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人时空

不求逐浪多沉起,但愿随风永荡飘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温温恭人,惟德之基”

(2007-05-25 14:04:34) 下一个

 最近老飘读了一些诸子百家的东东,虽然没有全面领会,但自感收益不小。其中对于荀子关于修身养性的篇章感触最深。荀子是个很认真的人,他把人分为两大阵营:君子和小人。不但列出了这两类人的不同表现,还将人如何把自己完善成为“君子”进行了相当仔细的描述。不过,说实话,这君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就拿他在《劝学》中所说的“每日三省乎己”做例子,现实生活中有几个人能做到这点就很难说了。就我而言,能够“每年三省乎己”就很觉得了不起了。 

但是荀子除了给君子提除了像上面那样硬性指标以外,还有一些软性指标,实际上也就是做人的一些指导性原则。我个人认为,这些软性指标的东东实行起来比较容易些。例如这段:

君子宽而不僈,廉而不刿,辩而不争,察而不激,直立而不胜,坚强而不暴,柔从而不流,恭敬谨慎而容。夫是之谓至文。诗曰:温温恭人,惟德之基。此之谓也。

其中“宽而不僈,廉而不刿,辩而不争,察而不激,直立而不胜,坚强而不暴,柔从而不流,恭敬谨慎而容”实际上就是一些为人处事的技巧。按我的理解,那就是你不能说话做事太绝对了,要照顾别人的感受,不能伤害人,最后还点出“温温恭人,惟德之基”这个道理。

估计人们在现实世界中自觉或不自觉地会做到“温温恭人”的样子。早上上班,见到同事,不管和他有什么矛盾,心里对他如何别扭,你还是能腆个笑脸说个:“Good Morning”。生意场上更是如此,哪怕有一天你看见一个你很不喜欢的生意伙伴或是顾客,你说话处事起码要有起码的礼貌。要不然,你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对人表示了傲慢或是无礼,左口一个TMD, 右口一个shit, 不但会丢失商机,还让人家笑话你不够专业。

“温温恭人,惟德之基”不仅表达了处事技巧层面的意思,还说明了一个人道德修养上一个重要的指标。每一个人都是人类群体中的一员。你想要被人尊重,就不但要尊重自己,还要尊重他人。我们很容易理解,如果有一个中国人在某个地方受到了欺负,大家都会为这个人不平。因为作为中国人的一个分子受到了不尊重,我们就会感到中国人这个群体没有受到尊重。再从大一点的范围说,如果世界上任何地方有人没有受到人该有的尊重,你也会感到不舒服。所以,要保持一个文明的世界,我们就要 “温温恭人”地对待所有的人。要不然,所谓的文明道德就没根基了。

荀子的“温温恭人”并不是说让大家都礼貌相待,互相说好话,不争执也不辩论。其实激烈的讨论和交流应该是君子之间互相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要尊重对方,要“辩而不争,察而不激,直立而不胜,坚强而不暴。”

可以看一下三十年代那时候上海文人之间的论战。撇出极少数人以外,大体都没有走出互相尊重的斯文框架。我们知道鲁迅先生算是笔锋比较犀利和尖刻的,但是你到他文章里去找找,有几句粗野骂人的话,有几句侮辱别人家人的语言,有几句把别人推向动物类的文字。70多年过去,尽管你可能不同意他们的观点,但他们的文章依旧向你展示着文化的绚丽色彩。

同样是激烈的文字论战,我们再看看文革时期的大批判文章。不管是中小学生的作文,还是人民日报上的社论。当我们提到刘少奇和被推倒的地主资本家们,有几篇是把他们真正当成人来尊重的。除了“打倒”,“批臭”,“踩上一百只脚”等动作以外,我们还用“害人丑”,“狗腿子”,“黑心狼”把他们引到动物群里。这种文章,现在拿起来读一读,除了为那个时代苦笑一声以外,你还能得到什么? 

我们知道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大昏君隋炀帝。 此人统治期间,荒淫无道,亿万人民受其殃及者不计其数。这样一个皇帝,如果你要泄愤的话,怎么骂都不过分。如果你在他的统治下生活过,你都能恨他恨得直咬牙。但是,你看看我们的史书是怎样评述他的(摘自《隋书》):

史臣曰:炀帝爰在弱龄,早有令闻,南平吴会,北却匈奴,昆弟之中,独著声绩。于是矫情饰貌,肆厥奸回,故得献后钟心,文皇革虑,天方肇乱,遂登储两,践峻极之崇基,承丕显之休命。地广三代,威振八纮,单于顿颡,越裳重译。赤仄之泉,流溢于都内,红腐之粟,委积于塞下。负其富强之资,思逞无厌之欲,狭殷周之制度,尚秦汉之规摹。恃才矜己,傲狠明德,内怀险躁,外示凝简,盛冠服以饰其奸,除谏官以掩其过。淫荒无度,法令滋章,教绝四维,刑参五虐,锄诛骨肉,屠剿忠良,受赏者莫见其功,为戮者不知其罪。骄怒之兵屡动,土木之功不息。频出朔方,三驾辽左,旌旗万里,征税百端,猾吏侵渔,人不堪命。乃急令暴条以扰之,严刑峻法以临之,甲兵威武以董之,自是海内骚然,无聊生矣。俄而玄感肇黎阳之乱,匈奴有雁门之围,天子方弃中土,远之扬越。奸宄乘衅,强弱相陵,关梁闭而不通,皇舆往而不反。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流离道路,转死沟壑,十八九焉。于是相聚萑蒲,?胃毛而起,大则跨州连郡,称帝称王,小则千百为群,攻城剽邑,流血成川泽,死人如乱麻,炊者不及析骸,食者不遑易子。茫茫九土,并为麋鹿之场,忄弃忄弃黔黎,俱充蛇豕之饵。四方万里,简书相续,犹谓鼠窃狗盗,不足为虞,上下相蒙,莫肯念乱,振蜉蝣之羽,穷长夜之乐。土崩鱼烂,贯盈恶稔,普天之下,莫匪仇雠,左右之人,皆为敌国。终然不悟,同彼望夷,遂以万乘之尊,死于一夫之手。亿兆靡感恩之士,九牧无勤王之师。子弟同就诛夷,骸骨弃而莫掩,社稷颠陨,本枝殄绝,自肇有书契以迄于兹,宇宙崩离,生灵涂炭,丧身灭国,未有若斯之甚也。《书》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传》曰:吉凶由人,祆不妄作。又曰:兵犹火也,不戢将自焚。观隋室之存亡,斯言信而有征矣!

我不知道当初魏征他们编《隋书》时是怎样的心情,不过在他们弃文从军的革命经历中能看出他们当时对隋炀帝荒淫统治的愤怒心态。可是,魏征他们没有把隋炀帝驱逐出人类,也没有把他驱逐出君王之列。不仅如此,他们还是把他的功绩写出来了。对于他的错误,尽管语言慷慨激昂,隋炀帝之荒淫跃然纸上,如:“负其富强之资,思逞无厌之欲,狭殷周之制度,尚秦汉之规摹。恃才矜己,傲狠明德,内怀险躁,外示凝简,盛冠服以饰其奸,除谏官以掩其过。淫荒无度,法令滋章,教绝四维,刑参五虐,锄诛骨肉,屠剿忠良,受赏者莫见其功,为戮者不知其罪。”但你却找不到一丝无端人格辱骂之词。更多的,你看到了教训,还看到了编史者对隋炀帝的同情。千年后,你再来读它,仍能从中找出如何做人的启发。这些,不光记载着我们辉煌的历史,也描绘着我们民族“温温恭人,惟德之基”之文化风范。

在网上,也在现实中,我们经常能听到那些为民族振兴,国家崛起的呐喊。可是有多少人用心去了解我们这个本就是振兴了的民族文化内涵,有多少人去研究曾经让中国崛起了几千年的道德基石。如果,今天李登辉叫一句“两国论”,我们就骂他是狗,明天陈水扁说一句“台海一边一国”,我们就骂他是蛇,后天日本首相参拜一下神社,我们就骂他是猪。你怎样去对我们的先贤们说我们是文明的炎黄子孙?你怎样去承继这个“温温恭人”的灿烂文明?你实在想骂,你就应该去学学我们老祖宗,然后把陈水扁他们当成人来骂,骂出我们的文明。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