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学园

起步难,难于上青天!莫兴叹,初学有乐园!
正文

评诗话“主题”

(2006-08-02 04:38:49) 下一个

评诗话“主题”

作者:冬永

-----------------------

原作帖 :

初试律体诗,欢迎砸砖!

[虞美人] 七夕月
BY 青青绿草地

暮云合璧银霓暗
清曲谁人谙
晚风轻拂泪无痕
遥看一轮明月伴星辰

锦书虽就殊难寄
肠断一无计
七夕花草自荒芜
从此梦中幽怨任漂浮

-----------------------

简评:

1。既是初试,格律次之,小小出律之处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有一点还是值得注意的:如果是依今韵的平仄入律,应注明今韵或新韵。

2。题为“七夕月”,可内容与七夕“月”关系并不密切,故词题的拟定有待斟酌。词题与内容的脱节已是主题和意境迷失的征兆。

3。没有词眼,就是没有能震动人的好句或好的意象来统领全词(在词题与主题不重合时,词眼用以强化主题是很必要的,当然词眼不一定是警句,只要能引导读者认识主题),四个联句在情境的设计和逻辑安排上几乎是没有多少起伏的并列关系。

4。作者的文笔很好,词中所要表达的心情也是明了的,但全词的主题不明确,上下片的承接(对应律诗的起承转合)的逻辑构思不明显,也就难以构成一个烘托主题的明确意境。好像恨不得从不同角度把所有能表达心情的词都用上,实际上却变成了一种情景和意象的堆砌,反而使主题模糊了,也就是“诗意杂,脉乱”!比如:上厥以“夜”和“月”起承,下厥却完全没了下文等等。。。

5。在意象的表达技巧上,过多地使用了情景穿插的方法。并不是说这种方式不能用,而是不容易用得好。如果四个联句都用情景穿插的方式进行表达,则很难同时进行完整的逻辑整合,是很容易割裂或冲淡主题线索的。另外,如何使意象的表达能令人回味而不过于直接,也有待斟酌,比如:“遥看一轮明月伴星辰”、“七夕花草自荒芜”等等。。

6。因为主题线索不明确,意象之间往往容易出现逻辑上自相矛盾的现象。比如:既然“暮云合璧”,怎么还能“遥看一轮明月”;“遥看一轮明月伴星辰”与“锦书虽就殊难寄”(已就),按常人的感觉,都有一定的期盼意象,这与后面的“幽怨任漂浮”在意境上如果没有特定的铺垫也难以相合等等。。。 

说到底还是谋篇上的问题。四个联句说了四种情境表达了四种几乎同样的心情,如果不能明确地以一个主题为核心用逻辑或语义上的承接、递进、互补、转折或归纳等将它们串联在一起,体现出一种承上启下或分进合击等的整体构思,那也仅仅是一种并列关系的“一”种意象,而不是四个联句所表达的“四”种意象在整体意境下的有机组合。

应当说作者在谋篇上是有前后承接的考虑的,但由于词题或主题的迷失加之前面的叙述比较散,最后的整合已经来不及或很困难了。何况最后的整合句“七夕花草自荒芜,从此梦中幽怨任漂浮”,其本身的自然和逻辑根据也不够充分,比如:哪里来的“七夕花草自荒芜”没有特别的情境交代也没有自然常识为依据;即便“七夕花草自荒芜”,怎么就“从此梦中幽怨任漂浮”了呢?也没有很充分和引人震动的逻辑联系。可见,整合句本身尚不能自圆其说,就更谈不上统领全词了。比如:如果只用“从此梦中幽怨任漂浮”来整合全词,其中“幽怨”还可从上下厥的“银霓暗”、“谁人谙”、“ 泪无痕”和“断肠”等找到心情上的根据,可“任漂浮”则与“暮云”、“晚风”、“明月星辰”、“花草荒芜”等没有什么情境上的逻辑联系,所以“任漂浮”,也只是对本句的“幽怨”作了意象上的烘托,而没有构成对全词情境的整合。

呵呵,乱弹,不当之处,请多包涵!另外对作者勇于尝试并欢迎砸砖表示钦佩!

如果有兴趣学习古典诗词,请参阅古典诗词学习园地 :
http://blog.wenxuecity.com/myindex.php?blogID=11990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冬永 回复 悄悄话 “挑毛病”,是非常好的自我训练和互相学习的方式。可惜论坛上“挑毛病”的风气太淡了。
独立金秋 回复 悄悄话 也说两句。作者所描写的景色不真实。七夕正好在朔望之间,是为上弦月。应为半轮而非一轮。再加“暮云合璧银霓暗”,说明是有云遮月,看不清。这样就不会有“遥看一轮明月伴星辰”了。写景最好身临其境去体验,不可全凭想象。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