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雄风

有所思,有所感,从历史的时空中来,再回到历史的时空中去。
个人资料
正文

应采远距离包围迂回方法追歼白崇禧部(一九四九年七月十六日)

(2009-09-20 17:09:52) 下一个

应采远距离包围迂回方法追歼白崇禧部〔1〕

(一九四九年七月十六日)


林邓萧,并告刘张李〔2〕:

    十四日二十时电〔3〕悉。(一)广东只有残破不全之敌军四万余人,而我则有超过四万人之游击部队,只需要两个军加上曾生〔4〕两个小师即够解决广东问题,至多派三个军加曾生部即完全够用,不需要派出更多兵力。(二)判断白崇禧〔5〕准备和我作战之地点不外湘南广西云南三地,而以广西的可能性为最大。但你们第一步应准备在湘南即衡州〔6〕以南和他作战,第二步准备在广西作战,第三步在云南作战。白部退至湘南以后便只有十万人左右了。宋希濂程潜〔7〕两部是退湘西、鄂西,不会往湘南。(三)和白部作战方法,无论在茶陵、在衡州以南什么地方,在全州、桂林等地或在他处,均不要采取近距离包围迂回方法,而应采远距离包围迂回方法,方能掌握主动,即完全不理白部的临时部署,而远远地超过他,占领他的后方,迫其最后不得不和我作战。因为白匪本钱小,极机灵,非万不得已决不会和我作战,因此你们应准备把白匪的十万人引至广西桂林、南宁、柳州等处而歼灭之,甚至还要准备追至昆明歼灭之。(四)歼灭白匪应规定我军的确实兵力,我们提议为八个军,以陈赓〔8〕部三个军,四野五个军组成之。此八个军须以深入广西、云南全歼白匪为目的,不和其他兵力相混。陈赓之另一个军在湘南境内可以参加作战,但不入广西,准备由郴州直出贵阳,以占领贵州为目标。陈赓之三个军则于完成广西作战后出昆明,以占领并经营云南为目标,此点已和邓小平〔9〕同志面谈决定(刘邓共五十万人,除陈赓现率之四个军外,其主力决于九月取道湘西、鄂西、黔北入川,十一月可到,十二月可占重庆一带。另由贺龙〔10〕率十万人左右入成都,由刘邓贺等同志组成西南局,经营川、滇、黔、康〔11〕四省。你们经营之范围确定为豫、鄂、湘、赣、粤、桂六省,但你们的五十军须准备去云南,如白匪主力退云南,则还须考虑加派一部入滇助战)。(五)陈赓四个军到达郴州之道路,请考虑全部走遂川、上犹、崇义,分数路前进,未知该区有几条汽车路否,如有适当道路,似以这样走为好。(六)专门担任经营江西的两个军,不应担任其他任务。专门担任经营广东之两个军,应取道江西、大庾岭前进,而不走湘南,因湘南敌我屯兵太多,粮食必感困难。(七)准备深入广西寻歼桂系之八个军(四野五个军,陈赓三个军)进到郴州地区后,如能利用湘桂铁路运粮接济,最好全部取道全州,直下桂林、南宁,以期迅速,否则四野五个军取道广州、肇庆西进,迂回广西南部,陈赓三个军则经全州南进。或者以陈赓三个军协同四野专任经营广东之两个军共五个军,走大庾岭出广州,但陈赓不担任广州工作,只经过一下即出广西南部,而以四野五个军(其中包括五十军)由全州出桂林。(八)曾生部应即速出动,走江西入广东。(九)以上是否适宜,请你们考虑提出意见。

                                  

                                    午铣

                根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毛泽东手稿刊印。

 

        

    〔1〕这是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军委起草的给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司令员林彪、第二政治委员邓子恢和第一参谋长萧克的电报。

    〔2〕刘张李,指刘伯承、张际春、李达,当时分别任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和参谋长。

    〔3〕指一九四九年七月十四日二十时林彪、邓子恢、萧克给中共中央军委的电报。电报说,据悉敌很可能继续南退,直至退守湘江或退入广西之隘路。如敌在茶陵、攸县地区与我作战,则我以陈赓兵团由南向北和由东向西攻击,以十二兵团、十五兵团由北向南攻击,如敌不在茶陵、攸县地区与我作战而退湘江与我对峙或退入广西,则我全军等候宜昌、沙市部队南下,然后以陈赓兵团西进对付桂敌,以十五兵团出赣州、南安入粤,其他各部沿粤汉路两侧入粤,先解决广东,然后再进入广西,而留下数个军的兵力在湘赣两省打土匪,维持地方秩序,掩护发动群众。

    〔4〕曾生,当时任第四野战军两广纵队司令员。

    〔5〕白崇禧,当时任国民党军华中军政长官公署长官。

    〔6〕衡州,即湖南衡阳。

    〔7〕宋希濂,当时任国民党军川湘鄂边区绥靖公署主任。程潜,当时任国民党湖南省政府主席、国民党军长沙绥靖公署主任。

    〔8〕陈赓,当时任第二野战军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9〕邓小平,当时任第二野战军政治委员。

    〔10〕贺龙,当时任西北军区司令员。

    〔11〕康,指西康,旧省名,辖今四川省西部和西藏自治区东部地区。一九五五年撤销。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五卷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