗的标准也掺杂在内时;真爱只有一种,就是爱上一个人的灵魂,唯有灵魂不可替代。马尔克斯显然深爱人物的灵魂,因为有灵魂这个有力的支撑,《霍乱时期的爱情》的男女主角满是烟火气,他们的每一个举动都能看到人的特质。
情不知所起却一往而深。人生总有那么一刻,像是极其偶然地遇到一个人狠狠地撞到心中最敏感的一处,从此孽海无涯,一生一世甚至几生几世地纠缠下去。几生几世是理想化的说法,总是因为一生缠绵不绝,期望瓜葛永继。其实背负着一段真情,一辈子就足够了。
弗洛伦蒂诺.阿里萨跟费尔明娜从无意间的一瞥开始到五十三年后的相守,每一步都扎扎实实地落在世俗的尘土上,又每一步都奔向爱的天堂。这是马尔克斯最该得意的地方。
每个人都向往过爱情,绝大多数的人又在生活里磨灭了对爱情的向往。四五十岁历经世事的中年人逐个问过去,至少中国人里不会有几个同意世界上真有爱情这东西。究其根源不外乎两种:不是把爱情看得过于简单,就是把爱情看得过于复杂。
《霍乱时期的爱情》如果看得简单,这个故事在费尔明娜嫁给医生就可以结束了,弗洛伦蒂诺完全有理由就此把她忘得干干净净。然而感情不依从物理学的逻辑,无法给出因为这样所以那样的唯一答案。根植于灵魂深处的爱也不是田野里的禾苗,能干干净净连根拔去。
人几乎都给未死的感情建过坟墓,然后不再回头,那坟墓就真的成了坟墓。然后到处说根本没有爱情这东西,完全不知道自己正是扼杀爱情的刽子手。
把爱情看得太复杂的也比比皆是,以为爱情必然得轰轰烈烈、海誓山盟、同生共死,认为一饮一啄的平常岁月平淡无奇,不知道那正是俗世爱情的温床。马尔克斯不偏不倚,把爱情的尺度掌握得刚刚好。
弗洛伦蒂诺和费尔明娜的感情完全符合初恋的特征:小题大做、进展缓慢、搞不清自己和对方的状态、聚少离多产生的更大的想象空间,还有专一和为爱牺牲的勇气。穿越种种阻挠的书信保证了他们精神上的交流,生活中缺少朝昔相处的熟识,无法对外貌认同,灵魂的光环反衬出了肉体的不尽人意,费尔明娜太年轻,理所当然地认为肉体等同于灵魂,因此做出了荒唐的决定:跟弗洛伦蒂诺分手。
嫁给乌尔比诺医生以后她立刻就意识到嫁给他的理由和跟弗洛伦蒂诺分手的理由一样不充分,她并非出于任何感情,而只是在年龄的压迫(才二十一岁,当时的人早婚)下不想放过一次好机会。她的婚姻并没有特别的幸福或者不幸,正是婚姻该有的样子,各种小打小闹、偶尔的同床异梦,时间久了自己也分辨不出“到底是不是爱情”。
而弗洛伦蒂诺从疗伤之旅的一次偶遇开始,经历了各式各样的女人,这是男人常有的风流韵事,按理总有一天终结在某个女人身上,前面的女人就成了通向这个女人的石子路。
弗洛伦蒂诺却不是这样。他找所有女人的时候都不是一个人去的,总是在心里带着费尔明娜。那些女人就像安眠药,只是让他在为了费尔明娜失眠的夜里给予他短暂的安抚,副作用就是让他更清楚地知道费尔明娜无可替代。
让人心痛的是如此诚心地朝夕守望,结果只能是一回相见一回老,费尔明娜从一个豆蔻年华的女孩变成了鬓发如银的老妇人。弗洛伦蒂诺为了能持续地被爱折磨开始对抗衰老,还没有人能在这样的对抗中获得胜利。
乌尔比诺医生去世,弗洛伦蒂诺也已经到了摔一跤就可能致命的年纪。然而这并不是不幸。他正是因为衰老不能去拜访费尔明娜,让她意识到他的重要性。随着各种真假参半的丑闻被媒体披露,弗洛伦蒂诺终于迎来一次好机会:带费尔明娜开始准备了一生的旅行。
只看前面的介绍会给人一个错觉:他们的爱情执着而美好,让人一眼看去就是完美的感情。如果翻开书逐字逐句看下去,就知道马尔克斯多么残酷,他笔下的现实骇人的真实。
弗洛伦蒂诺的每一次艳遇都有不同程度身心的投入,费尔明娜的每个生活细节都在满足和疑惑间徘徊,五十一年的时间里他们都在命运的魔掌里各安天命。
不同的是弗洛伦蒂诺更清醒些,他一直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而费尔明娜几乎在“半个世纪奴仆般”的生活里被迫放弃了一切自我,乌尔比诺医生的死几乎将她变成了那个曾经的家中的“幽灵”。她的自我意识开始复苏后处理丈夫的遗物,希望因此把他连同失去他的痛苦忘掉,然而她发现这努力无疑是徒劳的。这又是人的一个难以逾越的坎儿,人们常常被习惯绑架忘了自己的初衷。
马尔克斯对弗洛伦蒂诺下手很重,让他没有一刻称心快意,这折磨也是极大的成全,让他在艰苦卓绝的追寻中产生“情圣”的光环。也正是因为有这个光环,马尔克斯把弗洛伦迪诺生活的角角落落都写个遍,让读者一遍又一遍地验证他就是个人。
对费尔明娜马尔克斯也毫不留情,从她的一点点小算计到她衰老的皮肤,无一不是毫不隐晦地精心刻画,细致到能从字里行间嗅到老年人酸腐的气息。那跟玫瑰的气息相去甚远,却是经岁月打磨的爱情味道。那才是真实的俗世的爱情,可能发生在你我他之间的、触手可及的感情。
惟愿人们不要因为它面目的平常忽视它。
惟愿人们能把它擎在掌心好好呵护。

 

[ 打印 ]
阅读 ()评论 (4)
评论
一窗青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小二哥李白' 的评论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想必翻译措辞也会有区别,有机会找来看看。
小二哥李白 回复 悄悄话 喜欢香港出版的译名:《爱在瘟疫蔓延时》
一窗青山 回复 悄悄话 回复 'LaBrisa' 的评论 : 谢谢鼓励!
LaBrisa 回复 悄悄话 很有诗意和哲思书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