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师东兵《短暂的春秋》六十 华国锋称病足不出户 邓小平探访亮出王牌

(2007-02-23 11:24:25) 下一个
( )

一九八一年的元旦,一早就刮起了东北风,使人觉得冷飕飕地直打哆嗦。但是,火红的霞云吹开了夜幕,太阳升起来的时候,天安门的城楼上还是披上了金色的光环。
邓小平很看重新的一年的第一天,指示要以中共中央的名义召开新年茶话会,在人民大会堂里隆重庆祝一番,首都各界代表和知名人士将与他们欢聚一堂,以图新年大吉。
本来已经安排好了,茶活会将由华国锋主持,赵紫阳致辞。赵紫阳主要讲经济问题。因为根据统计:国家原煤产量六点二亿吨,比上年下降百分之二点四,原油产量十点五九五亿吨,比上年下降百分之零点二。粮食产量三万吨,比上年下降百分之三点五。形势是严峻的,不容人们过分乐观。
直到邓小平、胡耀邦、赵紫阳、李先念、彭真、邓颖超都来到人民大会堂贵宾休息室,等候与各界人士见面时,华国锋的夫人打来电话,说“国锋同志身体不适,新年茶话会他不参加了。”
邓小平一怔,瞅了一下众人,十分不悦地说:“是否真病到连露面都不能行走了吗?我看他是害了政治病,是想扫我们的兴!”
“早不病,晚不病,荼话会就要开始了他才捣乱,岂有此理!”李先念生气的说。彭真也哼了一声:“这种人,不让干就捣乱,他不会很好地和我们配合的。”
胡耀邦马上叫拿来了风衣,说:“好,他不来,我亲自去请,看看他的架子有多大。”
赵紫阳讥笑地说:“人家名义上还是主席嘛,不拿你们一下能 ( )

(短暂的春秋503)
行吗?”
胡耀邦匆匆走出大会堂,上了轿车,吩咐司机直驶中南诲。
进了华国锋豪华、宽畅的大院,胡耀邦问工作人员:“华国锋同志呢?”那名长得十分英俊的警卫参谋用手指了指后头,给胡耀邦挤了挤眼。他明白了直走到后院。看见华国锋正和老伴说什么,他穿着一件灰色棉衣,在内廊里散步。他显然没有估计到胡耀邦会亲自来请他。
“是不是闹情绪啊?”胡耀邦半开玩笑地过来要握华国锋手:“大家都想见见你嘛,好长时间不露面了。”
华国锋冰冷冷地坐下来,把双手放在肚子上:“笑话,闹什么情绪!病就是病了嘛,难道连请假也不允许吗?”
胡耀邦讨了个没趣,马上换—副亲切的语气:“病了赶快检查身体嘛。怎么样?要紧吗?”
“大概死不了。”华国锋不冷不热地说:“茶话会我是去不成了,你们自己举办吧。”
“华国锋同志,为了显示党的团结,小平同志,我,还有大家,还是希望你能出席,这样也是为了大局嘛。”胡耀邦的声音有点恳求的味道了:“你不能坚持到底,露露面也可以再回来嘛。我看你还是给大家一点面子吧!”
“给面子?给面子也不能不管我的死活呀!”华国锋的气不打一处来,他激动地站起来,通红的脸膛—下子变得苍白,但很快又恢复了常态,说:“我不和你罗嗦了。你还是赶快走吧,以免误你们的事!这个茶话会,我是坚决不去的!”
“那你执意不去我就有办法啦!”胡耀邦抬了一下手,朝他点点头:“那好,再见!”说完,扭头便走。
倒是华国锋的夫人赶紧出来,亲自把胡耀邦送上轿车,说:“你不要计较老华,他这几天心情不好,身体也的确有病,话说错了的 ( )

(短暂的春秋504)
地方,你无论如何担待点,担待点。”
胡耀邦深感华国锋的内当家倒还通情达理,不像其他人的老伴那样刁滑,便对她点点头:“你放心,我们该怎样还怎样,不会因为这点小事伤了同志的感情。”
回到人民大会堂后,胡耀邦把刚才的情形给大家讲了一遍说:“看来,茶话会这台戏就由我们唱了。”
邓小平笑道:“人家不捧场,我们有什么办法?既然请不动,就由我们自已来吧”
人民大会堂宴会厅欢声笑语,满堂金辉.各种彩灯晶莹耀眼,呈现出一片节日的喜庆气氛。当邓小平、胡耀邦、赵紫阳、李先念等人出来同大家见面的时候,聪明的政治家们立刻发现少了一位重要人物。各种猜测骤然而起,中央政治局会议的消息还是被人传了出去在国内外再一次引起了轰动……
元旦过后的第四天,邓小平收到了由十二名部队军以上干部联名签署的建议信。信中强烈要求他不要走得太远,劝他收回逼迫华国锋下台的成命。
“就连小孩也知道,像华国锋这样深得民心的人民领袖,没有你施加压力,采取一系列恶劣手段刁难、恐吓他,他是绝不会自己辞职的。你们一面把华国锋赶下台,一面把胡耀邦这样的野心家扶上去,是在拿人民给你的权力开玩笑。我们实在看不出胡耀邦比华国锋究竟高明多少……”
“中国有句老话:知恩不报非君子,过河拆桥真禽兽。想当初,你被毛主席打倒请示华主席把你解放出来时,你可怜巴巴,表现得是那样的谦虚。但仅仅一年多时间你自以为羽毛丰满,便翻脸不认人,直到要夺华主席的权。我们衷心地希望你以民族大业为重,不要小肚鸡肠,容不得人。乘早收回你们打算在六中全会上要干的那些不得人心的事,团结起来,共同对敌。”
邓小平将这封信看了一遍又一遍,心里暗暗佩服敢于写信的这些人。看来真有不要命的人,他想。他稍微向后挺了挺脖子,有 ( )

(短暂的春秋505)
点蔑视的样子,签名的那些人,他一个也不认识。对他们,不需要看眼色行事,只要拿出居高临下的姿态,足以能治服他们。
“韦国清同志吗?”
“是我,小平同志。”
“中央政治局通报发出后,部队军以上干部有什么反映吗?”
“大家都拥护中央的决定,认为政治局及时、果断地采取了措施,可以使党和国家减少很大的损失……
“真是这样吗?”
“我们搜集回来的报告是这样的。”
“那好,请代我查询一下这十二名军队干部的情况,了解一下他们对中央会议的态度,然后你再把总政的态度报我。”
“是的,我马上去办。”
邓小平皱起眉头,照着来信那十二个签名的顺序,念了-—遍。他觉得信里面的有些话很熟,记不清是什么人曾在他面前进过这类的话。他到院里转了一下,吩咐司机准备出车。他似笑非笑的样子,不是担心那些军官们怎样对付他的表情,而是下一步怎样收拾他们的那复付面孔。一旦重权在握的时候,他是决不会心慈手软的。
事情很快查清。那十二名军官不仅在信中这样讲,而且在听了传达政治局通报的讨论会上也是这么说的。其中有—个多年从事政治工作的政委拿出《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说:“我们在会上提意见,希望上级不要实行打击报复。真正实行三不主义。”
邓小平对韦国清、徐向前、耿飚等人说:“这里还有一个能不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性的问题。我看他们都不适宜在部队工作。我看还是该离休的离休,该调走的调走,决不能让他们继续留在部队干坏事。”
韦国清说:“我同意小平同志的看法,这不是小问题。”
“要注意,无论是‘四人帮’的残余势力,还是现在搞自由化的所有敌视我们的人,都要汇合在一起,共同抬出华国锋来,打着 ( )

(短暂的春秋506)
他的旗号来破坏。当然,这不是以华国锋同志的意志为转移的事。”
徐向前问:“华国锋同志的态度是怎么样?”
“他躲在家里杜门谢客。据说是病了,也不知是真是假。我看,抽时间大家去看看他。”邓小平说:“人家劝我们,我们也劝劝他嘛。不要让他想入非非了。多数同志是不了解情况,一旦大家了解情况,我看没多少人真正支持他。”
徐向前凝视了邓小平一会儿,只是听着,始终不发一声。
他很熟悉邓小平的性格和为人。他知道他很实际,永远面对现实。他从不把时间浪费在重温自己无法挽回的往事上面,懂得什么事该办而什么事不该办,决不做经过努力而做不到的事。对他来说政治生活的成功,是靠耐心、韧劲、力量和坚决来完成的。但是,他还十分富有人情味,善于在不利的时候委曲求会、讨好对手,在向对手献媚的时候夹住他的脖子,这便是这位政治家的特征。
邓小平考虑再三,还是决定登门去看华国锋。
华国锋似乎估计到他会来,这几天—直卧床不起,脸上也出现了浮肿,果然是副生病的样子。
“唉呀,我这点小病,还值得惊动你的大驾,实在过意不去啊!”
“你是党中央的一把手,举世瞩目,我早就该来了。”
一阵客套和寒暄后,彼此的谈话转入正轨。
邓小平说:“你也该出来活动下,老是躺着也不是个办法。现在国内外敌对势力都有不少说法,大多是谣言。露露面,谣言就不攻自破了嘛。”
“可能你也会以为我是装病,其实我的确病了。头一天到晚昏沉沉的,医生嘱咐静养,我看还是静养一段时间再说吧。”
“是不是对政治局会的决议有什么看法?有看法还可以提嘛。”
华国锋想了想,鼓起勇气说:“话,我不想拿到会议上去了。在你面前说几句知心话,即使错了,也就是我们几个人嘛,也不会起 ( )

(短暂的春秋507)
多大作用。”
“你说吧!”
“我认为在决定中国命运的二十八天里,特别是粉碎‘四人帮’的那几天,我是起决定性的作用的。当时只有我和东兴同志作了周密研究和部署,临行动时通知叶帅参加。”华国锋说:“现在,你们都想争功,都把我在粉碎‘四人帮’中的第一功淡化了,加上许多人不了解情况,所以我的能力和威信都受到了影响。想一想,我在粉碎‘四人帮’时冒了多大风险,所以我即使有什么错,大家也应该谅解了。”
邓小平静静地听着,不时的点头:“我不否认你的丰功伟绩。我没有夸奖人的习惯。但是,你的功劳很出色,我没有理由不夸奖你。多数同志主张你辞职,不仅仅是你犯了一定的‘左’的错误,主要还是能力问题。前两年的工作确实做得不好嘛。”
“如果说我没能力当主席,难道就有能力当副主席吗?干脆他们把我全撤了去下得了,省得—些人不放心。”
邓小平哈哈笑了:“华国锋同志,我今天很高兴,原因就是你很爽快,向我说了心里话。我也给你话句里话,我今年已经七十七岁了,比你大十七岁,是不是?你无限光明的前途还在后嘛。如果你从这一事件中吸取教训,完全可以重返中央主席的岗位。”
“我没这么想。”
“我替你想到了!”邓小平就像一个诲人不倦的长辈,慢条斯理地对他说:“周恩来同志多次讲,逆境是个很好的教员。我们这些人,往往都是从失败中学到的东西比从胜利中学到的还多,我的最大希望是一生中胜利的次数比失败的次数多一些。相比之下,你比我要幸运得多。基本上你没受过什么挫折,一生在幸运神的保佑下度过。所以,我劝你还是应经受考验。”
华国锋沉默不语了。
邓小平又说,“你知道别人说你什么了吗?” ( )

(短暂的春秋508)
“我不清楚是指哪一方面。”
“有人说你伪造了毛主席那条‘你办事,我放心’的指示,说你才是中国最大的政治骗子。”
连毛主席身边的人都否定写过那段话。
“这、这、这怎么可能吗?”
“但人们都这么说。”
“那是谣言嘛。”
“还有比这更难听的呢。”邓小平从上衣口袋里掏出几张纸,递给他:“你看看这些吧,这关系到你的人格、名誉啊!”
华国锋一看那些,脸色大变,额头上的汗珠沁出一层又一层。他不住用手帕擦着。他真佩服政治家们的手段,连自己最隐蔽的隐私都找出来了。这还有什么威信可保!他的手不住的颤抖,连声说:“小平同志,你不要相信这些,千万不要相信这些!”
邓小平“嘘”了口气,说:“我实际上一直在保你,在说你的好话,这些乱七八糟的事谁有心思搜集,但总有人往外捅嘛。我们决不相信这些东西。但也请你不要相信别人的挑拨和谣言。这次起草《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我主张充分写足你的功劳的。但也要实事求是写错误。这些错误不是他们散播的流言蜚语,而是你主张‘两个凡是’,压制真理标准的讨论等等。很明显,这些不会对你的人格有任何的损害。”
华国锋点点头,没有吱声。
邓小平又说:“我希望你能以实际行动促进开好十一届六中全会。这个会,早开比较好,越早越主动,越赢得人心,说明你是真正和大家站在一起的,和党中央是保持一致的,人民还是忘不了你的。”
华国锋想了又想,终于抬起头来红着脸说:“让我好好考虑考虑,好好想一想。”
“那好吧,我们等着你的回答。”邓小平终于完成了这次探望的 ( )

(短暂的春秋509)
使命。
中央政治局和特别法庭经过一番长时间的、激烈的争执和讨论,终于拿出了最后的判决书。
一九八一年一月二十五日上午,特别法庭审判大厅里灯光通明,座无虚席。法庭外,全副武装的警察和哨兵隔断了外界的通行,一切都显得格外森严、肃穆。
六十七岁的江青被押上来后,显示出一副永别的姿态。她看了看身旁的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几眼,想说什么没说出来。至于陈伯达、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江腾蛟,她则看也不看,摆出不屑一顾的神气,好象她耻于与他们为伍。
十名被告坐在他们的席位里,静听对他们的判决。
判决书由江华宣读:
“……本庭经过四十四次法庭调查和辩论,有四十九名证人和被害人出庭作证,对各种证据八百七十三件进行了审查。大量的物证、书证、鉴定结论、证人的证言以及被害人的陈述,充分证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犯所犯的上述罪行,事实清楚,证据确凿……”
江青冷笑着,把耳机戴在头上,歪着脑袋,闭着眼睛,静听对她的结论:
“被告人江青,以推翻人民政权为目的,为首组织、领导反革命集团,是反革命集团的主犯。江青诬陷迫害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一九六八年七月二十一日,江青伙同康生密谋诬陷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和候补委员八十八人是‘叛徒’、‘特务’、‘里通外国分子’……被告人江青犯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十八条组织、领导反革命集团罪、第九十二条阴谋颠覆政府罪、第一百零二条反革命宣传煽动罪,第一百三十八条诬告陷害罪,对国家和人民危害特别严重、情节特别恶劣。……本庭根据江青等十名被告人犯罪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 ( )

(短暂的春秋510)
判处被告人江青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江青没等念到“缓期二年执行”等段落,她就振臂高呼:“革命无罪!造反有理!打倒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毛主席革命路线万岁……”
两名法警扭住江青,强行给她戴上了手铐,这时,她还要挣扎,大声抗议。审判长立即下令:“把死刑犯江青押下去!”
早已等候在江青身旁的两名女法警,冲过去将她的肩膀一架,连推带掇,一阵风般地将她押了下去。大厅里响起一片掌声和人们的议论声。
其他被告:张春桥也判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姚文元判有期徒刑;王洪文被判无期徒刑;邱会作被判十六年;那名企图杀害毛泽东等人的江腾蚊被判十八年。
于是,历时两个月零七天的公开审判如此结束了。
华国锋是在自己的家里从电视看到这一幕的。当江青披头散发高呼口号,被法警押出去时,华国锋忍不住站起来说:“唉,如果毛主席有知,亲眼看到这个场面,会怎样呢?”
他的老伴马上接话:“老华,咱可不学江青。大家让你干你就干,不让干咱就算。不争不吵不闹,千万不能落这个结局。”
华国锋心事重重地走了几步,说:“政治这碗饭,不好吃啊!江青本来走不到这一步,可是她非逼着我……”
“我告诉你,还是少说这类话.事到如今,就现在的话吧,她早该死了!”
“可她毕竟是毛主席的妻子呀!”
“王子犯法,与民同罪嘛。”
华国锋不再说什么了。好在他的老伴从不多问政。这番话,也只是两口子间的悄悄话,为的是不让他在外面再招惹祸灾而已。这天晚上,华国锋用毛笔写下了“不为福先,不为祸始”八个字,用以警戒自己。(海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