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根的浮萍

我们就象没有根的浮萍, 飘到这片陌生的土地...愿根就此成长...
正文

“严格”和“合理”的区别

(2013-04-26 22:05:41) 下一个
以下是和一个网友辩论的记录。大家倒着看吧。谢了。

看来你是没有办法理解“严格”和“合理”的区别。中国科技老前辈钱学森,就曾经很“严格”地用科学的计算方法,得出“亩产十万斤是可能的”这样的荒谬结论。只要是有先入为主的偏见,再严格的计算也是不合理的。因为偏见决定了对信息的取舍方式,就像一个孕期的小孩,首先胎位就不正,还谈其他的有啥用。
比如,你很严格地指出“社会成本不是光看你居住的小区”,绝对的正确。但是,更合理的说法是:社会就是由千千万万个这样的小区组成。
同样的荒谬也存在于你所提到的气候变化和废气的排放的研究中。几年前,当这个世界的领导人被骗到了一起,举行全球暖化的谈判的时候,开会的地方(欧洲)正迎来历史上最为寒冷的冬天。从这一点看,还有比“全球暖化”更为荒谬的研究吗?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说,支持“全球暖化”的研究者们悄悄地,故意地舍弃不支持他们观点的数据,故意屏蔽对他们的质疑,得出的结论自然是不能经受时间的考验的。比如,今年又是到处刷新寒冷记录的一年。我们南加州居然出现了几十年不见的结冰现象。以后有时间再细说。
说说排放吧。每年有数以万吨的二氧化碳经燃烧产生,够吓人的吧?可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确并没有增加的迹象。奇怪吗?如果你没有偏见的话,就知道,一点都不奇怪啊!因为二氧化碳是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中的至关重要的一环,自然界有能力来消化它。有些所谓的科学家们,实在是找不到二氧化碳的踪迹,就说是被海洋给吸收了。告诉你吧,至今还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二氧化碳被海洋吸收。哪些跟在后面咋呼的国家也不过是想推销他们的海洋旅游业而已。
再说说温室效应。现在的左派分子,自以为掌握了科学,把二氧化碳妖魔化,说成是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可是,你知道吗,二氧化碳只是温室效应的其中一个组成部分而以,甚至不是最大的组分。谁是?告诉你吧,是水蒸气!以后,你在欣赏天上的美丽的云彩的时候,是不是要支付一下水蒸气的社会成本?

拥枪的社会成本

<!--[if gte mso 9]> Normal 0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endif]-->

<!--[if gte mso 9]> <![endif]-->

山湖庄

2013420

在现代社会里,我们几乎所有的行为都会对别人带来影响。这里的“别人”不光指家人、朋友和周围有关的人,而且还包括看上去毫不相关的第三者。这种对不相关的第三者带来的影响在经济学里通常称为外部效应(Externalities)。有些外部效应是正能量,如美化庭院、使用绿色能源、打流感预防针、上大学和美容等等。漂亮的家庭花园不但自己看着赏心悦目,周围的邻居也会驻足观赏、间接受益。打流感预防针不仅可以降低自己得流感的可能性,同时也会减少传染。高等教育可以提高整个社会成员的素质。美容的正面效应就更显而易见了,当然,如果美的出门影响交通,那就变成负能量了。这些正面效应,多多益善,社会应该多加鼓励。事实上,政府对一些正面外部效应如绿色能源和高等教育一直在鼓励并提供一定的补贴。

然而,大部分外部效应带来的是负面影响,即负能量。这些负外部效应才是经济学家们更关心的问题。例如,讨论的比较多、也比较好地有了解决方案的负面效应包括吸烟和环境污染。人们对吸烟的危害早已明了,吸烟的人口也越来越少。除了对大众宣传吸烟的危害和限定抽烟场合之外,实施销售税也是降低吸烟非常有效的办法。对负面外部效应征税这个主意是英国经济学家庇古(Pigou)于1920年最早提出来的,因而这种税通常称为庇古税。例如,在纽约买一盒烟得十多块美金,而同样的钱在免税店可以买一条即十盒(我最近在韩国转机时核实过)。但实际上,吸烟所带来的社会成本(包括吸烟者自己的寿命缩短,劳动力的降低或丧失,医疗成本的额外增加,以及二手烟对家人和社会带来的危害等)远远超过这个数。有研究结果表明,一盒烟的社会成本高达$40

大气排放污染是另一个非常严重的外部效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地球正在变暖,空气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不久前在北京发生的雾霭简直令人窒息。在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欧洲,限制工业大气污染排放比较成功的做法,不是政府通过限令和惩罚来强行管制,而是通过发放污染排放许可证(Permits)。例如,一个化工厂得到50/年的污染排放许可。如果用不完可以卖给别的厂家;如果不够用也可以从其他厂家购买多余的许可。同时,为了方便许可证交易,许多国家已经成立了许可证交易中心。

上面的这些做法,实质上就是让外部效应带来的社会成本在内部消化(Internalization),即让始作俑者买单,令他们承担所有外部效应带来的社会成本。

明白了这些基本概念和做法后,现在我们来谈谈拥枪的社会成本。去年1214日,康州的Sandy Hook小学发生了震惊全球的枪杀案。一名丧心病狂的歹徒残酷地枪杀了20名无辜儿童和6名教职工,场面惨不忍睹。悲愤之余,大家对枪和枪支管理似乎已经做了很充分的讨论。拥枪派大都以美国宪法第二修正案(The Second Amendment)给予各州武装自卫的权利为由而支持公民的拥枪权。有些人甚至认为,做为遵纪守法的公民,拥枪是为了娱乐、自卫和收藏,这与其他人似乎毫不相关。这完全错了。且不说第二修正案对拥枪条款写的含糊不清,得靠最高法院法官去解释,而且法官们也持不同的观点;支持拥枪派似乎忘了拥枪带来的巨大的社会成本。美国平均每天有30人被枪杀。2009年一年共有11,491人死于枪下。自1980年以来光死于学校里发生的枪击案的就有近300名。

这些枪杀造成的后果即社会成本,基本上由整个社会来承担,包括从没摸过枪的人。许多拥枪者在把玩枪支或潇洒过瘾的时侯,可能从没有想过这些吧。今天,我们撇开政治,来算算拥枪的社会成本。根据一篇被广泛援引的研究(Cook and Ludwig2006),每支新枪每年带来的社会成本在$100 $1,800之间。这一结果,是两位作者根据全美200个最大郡(County)、19801999年期间20年的数据,经过严格的计量统计研究而得出的。他们发现,一个郡的拥枪率与该地的枪杀案密切相关,但拥枪率并没有影响其他类型的犯罪率。这意味着,拥枪率增加了犯罪的暴力和伤害程度。他们还发现,每增加一万支枪,每年的枪杀死亡率就增加13例。如果按每年一例枪杀死亡案、每条命值一百万美元的保守估计,每支枪带来的直接成本每年为 $100。另外,在通常情况下,每六例枪杀伤害案才出现一例死亡。也就是说,每一例枪杀死亡通常伴随着五例枪伤案。这样算下去,每支枪所带来的社会成本每年高达 $1,800。这一数字,还不包括其他的间接社会成本,比如对受害者家人的感情伤害,警力成本的增加和社区的恐慌。

这些社会成本基本上由社会也即所有人来承担,这是因为拥枪者(做为群体)承担的部分极低。按照我们前面提到的外部效应内部化的原则,这些成本应该完全由拥枪者们共同承担。但在实际中如何实施呢?大概有两种实施方案。一是让拥枪者每年交纳一定的许可费(License Fee)。许可费可以一刀切,如每支枪每年交纳 $100 $1,800之内比较合理的许可费。二是强制拥枪者购买伤害保险。保险费由保险公司根据每位拥枪者的具体风险来衡量决定。例如,如果拥枪是为了收藏,那么交纳的保险费就应该低一些,因为这种拥枪所带来的负面外部效应相对较低。

这里,我并不是想要提出什么具体建议,因为任何建议都会遇到强大的政治阻力。如果能让大家意识到拥枪所带来的外部效应和巨大的社会成本,写这篇小文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参考文献:

[1] PJ Cook, J Ludwig. The Social Cost of Gun Ownership.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2006;90:371-390.

[2] Frank A. Sloan, Jan Ostermann, Gabriel Picone, Christopher Conover and Donald H. Taylor, Jr. The Price of Smoking. MIT Press: 2004.

此条目发表在 争鸣, 未分类 分类目录。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拥枪的社会成本》有 1 条评论

  1. Ce 说:
    您的评论正等待审核。

    基本就是扯淡。
    抽烟的人,特别是抽很多烟的,如果得和烟有关的疾病的话,一般从发病到死亡,时间很短,所需要的医疗照顾很少,因此所耗费的社会资源很少。发病时,基本也是该退休时,社会所损失的经验等财富了了而已。相反,对于不吸烟的,通常会是老年后,需要长期的照顾,有时甚至是几十年的医疗照顾,耗费的社会资源要多出几倍,甚至是几十倍。
    姑且不谈“严格”的计算,并不等于“合理”的计算。
    你有算过“不拥枪”的社会成本吗?我在这里给你简单却又很严格地计算一下。我的小区,治安良好,和很多人拥有枪支很有关系,盗贼基本不来关顾。如果没有拥枪权的话,我就不得不安装铁窗等安全措施,仅此一项,我的估计是在$2000。还有其他的成本,比如,如果发生火灾或是地震,铁窗很有可能让我没有办法逃生,成本就是至少 $2,000,000. 请别跟我说铁窗是没有必要的哦。

     
    • 山湖庄 说:

      你应该去读读我文中提到那两个参考文献。抽烟的社会成本已研究的很透了。另外,社会成本不是光看你居住的小区。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