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You hurt my feelings!”

(2008-02-18 17:23:31) 下一个

You hurt my feelings!”


                

       那是个雪花纷飞的清晨,小女儿一家送我上灰狗车站,去新泽西的大女儿家小住。坐在后座儿童车位里的两个外孙女不知为什么事吵了起来,只听到苏菲嘟嘟哝哝地对贝儿说:“You hurt my feellings”,前面副驾驶座位上的女儿笑了起来:“你们听苏菲在说什么?她说贝尔伤害了她的感情。”

       我笑着嗔怪女儿:“三岁的小孩讲这么老气横秋的话,还不是跟你学的?你大概动不动就给斯迪夫讲这种话。” 女儿喊冤道:“我对斯迪夫可从来没有讲过这种话。若要讲这样的话,得等到他外面有别的女人!”

      “胡说什么呀!”驾驶座上的洋女婿抗议道,他沉吟片刻,参加了我们的讨论,“我想,这会不会是翻译问题? 中文‘你伤害了我的感情’听起来很严重,华人不轻易口出此言;而英文‘You hurt somebody ‘s feellings(你伤害了某人感情)这类话,就连幼儿园老师在处理儿童纠纷时都经常运用。”

在大女儿家的饭桌上,在谈到孩子时我不经意提起了这个小插曲,大女儿的婆婆听了也大惊小怪起来,说三岁幼童说此话不可思议,大女儿却不以为然:“这有什么,冬儿也会说,因为她的老师在批评孩子们时常用这类字眼。”

过了几天,我又回到波士顿的小女儿家,正值周末,一家人围坐在客厅的地毯上,传看着贝儿一周来在幼儿园做的作业,女儿递给我一张纸,“妈妈你看,贝儿刚好有这样一份有关feelings”的功课。“

只见老师的题目是:“The  time  someone hurt my feelings”(什么时候别人伤害了我的感情?)贝儿的回答翻译成中文是这样的:“当我的同学不原意带我玩时;当我的妹妹说我对她不好;当她打了我却还在笑时。”

至此,我一下找到了这几天来我们讨论的结论。我觉得西方教育的可爱之处,正好在于从小就教育孩子们尊重他人的感受,学会使自己的所作所为不伤害到别人。

这也解答了我长久以来的疑问。

我来北美将近二十年,不管是在加拿大还是在美国,在我居住的任何地区,在我所涉足的任何公共场所,我从未目睹过吵架、斗殴等场景;从未听到过恶声恶气的谩骂。即使散步时遇见一位素未谋面的陌生人,我听到的也只是友好的问候,看到的是朋友般的微笑。我不小心踩了别人的脚,还来不及说“对不起”,对方已经抱歉连连地把我扶住,不让我跌倒;我提着过重的行李,恰好自动楼梯出故障时,一定会有一双年轻有力的手帮忙把它接过去

对于在中国生活了四、五十年、一直在阶级斗争风浪中无可奈何地随波逐流的我,来到如此的君子之国,始终感到疑惑不解:这里的公民既没有接受“五讲四美”的教育,也没有上过共产主义道德课,如此普遍的高尚民风,如此自觉的优秀德行是如何形成的呢?

如今有了答案:幼儿教育决定了人一生的言行! 让孩子从小就学会尊重别人和尊重自己。尽管“You hurt somebody ‘s feellings”在幼儿园或小学里已经是老生常谈,但孩子们都知道这句话的分量,那天苏菲说了此话,贝儿马上就不吱声了,因为她明白自己犯了大忌:伤害了别人的感情,侵犯了别人的尊严。

我国古代的教育家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施于人”,不也是爱护、尊重他人的任爱之教吗!可惜如此珍贵的古训在漫长的历史年代里遭到了封杀和践踏。

说到底,如果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心里立下一个铁的戒条:不伤害他人的感情,不侵犯别人的尊严,那么世界上还会有那么多丑恶的事情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8)
评论
Windy2009 回复 悄悄话 我觉得现在很少看到像您写的这种这么能表现纯净世界的文字了,看到您的文字仿佛让我呼吸到一股清新的空气。
苏贝冬外婆 回复 悄悄话 回复momo妈的评论:
谢谢夸奖!
momo妈 回复 悄悄话 您这个闺女可真逗!这张照片苏儿太可爱了,好像秀兰邓波。贝儿好像花木兰(北美版哈)
苏贝冬外婆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娓娓的评论:
谢谢娓娓多次鼓励.
娓娓 回复 悄悄话 以小见大,深入浅出。好文!
登录后才可评论.