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叶萧萧

海外一书生。独立思考,探索真理。思古凭吊,抚今感怀。纵论天下,针砭时弊。热爱艺术,逍遥人生。读万卷书,行千里路。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美国对伊朗的围堵已基本完成

(2007-01-21 23:46:58) 下一个
寒竹

今年以来,美国的中东政策有一系列的重大新动作。美国总统布什於1月10日宣布将向伊拉克增兵二万一千五百人(目前仍有十三万二千名美军驻伊),并向中东地区增派核动力航空母舰史坦尼斯号(尼米兹级)和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到下个月,美国将会有两个航空母舰战斗群在中东地区游弋。1月11日,驻伊美军在伊拉克北部城市埃尔比勒市袭击了伊朗驻埃尔比勒领事馆,逮捕了六名伊朗籍雇员,他们身上的手机被没收,领馆内的部分文件和电脑也被带走。在外交方面,国务卿莱斯赖斯从1月12日起开始密集访问中东地区的埃及、约旦、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和欧洲的德国和英国。美国的这一系列行动预示着在中东地区将会有一个重大的行动,而这个行动的对象不是世人目光关注的伊拉克,而是伊拉克的近邻伊朗。

从去年以来,美国在中东的战略注意力已经不是集中在美军正在战斗的伊拉克,而是集中在正准备跨进核俱乐部的伊朗。伊拉克国内局势的稳定虽然遥遥无期,美军伤亡人数也在持续上升,但这个濒于内战边缘的国家对周边国家,对以色列,对美国都已无法构成任何威胁。但由强硬派内贾德掌权的伊朗却正处于一种上升和影响不断扩张的状态。如果伊朗一旦真正掌握核武器,整个中东的局势将会出现巨大变化。以色列和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驻军将会受到致命威胁,伊朗将不可避免地成为中东地区的强权。因此,在美国政府的眼中,伊朗的核武化是对美国全球战略的一个重大挑战,其威胁远远超过了北韩的核武化。这是美国绝对不能容忍的。

近一年来,美国一直把防止伊朗核武化作为一项紧迫的战略目标。去年夏天,美国曾成功地说服了联合国安理会的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德国,向安理会所有成员国提交了关于伊朗核问题的决议草案,向伊朗发出了最后通牒,要求伊朗在2006年8月31日前执行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的决议,停止浓缩铀的活动。但是2006年7月中旬到8月中旬的黎巴嫩以色列战争转移了中东局势的视线,加强了中东穆斯林世界的团结。伊朗在当时的有利形势下对联合国这一提案公开说不,拒不执行。而美国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也很难不顾中俄的反对和国际舆论的遣责贸然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最后,联合国的这一决议不了了之。但是,美国对遏制伊朗的战略目标一直没有放弃,美国一定要不惜代价阻止伊朗的核武化。美国在去年12月4日至14日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核战演习。(代号为“警觉盾牌07”,Vigilant Shield ’07)。这场核战演习就是以美国用武力制止伊朗的核武化为导火线,引起了核大国俄罗斯,中国以及刚刚跨进核门槛的北朝鲜对美国发动核攻击。这场演习在军事上有多大有效性是令人怀疑的。但这场核演习的意义主要是在国际政治上,它实质上是要向全世界摆明美国对伊朗核问题的基本政策:美国决不允许伊朗拥有核武器,为达此目的,美国必须要用武力来制止伊朗的核武化,即使本土遭到核攻击也再所不惧。无论美国是真的不惜玉石俱焚,还是虚声恫吓,但不惜一战的姿态还是摆出来了。

要用武装力量来制止伊朗核武化,仅仅有决心和实力还是不够的。在中东这个宗教情绪和民族主义异常强烈的地区,任何军事动都需要得到当地盟友的支持,都需要对被打击者实行孤立。在整个中东地区,逊尼派穆斯林占大多数。只有在伊朗,伊拉克,巴林等少数国家,什叶派才占多数。伊朗是中东最大的什叶派穆斯林国家。由于这一宗教上的区分和对立,再加上波斯民族和阿拉伯民族的不同,伊朗在中东地区长期以来处于一种比较孤立的状态。美国一直把海湾六国(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卡达尔、阿拉伯联合大公國、巴林、阿曼)再加上埃及,约旦作为制衡伊朗的力量。这一次赖斯访问中东,以该联盟的成员国之一的身份在科威特参加了九国外长会议,和各国外长详细地讨论了伊朗问题,并在会议上通过了不点名批评伊朗的公报,这表明美国对伊朗的战略得到了海湾六国和约旦,埃及的默认或支持,这是美国在外交上的一个胜利。

去年年底,由美国扶持的伊拉克什叶派政府把萨达姆送上了绞刑架,各个逊尼派的穆斯林国家都感到了什叶派力量的扩张和威胁。尽管这些逊尼派穆斯林国家反感萨达姆的霸道,但他们更不喜欢看到伊拉克最后变成伊朗什叶派控制的势力范围。所以,萨达姆之死加强了中东的反伊朗阿拉伯联盟的团结,加强了逊尼派国家制约伊朗的共识。在这样一种政治环境下,美国总统布什不失时机的在2007年1月16日对伊拉克政府绞死萨达姆等人的行为提出严厉批评,声称对萨达姆执行绞刑“看起来像是报复仇杀”。美国的这一政治表演是要力图撇清和什叶派的关系,目的是要和中东多数的逊尼派阿拉伯国家站在一起遏制伊朗。总的说来,美国的外交政策是有效的,因为它抓住了穆斯林世界内斗的致命弱点,在国际政治中巧妙地因势利导。在短短的时间里,中东的政治环境和气氛与去年夏天黎以战争期间相比已经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去年那种同声遣责以色列,遣责美国的中东穆斯林世界已经发生了分化。阿拉伯世界的穆斯林对以色列的仇恨虽仍旧强烈,但对日益强大,并准备走进核俱乐部的什叶派伊朗却有了另一种防范和围堵之心。

从世界各国的军事力量来看,目前没有一个国家有能力用军事行动来阻止美国武装攻击伊朗。俄罗斯和中国尽管在伊朗都有着自己的经济和战略利益,但伊朗毕竟不是这两个国家的核心利益。俄中两国在世界上还有很多方面需要美国的合作。如果美国一意孤行,俄中两国也只有口头上的遣责而已,不可能有实质上的行动。而中东地区的政治局势在这半年来的变化已经朝着有利于美国,不利于伊朗的方向发展。伊朗总统内贾德前几天跑到委内瑞拉寻求盟友已说明了伊朗在中东地区感到了孤立。但是远水难解近渴。如果今天美国武装空袭伊朗的核反应堆,很难有周边国家会挺身而出支持伊朗。从这个意义上说,美国在国际环境上围堵伊朗已接近完成,武装攻击伊朗的条件已经成熟。美国是否动手攻击完全取决于伊朗在核问题上是否妥协和退让。伊朗今天已经丧失了逆势而行,强硬到底的外部条件。是在核子问题上退让,还是在军事上迎战美国,是伊朗的两个艰难选择。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