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进补

(2010-12-06 23:30:28) 下一个

印象中,祖父母进补绝对是从一菜一粥细小之处着手。这一点,从留客人吃便饭就可以看出。祖父会说“今朝阿拉笃了一只老母鸡,侠气补,侬吃好夜饭再走。”祖母则是“我今朝厄粥是用血糯米烧厄,老补血厄,侬吃一碗再走。”凡是在我家补过的人,往往多年之后还津津乐道。

其实,祖父母很少吃人参燕窝之类的东西,他们进行的是不折不扣地食补。这一点从灶头上可以充分体现出来,用邻居的话来说“朱家该只灶头一天到夜来了笃么事”。

早上先一铜吊开水,冲热水瓶,泡茶。接着是热牛奶,烧泡饭。等祖母从菜场买好小菜回来,收拾收拾就开始笃汤了。象什么老母鸡火腿汤,猪脚黄豆汤,萝卜排骨汤,罗宋汤,蹄膀汤,腌笃鲜等,非两三个小时不出味。

等到吃好午饭,灶头上则笃上了甜汤。夏天通常是百合绿豆汤,冬天则是莲子红枣赤豆汤。午睡起来当点心吃。晚上临睡之前,再把甜汤热热就些饼干糕点,算是夜点心。冬天的时候,花样更多些,白木耳黑木耳,还有核桃桂圆什么的也常常吃。

因此后来,每当香港人以番薯糖水自豪并且嘲笑阿拉上海的滚汤,我总是用活生生的例子予以反驳。

除此以外,祖母还特别迷信两样东西。一样是黑芝麻,据说能防止白头发。还有一样是人参蜂皇浆,据说可以帮助失眠。这两样东西,不管春夏秋冬,她是常吃的。

黑芝麻倒是一直还是老样子,那支人参蜂皇浆我可是见证过好几代。最先的是装在那种打针的小瓶子里,开得时候要用一片小砂石在细腰处磨几下然后掰开,接着用很细的吸管去吸。然后,那只小瓶子变成没有身材的直筒形,头上中间是橡皮,用吸管直接插进去就可以了。有一段时间,是用大瓶子装的,盖上有个带刻度的小塑料杯,每次倒着喝。

祖父当然也有其迷信的东西,说来不相信,居然是老酒。夏季是啤酒,说是液体面包有营养。其他三季则是黄酒,说是能活血。

在瓶装酒相对昂贵地年代,我很愿意冒着夏天午后毒辣的太阳陪祖父去零拷啤酒。这样,在祖父进补的同时,我可以独得八分钱一根的雪糕。凉爽爽的奶油冰水含在嘴里,对小孩来说,赛过任何补品。


下集预告:称呼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