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人时空

不求逐浪多沉起,但愿随风永荡飘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中立和偏好

(2006-12-01 13:39:17) 下一个

人有自己的观点,有自己的意见。说话写文章自然会显露这方面的信息。如果读者同意你的观点,当然是一拍即合,双方立刻就有了知音的感觉。要是读者不同意你的观点呢,自然就会认为你这文章带有自己的偏好,没有站在中立的立场上。

对于有些话题,例如爱情。估计大多数人的意见比较接近。大家都会认为坚贞不渝是美德,朝三暮四是丑行。 所以你写出来个爱情故事,然后加上自己的评论,估计读者不会对你有意见,而且大家还会认可你站在中立的立场上。但是对于一些众人观点相差太大的话题,你只要一表明你的观点,自然就会有人不同意你,批评你。有趣的是批评你的人不会说你的观点有问题,而会说你没有站在中立的立场上说话。究其原因就是,咱们中国人的中庸之道都学得好,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立场是不偏不倚的正好落在中立的位置上。

如果有两个国家处于战争状态,第三国不参与,不评论,对任何一方都不做交流,那这个国家就是“中立”国。但是这种中立只是形式上的,并不表示这个国家的政府和人民没有自己对战争对错的判断。保持中立,只是为了避免国家有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记得小时候学政治,要背党内机会主义路线头子的名字以及他们所犯的左右倾错误性质。当时的理解非常简单,你要是不和毛主席走同一条路线,就会犯左右倾的错误,老主席他老人家总是站在正中间,不偏不倚。后来,有个老师说“走中间路线”也是错误的,也要受批判。这下,我想了好几天都没明白过来。当时的困惑是,这中间路线也不让走了,那伟大领袖毛主席要朝哪里走呀。记得我当时还同情过王明,这家伙先是左倾,后来又变成了右倾,你说他要是平均一下,不就和毛主席走到一块了吗。

回来看看网上写文章,我想如果要求作者对任何事情保持中立是不可能的。真正能做到保持中立的可能是一部分读者。尽管他们有自己的看法,可他们不想以灌水的方式表达出来。有时不光是他们不愿意表达,而是他们不想惹麻烦。 可是写手和灌客如果要保持中立就不行了,除非他们不写。

既然不能保持中立,那就大家伙保持偏好好了。奇怪的是,不知道从啥时候开始,“偏好”成了个贬义词。你要承认你有偏好,人家就会联想到你没有保持中立,进而你没有保持公正,进而你说的东西是片面的。而且,每个人在批评别人有偏好的时候,都会忽视自己也站在偏好的立场上,信心百倍地认为自己是绝对中立的。可残酷的现实是,只要他说出话了或者在网上跟了贴,中立基本上就离他远去了。

其实偏好并不是件坏事,“偏好”这个词也不是个坏词。记得小时候有个提法叫做“端正无产阶级立场”,说的就是坚持无产阶级的偏好。那时候,你要是跑到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中立的地方呆着,红领巾都不能让你戴。当时提倡的阶级斗争就是号召人民大张旗鼓地坚持无产阶级偏好,同时无情打击一小部分人的资产阶级偏好。

后来到了改革开放时期,大家对邓小平搞得经济特区的策略也是有不同的看法,从而也有了两种不同的认识偏好。支持的人欢欣鼓舞,说这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特区是社会主义的新典范。而反对的人则痛哭流涕,说这是“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特区是不折不扣的资本主义,心里差点没有把资本主义复辟拿出来痛骂老邓。

这两种偏好较量了好一阵,谁也没有把谁说服住。后来邓小平很聪明,干脆让他们双方都沉默。说:“不要问姓社还是姓资。”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你们有偏好没关系,藏在心里头,别把它说出来。这个方法好,几年以后,持两种偏好的人都没话说了。原来说特区是社会主义的人思想解放了,认识到社会主义并不是特别神圣的东西。只要是对发展经济有利,特区搞些资本主义也没关系。别人愣要说特区是资本主义就让他说吧,只要老百姓日子过得好。管它是社还是资呢。而原来说特区是资本主义的人后来也没意见了,是资本主义又怎么样,只要经济发展了,GDP上去了,资本主义就资本主义。 这样一来,双方倒是殊途同归了。

欣赏了邓小平的智慧以后,我又不禁想到了台湾的事情。对于台海前途,目前两大偏好泾渭分明。如果不考虑大陆的影响,估计台湾人都会持在“统”与“独”之中二选其一。可能“独”的比例要大一些。可是有了大陆的影响,这偏好就复杂一些。至少有了“急统”,“缓统”,“不统不独”,“缓独”和“急独”等若干偏好。好像现在持“不统不独”偏好的人慢慢多起来了,连国民党都把这个作为自己今后的政治定位了。

粗看起来,“不统不独” 好像是个和稀泥的东东。其实里面也和“不要问姓社还是姓资”一样有智慧。 你想,要是两岸当局在“不统不独”中把双边关系架构建立起来,不为“统”“独”问题烦恼。双赢的经济发展态势立刻就会出现。几十年以后,大陆和台湾在包括政治层面的各个方面都找到了双方磨合后一种关系,谁还会再去提这“统”“独”这一头痛问题。也没准,到那时,原来持“统”偏好的一方发现双方的这种关系就是“统”,而原来持“独”偏好的那一方同时发现双方的这种关系就是“独”,从而大家一起又找到了一种殊途同归。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飘人 回复 悄悄话 哈哈,谢谢你的偏好!:)
melly 回复 悄悄话 其实这网上的人多是有偏好的,喜欢某类文章,喜欢给写某类文章的人捧场,一般看来是某个写手周围有一个相对固定的群体。这就是偏好。而且在这个个性张扬的时代,突出个性(偏好)似乎成了一种时尚。您好像是喜欢中立的又不排斥偏好。:-)其实这本身就是很明智的选择,有自己的意见,也可以接受别人的观点,大智慧。

经常到您这来灌水,偏好也。:)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