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毁人不倦(1)

(2006-10-23 02:31:15) 下一个

自从9月底回父母家休假顺便辅导了一下我家第六代掌门人的老大难——写作文,老兄两口子就正式把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用e-mail交给了我,原因是鸿儒同学在我的辅导下写的一篇《国庆古镇游》破天荒地得到了语文老师的大力表扬并荣登学校网站(之前该同学写作文连及格都很困难!),鸿儒同学回家宣布这一喜讯的同时说:“你们就知道说我这说我那,你看人家姑姑一辅导我我的作文连网站都上了!”,并郑重宣布:以后有关作文的事宜会单线跟姑姑沟通,其他人,哼哼,不要随便干涉!

>From:鸿儒
>To: 尖尖姑姑
>Date: Sun, 15 Oct 2006 11:32:47 +0800
>
>我的好朋友—刘力谋
>
>我有一个好朋友,名叫刘力谋。他长着一双又大又亮的眼睛,和一个又短又灵的鼻子,还有一张说话流利的小嘴巴,样子可爱极了。
>
>刘力谋很爱帮助同学。记得有一次,我在写作业时不小心把铅笔芯写断了,当时,做这个作业又必须要用铅笔写。我顿时非常着急,于是,我就去找刘力谋借铅笔。“你有多余的铅笔吗?”,正在用铅笔的刘力谋顺势将手中的铅笔借给我。“那你用什么呢?”我问。“你先用吧,我暂时可以不用。”他笑着说。这时,我还真有点儿不好意思将他的铅笔拿去用。但是,既然他都已经诚心借给我了,我又怎能不用呢?于是,我拿起他的铅笔继续写我的作业……
>
>刘力谋还是一个对自己说出的话很负责的人。记得有一次,我和刘力谋等六人组成一个小组,准备去完成综合实践作业。但是,要完成这项作业必须让一名家长陪同去实践。当我们正在为去哪儿,让谁的家长陪我们一块去而烦恼时,刘力谋第一个站出来,说:“你们一起去我家吧!我来安排。”于是,我们同意了他的建议,并选他为我们这组的小组长。虽然那次综合实践活动效果不是很好,但刘力谋并不气馁,在他妈妈的陪同下,又组织我们去参观了四川科技馆,终于我们组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了这项综合实践作业。虽然我们组完成的不是全班最好的,但是我相信像刘力谋这么认真负责的组长在班上毕竟是少数。
>
>我能交到刘力谋这样的朋友是我的荣幸,因为从他身上我看到了许多优点,比如:助人为乐、做事认真负责……。

————————————————————

亲爱的鸿儒同学:
    首先要祝贺你的进步和成绩!事实证明: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希望你能够站坚持下去,无论是在写作文或是别的什么事情上,都一定要学会并且坚持拥有自己的思想,同时永远对自己充满信心!
    谢谢你对姑姑的信任,把你的文章发给姑姑阅读。
    总的来说,这篇作文能够让人读出你的感情和用心,看得出你是真的非常喜欢自己的朋友,也乐意向其他人介绍他。文章的还算精干,文字也比较清爽,特别是描写刘力谋对自己说话很负责那一部分写得比较好。
    但是,有几点姑姑也希望跟你认真地讨论和商量一下:

    首先,姑姑感到你这篇作文最需要提高和完善的地方还是“太过普通、缺乏亮点”。既然是写“我的好朋友”,你没有交代清楚一些很重要的背景,例如:你自己认为什么样的关系才能叫做“好朋友”?在那么多的同学当中,为什么刘力谋会成为你的好朋友?既然是好朋友,你们都有些什么共同爱好以及相似之处?等等,我都不能从你的作文当中感觉出来,感觉不到刘力谋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他最感动你(或者震撼你、让你服气等等)的东西也没有很好地表达出来,这样就很难突出这篇文章所应该突出的中心“好朋友”来。

    其次,在第二段描写“刘力谋乐于助人”这一部分时,最好应该选一个不是直接帮助你、而是经常帮助别人的例子。因为一个人偶尔帮助别人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而你说“刘力谋很爱帮助同学”——那就不应该只是某一次他帮助了你这样的一件事了,这个时候至少需要举两个到三个生动的事例,通过事例来说明刘力谋乐于助人、而不是你自己在作文里直接用文字写出来。

    最后还有一些细节也需要推敲,例如第一段,描述刘力谋外貌的时候,“又大又亮的眼睛”、“又短又灵的鼻子”这样的特征描写都是可看见的,但是后面“说话流利的小嘴巴”则不是跟前面很合适,因为说话流利并不是跟你长什么样的嘴巴有关,而是跟你的表达能力有关,因此这个地方描绘得不是太好,需要你再用心多想想。

   作为六年级学生,你们对“好朋友”都有了自己的认识和判断,一定不再是以前小的时候“对我好的就是好朋友”那么简单,如果你能在文章中能表达出你之所以认定刘力谋是你的好朋友,除了他帮助过你、对小组负责任这些之外,还能够写写你们之间的一些争论、一些统一认识的过程:比如对班上某些事情的看法对某些同学的评价,刘力谋是不是表现得更成熟更稳重一些而让你觉得也学到了很多知识等等这样的例子,你的文章才会一点一点丰满起来,词汇量也你还要继续努力的地方。

   希望姑姑的看法能够带给你一些启发,也给你一些帮助。

    祝你继续进步!

姑姑
10月15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hey3g 回复 悄悄话 你这篇教导文章可以转文学城无数努力写作的小孩子们学习.俺也要认真读一读.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