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人时空

不求逐浪多沉起,但愿随风永荡飘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枪支的随想

(2007-04-18 14:00:28) 下一个

这几年,美国校园枪击事件演得越来越惨重。人们除了震惊和为死难者惋惜以外,也对老百姓是否应该拥有枪械进行了反思。拿中国作比较,由于中国法律不允许公民带枪,所以要是弗吉尼亚州理工大学那位韩国学生在中国大学里读书,即使同样承受失恋,同样患有忧郁症,也绝对不会发生同样的惨剧。为此,我们真的需要对枪支管制进行一下思考。 作为华人,因为我们根本没有拥有抢支的经历和想法,所以都是支持限制拥有枪支的。我也不例外,如果知道周围有人怀里别着一支枪,就会感到自己的安全受到了威胁。从某种程度上讲,我是宁可身边有个不带枪的坏人,也不愿身边有个带枪的好人。 

19世纪中国人倒霉就倒在这枪炮身上。试想,当初英国人和八国联军如果不是用枪炮,而是拿着刀剑跟咱们比试, 估计他们不是全军覆没,也肯定是在中国功夫的教训下最后屁滚尿流地从海上溜走。可是有了枪就不一样了,我们刚刚花了十年功夫在少林寺练就了降龙十八掌,敌人用纤细的手指一扣,远远地就把咱给撩倒了。这时,咱们就是再拼命也无济于事了。我估计那时候我们的先辈肯定对抢支痛恨不已,同时也会幻想,要是世界上没有了枪支该多好,洋鬼子就不会这样欺负咱们中国人了。

枪支的出现改变了很多东西。首先把本来跟生活很近的武侠世界彻底地打进了虚幻世界。想象一下,你跟人家编个故事,说一个小孩为了给惨死的父亲报仇,几十年里千辛万苦,走遍天上名山大川,访遍世上古刹神殿,终于练就一身超世武功。最后和仇人相见于十字街头,只见这小子于十步之外开出一记铁砂掌,仇人来不及反应就立马肝胆俱裂,口吐鲜血而亡。然后这小子仰天长啸:“爹,你可以瞑目了,儿子今天终于给你报仇了。”

故事没讲完,人家就问了:“为啥要那样费劲,要是他去弄只大左轮,扣下班机不就成了,还至于让这杀父仇人逍遥法外吃香喝辣几十年?  估计这时你只能尴尬地回答:“嗨,你以为这是现代的事呀。这件事发生的时候,枪还没发明呢。”

现在有人怪清朝皇帝们不发展枪炮,有的还把鸦片战争失败的责任都算在清朝开国的几个皇帝身上。理由是,要是那时候他们成立了国家枪械衙门,组织一些人搞武器研究,英国人,法国人,还有后来他娘的日本人怎么会过来欺负咱们?

可是换位思考一下,要是你是清朝的康熙皇帝,你会去发展枪械,研发高性能武器吗?我估计你不能。想象一下,几十万满族人统治着手里可以拿着枪的一亿多汉人,将是一个多为么可怕的局面?今天四川造反,出来几百万人拿着几百万枝枪,明天湖广起义,又出来几百万人拿着几百万枝枪。所有八旗子弟全都练成神枪手也镇压不了呀。

可能也有人说,你可以限制汉族老百姓拿枪呀,只要把枪只发给满族人不就完了。可是,几十万满族人中难道就没人想做军火生意,把枪卖给汉人谋取暴利?难道就没有人把造枪的科学技术有偿透漏给地下抢支盗版商?还有,这满族人中难道就没有人想挤掉爱新觉罗家族自己来过皇帝瘾。哪天有人不高兴了,躲在前门城墙上面,在康熙皇帝微服私访的时候给他来个冷枪。如果他身手不错,你连他的影子都找不到。有了如此可怕的情景,哪个皇帝还会去发展枪械呢。老百姓没有枪支,至少他在大内保膘的簇拥之下根本不用担心几百米外射来的冷枪。

不管怎样,枪支后来还是进入了中国。并且曾经有断时间,老百姓拥有抢械还是合法的。一些地主豪门为了保护自己,在自家的深宅大院门口设上了岗亭,配上一两个端枪的卫兵, 其威慑力远比以前高薪聘请的几十个五大三粗的护院武师强多了。穷人们也不含糊,逼急了,也出去抢上一两只枪,报仇雪恨不说,还能往绿林道上一转,干起打家劫舍的勾当。虽然没有昔日梁山好汉的嗓门和武功,但“要从此路过,留下买路钱”的叫声在驳壳枪的陪伴下传过来,也还是可以让人屁滚尿流的。

当然后来国家和平了,情况就不同了。除了军警以外,一般人就不能拥有枪支了。即使是军警人员,你也不能在没有任务的时候拿着枪出去乱打一通。后来就连军队高级军官也不能拥有手抢了。不过也有例外,开国上将许世友就一直抢不离身,连睡觉的时候都要把子弹上膛的手枪放在枕头下面。据说文革期间,江青张春桥他们对谁都飞扬跋扈,唯独见了许和尚却礼让三分,不知道是不是与许世友腰里别着枪有关。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在一个大家都拥有枪的环境里,你要是欺负人,心里掂量的东西肯定会多一些。

现在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个穿着破衣烂衫,推着破旧三轮车的老汉在城市街头支起烤红薯摊子。没过一段时间,穿着制服,带着大盖帽的工商人员就过来了,要收取工商管理费,尽管他们根本没有管理过这些烤红薯的。老汉点头弯腰求饶也无济于事,最后只好把兜里面刚刚收来的所有毛票都交给他们才算了事。再过一小时,另一伙穿着制服,带着大盖帽的税务人员又过来了,逼着老汉给他们交营业税。老汉没办法,又把兜里面所有的钱给了他们。再过了几个小时,过来穿着制服,带着大盖帽的城管人员,这次他们不要钱了,直接把老汉的三轮车和烤红薯的铁桶给没受了。老汉求饶说:“你们别把我的吃饭家伙拿走,我老伴和我就靠这个买米买酱油了。” 城管不理老汉的诉说,用脚踢开老汉紧握在三轮车车架上的手,扬长而去。现在请大家想一想,假如中国允许公民拥有枪械,而且老汉当时手里有杆20响的盒子枪,这帮穿制服的家伙还能这样耀武扬威地欺负他吗?

我们不妨再演绎一下另一种场景。1937年日本人在南京屠杀了30万中国人。除了小范围的射杀以外,典型的屠杀情形是日本人把成千上万的中国人赶到广场上排队站好,然后用机枪扫射。等第一批人死后,再杀第二批。很多人都知道自己今天或是明天就会被拉去枪毙了,可是赤手空拳,即使有反抗的想法,也无反抗的机会。现在试想一下,假如当时南京市的市民手里面都有枪,他日本人还敢搞这个南京大屠杀吗?

在看看美国现在的例子。在僻静的郊外,一个孤独的木房子在月光下挺立着。屋里面,女主人正在给孩子们辅导功课。忽然外面狂风大作,雨点像石头一样对着房顶砸来。房子的大门也让风吹得砰砰作响。而且,不远处的山里时不时传来几声狼嗥。孩子们吓得偎依在母亲怀里。这时,忽然听到有人在敲门。由于风雨声太大,无法听到敲门者的声音。女主人不敢开门,恐惧得和孩子们抱成一团,并躲在楼梯底下的储藏室里发抖。就在这时,女主人忽然发现了出远门的丈夫放在储藏室里的猎枪和子弹。女主人一下子镇定起来,拿起猎枪,装上子弹。孩子们似乎也从猎枪上找到了力量,一个个都站起来,完全没有了刚才的恐惧。女主人拿着猎枪,打开门一看,原来敲门声来自屋顶被吹折下来的铁质泄水槽。大人孩子都哈哈大笑,关上门,把猎枪放在一边,一家人又平静地坐在餐桌前按部就班地看书做功课。可是,要是这家里没有这杆猎枪,母亲和孩子们是不是就一直在恐惧中哆嗦一夜了?更可怕的是,要是那个敲门的是从监狱里逃出来的杀人犯呢?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