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侠气出趟

(2010-12-06 23:02:39) 下一个

据我多年观察,“侠气出趟”是祖父母对一个女孩的最高评价。他们不太总体评论一个女孩的外貌,特别是亲戚朋友家的孩子。最多是把五官分开来说,比如“张老师拉小女恩鼻梁老挺括厄”,再比如“隔壁陆先生拉孙女眼睛小归小,八过老花厄”等等。偶尔也听他们说“迪厄女小宁长得蛮登样”,那一定是在看电视。

小时候,他们带我出去走亲访友。如果那天我的表现不错,回来以后他们不会说“侬今朝蛮乖厄”,一定会说“侬今朝弗错,蛮出趟厄”。

那时候有女客来,冬天总归是一杯麦乳精,夏天则是一瓶正广和“洗脚水(鲜橘水)”。一次,我祖母打开冰箱要拿“洗脚水”出来,那个客人死活不让,从沙发上冲过去把冰箱门关上。祖母要再打开,她索性摁着冰箱门哇啦哇啦喊道“许老师,侬弗要客气了,我吃茶就可以了,橘子水留拔捺屋里小宁吃”。等客人走后,祖母叹道“迪厄小王,一瓶橘子水搞得象打相打,真是小家败气”。

因此我知道出去做客,主人家给你吃东西不应该推让,不管你喜不喜欢吃。一般,主人会拿糖果等零食招待小孩。如果不喜欢吃,也要拿一颗说谢谢。如果喜欢吃的话,可以拿第二颗或者第三颗。再想多吃的话好像不行,那就变成了“穷凶极恶,前世无么吃过”。

只可惜,成年之后的我,仅仅学到了前半部分。特别是回到上海,无论谁请饭,来者不拒。坐到圆台面前从冷盆阿乌到酒酿小园子,第二天再接着来。相信主人背后一定也会议论议论我“吃头斯真节棍”。不过,我倒不觉得愧对祖父母。想必,他们知道我现在住在一个中国超市如果有豆腐卖,全市华人都要奔走相告的外国乡下,一定会说“做孽啊,多吃点伐”。

在男女以结婚为目的找朋友的年代,祖父母做过几次介绍人。当他们作为男方介绍人的时候,对女方的要求不是“小姑娘要长得好看点”,而是“小姑娘最好要出趟点”。记得有一次,他们对一个女方介绍人说道“迪厄小姑娘侠气怕难为情,眼睛一直看牢自介一双脚,声音轻了象蚊子。交伊讲闲话侠气七力,弗灵。上趟厄小姑娘就是皮肤黑一眼,宁倒是蛮出趟厄,要么再约约看。”后来去吃喜酒,新娘子就是那个“蛮出趟厄黑丽翘”。

现在想起来,祖父母很多时候会对我们小孩有一些具体的要求。比如,跟人讲话的时候眼睛要看着对方,不能东张西望。别人给东西时,一定要双手接着说谢谢。讲话一定要清爽,但是又不能太响。家里来客人,不管手头有什么事情一定要出来叫人。女孩要负责倒茶拿点心,男孩要负责把客人送到弄堂口或者车站等等。

说实话,直到现在我也不是太搞得清楚具体什么是“出趟”。它的反义词里应该有“小家败气,拘头拘脑,穷凶极恶”等。至于它的近义词我则只想到一个,“落落大方”。

我至今的遗憾是,始终没有得到祖父母评价过一句“侬今朝侠气出趟”。而且这个遗憾将是终身的,因为“出趟”似乎已经消失于我父母辈的词典里。


下集预告:污里八素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