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明朝的那些事儿-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 2

(2006-08-22 20:31:37) 下一个
作者:就是这样吗 回复日期:2006-3-15 23:40:15    多谢大家的支持,非常感动,刚下飞机,现在马上写 作者:就是这样吗 回复日期:2006-3-16 00:18:55    自古以来,建立一个王朝很难,毁灭一个却相对容易得多,所谓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不是没有来由的。      在元代这个把人分为四个等级的朝代里,最高等级的蒙古人杀掉最低等级的南人,唯一的惩罚是赔偿一头驴,碰到个闲散民工之类的人,可能连驴都省了。蒙古贵族们的思维似乎很奇怪,他们即使在占据了中国后,好像仍然把自己当成客人,主人家的东西想抢就抢,想拿就拿,反正不关自己的事。在他们的思维中,这些南人只会忍受也只能忍受他们的折磨。      但他们错了,这些奴隶会起来反抗的,当愤怒和不满超过了度,当连像狗一样生存下去都成为一种奢望的时候,反抗是唯一的道路。反抗是为了生存      这把火终于烧起来了,而且是燎原之势。      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看似强大的元帝国发生了几十起暴动,数百万人参加了起义军,即使那纵横天下无敌手的蒙古骑兵也不复当年之勇,无力拯救危局。元帝国就像一堵朽墙,只要再踢一脚,就会倒下来。       此时的朱重八却仍然在寺庙里撞着钟,从种种迹象看,他并没有参加起义军的企图。虽然他与元朝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但对于一个普通人朱重八来说,起义是要冒风险的,捉住后是要杀头的,这使得他不得不仔细的考虑。      在很多的书中,朱重八被塑造成一个天生英雄的形象,于是在这样的剧本里,天生英雄的朱重八一听说起义了,马上回寺庙里操起家伙就投奔了起义军,表现了他彻底的革命性等等。      我认为,这不是真实的朱重八      作为一个正常人,在做出一个可能会掉脑袋的决定的选择上,是绝对不会如此轻率的,如果朱重八真的是这样莽撞的一个人,他就不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真正的朱重八是一个有畏惧心理的人,他遭受过极大的痛苦,对元有着刻骨的仇恨,但他也知道生的可贵,一旦选择了造反,就没有回头路       知道可能面对的困难和痛苦,在死亡的恐惧中不断挣扎,而仍然能战胜自己,选择这条道路,才是真正的勇气       我认为这样的朱重八才是真正的英雄,一个战胜自己,不畏惧死亡的英雄。    作者:朱槿- 回复日期:2006-3-16 00:34:28    非常精彩,坐等下文 作者:就是这样吗 回复日期:2006-3-16 00:56:59    朱重八在庙里的生活是枯燥而有规律的,但这枯燥而规律的生活被起义的熊熊烈火打乱了。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具体打乱这一切的并不是起义军,而是那些元的官吏们。       在镇压起义军的战斗中,如果吃了败仗,是要被上司处罚的,但镇压起义的任务又是必须要完成的,于是元朝的官吏们毅然决然的决定,拿老百姓开刀,既然无法打败起义军,那就把那些可以欺负的老百姓抓去交差,把他们当起义军杀掉。      从这个角度来看,元的腐朽官吏为推翻元朝的统治实在是不遗余力,立了大功。      此时摆在朱重八面前的形势严重了,如果不去起义,很有可能被某一个官吏抓去当起义者杀掉,然后冠以张三或者李四的名字。 但投奔起义军也有很大的风险,一旦被元军打败,也是性命难保。      就在此时,一封信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      他幼年时候的朋友汤和写了一封信给他,信的内容是自己做了起义军的千户,希望朱重八也来参加起义军,共图富贵,朱重八看过后,不动声色,将信烧掉了。他还没有去参加起义的心理准备。      然而晚上,他的师兄告诉他,有人已经知道了他看义军信件的事情,准备去告发他。      朱重八终于被逼上了绝路。      接下来的是痛苦的思考和抉择 朱重八面前有三条路,一、 守在寺庙里 二、 逃跑 三、造反   朱重八也拿不定主意,他找到了一个人,问他的意见,这个人叫周德兴,我们后面还要经常提到他      周德兴似乎也没有什么好主意,他给朱重八的建议是算一卦(这是什么主意),看什么条路合适      算卦的结果是“卜逃卜守则不吉,将就凶而不妨”,意思是逃跑,呆在这里都不吉利,去造反还可能没事。      朱重八明白自己已经没有退路了,自己不过想要老老实实的过日子,种两亩地,孝敬父母,却做不到,父母负担着沉重的田赋和徭役,没有一天不是勤勤恳恳的干活,还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躲到寺庙里不过想混口饭吃,如今又被人告发,可能要掉脑袋。      忍无可忍      那就反了吧!反 他 娘 的!    作者:二子星 回复日期:2006-3-16 1:06:25     朱元璋是汉族人吗?明皇室家族属于哪个民族一直是有争议的,一些史学家认为应该是回族!大致有以下分析和模糊的根据:    1、安徽凤阳朱元璋的家乡一带至今仍有回民集聚的村落;    2、朱元璋的夫人马皇后---马秀英,马姓是回民的大姓,马秀英 是回民女子最常见的名字;    3、马皇后的一双大脚十分有名,“露马脚”一说的典故即源于此。在崇尚三寸金莲、女子以脚大为耻的社会里,马皇后未曾裹脚的原因也许就因为她不是汉族。    4、大量出土文物表明,明代,特别是明成组朱棣以后的许多皇家重要器物上都刻有阿拉伯文字。    5、史家已考证知:明成祖之后的数代皇帝都信奉回教(伊斯兰教)。    6、明武宗曾颁布《禁猪令》。    7、三宝太监郑和是众所周知的回族人,原名马和,被明成祖赐姓为郑,成为朱棣身边很重要的太监,朱棣为什么要用一个回民做自己身边的太监呢? 作者:就是这样吗 回复日期:2006-3-16 1:16:23    这是一个真实版本的逼上梁山,也是那封建时代贫苦农民的唯一选择。谁不珍惜自己的生命,谁愿意打仗,在活不下去时,那些农民被迫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去推动封建社会的发展,直至它的灭亡。      这是他们的宿命。      所以我认为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确实是值得肯定的,他们也许不是那么厚道,他们也许有着自己的各种打算,但他们确实别无选择。      汤和就这样成了朱重八的第一个战友。他在今后的日子里将陪同朱重八一起走完这条艰苦的道路。      然而汤和也绝对不会想到,自己居然是唯一一个陪他走完这条路的人。    作者:慈洵 回复日期:2006-3-16 03:24:36     受不了,又有些人要混淆视听~~这种言论,碰到一个驳一个!         作者:二子星 回复日期:2006-3-16 1:06:25    朱元璋是汉族人吗?明皇室家族属于哪个民族一直是有争议的,一些史学家认为应该是回族!大致有以下分析和模糊的根据:      1、安徽凤阳朱元璋的家乡一带至今仍有回民集聚的村落;   -------------------------------------------------   凤阳的汉人更多~   我们这儿新疆打工的不少,难道能说明我是维吾尔人?            2、朱元璋的夫人马皇后---马秀英,马姓是回民的大姓,马秀英 是回民女子最常见的名字;   ---------------------------------   还有是一个道理,汉人姓马的不比回人姓马的少,叫秀英的更加不会少~            3、马皇后的一双大脚十分有名,“露马脚”一说的典故即源于此。在崇尚三寸金莲、女子以脚大为耻的社会里,马皇后未曾裹脚的原因也许就因为她不是汉族。   ------------------------------------   马皇后大脚是因为她小时侯就没过过很安定的生活,一直随着他的生父奔波,最终他生父也下落不明,在之前把她交给郭子兴抚养~郭家待她也一般~而且汉人里大脚的女人多的是~            4、大量出土文物表明,明代,特别是明成组朱棣以后的许多皇家重要器物上都刻有阿拉伯文字。   ------------------------------------   你要找,我还能找到蒙古文,日文,梵文,甚至英文葡萄牙文西班牙文的皇家器物~这能说明什么NI?            5、史家已考证知:明成祖之后的数代皇帝都信奉回教(伊斯兰教)。   -------------------------------   很抱歉,明朝的皇帝信什么教的都有,佛教道教甚至连天主教都信点,就是没听说过哪位信过伊斯兰教~~            6、明武宗曾颁布《禁猪令》。   -------------------------------   这是因为明武宗属猪~,明朝的其他皇帝可没这么干过~            7、三宝太监郑和是众所周知的回族人,原名马和,被明成祖赐姓为郑,成为朱棣身边很重要的太监,朱棣为什么要用一个回民做自己身边的太监呢?   ------------------------------   靠,用个回民在自己身边做太监怎么了,能证明明朝皇室是回人?明成祖和明孝宗的老妈都是少数民族人~是否可以证明明朝皇室是那些少数民族的?    作者:威力小王子 回复日期:2006-3-16 08:59:53    大明洪武皇帝是正宗的汉族人.   关于明朝皇帝是回族人的说法,是最近解放后才兴起的(?).也许是那些回回们意淫. 作者:威力小王子 回复日期:2006-3-16 09:01:25     2、朱元璋的夫人马皇后---马秀英,马姓是回民的大姓,马秀英 是回民女子最常见的名字;     ---------------------------------     还有是一个道理,汉人姓马的不比回人姓马的少,叫秀英的更加不会少~         记得东汉就有位"伏波将军"马援.马姓应该是正宗的汉姓. 作者:剪辫手一 回复日期:2006-3-16 11:57:05    穷的汉人家的女儿也是要做工的,根本没有条件,也不愿意缠脚;   缠了脚就不能做农活了       作者:阿拉表 回复日期:2006-3-16 13:12:43      朱重八高祖名字:朱百六     朱重八曾祖名字:朱四九     朱重八祖父名字:朱初一     他的父亲我们介绍过了,叫朱五四          取这样的名字不是因为朱家是搞数学的,而是因为在元朝,老百姓如果不能上学和当官就没有名字,只能以父母年龄相加或者出生的日期命名。(登记户口的人一定会眼花)   ===========================================================   笑死人了,楼主快点写啊。    作者:就是这样吗 回复日期:2006-3-16 19:21:44    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濠州城      城池的守卫者郭子兴正在他的元帅府里,苦苦思索着对策,濠州城已经被元军围了很久,这样下去是坚守不了多久了。      就在此时,手下的军士前来报告,抓住了一个奸细,要请令旗去杀人,如果是以往,郭子兴是不会过问的,让士兵直接拿了令旗去杀就是了,但今天,他开口问了一句:“你怎么知道那个人是奸细?”军士回答道:“这个人说是来投军的,现在元军围困,哪里还有人来投军,他一定是元军奸细。”      郭子兴差点笑了出来,投军?元军快打进城来了,还有来投军的,这个借口可是真不高明,他不禁起了好奇心,想去看看这个奸细。      于是他骑马赶到了城门口,看见了一个相貌奇怪的人,用今天的话来说,这个人的相貌是地包天,下巴突出,更奇特的是,他的额头也是向前凸出的,具体形状大概类似独门兵器月牙铲,上下凸,中间凹(参见朱元璋同志画像)      这个人当然就是我们的朱重八。      郭子兴走到朱重八的面前,让人松开绑,问他:“你是奸细么?来干什么?”。   朱重八平静的回答:“我不是奸细,我是来投军的”。   郭子兴大笑:“什么时候了,还有人来投军,你不用狡辩,等会就把你拉出去杀头!”   朱重八只是应了一声 喔      郭子兴看着朱重八的眼睛,希望能看到慌乱,这是他平时的乐趣之一。   但在这个人眼睛里,他看到的只有镇定。      郭子兴不敢小看这个人了,很明显,这是一个吓不倒的人。于是他认真的询问了朱重八的名字,来历,当朱重八说出是千户长汤和让他来的时,郭子兴这才明白,这个人真的是来投军的。      朱重八给他的印象实在是太深了,于是他没有将朱重八编入汤和的部队,而是将他放在自己身边,当自己的亲兵(警卫员)。    作者:就是这样吗 回复日期:2006-3-16 20:17:18    在军队里,朱重八很快就表现出了他的才能,比起其他的农民兵士,他是一个很突出的人,不但作战勇敢,而且很有计谋,处事冷静,思虑深远(注意这个特点),而且很讲义气,有危险的时候第一个上,这一切都让他有了崇高的威信。加上他的同乡汤和帮忙,他在当士兵两个月后,被提拔为九人长,这是他的第一个官职。      作为郭子兴的亲兵长,朱重八是很称职的,他不像其他的士兵,从不贪图财物,每次得到战利品,就献给郭子兴,如果得到赏赐,就分给士兵,由于他很有天赋,自学过一些字,分析问题准确,郭子兴渐渐把他当成自己的智囊,朱重八在军中的地位也逐渐重要起来。      也就在此时,朱重八将他的名字改成了朱元璋,所谓璋,是一种尖锐的玉器,这个朱元璋实际上就是诛元璋,朱重八把他自己比成诛灭元朝的利器,而这一利器正是元朝的统治者自己铸造出来的。在今后的二十年里,他们都将畏惧这个名字。      汤和      在军队中,汤和算是个奇特的人,他在朱元璋刚参军时,已经是千户,但他却很尊敬朱元璋,在军营里,人们可以看到一个奇特的现象,官职高得多的汤和总是走在士兵朱元璋的后边,并且毫不在意他人的眼神,更奇特的是朱元璋似乎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也没有推托过。      我们不得不佩服汤和的远见,他知道朱元璋远非池中物,用今天的话说,他很识实务。相信也正是这个优点,使得他能够在后来的腥风血雨中幸存下来      在军队里,朱元璋娶了老婆,与后来的那些众多的妃嫔相比,这个老婆可以算是朱元璋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个女孩是郭子兴的义女,她的父亲姓马,是郭子兴的朋友,后来死去,将这个女孩托付给郭子兴,女孩名字不详,军队里的人都叫她马姑娘。就这样,朱元璋成了元帅的女婿,而郭子兴则多了一个帮手      我们可以想象到朱元璋喜悦的心情,他终于有了一个自己的家,不再是那个没人管、没人问的朱重八,他饿了,有人做饭给他吃,冷了,有人送衣服给他,有家的感觉真好。这种感情一直陪伴了他很多年。    作者:就是这样吗 回复日期:2006-3-16 21:09:22    此时,朱元璋已经升任了军队中的总管,这个职位大致相当于起义军的办公室主任,他干得不错,对于某些喜欢贪公家便宜,胡乱报销的人,朱元璋是讲原则的,由于他严于律己,大家也没有什么话说,如果就这么干下去,他可能会成为一个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可是上天偏偏不让他舒服的过下去,不久的将来,他将面对更大的麻烦。      主要问题是,郭子兴的成分问题,他并不是农民,而是地主(想不通他怎么会起义),当时在濠州的统帅除了郭子兴外,还有四个人,以孙德崖为首,而这四个人都是农民,他们和郭子兴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      不久,矛盾爆发了,一天郭子兴在濠州城里逛街,突然被一群来路不明的人绑票,这些人似乎对索取酬金之类也没有什么兴趣,把郭子兴死打一顿,然后关了禁闭。朱元璋得到消息,大吃一惊,立刻赶去孙德崖家里要人,孙德崖开始还装傻,表情惊讶,要出去找郭子兴,并且说了一些与绑架者不共戴天之类的话,充分表现出了一个业余演员的演技。      朱元璋只把参与打人的军士带到孙德崖面前,并且告诉孙,你的那些贪污公款、胡乱报销的烂账都在我这里,自己看着办      于是,朱元璋从孙家的地窖中将已经打得半死的郭子兴救了出来,这件事情让朱元璋意识到,跟着这些人不会有前途。      而郭子兴也越来越讨厌朱元璋,原因很简单,朱元璋比他强,对于郭子兴这样一个性情暴躁、不能容人的统帅来说,他是不能容忍一个可能取代他地位的人在身边的。终于有一天,他把朱元璋关了起来,落井下石一向是某些人的优良传统,郭子兴的儿子就是某些人中的一个。他吩咐守兵不能给朱元璋送饭,想要把朱元璋饿死,善良的马姑娘为了救朱元璋,便把刚烫好的烙饼揣在怀中,到牢中探望朱元璋时送给他吃,每次胸口都会烫伤,但每次都送。      有妻如此,夫复何求      郭子兴毕竟还是不想杀朱元璋,于是将他放了出来,朱元璋经历此事后,终于下了决心,和这些鼠目寸光的人决裂。他向郭子兴申请带兵出征,郭子兴高兴的答应了。      这就是朱元璋霸业的开始,一旦开始,就不会停止。    作者:就是这样吗 回复日期:2006-3-16 22:38:22    就从这里起步吧      朱元璋奉命带兵攻击郭子兴的老家,定远,从这一点可以看出他的岳父实在存心不良,当时的定远有重兵看守,估计郭子兴让他去就是不想再看到活着的朱元璋,但朱元璋就是朱元璋,他找到了元军的一个缝隙,攻克了定远,然后在元军回援前撤出,此后,连续攻击怀远、安奉、 含山、虹县,四战四胜,锐不可当!      在召集(也可能是抢)了壮丁后,朱元璋来到了钟离(今安徽凤阳东面),这是他的家乡,在这里他遇到了二十四个来朱元璋队伍里找工作的人。      朱元璋经理招收的二十四个人素质是相当高的,这其中有为他算过命的周德兴,还有堪称天下第一名将的徐达。   这些人还有亲戚,一传十,十传百,什么叔叔、舅舅、子侄、外甥都来了,很快,他的部队(直属)就有了七百人。      当朱元璋再次回到濠州的时候,他已经完全明白了自己的前途所在,所以他向郭子兴辞职,郭子兴非常高兴,这个讨厌的人终于可以走得远远的了。      朱元璋在出发前,又做了一件出人意料的事,他从自己的七百人中挑选了二十四个人,然后将其余的人都给了郭子兴,郭子兴多少有些意外,但仍然高兴的接受了。      朱元璋的这个行动似乎可以定义为一次挑选公务员的工作,比例是三十比一,没有笔试,考官就是朱元璋和他的眼光。      他挑的确实很准,看看这些人的名字,徐达、汤和、周德兴,这二十四个人后来都成为了明王朝的高级干部。      唐时的黄巢在考试落榜后,站在长安城门前,惆怅之余,豪气丛生,作诗一首,大大的有名:    咏菊   待得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时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数年后,他带领着十余万大军,打进长安。      此时的朱元璋,站在濠州的城门前,看着自己身后的二十四个人,他知道,迈出这一步,他就将孤军奋战,或者兵败身死,或者开创霸业。      他仰望天空,还是那样阴暗,这个时候作出这个选择,似乎并不吉利,他又想起了那次无奈的占卜。      父母去世的时候,在庙里干苦力的时候,夜里望天痛哭的时候,也是这样的天空。      什么都没有变,变的只是我而已      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   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谁都不能阻挡我,就从这里开始吧!      出发!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