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海风

海风吹拂,遐想无边。随手掂来,题材万千。
个人资料
正文

家庭的\'讲理\'与\'讲爱\'

(2008-11-26 20:25:20) 下一个

读过了老黄的“小JIAO妻”(见下面)和这篇“家不是讲理的地方”(见下面)我也有些想法:

首先,我觉得老黄钻了这篇“家不是讲理的地方”的空子:

“首先这位作者把'讲理'跟'讲爱'对立起来了,似乎讲理就是不讲爱,讲爱就不能讲理。除此之外,作者还把'理'片面地理解为'一堆面目全非的歪理',似乎只要讲理,就必然是在讲歪理。”

不过我要说,这两个空子钻得好!要是我来评,我也会钻这两个空子的。因为这两个说法逻辑上很不严谨,有太多的反例。

其次,我是非常赞赏艾黄的讲理精神和做法。我觉得很多时候,很多家庭的纠纷就有很大的“不讲理”的成分在里面。即使不是从不讲理开始,也是因为不讲理或者讲歪理,不愿意服从真理(按老黄的定义),不愿意认输而扩大化和恶化,然后就愈加不讲理、愈加恶化。。。

所以要想不发生或者少发生这种因为不讲理或者讲歪理而使家庭矛盾愈加恶化的情况出现,就要求夫妻双方都尽可能养成讲道理的习惯和尽量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太过情绪化。

当然,很难要求每个人、每对夫妻都有良好的讲道理的习惯和很好的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每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悟性也都有不同。这样,很多人在许多家庭的大大小小的事情上,总会遇到讲道理讲不通或者一方不接受道理或者抱着死理不放的情形。即使是那些(在清醒时)愿意讲道理的夫妻,也有个学习进步的过程。

这个时候,我觉得应该一边尽量讲理,而另一边则在一时讲不通理的时候,把事情放一放,先讲爱,先安抚一下受伤的感情。然后等过上一段时间(可长可短,从十几分钟到几年都可以),等情绪安静下来再进行理性的讨论。(旧的德国军队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如果不是紧急的事情,任何争辩都要停下来,至少等第二天再讨论。而睡过了一觉,很多人发现,原来绝大多数的事情其实都不是什么严重的事,也都是可以理性地解决的。)

概括来说,对于几乎所有的家庭,都应该尽量讲理。但同时也讲爱。这两者并不矛盾。

但在具体操作上,还可以灵活变通一下:

对于能讲理而且愿意讲理、愿意接受真理的,就尽量用讲理的办法来解决问题。(当然,这并不意味着不讲爱。而是把道理和感情分开来,比较好处理,也能使感情尽量少受伤害。这当然是最理想的情况了。)

对于完全不能讲理或者死抱歪理不放的,除了离婚等终极做法外,用讲理的的办法恐怕在大部分时候是不能解决问题或者甚至使问题恶化。这时,就照“家不是讲理的地方”的说法去做吧:少讲点理,多讲点爱,以感情为重。(这大概也是该文原来的主要意思。)

以上两种情况都算是婚姻中“讲理 spectrum”的两个极端。大部分的人和 cases 应该都在 spectrum 的中间。对于这大部分的人和 cases,可以用如下策略:能讲理的时候尽量讲理,实在一时讲不通,就先放下,以后再讲。目前(at this moment)先以维护感情为重。但还是要不断努力尝试讲道理的做法。使双方慢慢地朝向“以理服人”和“讲理解决问题”的方向不断进步。

最后,对于“家不是讲理的地方”,我很赞赏的一个说法是:

“婚姻是个空盒子,你必须往里面放东西,才能取回你要的东西;你放的愈多,得到的也就愈多。很多人结婚时,对婚姻有许多期盼,期盼从中可以得到富贵,藉慰,爱情,宁静,快乐,健康。其实婚姻开始的时候,只是一个空盒子。走到一起的两个人,一定要养成一个习惯,去给,去爱,彼此侍奉,彼此赞赏,日后,那个空盒子才会日渐丰富起来。 ”

时不时会有人在谈论婚姻的问题时谈到了其中的各点意思。但这对父母能把这些意思概括成“婚姻是个空盒子,你必须往里面放东西,才能取回你要的东西”这么一句简单的话,真是精辟之极而同时又易懂。是一辈子生活智慧的淀积。

++++++++++++++++++++++++++++++++++++++++++++++++++++++++++++++++++++++++++

黄颜的原文: 小JIAO妻

据说有个电视剧叫“家有仙妻”,老黄针对自家的情况,把这个剧名改头换面了一下,叫作“家有 JIAO 妻”。

自己的妻子自己娇,所以艾米是老黄名符其实的“娇妻”。但艾米的“嚼”功也好生了得,所以也可以称为“嚼妻”,干脆用个拼音 JIAO ,一箭双雕,一拼双 JIAO 。

K 市人形容一个人会说话,就叫“会嚼”,当然是带点贬义的,不过艾黄一向爱用带贬义的词形容自己,也形容彼此,所谓自嘲是也。艾米认为自己的爱法很傻,所以把那些理解她的人称为“知傻”,她经常说老黄是“浆糊 HEAD ”,我们一家人都叫彼此“憨包子”或者“傻乎乎的”。

自嘲最安全。嘲弄别人,就有可能得罪人,搞得别人不高兴。但自嘲就没这个危险,只要你自己不会不高兴,谁也不会因为你自嘲不开心。而且据说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自嘲的年代,一个没能力自嘲的人,会被看成是一个 BORING 的没有幽默感的人,所以艾黄争先恐后自嘲,他嘲只用在自卫反击之时。

艾米会“嚼”,老黄早就知道。十多年前第一次见面,老黄就领教了艾米的嚼功。

这是艾米在“十年忽悠”里描写的那段:

-------------------------------------------------------------------------
他笑了笑,说:“你是艾米吧?小孩子,骗人不好。”

“大人骗人就好了?”

“真的是伶牙俐齿啊,说不过你,认输。”他开心地笑着,把手里的纸卷递给她,“你把这个交给你爸爸,他要的。”
-------------------------------------------------------------------------

老黄说的“小孩子,骗人不好”里的“小孩子”,是个呼语,意思是“小孩子,我告诉你,骗人可不好”。如果直译成英语,大概是 Kid, it's not good to tell a lie.

艾米当然知道老黄是这个意思,不过她钻了口语没有标点符号的空子,把老黄的话解释为“小孩子撒谎不好”。如果直译成英语,大概是 It's not good for kids to lie. 所以她反问:“大人骗人就好了?”

有的人不喜欢钻空子的人,觉得被人钻了空子,是件很丢脸的事。但艾米的父母从不反对自己的孩子钻他们的 空子,艾米能钻到他们空子,他们总是很高兴地鼓励,并承认自己说话不严谨。即使艾米钻错了,他们也不会发脾气,而是耐心地指出为什么艾米钻错了空子。

会钻空子的人,一般都是脑子转得快的人,而且是发散型思维的人,他们可以在一瞬间向不同的方向思考,把各种可能都考虑到。这不仅需要敏捷的思维能力,还需要宽广的知识面,如果你没有某方面的知识,就不可能向那个方面思维,更不可能发现空子。

有人曾经问老黄:你跟艾米都这么会“嚼”,那你们在家里吵架,谁嚼得过谁?

呵呵,这个好像不成其为问题,因为我们不吵架,我们只讲理,以理服人,谁有理听谁的,如果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事情,那就公 KEEP 公的理,婆 KEEP 婆的理,大家谁也不勉强说服谁。

有篇文章曾经很风行,叫作“家不是讲理的地方” ( 附后 ) ,作者的理由是:

“当夫妇之间开始据理力争时,家里便开始布上阴影。两人都会不自觉地各抱一堆面目全非的歪理,敌视对方,伤害对方,最后只能两败俱伤,难以收拾。多少夫妻,为了表面的一个〔理〕,落得负心无情。他们不知道,家不是讲理的地方,不是算帐的地方。。。。 家不是讲理的地方,家该是讲爱的地方。 ”

首先定义一下“讲理”和“讲爱”。

这里的“讲”并不是“讲话”的意思,而是“衡量”的意思。所谓“讲理”,就是以道理来衡量对错、辨别正误、解决矛盾。而所谓“讲爱”,则是以爱来衡量对错、辨别正误、解决矛盾。

不知道别人怎么理解“家不是讲理的地方”,老黄是不赞成这个观点的。首先这位作者把“讲理”跟“讲爱”对立起来了,似乎讲理就是不讲爱,讲爱就不能讲理。除此之外,作者还把“理”片面地理解为“一堆面目全非的歪理”,似乎只要讲理,就必然是在讲歪理。

该作者主张家里要“讲爱”,但他却没说明究竟怎样才能用“讲爱”的方式来解决夫妻之间的意见不统一,比如他小叔子的调动问题,如果他夫妻对此意见不一致,那么应该如何用“讲爱”的方式来统一意见?是丈夫“讲爱”,因此同意妻子的意见,还是妻子“讲爱”,因此同意丈夫的意见?或者双方都“讲爱”,因此找出一个折衷的办法?

老黄结婚没几年,所以不敢妄谈婚姻之道,但老黄婚前听过不少已婚哥们姐们吐苦水诉衷肠,并由此发现一个规律:女的一般抱怨丈夫不讲爱,男的一般抱怨女的不讲理。

有一位师兄精辟地总结说:其实找老婆什么都不重要,青春相貌身材都是很快就会过去的东西,而且在家庭生活中不占什么比例,不起什么作用。家庭生活只一条重要,那就是老婆一定要懂道理。光讲理不行,因为一个不懂道理的人讲起“理”来是很可怕的,比不懂道理也不讲理的还可怕。

老黄只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耳闻目睹出发,觉得这位老兄的理论实在高明,家庭就是一个小单位小国家,治家跟治国一样,都应该讲理,都应该以理服人,都应该向真理低头。

有人觉得“真理”是个高不可攀的玩意,因为总听说有些“寻找真理”的人奋斗一辈子也没找到真理。老黄估计那些寻一辈子都寻不到的“真理”,很可能是所谓“救国救民”的真理,就像当年很多进步青年跑到延安去“寻求真理”一样。那样的真理的确难寻,有时觉得寻到了,过一阵又发现并非真理,只是仿真。

但老黄没那么大的野心,老黄说的“真理”,只是事实和道理,是事物的内在规律,是被科学或实践证明了的事实、道理或规律。比如家长抽烟会影响孩子健康,这是被科学证明了的,就是真理。如果艾黄因抽烟的事意见不统一,那就以“家长抽烟会影响孩子健康”为依据,来决定谁对谁错。

承认家是一个讲理的地方了,你就知道娶个懂道理讲道理的媳妇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了。

曾经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对夫妻,平时关系还可以,有一天,当妻子抱怨说“男人都不是好东西”的时候,丈夫随口驳了一句:“那你爸爸也不是好东西。”

这丈夫本来是钻个空子,因为妻子的话说得不严谨,“男人都不是好东西”,就包括了她自己的爸爸,做丈夫的不过是指出这样一个空子而已。但这位妻子被大大地伤害了,一定要丈夫赔礼道歉,说不该侮辱她父亲。妻子的父母刚好从国内来探亲,跟这对夫妻住在一起,帮他们带孩子。得知女婿的说法,老两口也很生气,一定要女婿赔礼道歉。隔壁邻舍来劝架,都说这做丈夫的不对,无论如何,也不能伤害老人。

这位丈夫有口难辩,又不想屈打成招,怕招开了头就会开了坏风气,以后会没完没了,所以不愿意赔礼道歉,事情就一直僵持着。后来打圆场的越来越多,出谋划策的也越来越多,妻子先是不跟丈夫同房,后来则以离婚相要挟,最后就真的闹到了离婚的地步。

当然,新社会,新国家,谁要离婚都不怕。但这本来是一个可以避免的离婚,而且离婚后双方都并不快乐,特别是有孩子夹在中间,总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

这种事情不会发生在老黄家里,因为艾米是个懂道理的人,不会糊涂到认为丈夫是在骂人的地步,她不会说没道理的话,万一她说话有失误被人指出,她有能力判断她的确说错了话,而且会乐于改正。

人说婆媳关系是最难相处的,而我们家刚好是婆婆跟媳妇一块过,还加上婆婆的妈妈 --- 太奶奶,几乎是 DOUBLE 婆媳了。按照六六“双面胶”的理论,老黄应该是老鼠钻风箱 --- 两头受气的角色,但感谢小 JIAO 妻艾米,老黄至今还没体会过“钻风箱”的滋味。

艾米在家讲的道理,跟她在网上讲的道理一样,首先是“不干涉他人活法”。有的人提倡在家庭内要宽容,但艾米不是。对她来说,使用“宽容”这个词,就意味着你觉得对方有做得不对的地方,比如你会“宽容”丈夫的抽烟坏习惯,但你不用“宽容”丈夫天天给你倒洗脚水的好习惯。

所以艾米对家人不是宽容,而是根本就不认为家人的不同生活习惯有什么不对,是什么需要宽容的东西。大家来自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生活经历,必然会有不同的生活习惯。只要你没违法乱纪,没危害家庭其他人的合法权益,那么你想怎么过都是你的活法,艾米不会干涉。

太奶奶要早睡早起,吃饭要吃稀的,吃菜要吃打碎了的,看电视要看韩剧港剧,看报纸要看中文的,身上经常贴着麝香虎骨膏,抹着正红花油,真是走到哪里哪里“香”,还不时会边走动边打嗝, SHOPPING 一定要参与,还不肯坐轮椅,一定要自己行走,但又速度奇慢。。。

俗话说“老小老小”,意思是说人老了,就变得像小孩子了。太奶奶有时就很像小孩子,爱脚跟脚,腿跟腿,无论艾黄被邀请到哪里去作客,太奶奶都要跟去,跟去了如果不受重视,还老大不高兴。家里来客人也是一样,哪怕来的是艾黄的同学,太奶奶也不愿意被拉下,至少要敬陪末座,如果大家讲的都是她不知道的事,她会觉得很受冷落。

太奶奶这点连老黄有时都忍耐不住,想要把太奶奶的“坏习惯”给“别掉”。但艾米不试图改造太奶奶的生活方式,她尽可能去理解太奶奶为什么这么积极参与青年人的生活,她设身处地想象当自己老了,儿孙都有了自己的生活,老黄也不在了 ( 上帝保佑他 !) ,她应该也会渴望参与儿孙的生活,让自己感到仍然是个有用的人,仍然走在生活里,没被拉下或抛弃。所以艾米无论到哪里去作客,都会力邀太奶奶参加,并用她的“嚼功”将太奶奶和客人都 INVOLVE 到聚会交谈中来,让太奶奶充分发挥自己的“嚼功”,把大家都“嚼”得份外开心。

艾米在家讲的第二个道理,是“讲理就讲理,别牵扯感情”。有人觉得这是没感情或者不重视感情的表现,但事实刚好相反,这正是珍惜感情的做法。无论谁做了好事正确的事,艾米会往上面加感情砝码,但如果是不好的事不正确的事,艾米就把感情放在一边,只就事论事。

老黄爱看球,艾米就只把这当成老黄的一个爱好,而不附加感情砝码,不探求象征意义,不当成“球赛大于老婆”的证据。如果老黄因看球误了带儿子出游的大事,艾米会出来“嚼”老黄,因为老黄作为父亲,不应该只顾自己的利益,损害了儿子的合法权益。但她不会把这当成老黄爱情日渐没落的证据,牵一发动全身,忆苦思甜,今非昔比,搞成一场大动乱。

艾米在家讲的第三个道理,是“以理服人”,对老少四代都是如此。太奶奶信书本,信印刷品,信文字,艾米就引经据典说服太奶奶。黄米还小,还听不懂大道理,但艾米早就开始对黄米“以理服人”了。

我们这些成年人,脑子里充满了各种概念和道理,很难想象出一个小孩子的脑子里什么概念和道理都没有,会是个什么情景,常常会有“你怎么连这也不懂”的疑问。艾米很能设身处地,她知道任何道理对孩子来说,都是高深的,都需要具体化,需要慢慢灌输。她对孩子讲道理,不是在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拿道理来说服他,因为那样做基本没用,孩子还不懂那些大道理,艾米是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方式把道理装进孩子的脑子里去。

自从知道怀上了第二个小宝宝,艾米就很注意创造一些 SIBLING 的情景让黄米为妹妹 / 弟弟的到来做准备,她给黄米讲兄弟姐妹的故事,家里的动物玩具都变成了兄弟姐妹,她自己扮演小弟弟小妹妹跟黄米玩,几乎各种 SIBLING 情境都做过 ROLE PLAY ,所以妹妹还没出生,黄米就已经跟妹妹相处了好几个月了,早就习惯了家里有一堆弟弟妹妹。

以前的人说“丑妻是宝”,意思是丑妻不会想那些花花心思,也没有红杏出墙的机会。这当然是很没有自信的说法,而且也不一定符合事实,丑妻出墙的多得很。以老黄短短几年婚姻生活的经历来看,应该说“ JIAO 妻是宝”,一个聪明漂亮懂道理讲道理的妻子,会让你的家庭生活平安幸福,如在天堂。

++++++++++++++++++++++++++++++++++++++++++++++++++++++++++++++++++++++++++

黄颜文中评论的文章:

家不是讲理的地方

一份不在婚礼上的家长致辞

(写在前头:这是我的好友在异国结婚时,他父亲从大陆寄来的信,结婚当日司仪当众就把全文朗颂出来,那是我见过最安静的一次请客场合,在场学生无不为其父母的挚爱而感动,虽然事隔多年但那个场景仍然深深印在脑海中,这篇文章后来流传开了,我则是一直保存到现在,希望能对你们有所示。 )

萍儿:

爸妈听到你要结婚喜讯真为你高兴,远隔千里,我们不能参加你的婚礼,不能在婚礼上献上我们的家长致辞,这是我们内心的一点遗憾。但你是我们的女儿,相信你能理解爸妈的一份感受.那天放下电话,我和你妈沉默了良久----我们的孩子怎么一下子就长大了?

后来,你妈对著镜子淡淡地说:你看,我的白头发又多了,萍儿也该结婚了.我数著你妈的白发,那些白发竟像许多往事,一件一件浮上心头。你妈提醒我:还是给女儿写一封信吧!就算是我们送你的一份新婚礼物。

萍儿,我们只是天底下最平凡的父母,我们的孩子也只是天底下最平凡的女儿, 我们不奢求太多,只是希望我的孩子踏上婚姻之路,走向人生之旅后,能满怀感恩, 一路平安。在这里,给你一个我们的生活体会。先要告诉你:家不是一个讲理的地方。这句话听起来,很没有道理,但千真万确,这句话是真理,是至理,是多少夫
妇,多少家庭(包括我们家) 用多少岁月,多少辛酸,多少爱恨,多少是非,多少对错 在纠缠不清难解难分的混乱中,梳理出来的一个最后结论。

当夫妇之间开始据理力争时,家里便开始布上阴影。两人都会不自觉地各抱一堆面目全非的歪理,敌视对方,伤害对方,最后只能两败俱伤,难以收拾。多少夫妻,为了表面的一个〔理〕,落得负心无情。他们不知道,家不是讲理的地方,不是算帐的地方。

那么,何为〔家〕,家是什么地方?萍儿,我们年轻的时候,也回答不了这个问题;也像许多夫妻那样,为一点小事争闹不休。那一年为了你小叔的调动问题,我和你妈大吵了一场,甚至闹到要离婚的地步。只是在那个时代我们还缺乏勇气。直到有一天,一位老战友在他孩子的婚礼上说:〔希望你白头偕老,相爱永远〕时,爱这
简短的字,像春雷响在我心里。是的,家不是讲理的地方,家该是讲爱的地方。

爱一时很容易,爱一生一世却不容易,这里面有许多妙处需要我们去总结和体会。


其次我们要告诉你:婚姻是个空盒子,你必须往里面放东西,才能取回你要的东西;你放的愈多,得到的也就愈多。很多人结婚时,对婚姻有许多期盼,期盼从中可以得到富贵,藉慰,爱情,宁静,快乐,健康。其实婚姻开始的时候,只是一个空盒子。走到一起的两个人,一定要养成一个习惯,去给,去爱,彼此侍奉,彼此赞赏,日后,那个空盒子才会日渐丰富起来。

空盒子最先该放的应该是〔思念〕,思念是一种使我们刻骨铭心的东西。它是两个人有了肯定,有了情感,然后进而关怀,进而疼爱的一种情绪。〔思念〕是疲惫时通向家里的一条小路,是寒冷冬夜里的一股暖意,是匆忙推开家门后扑面而来家饭香....

空盒子里还要放进〔艺术〕,婚姻生活中的艺术。在婚姻生活中,需要讲艺术的地方无处不在,生气有艺术,吵架有艺术。有一对夫妇含辛茹苦养育了五个孩子,其中之艰难,只有他们自己能体会。一天,夫妻为了孩子的一件小事吵起来,越吵越厉害,眼看不可收拾了,妻子突然说:等一下,我要去生孩子了。这句话,就是吵
架的艺术婚姻的盒子里,除了放〔思念〕和〔艺术〕外,还有许多东西,都可以放进去, 这有待于你们自己去填补。

写到这里想到一位作家说过的一句话 〔你们生养他,教育他,你们的责任已尽,而你们给他最好的礼物,是一对翅膀〕。 萍儿,这封信,就是爸妈送给你的结婚礼物,我们希望你带著我们的祝福,快乐的飞翔!

爸爸,妈妈

http://coldwind.folo.cn/user1/148/archives/2007/22983.html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