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土八路八茶(3)

(2011-08-11 21:12:16) 下一个

果然,围观群众的眼睛都是双眼皮亮晶晶的美瞳啊,很专业地就提到了沱茶和花茶——专业的背后是爱护,我知道,作为四川省的重庆人,咋能不说这两种跟三个代表一样重要的两个川人茶叶之代表呢,那不是一年土二年洋三年不要爹和娘的假洋鬼子吗?!


 



先说沱茶


 



沱茶这名头很大,当然也只是在云贵川陕之地,大得有的人干脆从茶的种类上就拔高它,和红绿白黄几乎要并列,难怪要让严谨的同学们困惑了,难道还有茶树上长着一坨一坨的茶啊?


 



我们知道,国人向来自由浪漫,各地同样自豪自满,因此茶既可以按采摘时间来分高低,如春社茶、谷雨茶、白露茶等,也可以照产地来排座次,如龙井、武夷、六安、君山、普洱等;艺术的人们又热衷给予茶们外貌与期望,如龙凤茶、寿眉茶、雀舌茶、碧螺春、铁观音等,单纯的那些干脆直接用颜色来区分,绿茶红茶白茶一目了然。而茶叶毕竟还有喝茶人最铭心刻骨的香气,所以也有因香得名的茉莉、菊花;等等等等,如果全部去调研一遍,我看足能支持我完成博士后又烈士的学位。


 



至于沱茶,应该是以制成后的形状命名的,跟砖茶、块茶等一样,是一种紧压茶,味道浓欠清香,非常适合我们口袋清贫嘴上热闹同时又不希望你看出我囊中羞涩的四川人民。时下都变成网络流行语之一的“泡”十之八九源于川话,“泡茶馆”的“泡”。


 



前面说了,无论高低贵贱,茶都是那树上新春长出的叶芽,最不济也是连着那叶芽儿的梗,这些春天的新苗都给压制成深褐色的一坨一砖,无非就是为了携带和保存吧,要知道产茶、出茶的地儿毕竟不是那么随便,春天的春雨也不是都会如期而来,否则古人吃撑了才会整出条茶马古道来,尤其是我们这样无利不起早的世风民俗,民生工程历朝历代都是是强迫劳动的代名词。


 



说到茶馆,在我曾经亲历的年代里,最富盛名的似乎除了文学作品里的京城就是耳濡目染的四川——成都,直到现在,成都人还能够一碗茶一张椅,望江公园好安逸!那茶无非就是大路的茉莉或者无名的绿茶。沱茶,在我更早的记忆里,是重庆茶馆的象征。


 



哎,这一扯到成渝之不同,真是口水三千丈,我头发白到周杰伦唱的发如雪也说不完啊!简单而个人观点地概括一下,其实无非就是他们成都是天府之国讲吃讲穿,我们川东是穷山恶水出土匪,一辈子的发明就是个辣椒狂煮牛下水。而这两个城市我都爱恨交加——不爱也不行啊,都是我的家呀,说到爱,因为习惯;说到恨,因为了解。


 



好吧,喝口沱茶,扯回正题,说沱茶呢!


 



鉴于沱茶的工艺、运输以及消费者市场,我们都能明白一件事:不贵;因此我们肯定能衍生出第二件事:耐泡——四川人多会过日子啊,像阿土清早来沏碗沱茶,喝到中午回家吃午饭还要吆喝一声“幺师把我的茶碗给我搁好哈,睡了午觉还要来”,于是幺师(茶博士)就把他老人家的茶碗盖反过来放一边,土哥下午来了续上水照样莫谈国事只八风月。


 


而现在,现在重庆几乎是没有了茶馆的!有也是那些瞄准你钱袋的茶座茶庄麻将馆洗脚楼,不像成都,人民公园望江公园甚至随便找小河边竹林旁,依然可见一片一片的简单竹椅传统开水壶,麻将桌的热闹与一人一座看报纸打瞌睡和谐共生,丁丁糖和豆腐脑穿梭往来。


 



为啥重庆就莫得了呢?


 



这还得说回沱茶,重庆是个靠水吃饭的码头,码头曾经风云际会各路袍哥舵把子,领导多了容易生事,生事就要吃茶去——所以茶馆还多少扮演几分“讲事情”的场所(我觉得这个也是因为陪都时期由上海沿江而上再本地化的一种文化,说白了还是文明发达锦衣玉食之地下乡宣讲的结果),这个光荣传统在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后传给了下一任政府,据说被双规的领导最初也是被请去喝茶嘛。既然茶馆的“公堂”身份莫得了,那还是可以继续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嘛,说得也是,以前在码头扛东西的单位叫“搬运社”,重庆那些码头你是知道滴,走过趸船眼前就是一坡让人绝望的石梯坎,打空手的人都走得累,一船一船运来运走的货物以前就得靠搬运社的人力资源,加上山城多雾雨,江边更湿气,一天的麻袋扛下来,江边吊脚楼的茶馆是他们的第一休憩所,如果再有个美人阿庆嫂出来周旋那就是心灵鸡汤馆了,所以重庆大改造以前的码头边这样的吊脚楼茶馆还能见到,还能见到渐渐老去的搬运工们在这里喝茶聊天,所以那时茶馆极简陋,旁边总有小面馆火锅馆,极少见到穿戴体面的人进出,更难见到女性的身影,除非老板娘。


 



重庆发展了,吊脚楼早没影了,搬运社早关门了,棒棒军兴起过热闹过,现在三峡大坝将江面升高到175米,再加上各类自动传输带的使用,长江也波澜不兴了——谁还喝沱茶啊,红歌唱累了嗓子有啤酒和王老吉;谁还开卖沱茶的茶馆啊,估计连卫生费都交不起,更别说工商税务了。所以所谓重庆茶馆就是一个传说,一个陪都时期的背影……


 



当然,我肯定是喝过沱茶的,当年我外婆的那些钵钵茶极有可能就是;除此之外,我还赶上过去泡磁器口黄桷坪的吊脚楼老茶馆——那纯粹是因为看了琼瑶的《几度夕阳红》中的毒。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